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合集下载

反式脂肪酸的在食品中的控制及检测最新进展

反式脂肪酸的在食品中的控制及检测最新进展

反式脂肪酸的降低措施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广泛存在于面包、蛋糕、咖啡、油炸松脆食品、巧克力、沙拉酱及各类糖果中。

本文简要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和危害,着重介绍了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措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检测降低措施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其双键上2个碳原子结合的2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其空间构象呈线性,与饱和脂肪酸相似。

与之相对应的是顺式脂肪酸,其双键上2个碳原子结合的2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其空间构象呈弯曲状。

油脂分“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没有这样的不良作用。

因此,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害,不饱和脂肪酸则有益。

一直以来,反式脂肪酸就被认为是有益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但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如同饱和脂肪酸一样,可以增加有害物质胆固醇,影响人体健康。

1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三个来源:1.1 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脂肪组织和乳及乳制品。

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反刍动物肠腔中的丁酸弧菌属菌群的酶促生物氢化作用,形成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异构体,这些脂肪酸能结合于机体组织或分泌人乳中。

反刍动物体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11%…,牛奶、羊奶中的含量占总脂肪的3%~5%。

牛脂、牛奶中的反式脂肪酸以单烯键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双键位置在△6~△16之间,并以1It—18:l(反式11一十八碳一烯酸)含量最多。

1.2 食用油脂的氢化加工商品为了防止食用油脂的酸败、延长保存期、减少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气味及味道,20世纪60年代初期兴起了油脂氢化加工的生产工艺。

通过对油脂的氢化加工,可形成多种双键位置和空间构型不同的脂肪酸异构体,其中以反式C18:1脂肪酸为主,双键位置主要分布在△4~△16之间,并以反18:1 A9(反油酸)、反18:1A10和反18:lAll等3种形式为主。

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反式脂肪酸与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其含量的监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

其中,气相色谱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质量准确等优点,一直是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研究的重要技术。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样品的准备。

样品前处理方法因样品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需进行溶解、分离、干燥和脱脂等程序。

2.选择合适的搅拌溶液和溶剂,将样品完全溶解。

3.采用薄层色谱法或柱色谱法将溶解的样品分离,得到不同组分的混合物。

4.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实验,同时对样品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仪由柱、运输气体、检测器和计算机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经过柱的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特征光谱的检测,以获得每种脂肪酸的含量。

5.结果处理。

根据检测的信号和临界温度,计算出不同组分的浓度。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中反式脂肪酸方法,其优点是灵敏度和质量高,实验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结果可以准确可重复。

它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粮食、动植物油脂及其制品等产品中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年来,气相色谱法由于具有分离度高、耗时短、操作简单、数据处理方便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相色谱法也不断完善,具有越来越高的精度和灵敏度,是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手段。

未来,气相色谱法有望更加完善,并有可能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实用的检测中反式脂肪酸的有效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中。

在今后的研究中,将继续完善气相色谱法,使其获得良好的测量结果,从而促进食品安全的提升。

浅探气相色谱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方法

浅探气相色谱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方法

图1 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气相色谱图图2 15种反式脂肪酸甲酯混标气相色谱图
Feb. 2019 CHINA FOOD SAFETY
图3 花生油样品反式脂肪酸检测结果
图4 芝士蛋糕样品反式脂肪酸检测结果
3 结论
气相色谱法在实际的食品反式脂
肪酸的检验中应用效果较强,有关检测人员应不断加强样品的制备及检测后
的结果分析能力,逐步提升检测质量及
水平,为人民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臧成远.气相色谱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方法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21):68,70.
作者简介:余建华(1982—),男,广东佛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标准

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标准

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标准反式脂肪酸是指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构型,其碳链上至少有一个双键以反式构象存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加氢反应或高温加热,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发生异构化,生成反式脂肪酸。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各国纷纷出台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食品中每份含有反式脂肪酸超过0.5克的产品,其包装上必须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

而加拿大、欧盟等地区也纷纷采取了类似的标准,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促使食品生产商减少使用氢化植物油,从而降低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中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GB 5009.168-2016)中也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和限量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根据该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应尽量降低,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才能上市销售。

在实际生产中,食品生产商需要严格控制原料和加工工艺,以确保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一些食品生产商还积极研发低反式脂肪酸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该关注产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

除了法律法规的限制,消费者自身也应该提高对反式脂肪酸的认识,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

尽量减少摄入过多加工食品和快餐,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有助于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此外,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总的来说,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标准对保障消费者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食品生产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控制产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而消费者也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到反式脂肪酸研究中,为减少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反式脂肪酸定义为化学结构包含一个或多个非共轭的双键的构型为反式的脂肪酸 ,它包括单不饱和反式脂肪酸和多不饱和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TFAS)是普通植物油经过人为改造变成“氢化油”过程中的产物。

随着人们对反式脂肪酸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如何在油脂加工中强化控制和检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以及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应控制的最低限量范围等有了新认识。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依据相关国内国际标准提供反式脂肪酸检测服务,并提供风险预警、食品安全培训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1、食品中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脂肪组织和乳及乳制品 ,主要是其体内微生物的部分氢化作用而产生。

✧应用氢化食用油加工而成的产品 ,主要是由于食用油高温加热处理进行氢化作用而产生。

2、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促进动脉硬化✧促进血栓形成✧影响生长发育✧诱发II型糖尿病。

✧易患老年痴呆症。

3、如何减少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现有的氢化技术进行创新 ,严格掌控油脂部分氢化反应的条件 ,如高压、低温、高氢浓度及触媒特性;在油脂工业中使用其他技术替代或减少氢化的应用 ,如生物工程技术(酶制剂技术等) 。

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油脂反式脂肪酸的生成 ,从而达到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目的。

4、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使用较早的检测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特别是它能准确测定独立双键的数量。

原理是将油脂中的脂肪酸甲酯化 ,然后再在900~1 050/ cm波数范围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该法最大优点是快速方便 ,但由于实验中基线漂移带来误差 ,故该法可导致低反式酸品的测量不准确性 ,且当含量低于 1 %时不易检出。

目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对方法进行改进 ,减少了样品中脂肪酸的衍生 ,使测定更方便 ,结果更准确。

✧气相色谱质谱法(GC - MS)采用超声波萃取、 GC - MS法测定面包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测定冷加工糕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冷加工糕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142立的方法能够满足PAEs的检测需要。

参考文献:[1]孙树萍, 阮文举. 食品塑料包装中有害物质[J]. 化学教育,2007,28(6):3-5.[2]JOSEF, JIMENEZL, RUBIOS,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 esters in sewage by hemimieues-based soild-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5, 551(1-3):142-149.[3] Li XJ, Zeng Z R, Chen Y,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 a c i d e s t e r s p l a s t i c i z e r s i n p l a s t i c b y u l t r a s o n i c s o l v e n t e x t r a c t i o n combined with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using calyxarene fiber[J]. Talanta, 2004, 63:(10)1013-1019.[4] Gomez-Hens A., Aguilat-Caballos M R. Social an d economic interest in the control of phthalic acid esters[J].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3, 22(11):847-857.[5] Xue, Kunzhao, Gu, Pengyang, Yu, Juewang. Adsorp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 on Marine Sediments[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4, 157:(1-4)179-192.[6] Loff PD, Subotic U., Oulmi-Kagerman J., et al. Di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extracted by typical newborn lipid emulsions from polyvinylchloride in fusion systerns cause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istology of rabbit liver[J].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7, 31:(3)188-193.[7] Pogribny IP, Tryndyak VP, Boureiko A., et al. Mechanisms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induced DNA hypomethylation in rat Liver[J]. Mutat Res, 2008, 644:(1-2)17-23.[8] 孙利, 陈志峰, 雍伟, 等. 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成型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迁移量的测定[J]. 中国为啥检验杂志, 2008, 18(3):93-428.[9] 赵文红. 酞酸酯类增塑剂毒理研究进展[J]. 环节与职业医学, 2003, 20(2):135-138.[10] Api AM. Toxicological profile of diethyl phthalate: a vehicle for fragrance and cosmetic ingredients [J]. Food Chem Toxicol, 2001, 39(2)97-108.[11]Eve M, Russell CC, Paul MD. Male reproductive tractmalformations in rats following gestational and lactational exposure to di(n2butyl ) phthalate: an antiandrogenic mechanism [J]. Toxicol Sci, 1998, 43(1):47-48.[12] 吴刚. 虞慧芳. 傅科杰, 等.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GC -MS分析方法[J]. 检验检疫科学, 2006, 16(5):33-35.[13] 张双灵, 徐仰丽, 王世清. 食品塑料包装袋中DEHP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科学,2007,8(28):341-344.[14] 赵俊虹. 气质联用法检测塑料包装西式火腿肠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J].粮油加工,2010,(5)131-13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CS67.040, C53.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气相色谱法测定冷加工糕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彭亚锋*,符昌雨,杨保刚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200233)摘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我国广大消费者所喜欢的的23批次冷加工糕点。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焙烤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焙烤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30 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12月刊ANAlySIS & TEST 分析与检测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通过植物油或动物油脂的氢化过程中发生部分异构化形成的反式脂肪酸,通常为反油酸(C18:1 9t)。

此类反式脂肪酸因具有可使食品酥软可口、延长保质期,比天然黄油成本低等特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烘烤食品中。

然而,近年来因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不良作用(如加速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等),所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呼吁出台相应政策,以减少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与此同时,近期国内有关反式脂肪酸危害的报道,同样引起公众对其危害及限量标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专家建议,应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尽快制定各种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公众的营养健康。

为了帮助管理部门积累基础数据,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以使用氢化油脂比较普遍的烘烤食品为样本,对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材料和方法仪器和试剂日本岛津GC-14C气相色谱仪及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焙烤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供稿分析处理配件,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毛细管柱。

色谱柱:CPTM-Sil88(100m×0.25mm×0.2μm)。

试剂:正己烷、乙醚、石油醚、甲醇、乙醇、氢氧化钠、三氟化硼,均为分析纯或更高纯度。

13种反式脂肪酸甲酯标准物质(由Sigma-Aldrich及Supelco公司提供):C18∶1 6t (C18∶1表示为反油酸,6t表示第6位反式双键,依此类推)、C18∶1 9t、C18∶1 11t;C18∶2 9c 12t (表示顺-9,反-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c表示第9位为顺式双键,12t表示第12位为反式双键)、C18∶2 9t 12c、C18∶2 9t 12t;C18∶3 9t 12t 15t、C18∶3 9t 12t 15c、C18∶3 9t 12c 15t、C18∶3 9c 12t 15t、C18∶3 9c 12c 15t、C18∶3 9c 12t 15c和C18∶3 9t 12c 15c。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解决方案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解决方案

世界 上最 大 的化 学/ 生物 试 剂生 产商 和 供 应商 , lma Sg —Alr h u eC d l /S p lO c 公 司可 提 供饱 和 不饱 和 , 同饱 和 不
度 、 同顺 反 异 构 体 等 脂 肪 酸 的 完 全 不
3 品 全 刊 2o1 刊 2食 安 导 0年2 1 月
6 十二烷酸甲酯 ( . 月桂 酸甲酯) c2 0 (1 :) 7 十 三烷 酸甲 酯 (1:) c 0 5 8 肉豆 蔻酸甲酯 ( . 十四烷 酸甲酯)( 1:) c 40 9 肉豆蔻脑酸甲酯 (一 四 烯酸甲酯)(1 : n ) 9十 碳 c4 1 5 1 十五 烷 酸 甲酯 ( 1:) 0 C 50 1 1顺一 一 1 十五碳 烯酸甲酯 (1 : n ) O c51 5 1 棕榈 酸甲酯 ( 2 十六烷酸甲酯)(1 :) C 60 1 5棕榈烯酸甲酯 (一十六碳 烯酸甲酯)( 1: 1 9 c 61 7 1) 1 十 七烷 酸 甲 醅 ( 1:) 4 c 70 1 ., / -1一十 七碳 烯 酸甲 酯 ( 1: n ) 5  ̄ 0 c 1 7 7 1 硬 脂 酸甲 酯 ( 八 烷 酸 甲酯 ) (I :) 6 十 C 80 1 7油酸甲酯 ( 9 十八碳 烯酸甲酯)( 1: g) 顺一 c {nc 8 1 8反油酸甲酯 ( 9 反一 一十八碳 烯酸甲酯)( 1: nt c 1 g) 8 1 亚油酸甲酯 ( 9 顺一9 1 一十八 碳二烯酸甲酯) ( 1 : ,2 C 2 8 nc 6) 2 反 亚油酸甲酯 ( O 反一9 1一十八 碳二烯酸甲酯)( 1 : ,2 C 2 8
4 0 . 0 0
图1 7 5种脂 肪 酸 甲酯 分 离 色谱 图
1丁 酸 甲酯 (4 0 . C :) 2 己酸 甲酯 (60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及异构体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动植物油脂㊁氢化植物油㊁精炼植物油脂及煎炸油和含动植物油脂㊁氢化植物油㊁精炼植物油脂及煎炸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㊂本标准不适用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 F A)含量大于2%食品样品的测定㊂2原理动植物油脂试样或经酸水解法提取的食品试样中的脂肪,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并在强极性固定相毛细管色谱柱上分离,用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定量㊂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二级水㊂3.1试剂3.1.1盐酸(H C l,ρ20=1.19):含量36%~38%㊂3.1.2乙醚(C4H10O)㊂3.1.3石油醚:沸程30ħ~60ħ㊂3.1.4无水乙醇(C2H6O):色谱纯㊂3.1.5无水硫酸钠:使用前于650ħ灼烧4h,贮于干燥器中备用㊂3.1.6异辛烷(C8H18):色谱纯㊂3.1.7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3.1.8氢氧化钾(K O H):含量85%㊂3.1.9硫酸氢钠(N a H S O4)㊂3.2试剂配制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 o l/L):称取13.2g氢氧化钾,溶于80m L甲醇中,冷却至室温,用甲醇定容至100m L㊂石油醚-乙醚溶液(1+1):量取500m L石油醚与500m L乙醚混合均匀后备用㊂3.3标准品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种类参见表A.1,纯度均>99%㊂3.4标准溶液配制3.4.1脂肪酸甲酯标准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反式脂肪酸甲酯标准品各100m g(精确至0.1m g)于25m L烧杯中,分别用异辛烷溶解并转移入10m L容量瓶中,准确定容至10m L,此标准储备液的浓度为10m g/m L㊂在(-18ʃ4)ħ下保存㊂3.4.2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中间液(0.4m g/m L):准确吸取标准储备液各1m L于25m 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此混合标准中间液的浓度为0.4m g/m L,在(-18ʃ4)ħ下保存㊂3.4.3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工作液:准确吸取标准中间液5m L于25m 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此标准工作溶液的浓度为80μg/m L㊂4仪器和设备4.1气相色谱仪: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㊂4.2恒温水浴锅㊂4.3涡旋振荡器㊂4.4离心机:转速在0r/m i n~4000r/m i n之间㊂4.5具塞试管:10m L㊁50m L㊂4.6分液漏斗:125m L㊂4.7圆底烧瓶:200m L,使用前于100ħ烘箱中恒重㊂4.8旋转蒸发仪㊂4.9天平:感量为0.1g㊁0.1m g㊂5分析步骤5.1试样制备5.1.1固态样品取有代表性的供试样品500g,于粉碎机中粉碎混匀,均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识,于0ħ~4ħ下保存㊂5.1.2半固态脂类样品取有代表性的样品500g,置于烧杯中,于60ħ~70ħ水浴中融化,充分混匀,冷却后均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识,于0ħ~4ħ下保存㊂5.1.3液态样品取有代表性的样品500g,充分混匀后均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识,于0ħ~ 4ħ下保存㊂5.2分析步骤5.2.1动植物油脂称取60m g油脂,置于10m L具塞试管中,加入4m L异辛烷充分溶解,加入0.2m 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涡旋混匀1m i n,放至试管内混合液澄清㊂加入1g硫酸氢钠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钾,涡旋混匀30s,于4000r/m i n下离心5m i n,上清液经0.45μm滤膜过滤,滤液作为试样待测液㊂5.2.2含油脂食品(除动植物油脂外)5.2.2.1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固体和半固态脂类试样:称取均匀的试样2.0g(精确至0.01g,对于不同的食品称样量可适当调整,保证食品中脂肪量不小于0.125g)置于50m L试管中,加入8m L水充分混合,再加入10m L盐酸混匀;液态试样:称取均匀的试样10.00g置于50m L试管中,加入10m L盐酸混匀㊂将上述试管放入60ħ~70ħ水浴中,每隔5m i n~10m i n振荡一次,约40m i n~50m i n至试样完全水解㊂取出试管,加入10m L乙醇充分混合,冷却至室温㊂将混合物移入125m L分液漏斗中,以25m L乙醚分两次润洗试管,洗液一并倒入分液漏斗中㊂待乙醚全部倒入后,加塞振摇1m i n,小心开塞,放出气体,并用适量的石油醚-乙醚溶液(1+1)冲洗瓶塞及瓶口附着的脂肪,静置10m i n~20m i n至上层醚液清澈㊂将下层水相放入100m L烧杯中,上层有机相放入另一干净的分液漏斗中,用少量石油醚-乙醚溶液(1+1)洗萃取用分液漏斗,收集有机相,合并于分液漏斗中㊂将烧杯中的水相倒回分液漏斗,再用25m L乙醚分两次润洗烧杯,洗液一并倒入分液漏斗中,按前述萃取步骤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有机相于分液漏斗中,将全部有机相过适量的无水硫酸钠柱,用少量石油醚-乙醚溶液(1+1)淋洗柱子,收集全部流出液于100m L具塞量筒中,用乙醚定容并混匀㊂精准移取50m L有机相至已恒重的圆底烧瓶内,50ħ水浴下旋转蒸去溶剂后,置100ħʃ5ħ下恒重,计算食品中脂肪含量;另50m L有机相于50ħ水浴下旋转蒸去溶剂后,用于反式脂肪酸甲酯的测定㊂5.2.2.2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准确称取60m g经5.2.2.1步骤提取的脂肪(未经100ħʃ5ħ干燥箱加热),置于10m L具塞试管中,按5.2.1规定的步骤操作,得到试样待测液㊂5.3仪器参考条件5.3.1毛细管气相色谱柱:S P-2560聚二氰丙基硅氧烷;柱长100mˑ0.25mm,膜厚0.2μm,或性能相当者㊂5.3.2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㊂5.3.3载气:高纯氦气99.999%㊂5.3.4载气流速:1.3m L/m i n㊂5.3.5进样口温度:250ħ㊂5.3.6检测器温度:250ħ㊂5.3.7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40ħ,保持5m i n,以1.8ħ/m i n的速率升至220ħ,保持20m i n㊂5.3.8进样量:1μL㊂5.3.9分流比:30ʒ1㊂5.4定量测定将标准工作溶液和试样待测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根据标准溶液色谱峰响应面积,采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㊂5.5定性确证在5.3测定条件下,样液中反式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应在标准溶液保留时间的ʃ0.5%范围内,标准品的气相色谱图参见图B.1,各反式脂肪酸的参考保留时间如表1所示㊂表1反式脂肪酸的参考保留时间反式脂肪酸甲酯参考保留时间/m i nC16:19t28.402C18:16t34.165C18:19t34.384C18:111t34.567C18:29t,12t36.535C18:210t,12c42.091C18:39t,12t,15t38.773C18:39t,12t,15c+C18:39t,15t,15c39.459C18:39c,12t,15t+C18:39c,12c,15t39.883C18:39c,12t,15c40.400C18:39t,12c,15c40.518C20:111t40.400C22:113t46.5715.6空白试验空白试验指除不加试验样品外,其他采用与样品分析完全相同的试验步骤㊁试剂和用量进行操作㊂6分析结果的表述反式脂肪酸含量是以反式脂肪(%,质量分数)报告,反式脂肪含量是以反式脂肪酸甲酯百分比含量的形式进行计算㊂6.1食品中脂肪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食品中脂肪的质量分数按式(1)计算:(1)w z=m1-m0m2ˑ100%式中:w z 试样中脂肪的质量分数,%;m1 圆底烧瓶和脂肪的质量,单位为克(g);m0 圆底烧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m2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㊂6.2相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按式(2)计算:(2)w X=A xˑf xA tˑ100%式中:w X 归一化法计算的反式脂肪酸组分X脂肪酸甲酯相对质量分数,%;A x 组分X脂肪酸甲酯峰面积;f x 组分X脂肪酸甲酯的校准因子,化合物的校正因子见表D.1;A t 所有峰校准面积的总和,除去溶剂峰㊂6.3计算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按式(3)计算:w t=ðw X (3)式中:w t 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w X 归一化法计算的组分X脂肪酸甲酯相对质量分数,%㊂6.4计算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按式(4)计算:w=w tˑw z (4)式中:w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w t 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w z 食品中脂肪的质量分数,%㊂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大于1.0%的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于等于1.0%的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㊂7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㊂8其他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12%(以脂肪计),定量限为0.024%(以脂肪计)㊂附 录 A标准品信息表A.1给出了脂肪酸甲酯化学信息表㊂表A .1 脂肪酸甲酯化学信息表归类化合物分子简式C A S饱和脂肪酸甲酯丁酸甲酯C 4:0623-42-7己酸甲酯C 6:0106-70-7辛酸甲酯C 8:0111-12-6癸酸甲酯C 10:0110-42-9十一烷酸甲酯C 11:06742-54-7月桂酸甲酯C 12:0111-82-0十三烷酸甲酯C 13:01731-88-0豆蔻酸甲酯C 14:0124-10-7十五烷酸甲酯C 15:07132-64-1棕榈酸甲酯C 16:0112-39-0十七烷酸甲酯C 17:01731-92-6硬脂酸甲酯C 18:0112-61-8花生酸甲酯C 20:01120-28-1二十一烷酸甲酯C 21:06064-90-0山嵛酸甲酯C 22:0929-77-1二十三烷酸甲酯C 23:02433-97-8二十四烷酸甲酯C 24:02442-49-1顺式脂肪酸甲酯顺-9-十四碳烯酸甲酯C 14:19c 56219-06-8十五烯酸甲酯C 15:110c 90176-52-6棕榈油酸甲酯C 16:19c 1120-25-8十七碳烯酸甲酯C 17:110c31424-16-5十八碳烯酸甲酯C 18:16c 2777-58-4油酸甲酯C 18:19c 112-62-9异油酸甲酯C 18:111c1937-63-9花生烯酸甲酯C 20:12390-09-2二十二烯酸甲酯C 22:11120-34-9二十四碳烯酸甲酯C 24:12733-88-2亚油酸甲酯C 18:2112-63-0二十碳二烯酸甲酯C 20:22463-2-7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 22:261012-47-3亚麻酸甲酯C 18:3301-00-8γ-亚麻酸甲酯C 18:316326-32-2归类化合物分子简式C A S 顺式脂肪酸甲酯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 20:355682-88-7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 20:31783-84-2花生四烯酸甲酯C 20:42566-89-4二十碳五烯酸甲酯C 20:52734-47-6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C 22:6301-01-9反式脂肪酸甲酯反-9-十六碳烯酸甲酯C 16:19t 10030-74-7反-6-十八碳烯酸甲酯C 18:16t 2777-58-4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C 18:19t 2462-84-2反-11-十八碳烯酸甲酯C 18:111t 6198-58-9反-11-二十碳烯酸甲酯C 20:111t 69119-90-0反-13-二十二碳烯酸甲酯C 22:113t 7439-44-3反亚油酸甲酯C 18:29t ,12t 2566-97-4反-10-顺-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C 18:210t ,12c 21870-97-3反-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t ,12t ,15t14202-25-6反-9,12-顺-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t ,12t ,15c52717-35-8反-9-顺-12-反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t ,12c ,15c 14201-98-0顺-9-反-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c ,12t ,15t 52717-33-6顺-9,12-反-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c ,12c ,15t 37929-05-8顺-9-反-12-顺-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c ,12t ,15c 14202-26-7反-9-顺-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 18:39t ,12c ,15c 52717-34-7附录B标准品色谱图B.1反式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反式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见图B.1㊂图B.1反式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C16:19t~C22:113t)(S P-2560色谱柱,100mˑ0.25m mˑ0.2μm)B.2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见图B.2㊂图B.2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C4:0~C22:6)(S P-2560色谱柱,100mˑ0.25m mˑ0.2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