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传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传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

2.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差△t=1℃、传热面积A=1m2时的热流量的值,它表征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3.传热过程: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4.温度场:指各个时刻物体各点温度组成的集合,又称温度分布。一般的,物体

的温度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5.等温面:同一瞬间,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面。

6.等温线:在任何一个二维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

7.温度梯度:在温度场中某点处沿等温面的法向的最大方向导数,t。

8.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记为φ。

9.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记为q。

10.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

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11.表面传热系数: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所能

传递的能量。

12.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13.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流体的流动。

14.强制对流:流体的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者其他压差作用所造成。

15.沸腾传热(凝结传热):液体在热表面上沸腾(及蒸汽在冷表面上凝结)的对流传热。

16.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流体从进入管口开始,需经历一段距离,管断面流速

分布和流动状态才能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进口段。之后,流态定型,流动

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17.自模化现象:自然对流紊流的表面传热系数与定型尺寸无关的现象。

18.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19.热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

象称~。

20.辐射传热: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造成了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

的热量传递。

21.黑体: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22.傅里叶导热定律:在导热过程中,单位时间通过给定截面的导热量,正比于

垂直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23.保温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

24.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

a,表示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

c

体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a越大,表示物体部温度扯平的能力越大,材料中温度变化传播的越迅速。

25.接触热阻:两个名义上互相接触的固体表面,实际上接触仅发生在一些离散

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截面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空气,热量将以导热的方式穿过这种气隙层。这种情况下与两固体表面真正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

26.肋效率f':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定义为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m t 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φ与假定整个肋片表面处在肋基温度0t时的理想散热量

的比值。

27.肋面总效率:

28.形状因子S :将有关涉及物体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因素归纳在一起。形状因子仅适用于计算发生在两个等温表面之间的导热热流量。

形状因子S 是有量纲的物

理量,其单位是m 。)t -t (21S 29.蓄热系数:T S c 2

,当物体表面温度波振幅为1℃时,导入物体的最大

热流密度。S 越大感觉越冰冷。

30.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31.特征数(准则数):表征某一类物理现象或者物理过程特征的无量纲数。

32.特征长度:出现在特征数定义式中的几何尺度。

33.集中参数法:当Bi<0.1时,可以近似的认为物体的温度是均匀的,

这种忽略物体部导热热阻,认为物体温度均匀的分析方法。

34.时间常数c :A V

h c c ,具有时间的量纲,时间常数的数值越小表示测温元

件越能迅速反映出流体的温度变动。

35.吸热系数:c ,它的大小代表了物体向与其接触的高温物体吸热的能力。

36.流动边界层(速度边界层):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

37.温度边界层(热边界层):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

38.流动边界层厚度δ:通常规定达到主流速度的

99%处的距离y 为~。39.定性温度:确定特征数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40.比拟理论:指利用两个不同物理现象之间在控制方程方面的类似性,通过测定其中一种现象的规律而获得另一种现象基本关系的方法。

41.毕渥数Bi :hl i

B ,固体部导热热阻和界面上换热热阻之比。(λ为固体的

导热系数)

42.傅里叶数Fo :2l a

o F ,表征非稳态过程进行深度的无量纲时间,这一无量

纲时间越大,热扰动就越深入的传播到物体部,因而物体各点的温度越接近周围介质的温度。

43.格拉晓夫数Gr :2v

3

t gl r G ,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量度。

44.体胀系数v :它是定压下与温度变化相对应的密度相对变化的度量。

45.努塞尔数Nu :hl u N ,壁面上流体的无量纲温度梯度。(λ为流体的导热系

数)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产生。

46.普朗特数Pr :a c r p

P ,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种量度。

47.雷诺数Re :ul e R ,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量度,从动量微分方程产生。

48.斯坦顿数St :r e u t

P R N S ,一种修正的Nu 数,或视为流体实际的换热热流密度与流体可传递的最大热流密度之比。

49.贝克莱数Pe :r e e P R P ,从能量微分方程产生。

50.热边界条件:当流体在管被加热或冷却时,加热或冷却壁面的热状况称为

~。51.膜状凝结: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它就能在壁面上铺展成膜。

52.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的小液珠。

53.饱和沸腾:大容器沸腾中流体主要部分的温度等于响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这种沸腾称为~。

54.过冷沸腾:若大容器沸腾中流体主要部分的温度低于响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这种沸腾称~。

55.大容器沸腾: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56.镜体(白体):能全部反射外来射线的物体。

57.绝对透明体(透明体):能被外来射线全部透射的物体。

58.辐射力E: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向其上的半球空间的所有方向辐射出去的全

部波长围的能量。

59.光谱辐射力

E: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向其上的半球空间的所有方向辐射出

b

去的在包含波长λ在的单位波长的能量。

60.定向辐射强度:从黑体单位可见面积发射出去的落到空间任意方向的单位立

体角中的能量。

61.定向辐射力:单位时间,单位辐射面积在某一方向的单位立体角的辐射能称

该方向的~。

62.黑度(发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E总是小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Eb,两者的比值称~。

63.投入辐射:单位时间从外界投入到物体的单位表面积上的辐射能。

64.有效辐射:单位时间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

65.光谱吸收比:物体吸收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百分数。

66.光谱发射率:表示实际物体的光谱辐射力E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力

E的比值。

b

67.漫射表面:通常把服从兰贝特定律的表面称~,即该表面的定向辐射关系与方向无关。

68.灰体: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

69.角系数: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70.兰贝特定律:黑体表面具有漫辐射的性质,在半球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强度相等,即说明黑体在任何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

服从兰贝特定律的辐射,在半球空间不同方向的单位立体角的辐射能数值不等,

其值正比于该方向与辐射面法线方向夹角的余弦,所以兰贝特定律又叫余弦定律。

71.基尔霍夫定律:热平衡时,任意物体对黑体投入辐射的吸收比等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发射率。

72.重辐射面:辐射传热系统中,这种表面温度未定而净的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73.遮热板:插入两个辐射传热表面之间用以削弱辐射传热的薄板(如:屋顶隔热板,遮阳伞)。

74.肋化系数:i 0

A A ,加肋后的总表面积与侧未加肋时的表面积之比。

75.换热器(换热交换设备):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

以满足规定的

工艺要求的装置。

1.安装新空调时,在冲灌制冷剂之前,通常要对系统抽真空,试叙述这样做的理由。

两个理由:一是残留的空气会改变制冷剂的物性;二是残留的空气可能会在管道里形成气泡,影响对流换热。

2.判断:温度梯度是沿等温面法线方向的矢量,它的正方向是朝着温度升高的方向。对

3.冬天时节,如果白天晒被子,晚上人盖着睡觉会感到暖和一些,是由于晒被子使被子蓬松,里面有许多的空气气隙,而空气的导热系数要比被子本身的导热系数小许多,使得总的导热系数下降,有利于保温。

4.纯导热存在于(不透明的固体)中。

5.简述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导热系数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物理结构和状态有关。温度、多孔材料的含水量、疏松物质的折合密度等都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对各项异性的材料,还与方向有关。

6.黑体的性质:1)、同温度下辐射力最大;2)、吸收比为1;3)、其辐射力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4)、单色辐射力服从普朗克定律;5)、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

7.举例:隔热保温措施,并且用传热学的理论阐明其中的原理。

1)在热力管道上敷设保温材料,以增加传热热阻,减少管道散热;

2)保温材料外敷设防水材料,以避免受潮而降低保温效果;

3)保温层外采用低发射率材料,以降低辐射换热热量;

4)对于管道保温,将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在层,以增加保温层热阻;

5)采用遮热板,增加系统辐射热阻,以减少高温物体的辐射散热。

8.采用温度计套管测量气体温度时,辐射和导热会引起测温误差,请提出提高测温精度的措施。

1)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作套管,尽量增加套管高度,并减小套管的壁厚,从而降低套管顶端与根部之间的导热量;

2)强化套管与流体间的对流换热,从而降低套管顶端与气体的温差;

3)在气体测量段或者气体容器外部进行保温处理和减小套管表面黑度,从而降低套管与气体容器壁面的辐射换热量;

4)降低温度计探头与套管壁的接触热阻,如采用导热油、水银、导热硅胶等。

9.判断:任何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热射线。对

10.判断:傅里叶导热定律只适用于稳态导热。错

11.试指出导热系数λ、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及传热过程传热系数k 的区别。导热系数λ是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度量,是物性参数,其单位是)(K W m /;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是对流换热过程中对流换热强弱的度量,它与流体的物性参数、流动状态等因素有关,不是流体的物性参数,其单位是)(K W 2m /;传热过程是指高温流体通过对流换热,将热量传递到壁面另外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k 包含了冷热两侧流体与壁面对流换热系数和壁面壁导热系数的综合作用,其单位是)(K W 2m /。

12.热对流时,能量与(质量)同时转移。

13.三种热传导方式的特点:

A.热传导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等)的无规则热运动,物体之间不发

生宏观相对位移;

2)导热是物质的固有本质,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存在。

B.热对流

在宏观运动,在气体,液体中进行,

C.热辐射

1)物体温度大于0K,就有辐射传热;

2)不依靠任何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有能量形式的变化。

14.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

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在一个串联的热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各环节的热流量都相等,则总热阻等于各环节热阻之和,这就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其前提是通过各环节的热流量必须相等。当存在热源或者热汇时,就会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15.一水平夹层充满流体,试分析上下表面冷热状态颠倒时热量交换的方式有何

不同?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哪一种布置?

热面在上,冷面在下时,夹层中流体不易对流,热量通过夹层时以导热为主,而

冷面在上,热面在下时,热量通过夹层时以对流为主。要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热面在上的布置形式。

16.导热、对流传热、热辐射的区别

1)导热、对流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在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热辐

射不需要中间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而且在真空中辐射能的传递最有效;

2)物体温度>0k时,就有辐射能发射;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而且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即在发射时,从热能转换为辐射能;在吸收时,由

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3)辐射传热是一种双向传热过程,即不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辐射热能,而且

低温物体也向高温物体辐射热能;

4)物体的辐射能力与温度有关,同一温度下不同物体的辐射与吸收本领也不大

一样。

17.解释现象:某办公室由中央空调系统维持室恒温,人们注意到尽管冬夏两季

室都是20度,但感觉却不同。

这是因为冬夏两季室外温度不同,在对流传热的作用下,导致冬夏两季墙壁的温度是不同的。考虑辐射传热,人体与墙壁之间进行辐射传热,由于冬天的壁温较低,所以冬天人体与墙壁之间的辐射传热量更大。所有尽管冬夏两季室温度都是20度,但是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18.对流传热和热对流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对流传热不是基本的传热方式。它是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能传递

现象,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热对流时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现象,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产生的导热。

19.判断:流体发生热对流时,必然会伴有导热。对

20.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之后,肋片的导热热流反而会下降。试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计算公式表明,肋片散热量与mH的双曲正切成正比,而双曲正切是单调增加函数,所以散热量不会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且随着H增加,th(mH)1,而当th(mH)=1后,其值为无限长细长杆的散热量。

21.对于无限大平板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试说明在三类边界条件中,两侧面边

界条件的哪些组合可以使平板中的温度场获得确定的解?

两侧面不能全为第二类边界条件,因为对于稳态无热源的情况,平壁两侧热流密度相等,对于稳态有热源的情况,两侧热流必须与热源平衡,所以两侧热流密度并不相互独立,其他情况对边界条件没有限制。

22.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3.常物性、无热源的稳态导热方程0t 2中,不包含任何物性量,这是否说明导热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与导热物体的物性无关,为什么?

若有一侧的边界条件是第三类边界条件,则平壁的温度分布与物性参数有关。否则,在无热源稳态的情况下,平壁的温度分布与材料的物性参数无关。实际上,若有一侧为第二类边界条件,壁温为均匀分布。

24.对于球层绝热,有无“临界热绝缘直径”问题?

同样有,因为对流热阻和导热热阻均与半径有关,且两者随半径变化规律相反,故存在极值。

25.判断:湿材料的导热系数可以比谁的导热系数还要大。对

26.判断:电线上包有的绝缘层可以起到帮助散热的作用。错

27.判断:导热微分方程是导热的普遍规律的数学描写,所以它对任意物体的部和边界都适用。对

28.在用热电偶测定气流的非稳态温度场时,怎样才能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

要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即最大限度降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A V

h c c ,

在形状上要降低体面比,要选择热容小的材料,要强化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

30.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的物理概念,并举出一两个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所谓“无限大”平板,是指其长度尺度远大于其厚度,从边缘交换的热量可以忽

略不计,当平板两侧换热均匀时,热量只垂直于板面流动。如薄板两侧均匀加热或冷却、炉墙或冷库的保温层导热等情况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

31.什么是“半无限大”的物体?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存在正规状况阶段么?

所谓“半无限大”物体是指平面一侧空间无限延伸的物体。因为物体向纵深无限延伸,初始温度的影响永远不会消除,所以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不存在正规状况阶段。

32.推导导热微分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过程十分相似,为什么前者得到的是精确描写,后者解出的却是近似解。

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用有限小量代替了后者的无限小量,前者用各离散点参数代替了后者的连续参数。实际上物体中的物理参数是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函数,所以说微分方程解是精确解,而差分方程解是近似解。

33.什么是显式格式?什么是显式格式计算中的稳定性问题?什么是隐式格式?

在非稳态导热的差分分析中,取温度对时间的向前差分,使后一时刻的温度分布完全取决于前一时刻的温度分布,而不必联立方程求解,这样的差分格式称显式格式。在显式计算中,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选择会影响求解过程的稳定性,选择得不适当会使温度产生震荡,而不收敛于某一数值,这是不符现实的。

对于隐式格式来说,节点n 的下一时刻的温度是用自身节点和当前时刻以及相邻节点的下一时刻温度来表示的,因此必须一次列出全部待求节点差分方程并联立求解。

34.分析显式差分和隐式差分格式的稳定性特性。

在应用显式差分格式计算时,一旦x 选定,T 的选择就不能是任意的,要受到稳定性条件式2

1o F 的限制。隐式差分格式:因为它是联系求解节点离散方程组得出各节点温度,

所以这种计

算时无条件稳定的,x和可以任意独立的选取而不受限制。但计算工作量较大。

35.什么是部流动?什么是外部流动?

所谓部流动是指流体流过与之换热的管壁部,其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不能自由发展,最后汇合于管道中心。而外部流动指的是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和热边

界层可以自由发展,存在一个边界层外的区域。

36.对于外掠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

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原因是上游排管尾流扰动对后排管传热的影响知道一定排数后才能消失。

3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

中的外部流动及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所谓大空间指的是边界层可以自由生长的空间,而有限空间指的是边界层相互干扰的空间,与强制对流相比,除流动的成因不同外,就边界层的生长方式而言,

大空间类似于外部流动,有限空间类似于部流动。

38.对于热流密度可控及壁面温度可控的两种换热情形,分别说明控制热流密度

小于临界热流密度及温差小于临界温差的意义,并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举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对于热流密度可控的设备,如电加热器,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是为了防止设备被烧毁,对比壁温可控的设备,如冷凝蒸发器,控制温差小于临界温差,是为了防止设备换热量下降。

39.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强化沸腾换热的

基本思想是什么?

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

液膜的厚度,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增加换热表面的汽化核心数。

40.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是否意味着黑体的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方向上

是均匀分布的?

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并不意味着黑体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个方向均匀

分布,因为辐射强度是指单位可见辐射面积的辐射能,在不同方向,可见辐射面积是不同的,即定向辐射力是不同的。

41.管外流动换热,有纵向冲刷和横向冲刷之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横向)冲刷方式换热更为强烈,这可以解释为(横向冲刷边界层厚度相对纵向冲刷薄,而且绕流脱体会强化换热)。

42.试比较竖壁上自然对流与膜状凝结的异同。

1)都是竖壁表面与流体的换热,自然对流主要作用力为浮升力和粘性力,膜状

凝结的主要作用力为中立和粘性力。

2)都存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其中自然对流是气体的流动状态;膜状凝结指

的是液膜凝结液的流动状态。

43.判断:对细长管外的凝结换热来说,水平放置比垂直放置好。错

44.判断:竖壁层流膜状凝结时,壁越高,凝结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

45.沸腾换热时,管子应尽量(水平布置),以免出现汽水分层。

46.换热器热力计算主要基于(热平衡方程式和传热方程式)。

47.以等截面直肋为例,试用热阻的概念简要说明在什么条件采用肋化表面可以

得到强化换热的效果,何时得不到强化换热的效果(仅考虑一侧壁面与流体间的换热)。

设置肋片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少,而换热热阻降低较多,使总热阻下降,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但当外径小于临界直径时,增加保温层厚度反而会强化传热。因此,理论上只有当肋化系数与肋面总效率的乘积小于1时,肋化才会削弱传热。

-法与平均温差法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48.试述NTU

-中t’’对传热系数k的影响是通过定性温度来体现的,显然远不如

在NTU

-法有一定优越性。对流平衡热量或平均温差影响那么大,在这点上NTU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 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3.支气管扩: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 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5.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 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 2 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 A O 2 升至90%以上。 6.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 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 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9.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0.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 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 2或合并C O 2 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 紊乱及代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右向左 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 2低于60m m H g,P a C O 2 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问答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规范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规则。 2、推定行为是指当事人用语言文字以外的有目的、有法律意义的积极活动来表达他的意志。 3、要物(实践)法律行为是指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之外,还需要以实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质押合同等。 4、委托代理是指按照被代理人委托授权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行为,也称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 5、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有放弃其到期债权、赠与或低价转让等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 6、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其权利义务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关系。 7、表见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因与本人有一定关系,而使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权,因而与他进行民事行为。 8、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虽无正当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9、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而向对方提出确定的意思表示,即订约提议。 10、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明确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接受提议。 11、合同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2、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称要约引诱。 13、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一种法律行为。 14、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15、格式合同又称标准合同,是指合同的条款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另一方当事人只能全部接受或一概拒绝,不能就个别条款进行商洽的合同。 16、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即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享有对该部分财产进行变现并就其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7、质押(权)是指债权人为担保债权而根据合同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财产,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能够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8、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19、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安排和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纲领性文件。 20、公司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章程规定的,由股东出资构成的财产总额。 21、法定资本制:设立公司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公司的资本总额,并在公司成立时由发起人认足或者缴足的一种资本制度。 22、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

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

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