第三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合集下载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角岩相 沸石相 绿 片 岩 相 角 闪 岩 相 麻 粒 岩 相
蓝 片 岩 相
榴辉岩相
例如,高岭石在大于350℃左右 的温度时可转变为叶腊石;此时静 岩压力低于300MPa易形成红柱石, 如高于 300 MPa则形成兰晶石;当 温度在500~660℃之间则变成十字 石及石英;温度高于660℃则变成石 榴子石与矽线石。
角岩相 沸石相 绿 片 岩 相 角 闪 岩 相 麻 粒 岩 相
蓝 片 岩 相
榴辉岩相
从岩石的结构、构造上来看,泥质岩 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变质岩种类变化最 明显,可以由变质最浅的板岩、依次变为 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直到麻粒岩; 中酸性的岩浆岩可变成片麻岩和麻粒 岩; 偏基性的岩浆岩可变质为片岩和角闪 片岩等。 石灰岩或石英砂岩,变质后的变化序 列不明显,一般都变成大理岩或石英岩。
1、接触变质作用
是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 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的主要变质因素是温度 及化学活动性流体,压力居比较次要的地 位。接触变质作用的温度较高,一般为300 ~800℃,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的深度不大,通常 在10 km以内,为高温、低压的变质环境, 其地温梯度常达到6℃/100 m以上。
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 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 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 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因此,三大类岩石是可以不断相 互转化的。
下课了!
区域变质作用按压力可分为3种类型: 低压区域变质作用、中压区域变质作 用、高压区域变质作用
(1)低压区域变质作用
发生的深度较浅,一般小于15km;压力 较小,一般为200~400MPa;温度通常较高, 可高达600℃以上;局部或暂时性的地温梯度 很高,约25~60℃/km,通常属于高热流或地 热异常区。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三大岩类之间的演变:
原已形成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通
过风化、剥蚀而破坏,破坏产物经过搬运、堆积
而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变质岩经过高温融熔而转变为(岩浆,
冷凝后形成)火成岩;
火成岩、沉积岩遭受变质作用转变为变质岩。
三大岩类不断相互转化。
三、动力变质作用(dynamic metamorphism) 又
称破裂变质作用(cataclastic metamorphism)。
形成与地壳发生断裂有关,出现在断裂带两
侧,在地壳的不同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在地壳的
浅部,表现为岩石的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在
地壳的深部,在较高温度和静压力条件下,矿物
可产生塑性变形、重结晶以及出现新矿物,形成 糜棱岩。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变质作用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一、区域变质作用(regional metamorphism) 在广大范围内发生,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 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影响范围 几千-几万km2 ,深度达20km以上。200-800℃, 1×108-14×108Pa。 其发生常常与构造运动有关,伴随岩石变形。 形成的岩石以具有鳞片变晶结构及片理构造、片 麻状构造为特征。
动压力-剪切力
静压力
在最大压力方向上物质的熔点将降低从而发生 溶解,并在最小压力方向上沉淀。因此,岩石在 定向压力作用下,其中的矿物便在平行压力方向 溶解而沿垂直压力方向迁移并沉淀。 矿物在这种定向压力下重新结晶,新生成的片 状、柱状矿物的长轴便垂直压力方向而排列,于 是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构造。
三、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片麻岩-片麻状,变晶结构。长石、石英、云 母、角闪石、辉石。长石含量大于30%。由砂岩、 花岗岩等变质而成。 大理岩-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方解石、 白长石。由碳酸盐岩变质而成。得名于云南大理。 洁白者称汉白玉。 石英岩-块状构造,变晶结构。石英,少量长 石、白云母。由砂岩或硅质岩变质而成。 矽卡岩-石榴石、绿帘石、磁铁矿。伴生矿床 Fe,Cu,Pb,Zn.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大理岩
2、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 留有原岩的结构。如:变余泥质结构、变余斑状结 构等。
变余泥质结构
三、变质岩的构造
变质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排列,组合 方式所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1、变成构造——原岩通过重结晶等作用 形成的构造。 分为: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 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石英含量大于85%;质地坚硬,耐风化 • 形成于区域变质及接触变质作用
石英岩
大理岩
•白色、灰白色或各种彩色。具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或条带状构造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50%)重结晶所组成 •母岩为石灰岩或白云岩 •形成于接触变质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 •优质装饰石材和建材、雕刻用石材
泥岩
板岩
三大作用之间联系
➢ 与岩浆作用的区别,变质作用岩石没有熔融, 岩石具整体性;当温度达到一定时,变质作用转 化为岩浆作用。 ➢ 引起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等来自地球内部, 所以它发生在地下一定深度,而沉积作用是由于 外动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地表,但固结成岩时的 温度、压力较低。
温度
二、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压力
蓝片岩相
变质程度高
变质作用概述
变质作用类型 变质岩的特征 常见变质岩
变质作用类型
变质作用根据变质因素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变质作用类型
一、接触变质作用
• 发生在岩浆与围岩的接触带 • 岩浆“烘烤”+活动性流体 • 常围绕侵入体形成变质程度
•宏观上可见平行排列的矿物 • 变质程度高于千枚岩
片岩
• 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 造或条带状构造。

变质岩

变质岩

1、动力变质作用
是以构造应力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变质作用,发生于断裂带中, 形成动力变质岩,如断层角砾岩。
过去认为动力变质作用一般发生于 断裂带附近,属脆性变形的产物。 近年来注意到动力变质作用产生在 以韧性变形为主的韧性剪切带中, 宽达数公里-数十公里,不仅使原岩 破碎变形,而且还可能进一步重结 晶,产生新的矿物,其代表岩石就 是糜棱岩。
(2)应力——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通常,在地壳上部静压力不大的 地方表现最强,在地壳深部,因静压力较大,岩石呈塑性,应力因塑性变形 而释放,因此,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应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岩石矿物的机械破坏(低温)以及造成压溶现象 (高温)。
压溶现象:在矿物受压部位,易产生溶解,其溶解物质倾向于沉淀在受压力 小的部位,从而使矿物颗粒呈现出沿某方向排列的趋势。从板岩、千枚岩、 片岩到片麻岩,矿物排列的方向性增强,反映了应力的增大。
George Marsh头像, 雕于1890年,已被酸 雨强烈腐蚀,出现大 量麻点。
大理岩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及变质作用方式
(一)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多方面,内因主要指母岩的性质,外因一般包括温 度、压力、化学活动组分。 1、温度 温度是引起变质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温度的升高有助于吸热反应的 进行。 (1)对单矿岩来说,温度的升高促使矿物晶粒由小长大,非晶质矿物重新 结晶成为晶质矿物,这一过程就叫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造成变质岩均 由晶质矿物组成。如微晶石灰岩——变质——粗粒变晶大理岩。 (2)对于复矿岩来说,温度的升高,可促进其内部各种组分之间发生化学 反应,形成新的矿物,使母岩中的原有的矿物组合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 石。如:石英+方解石——硅灰石+二氧化碳-热。(低压、550°C) 高岭石——红柱石+石英+水 (加热) 温度来源:地热、岩浆热、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教案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教案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教案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行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一、温度主要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岩浆热、岩石断裂产生的高温等),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热能也不同。

温度升高增加了岩石内部质点的活动性,因而使岩石产生物理化学变化:1.岩石重结晶作用——使晶粒细小的岩石变成晶粒粗大的岩石。

石灰岩——大理岩;泥质岩——角岩;石英砂岩——石英岩。

2.形成新的矿物——使岩石内部物质重新组合,非晶质变为结晶质,形成新的矿物。

脱水吸热蛋白质石英高岭石红柱石+石英+水二、压力1.静压力(均衡压力或围压)——由上覆岩层的重力引起的。

静压力使岩石的体积缩小,密度加大,变的致密坚硬,并形成新的矿物。

如CaAl2SiO8+(Mg.Fe)2SiO4 Ca(Mg.Fe)2Al2(SiO4)2压力增大往往伴随着温度升高,因此在温度、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也会产生重结晶并形成新的矿物。

如:泥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2.定向压力(侧压力动压力应力)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引起的挤压力,使岩石中矿物垂直于压力方向排列,产生生理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同时还能形成新的矿物:石英云母绿泥石石墨等。

三、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1.来源:主要来自岩浆和深层热水溶液,也可以是原来的岩石中的流体。

2.成分:主要是水、二氧化碳以及氧、氟、氯、硼、磷等易挥发性组分。

3.作用方式:流体与温度、压力等共同作用,活动在岩石的破碎带;接触带以及矿物颗粒间的空隙中,与周围物质进行一系列反应,将岩石中的一些元素熔滤出来,引起岩石物质成分的变化。

如:橄榄石——蛇纹石;辉石——绿泥石黑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绢云母;等上述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指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某种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已。

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变质岩的特征,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变质岩

变质岩

四、变质类型 ⒈ 接触变质作用 • 一般是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由岩浆活动引起的一种变质作 用。通常发生在侵入体周围几米至几公里的范围内,常形成接触变质 晕圈。一般形成于地壳浅部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压力为107~ 3×108帕。近接触带温度较高,从接触带向外温度逐渐降低。接触变 质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 ①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岩石主要受岩浆侵入时高温热流影响而产 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定向应力和静压力的作用一般较小,具有化学活 动性的流体只起催化剂作用,围岩受变质作用后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 质结晶,原有组分重新改组为新的矿物组合并产生角岩结构,而化学 成分无显著改变。 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围岩除受到热 流的影响外,还受到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挥发分的作用,发生不同 程度的交代臵换,原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发生明显 改变,形成各种夕卡岩和其他蚀变岩石,有时还伴生有一定规模的铁、 铜、钨等矿产以及钼、钛、氟、氯、硼、磷、硫等元素的富集。
八、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 是一种因变质作用使矿物重结晶所 形成的结构。根据变质岩中矿物晶形的完整程度 和形状,分出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和粒 状变晶结构。说起鳞片,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鱼鳞, 这只是一个类似的比喻。变晶矿物呈片状,沿一 定方向排列形成鳞片变晶结构。只有少数情况矿 物的排列不定向,互相碰接形成交叉结构;纤维 变晶结构是纤维状、柱状变晶呈定向排列,形成 片理;粒状变晶结构是由粒状矿物组成的结构, 这些矿物颗粒自形程度和形态不同。比如显微粒 状变晶结构,也称角岩结构,是由显微颗粒组成 的。而石英岩、大理岩的变晶颗粒比较大,呈多 边形,是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
⒌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 即一般所称的区域动热变质作用,也有人称为 造山变质作用。这是在区域性温度、压力和应力 增高的情况下,固体岩石受到改造的一种变质作 用,它往往形成宽度不等的递增变质带。此种变 质作用在地理上以及成因上常与大的造山带有关, 如欧洲苏格兰—挪威的加里东造山带,北美的阿 巴拉契亚造山带,中国的祁连山造山带等。变质 作用的形成温度可达700℃,有的高达850℃,压 力为(2~10)×108帕,岩石变质后具明显的叶理 或片理。常伴有中酸性岩浆活动或区域性混合岩 化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

1 变质作用
二、变质反应的主要外部因素
变质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中已有岩石变质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由 地壳发展一定阶段一定地区的地质环境所决定,并和
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或复杂的深成作用相联系。
具体而言,决定变质岩矿物和组构特征的直接控 制因素则是变质作用发生当时的物化条件,其中主要 是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因素。
1 变质作用
1 变质作用
二、变质反应的主要外部因素 1.温度 温度产生的原因: (1)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下降使岩层沉到地 下深处,就要受到地热的影响; (2)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其特点是 总量大,不均匀,有时也极可观; (3)由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围岩,岩石就 要受到岩浆热能的影响; (4)由于岩石构造变形,发生断裂,岩石就 要受到机械摩擦热的影响。 热力的标志是温度,温度是变质作用的最积极 的外部影响因素。
四、变质作用的方式 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
1)固体-固体反应
多形转变 Al2SiO5 === Al2SiO5
蓝晶石或红柱石
固溶体的出溶
夕线石
许多固溶体矿物在低温下生成条纹状交生体 纯固相反应 NaAlSi2O6+SiO2====NaAlSi3O8 硬玉 石英 钠长石
黄铜矿(黄色)的固溶 体出溶物,呈叶片状或 格状分布于斑铜矿(紫 红色)中
3)影响岩石的重融作用,如有实验证明,当岩体 处于水饱和状态时,花岗质岩石中的低温组分在 640±20 ℃即开始重融,但在完全不含水时,则需950 ℃。
1 变质作用
二、变质反应的主要外部因素 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2)O2的作用 不是主要组分,但PO 较大时,Fe大多呈Fe3+,它

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之变质岩

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之变质岩




变晶结构
固态介质中,在流体影响下由 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 具有完好自形晶体的一种特殊 交代结构。变质岩中最主要的 一种结构。 自形程度很高的晶体,反而较 周围矿物更晚形成。 按矿物颗粒的大小可划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 粒径>3mm; 中粒变晶结构 粒径3-1mm; 细粒变晶结构 粒径<1mm 。


碎斑:原岩碎裂的角砾或矿物的碎粒。 基质:原岩的微细碎砾,又称碎基,其 粒径小于 2毫米。

碎裂岩一般具有碎斑结构、碎粒结构, 块状构造和带状构造。 按碎斑与基质的含量比例,可将碎裂岩 分为:初碎裂岩,基质占10~50%;碎 裂岩,基质占50~90%,主要粒级在 0.5~1.0毫米之间;超碎裂岩,基质为 90~100%,主要粒级小于0.1毫米。
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 方框 一般 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第二章.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因 第三节.变质岩与变质作用
一、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 作用的影响,使原岩在基本上为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 分与结构、构造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
原岩:三大类岩石中的任何一种。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粒状变晶结构; 鳞片状变晶结构; 片状变晶结构

按矿物形态分为:

碎裂结构

又称压碎结构,是动力 变质岩石的一种结构。
在应力作用下,岩石中 的矿物颗粒破碎成外形 不规则的棱角状碎屑,碎 屑的边缘常呈锯齿状, 并常具裂隙、扭曲变形 及波状消光等现象。 根据碎裂程度可分为碎 裂结构、碎斑结构和糜 棱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岩约占大陆面积的1/5左右,是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一、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一)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二)变质岩——指地壳中已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或后来的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使原岩的结构、构造甚至于化学成分都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变质岩。

(如粘土矿物在温度压力增高时可变为云母)二、变质作用因素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一)温度:影响变质作用的最基本因素多数变质作用是随温度升高而进行的。

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是有一定的范围,那么,变质作用的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是多少呢?目前的共同认识是:◆起始温度:以浊沸石、蓝闪石、红柱石、钠云母、叶腊石等变质矿物的首次出现,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这些矿物出现时的温度范围为是在150℃—250℃之间。

这就是变质作用发生的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原岩发生大规模熔融时的温度。

因此,变质作用的温度变化范围应为650℃—150℃之间。

低于150℃属固结成岩作用;大于650℃岩石熔化,属岩浆作用范畴。

温度作用:非晶质结晶质(岩石结构变,组分不变)细晶粗晶(岩石结构变,组分不变)矿物新矿物(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温度来源:◆地热增温率:1℃/33M ,需其它热源补充、迭加。

◆放射性元素衰释放的热量:特点是总量大,不均匀,有时也极为可观。

◆岩浆活动带来的热能:其强度和岩浆活动的规模有关,有时范围很小,仅限接触带,即是所谓的接触变质,有时也可能影响一个区域。

◆应力作用下的摩擦热:其较为局部,如断裂带。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温度和压力起了重要作用,表现在:温度变化,①使岩石通过释放或获得某些挥发分,发生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原矿物消失,新矿物生成。

如,高岭石脱水(高温)反应Al4[Si4O10][OH]8 Al2[SiO4]O+2 SiO2+4H2O方解石的脱CO2的反应CaCO3 +SiO2CaSiO3 +CO2↑②矿物的重结晶-温度升高使岩石的小晶体,再次生长成大晶体。

这是岩石在固态下质点重新排列,而不形成新矿物。

如,CaCO3(微晶)CaCO3(粗晶)石灰岩大理岩(质纯、洁白者称汉白玉)(二)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1.静压力(均向压力)一般指由上覆岩层的负荷重量所引起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而且对岩石的作用力各向均等。

静压力的作用:①压缩岩石,使岩石孔隙减小,变得致密坚硬;②矿物的原子、离子、分子间距缩小,形成比重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2)高压下,比重小、体积大的不同矿物可结合成比重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2.定向压力指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侧向挤压力,分挤压力和剪切力。

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当超过弹性极限时可发生变形,而当超过强度极限时则发生下破裂。

定向压力作用:①岩石结构、构造改变;②引起变质岩定向构造的形成(片理、线理构造)③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片状、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通常指气态或液态的水溶液,它对岩石的变质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成分:以H2O、CO2为主,含其它挥发分。

来源:①存在岩石颗间孔隙及裂隙中以水为主的流体;②矿物结构中的流体(含H2O、CO2及其它挥发分) ;③岩浆分逸的流体;④地壳深部物质分逸出富含K、Na、SiO2等成分的热液。

存在于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这些流体,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将岩石中的一些元素溶滤出来,促使化学组分迁移,再分配,形成与原岩性质完全不同的变质岩。

控制反应进程;扩散、迁移元素,改变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的交换(交代作用)某些元素从原岩中带出,另一些元素从外部带入,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改变,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

比如,钾长石被Na+交代,转变为钠长石并带走K+。

K[AlSi3O8]+Na+→Na[AlSi3O8]+K+交代作用在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较典型。

特别是当中酸性岩浆侵入到碳酸盐围岩中,岩体中的SiO2、Al2O3等成分被带进围岩,而围岩中的CaO、MgO等成分被带入岩体,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两侧出现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等矿物组合。

这些变质矿物的化学成分中都含有SiO2、Al2O3 、CaO、MgO。

这说明通过交代作用,物质的化学成分发生了交换。

三、变质作用类型五、变质岩的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1. 变晶结构:是原岩在变质过程中发生重结晶形成的结晶结构。

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状变晶结构●◇变晶矿物颗粒形态——粒状变晶结构●变晶矿物(石英、长石等)呈近于等粒。

矿物颗粒成简单的多边形或浑圆形,彼此接触线较为平直,有时称平直镶嵌粒状变晶结构,是热变质反应达到平衡的结构。

◇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斑状变晶结构在粒度较小的矿物集合体中有相对较大的斑状晶体,基质和斑晶粒度差别悬殊,基质是可以各种结构,因为这些斑晶是在变质作用中形成的,故称变斑晶。

一般情况,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其晶体较大,晶形完好,包体减少,双晶、解理等光性特征渐明显。

◇变晶矿物颗粒形态——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组成,此种结构常组成结晶片理发育的变质岩,多数情况下,这些片状矿物都是定向排列,但有时也可以是无定向排列的,导致岩石呈块状结构。

2. 变余结构:是具有原岩结构和变质岩结构的双重特征,相应地称为变余斑状、变余粒状、变余泥状。

3. 碎裂结构:动力变质作用的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破裂、弯曲或磨成碎屑、岩粉所形成的结构。

六、变质岩的构造指变质岩中矿物排列和分布的特点。

1. 块状构造:岩石中变晶矿物颗粒无定向排列形成均一的块状。

如石英岩、大理岩2. 片理构造:岩石中所含的大量片状、板状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平行排列形成的,岩石极易沿片理劈开。

根据矿物组合和重结晶程度,片理构造又可分为下面几类(3)片状构造岩石由大量显晶质的细粒到粗粒的片状矿物(云母、泥绿石、滑石)或柱状矿物(角闪石、阳起石)受力后,平行排列而成。

特点:沿平面较易劈开,劈面光泽很强。

如云母片岩。

(5)条带状构造岩石中长石、石英等浅色粒状矿物与暗色矿物分别集中成或宽或窄的条带,这些宽窄不同的条带成不均匀地相间排列。

混合岩常常具有这种构造(右上图)3. 变余构造:变质岩中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泥裂构造等,以变余层状构造最为普遍,是判断原岩属于岩浆岩或沉积岩的重要依据。

与沉积岩有关的变余构造: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波痕构造等。

与侵入岩有关的变余构造:变余条带构造等与喷出岩有关的变余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枕状构造、变余流纹构造等七、常见的变质岩●板岩为由粘土(如页岩)、粉砂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经区域变质而成的浅变质岩。

●千枚岩为富泥质(包括凝灰岩)岩石经浅变质而成,分布很广。

●片岩可以由各种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也可以是千枚岩进一步变质,矿物重结晶而成。

●片麻岩是一种受到变质作用较深,它可以由各种岩石变质而成。

●大理岩是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和白云岩)在高温或高压下经过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

●大理岩是变质岩的一种,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石而得名。

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

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

●中国是使用大理岩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12世纪的殷代就有用大理岩雕刻的水牛,北京和全国各地许多著名的古代和现代建筑中都广泛使用了大理岩。

天安门前的华表,故宫内的汉白玉栏杆及保和殿后面重达250吨的云龙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人民大会堂门前的大石柱和宴会厅,北京地下铁道的车站等都是用大理岩装饰而成。

●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石英岩含量大于85%),石英岩与石英砂岩比较,石英岩更加坚硬致密,光泽较强。

颗粒与胶结物之间无明显界限。

●一般是由石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

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

●化学成分:石英:SiO 2 。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粒状结构。

常见颜色:各种颜色,常见绿色、灰色、黄色、褐色、橙红色、白色、蓝色等。

光泽: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摩氏硬度:7● 1.石英岩的硬度高,吸水较底,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特别是用做户外用石,像是铺路石,地板,覆层等等。

● 2.石英岩的颗粒细腻,结构紧密,可以作为工艺品雕刻用石,特别是纯色的石英石。

● 3.由于石英岩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呈现出缤纷华丽而又独特的颜色及纹理,有特殊的装饰效果。

● 4.石英岩分布广泛,方便开采,容易加工,成本低廉,是性价比很高的石材产品。

● 5.此外石英岩的用途广泛,能作为制造玻璃、陶瓷、冶金、化工、机械、电子、橡胶、塑料、涂料等行业的的重要原料。

● 6.石英岩具有极好的耐高温性,通过物理加工为不同的粒度,可作为炼钢用耐火材料。

●但是石英岩质地较脆,弯曲强度不好佳,容易短裂,部分品种辐射较高。

变质岩总结:●变质岩的构造是识别的重要标志,多数变质岩具片理构造。

●变质矿物也是识别的重要标志●变质岩常比原岩硬度大,结晶颗粒大,光泽强。

●注意变质岩与原岩的联系。

变质岩露头及其风化碎屑物的形状取决于变质前原岩石的种类。

思考题:1.什么是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变质作用主要分为哪些类型?3.大理岩、石英砂岩的形成及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