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ppt
合集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PPT课件

• 三段七级
•
蒙养学堂
•
初等教育段 初等小学堂
•
高等小学堂
学校系统 中等教育段 中学堂
•
高等学堂即大学预备科
•
高等教育段 分科大学
•
通儒院
10
•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延 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近代高等 教育制度的开始确立
11
• 初创的山东大学堂,设总办1员,相当于校长,总理学堂一 切事务;设总教习1员,总理择聘教习人员和核定课程(即 教务长);设监督1员,负责督饬学生。学堂聘用中学教习 6名、西学华人教习6名、西学洋人教习3名。另外聘有司 事等管理人员、夫役等服务人员。
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
17
• 1919年“五四”运动后
• “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 《壬戌学制》关于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主要有:
大学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如医科 大学、法科大学、林科大学等);
大学修业年限四至六年,各科可根据内容的简繁,在此限度 内斟酌决定,但医科大学、法科大学修业年限至少五年,师 范大学修业年限四年;
• 大学堂分为备斋、正斋、专斋督课
• 备斋(相当小学)习浅近各学,两年毕业,主要学习中国 经史、国朝掌故大略,并授以外国语言文字、史志、舆地、 算术各项初级浅近之学。
• 正斋(相当于中学)习普通学,四年毕业,分政学、艺学 两门。
• 专斋(相当于大专和大学)习专门学,两年至四年毕业
• 山东大学堂的办学宗旨:“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 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用,务各实事求是,力 戒虚浮,节为明体达用之材,仰副朝廷图治作人之 至意。”
民初的高等教育制度
大学院
大学预科、本科和大学院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 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 • 六、儿童教育思想
46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 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 幼稚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京师大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 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 • 六、儿童教育思想
46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 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 幼稚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京师大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国学经典文化主题教育中国风PPT模板(内容完整)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 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 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 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 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传统 文化
主 题 教 育
传统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 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 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 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 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 “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 义。
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 意义;
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 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 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意义;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 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 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叁 经典国学 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 “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 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第四讲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PPT课件

6
生 活 、 起 居
7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的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 平衡备受人们关注。
师资配备不均衡
不
均
衡 主不
教育资源不均衡
要
体 现 在
经费不足是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最大瓶颈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解 决 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措 施
实行教师动态管理
一是对社会质疑的回应制度,如乱收费、择 校收费、不同学校间的经费分配不均之类社 会质疑的热点,应由相关学校或部门直接公 开相关情况,以回应社会的质疑。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三
存在问题
1 规范、体制不健全。
2 绩效目标不明确。 3 分配使用过程不透明。
15
2
规范、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尚未有《预算法》,行政文件 的效力有限,虽然在一些地方有了预决 算过程,也有其他各种制度形式,但在 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过多的人为干扰因 素,执行不够严格,经费管理制度的严 肃性尚未完全确立。
2003年以 来
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 教育公共 政策的转 变
3
二
教育体制改革
专项改革
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 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 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 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 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 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生 活 、 起 居
7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的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 平衡备受人们关注。
师资配备不均衡
不
均
衡 主不
教育资源不均衡
要
体 现 在
经费不足是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最大瓶颈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解 决 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措 施
实行教师动态管理
一是对社会质疑的回应制度,如乱收费、择 校收费、不同学校间的经费分配不均之类社 会质疑的热点,应由相关学校或部门直接公 开相关情况,以回应社会的质疑。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三
存在问题
1 规范、体制不健全。
2 绩效目标不明确。 3 分配使用过程不透明。
15
2
规范、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尚未有《预算法》,行政文件 的效力有限,虽然在一些地方有了预决 算过程,也有其他各种制度形式,但在 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过多的人为干扰因 素,执行不够严格,经费管理制度的严 肃性尚未完全确立。
2003年以 来
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 教育公共 政策的转 变
3
二
教育体制改革
专项改革
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 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 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 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 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 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中国传统教育》课件

灌输式教学
中国传统教育以灌输式教 学为主,强调知识的记忆 和重复,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较为被动。
启发式教学
西方教育则更倾向于启发 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 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鼓 励学生提问和质疑。
教育内容比较
总结词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核 心,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 教育在内容上存在差异。
四书五经
中国传统教育以四书五经 等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注重人文素养和道德伦理 。
通过学习和解读这些经典文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 度,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经典文献的学习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 有重要意义。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内容之一,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
质和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强调孝道、忠 诚、信义等价值观念,要求人们 遵守社会公德、尊重长辈、关心
强调勤奋、专注和思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方法。
激发创造力
鼓励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传承文化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 信和民族凝聚力。
促进和谐
强调家庭、社会和谐,有助于形成良 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推动教育改革
借鉴传统教育经验,推动现代教育改 革和发展。
《中国传统教育》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国传统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 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比较 • 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 中国传统教育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国传统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教育_中国_PPT

•
Song Dynasty above Tang Dynasty training 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so set up has trained the military talented person specially military study and raises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alented person's picture study specially.After Song Dynasty, the medicine, the masculine and feminine elements study has also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sui dynasty, China has formed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of school. 在隋朝,我国形成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The emperor SUI WEN advocates to opening schools, set up offical schools from central to local.This offical school also called Guo ZI Jian . In that time ,the department and officials of specially manage with education began to appear .
教育是原始人适应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 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并且随 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进行而发展变化着。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ppt课件

内容提要
01 教育理念 02 教育目标 0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04 课外生活 05 考试制度 06 总结反思
一、教育理念
Education Philosophy
中国 VS 美国
中国
事先安排好学习的内容, 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主动发现为辅。
美国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 容,以学生兴趣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其一
其三
中国:中国的教育带有浓重的 国家色彩,学生的一些思想收 到桎梏。
其二
美国:每股的学术提倡自由, 中国:1、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所以 富有较强的创新探索能力。 导致中国馆会以考试的成绩评论学生的好坏。
2、中国的教育方式沿袭旧法,灌输知识,导致 学校考试和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 戏。
Hale Waihona Puke 二、育人目标Educational Goal
美国 VS 中国
美国: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中国: 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国: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其看重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发生美国白 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很“可笑”的事情 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抓紧培 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基础知识仅仅渗透在课 堂教学的一部分。
然而,其他因素诸如个人特长、参 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 招生委员会会很细致的阅读推荐信 和学生作文。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 都很优秀的学生…” 由此可见,美国 名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不是某一 次的考试成绩。这样美国学生在选 择大学时,所享受到的是更公平的 机会。正因为如此,和中国的教育 相比,美国的教育更注重育人,而 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
六、总结反思
01 教育理念 02 教育目标 0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04 课外生活 05 考试制度 06 总结反思
一、教育理念
Education Philosophy
中国 VS 美国
中国
事先安排好学习的内容, 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主动发现为辅。
美国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 容,以学生兴趣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其一
其三
中国:中国的教育带有浓重的 国家色彩,学生的一些思想收 到桎梏。
其二
美国:每股的学术提倡自由, 中国:1、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所以 富有较强的创新探索能力。 导致中国馆会以考试的成绩评论学生的好坏。
2、中国的教育方式沿袭旧法,灌输知识,导致 学校考试和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 戏。
Hale Waihona Puke 二、育人目标Educational Goal
美国 VS 中国
美国: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中国: 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国: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其看重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发生美国白 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很“可笑”的事情 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抓紧培 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基础知识仅仅渗透在课 堂教学的一部分。
然而,其他因素诸如个人特长、参 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 招生委员会会很细致的阅读推荐信 和学生作文。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 都很优秀的学生…” 由此可见,美国 名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不是某一 次的考试成绩。这样美国学生在选 择大学时,所享受到的是更公平的 机会。正因为如此,和中国的教育 相比,美国的教育更注重育人,而 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
六、总结反思
《中国教育史》课件

唐代教育
1
教育制度
探讨唐朝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官学、科举等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2
科举制度的影响
分析唐朝科举制度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解读其意义。
宋元明清教育
宋代的教育制度
研究宋代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探索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了解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从中国教育的起 源开始,了解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当代教育 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史概述
起源与特点
探索中国教育史的起源和其独特的特点,揭示 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经学与儒家思想
探讨中国教育史中经学与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
先秦教育
1
教育制度
研究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组
经学与儒家思想
2
织、师生关系以及教材和考试等方面。
探索先秦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渊源和 发展,对后续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教育
教育制度
揭示汉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官学、私学等 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经学与儒家思想
研究汉朝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 Nhomakorabea 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和影响。
分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挑战、变革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
总结
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中国教育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的启示和意义
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的支出现状
• 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
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
• 2、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
• 3、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
d.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 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 显著。
e.多元财政主体,使责任难以落实。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造就 中国思想真空与文化 沙漠
单一形式和内容、呆板落 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人 失去了吸纳、鉴别多元文化和 思想的机会,失去了站到人类 文明成果巨人肩膀上继续创新 的可能。失去思想自由和可能 的民族正在走向思想真空与文 化沙漠。
探讨中国教育
•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 • 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 •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 对中国教育的建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在共产党的领 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老解放区的 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的教 育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为了彻底改革旧有的学 校教育,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 学习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并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
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教育工作在贯彻 “八字方针”中,从1961~1963年也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大幅度的 调整。
4 1966年 5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关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左”倾错误论点,全盘否定17年的 教育工作。
5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教育战线按照中共中央的 Nhomakorabea一部署,
薪火传承的链条已经断裂。
四、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村教育遭重创
在2005年国家宣布在2007年国家宣布“全国农村将全部免除义务教 育阶段学杂费”和2008年国家宣布“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 杂费”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书本费、杂费等 费用的10个国家之一。义务教育不义务,在三农问题严重的中国,子女 教育成为农村教庭沉重的负担。再由于县乡村三级摊派的教育经费投入 机制和这两年免除农业税的浪潮,乡村财政几乎被釜底抽薪,农村教育 经费随之成为无源之水。许多农村学校关门大吉、许多农民子弟无学可 上。九亿农民在国民中所占的比例之大,足以决定性地影响着中国国民 素质的整体水平 。
2 为了纠正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出现的缺点,总结中国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在1957年 2月《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针对教育工作存在 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 文化的劳动者”。
3 为了纠正1958~1960年出现的“左”倾错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 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
7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
这一时期,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 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
国内,中国的教育支出也排在末位。
2、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a. 在初、中、高三级教育支出上,我国严重失衡忽 视初等教育,过分 注重高等教育。
b.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资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
c.地区性支出不平衡。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 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育性经费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
二、应试教育摧毁 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 根基
应试教育把人类文明发展过 程的成果视为真理,而真理是 永无止境的。应试教育束缚了 人的头脑,根绝了中华民族科 技创新的源泉。 应试教育的典 型特点是死记硬背,是刻板地 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
三 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目的发生扭曲,忽视 德育教育
教育功利化趋势日趋显著,英语、计算机、钢琴、汽车等考证成为学 生追逐的热点,中国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传统文化
左右,在低位徘徊。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 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 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 占GDP的比重(单位:%)
教育支出问题分析
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
虽然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大幅上升,但其所占GPD总量的3%左 右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当前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为5.1%,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也在4.1%, 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占人均GDP的 0.82%, 美国为6.10%约为中国的7.44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 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日本为4.28%,韩国 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就算在金砖四
五、浮夸造假成一统,检查评比浪推浪
中国教育界曾盛行各种检查评比,而且一浪高过一浪,级别也一个比一个 高。从卫生评比、校园绿化、治安评估、德育评比到教学评估,而且这些评 比多数和学校的经济命脉挂钩,在评比中得不到好成绩,就意味着失去一个 方面的发展资源。再加上中国文化的劣根性,在中国教育部门出现了整系统、 整建制的造假运动,不但学校领导亲自上正指挥,所有教师集体参与,并且 组织学生帮忙,真是通过造假实践培养学生的好机会。
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1977年 4月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 东思想,要清理“左”倾指导思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为了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克服"左"倾指导思想, 贯彻"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79年和1980年曾召开过三次科 研工作和教育工作会议。
6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六大,教育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