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发现与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E
B
E
E
B
E
学习新知——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靠的是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激发”。
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6年,赫兹通过实验捕捉到了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小试牛刀
例1: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所以叫作热辐射。
当温度升高时波长较短的成分越来越强
学习新知——黑体和黑体辐射
除了热辐射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
在研究物体热辐射中,应如何避免反射电磁波的影响?
学习新知——黑体和黑体辐射
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叫作黑体。
黑体是理想化模型
在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
--开尔文-但是,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
“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
黑体辐射
迈克尔逊实验
1905年
1900年底
量子论
相对论
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学习新知——热辐射
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 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学习新知——黑体辐射理论解释
M 0 ( , T )
实验
瑞利公式
维恩公式

维恩公式: 短波适合;长波不符合
瑞利公式: 长波适合;短波荒唐
学习新知——能量子
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
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 ε 的整数倍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课件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课件

新知讲解
四、电磁波的能量
电磁波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方式,而且是真正的物质存在。电磁波具有能练习
1.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电场和磁场发生变化,就能产生电磁波 B.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 C.停止发射电磁波,发射出去的电磁波仍能独立存在 D.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的传播是伴随着能量向外传递的
新知讲解
二、电磁波
1.电磁波与机械波比较 (1)传播条件: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不需要介质。
(2)传播规律:都遵循“V=λf=λ/T”这个关系式;且电磁波也能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
(3)传播本质: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能,电磁波传播的是电磁能。
新知讲解
三、电磁波谱
按照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解析:声波和电磁波都属于波,所以它们都具有波的共性,能发生反射现象,故选项 A正确。但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磁 场产生的,故选项B正确。光是一种电磁波,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故选项C正确。电 磁波既能在介质中传播又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故选项D错误。
化的磁场
化 电



若是均匀变化
稳定磁场
若非均匀变化
变化磁场
激 发
不再激发 稳定电场
若是均匀变化
激 发
若非均匀变化
新知讲解
二、电磁波
捕捉电磁波
新知讲解
二、电磁波
1.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在与二者均垂直的方向传播,所以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电磁波也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光是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ppt课件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ppt课件
称之美。他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 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电磁场是麦克斯韦的猜想,英年早逝的他并没有见证电磁场 被发现。
我们熟悉声波和水波,耳朵能够听到声波是因为耳朵和声源之间有 空气,水波的传播则需要水。空气、水是声波和水波传播的介质。水波 和声波的传播都离不开介质。与这些波不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这是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靠的是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激发”。
例如,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着的电磁场,光具有能量。 思考讨论:播音员的声音为什么能从电台到达我们的收音机? 因为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在收音机的天线里感应出了电流,有电流就 有能量。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能够探测到各种电磁波。所有这些都表明 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五、电磁波通信
电磁波携带的信息,既可以有线传播, 也可以无线传播。
三、电磁波谱
按照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在一列水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作波峰; 凹下的最低处叫作波谷。 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作波长。在 1 s 内有多少次波峰 (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水波不停地向远方传播,用来 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作波速。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 系是: 波速=波长 × 频率
c f c 3108 m / s
四、电磁波的能量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这意味着,电磁场不仅仅是一种描 述方式,而且是真正的物质存在。 1.电磁波的能量 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食物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热运动 加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食物增加的能量是微波给它的。可见,电 磁波具有能量。
一、电磁场
电容器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确信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与和 谐性,相信电场与磁场的对称之美。 他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 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 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结论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可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电磁场的相互激励:
非均 匀变 化的 磁场
激 发变
化 电 场
若是均匀 变化
若非均匀 变化
不再 激发
不再
激发 激 发 稳定
稳定 电场
磁场
激 发
变化 磁场
若是均 激 匀变化 发
若非均 匀变化
变化的磁场所产生的电场的电 场线是闭合的; 静电场中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
结论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一.电磁场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既然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吗?麦克斯韦确信自然 规律的统一性与和谐性,相信电场与磁场的对称之美。他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就 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
E
E
B
E
E
B
空间同时存在变化电场(E)和变化磁场(B) 电磁波传播方向与E和B方向均垂直
我们熟悉声波和水波,耳朵能够听到声波是因为耳朵和声源 之间有空气,水波的传播则需要水。空气、水是声波和水波传播 的介质。水波和声波的传播都离不开介质。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是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靠的是电 场和磁场的相互“激发”。
(光是一种电磁波)
(3)电磁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波速由介质决定,

v <c 讨论:同一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v和λ变化, 介
不同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f越高,v越小;f越低,v越大 (4)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偏振现象。 (5)电磁波具有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注意: ①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磁波是一种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波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在媒介中传输的能量。

其频率和波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介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电磁波技术的现在和未来。

一、电磁波技术的发展历程电磁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法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后来,他的学生麦克斯韦通过理论推导,描述了电磁波的传播和特性,并把这个理论称之为“电磁场理论”。

在20世纪初,无线电通讯开始普及,电磁波的应用也因此得以推广。

无论是广播、电话还是电视,都需要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

20世纪50年代,雷达技术的出现使得电磁波的应用更加广泛,这种技术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通信科技开始融合,形成了现代通信技术。

这个过程中,电磁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让电磁波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中。

二、电磁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电磁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通讯、能源、医疗、军事等领域,还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研究领域。

通信领域是电磁波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

无线电通信、电视、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都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能源领域也是电磁波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核磁共振、超导技术、激光技术等都需要利用电磁波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其中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它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军事领域,电磁波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达、导航、通讯、干扰等都需要利用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这些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电磁波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技术也会随之不断进化。

人教版()必修3第13章第4节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ppt(39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13章第4节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ppt(39张PPT)
(2)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 ①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可以用于广播及其他信号的传输,微 波可以用于卫星通信、电视等的信号传输。 ②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理疗,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物体的红外 辐射跟温度有关。 应用:红外体温计、红外夜视议、红外摄影、红外遥感技术等。
②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 ③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激发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B O
E O
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新知讲解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既然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吗? 麦克斯韦确信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与和谐性,相信电场与磁场的对 称之美。 他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 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想到:既然产生了感应电流,一定是有了电场,他认为线圈 只不过用来显示电场的存在,线圈不存在时,变化的磁场同样在周围 空间产生电场;即这个现象的实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
新知讲解
①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
B
E
O
t
O
t
注意:这里的“均匀变化”指在相等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相等。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①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
E
B
O
t
均匀变化的电场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稳定的磁场
新知讲解
②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激发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E
B
O
O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13.4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13.5 能量量子化

13.4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13.5 能量量子化
来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
场理论,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二、电磁波谱
(一)电磁波的描述
1.频率(f):1s内通过波峰(波谷)的次数
2.波速(v):描述波传播快慢
3.三者的关系: = λ
(二)电磁波谱
波长
波峰
波谷
= λ
真空中的光速
三、电磁波的应用
(一)电磁波的能量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
系, 形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会在空
间引起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
个变化的磁场又引起新的变化
的电场。于是变化的电场和变
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
地传播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发现
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除了热辐射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
这就为我们研究热辐射的问题带造成了困难。
一、热辐射
2、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的物体叫做黑体。
特点:(1)不反射电磁波,但可以向外辐射电磁波;
(2)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它的温度
有关,与材料和表面状况无关。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初步
13.4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系统地总结了
人类直至19世纪中叶对电磁规律的研究
成果,其中有库仑、安培、奥斯特、 法
拉第等人的奠基之功,更有他本人的创
造性工作。在此基础上,他最终建立了
经典电磁场理论。
一、电磁波的发现
(一)麦克斯韦的预言:
二、能量子
1、概念: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

《第十三章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三册

《第十三章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三册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磁波的发现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电磁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其产生、传播及衰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历史上电磁波的发现过程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3. 学会分析电磁波在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及其传播原理,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电磁波的发现过程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为突破这些重难点,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1. 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磁波的传播和作用。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电磁波的发现历程及其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电磁波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教具,如电磁波发射器、接收器等。

2. 收集电磁波发现历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成PPT课件。

3. 准备与电磁波应用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

4. 提前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环境整洁、安全、有序。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一些与电磁波密切相关的现象开始引入,例如在夜晚使用手机收听广播或欣赏夜空中的卫星电视,以引起学生对电磁波的好奇心和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或短视频展示电磁波的历史和发现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对电磁波有深刻认知的情境。

(二)知识铺垫在进入正式的课程内容之前,先进行一些基础知识铺垫。

这包括对电流、磁场、电场等基本概念的回顾,并强调电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三)课程内容展示1. 电磁波的定义和性质:在这一环节中,应详细介绍电磁波的概念,如它是一种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物质。

接着,教师可以结合PPT展示电磁波的分类及其性质,如可见光、无线电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的发现与应用目录1.摘要 (2)2.电磁波的发现 (2)2.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2)2.2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3.电磁波的应用 (2)3.1马可尼:现代通信之父 (2)3.2电磁波于生活中的应用 (3)4.电磁波的发展 (4)4.1发展前景及展望 (4)1.摘要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变成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永品,然而这些对于以前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电磁波的发现和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磁波在很多方面发挥着作用,如通信、各种电器的遥控装置、微波炉。

这些对我们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一切都有双面性电磁波也是一样的,电磁波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作为一种能量它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原则消耗之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身边这些人为制造的能量危害着我们引起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

关键词:发现应用生活帮助危害2.电磁波的发现2.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通过对电磁学的研究而得到的电磁学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空间某处只要有变化的磁场就能激发出涡旋电场,而变化的电场又能激发涡旋磁场。

交变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电磁振荡即电磁波。

这理论所宣告的一个直接的推论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即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交变的电磁场以光速和横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光就是一种可见的电磁波。

麦克斯韦方程还说明,电磁波的速度只随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并可证明电微波在以太(即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于光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光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这就是麦克斯韦创立的光的电磁学说。

2.2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创立电磁理论后之。

,1888年,在柏林有一位叫赫兹(1857~1894)的青年实验物理学家完成了这项工作。

当时许多人虽叹服麦确斯韦对电磁波的完美描述,可就是找不见它。

26岁的赫兹却别有绝招。

他将两个金属小球调到一定的位置,中间隔一小段空隙,然后给它们通电。

这时两个本来不相相连的小球间却发出吱吱的响声,并有蓝色的电火花一闪一闪地跳过。

不用说小球间产生了电场,那么按照麦克斯韦的方程,电场再激发磁场,磁场再激发电场,连续扩散开去,便有电磁波传递。

到底有没有呢?最好有个装置能够接收它。

他在离金属球4米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有缺口的铜环,如果电磁波能够飞到那里,那么铜环的缺口间也应有电火花跳过,他将这些都布置好后,这边一按电键,果然那圆环缺口上蓝光闪闪,这说明发射球和接收环之间有电磁波存在。

既然有波,就也该有波长、频率和速度。

于是他又想亲自量量它的波长。

其实这也很简单,他将那铜环接收器向圆球发射器靠近,火花时亮时无,最亮便是波峰或波谷,不亮时便是零值,于是他便求出了波长,接着又算出了速度每秒30万千米,正好相等于光速,也有如光一样的反射、折射性。

麦克斯韦的理论彻底得到了证实,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再到赫兹,两位实验物理学家与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巧妙的配合终于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发现。

3.电磁波的应用3.1马可尼:现代通信之父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波伦那。

在赫兹去世后致力于电磁波应用研究,在1895年9月的一天,意大利波伦亚省蓬泰基奥的一个小山丘上响起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声枪响,但是这一枪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这位向空中放枪的人是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古列尔莫·马可尼的助手。

放枪的地点距这位物理学家父母的乡村别墅有1.5公里。

当时,年仅21岁的马可尼正在别墅前俯首看他的发报机,枪声是收到电文的信号。

听到枪声后马可尼明白,首次通过电磁波进行的信息传输已经获得成功,也就是说不需要再使用电缆或任何别的手段来进行通信。

尽管世界上的一些科学家对于这件事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无话可说。

最终马可尼来到英国受到英国邮政部长的热情接待并提供资金资助他的发明。

马可尼有了如此强大的后盾对于无线电的发明又更进一步,1898年无线电波跨越了英吉利海峡,并正式用于商业。

1901年2月马可尼在英属牙买加的康沃尔建成了一座170英尺高的电波发射塔,然后他带领助手肯普和佩基来到利物浦港,准备乘船横渡大西洋到纽芬兰去接收康沃尔电台发出的信号。

12月12日,马可尼带着两名助手来到纽芬兰面对大西洋的一座小山,在一座钟楼内安好收报机,又在山上放起一面特大的六边形风筝,上面带着电线,升到400米的高空,这是他想出来的升高天线的妙法。

一切安置停当,他便将听筒贴在耳朵上静静地捕捉着那神秘的信号。

窗户外,佩基操纵着风筝,万里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室内,肯普站在他旁边,瞪着一双大眼,紧紧地盯着桌子上的收报机。

突然,耳朵里传来“嘀—嘀—嘀”三声,他觉得是自己心脏的跳动,再屏息细听,又是三声,他忙将耳机扣在肯普的耳朵上说:“快听,这是不是信号?”肯普双手按住耳机,有那么几秒,突然大声喊道:“三个短码,是他们发来的,我们胜利了!”马可尼的电波一下子就飞出了3700千米,在大西洋的上空人类第一次建起了通信的桥梁。

世界各国的报纸都用头条发了这条惊人的消息。

1909年马可尼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3.2电磁波于生活中的应用无线电波。

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

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

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

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

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

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

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

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

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微波频率接近食物的固有频率,容易引起食物分子共振,所以有微波炉. 微波炉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2450MHZ 的频率发射出微波能时,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分子以每秒钟24.5 亿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磁控管。

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

微波炉正是利用这一加热原理来进行食物的烹饪。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 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 煮" 熟了。

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

红外线位于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谱段的红端以外,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波长为0.76~1000μm,不能引起人眼的视觉。

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其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5μm;中红外线,波长范围为1.5~5.6μm;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为5.6~1000μm。

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太一致。

我们知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产生热辐射,故自然界中的物体都能辐射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如相机、红外线胶片自身等。

在常温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位于中、远红外线的光谱区,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易引起物体分子的共振,有显著的热效应。

所有有一定温度的物体对外有红外辐射。

有红外烤箱.又称中、远红外线为热红外。

当物体温度升高到使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跃迁时,将会辐射出近红外线,波长长,易发生衍射,如太阳、红外灯等高温物体的辐射中就含有大量的近红外线。

借助不同波段的红外线的不同物理性质,可制成不同功能的遥感器。

红外遥感技术的原理是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通常遥感是指空对地的遥感,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4.电磁波的发展4.1发展前景及展望无线技术与蜂窝网技术的融合。

为了实现其计费和检测功能,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一直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

近几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更新的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不断涌现,例如蓝牙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短距离无线技术和蜂窝网技术的有效融合。

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

移动通信业务的成功发展,以及宽带业务的迅速增加,促成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的产生和成熟,WLAN技术的发展,促进了3G增强型业务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此,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奖在竞争和互补中,最终在4G时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无线通信技术与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利用地面数字系统,刺激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为移动通信业务提供语音和视频等节目,这也是无线通信技术与地面数字媒体有机融合的一个表现。

就视频业务来说,还存在着在现有的移动网络上开展视频业务,以及适合的商业模式等问题。

1.《科学世界》2002年01期郭世琮《马可尼:现代通信之父》2.《物理实验》2005年第7期钱长炎《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方法及过程》3.《宿州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7年8月李进梅《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及其影响》4.企业技术开发第30卷第16期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