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虚词)第04课 新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湖北省武汉市2021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徽①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
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②杜干请,法度复振。
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
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
〞盗感之,乃止。
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
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
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
〞父丧,客梁、汉。
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
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
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③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
〞不肯起。
浚果败复召为给是中扬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
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
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
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那么梁、汉之人尽矣。
请假以节,明约束,那么军有所畏。
〞帝曰:“然。
〞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宥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社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
茂贞凭其众而暴,假设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
〞不听。
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鸟舍,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④,责将帅,非臣职也。
〞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注】①徽:指牛徽。
②柅〔nǐ〕:止,遏制。
③廥〔kuài〕:仓库。
④蓍〔shī〕龟:指卜筮。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D.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1.(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4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含解析)

课时强化作业四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一、(2016届江苏赣榆中学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
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
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
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
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
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
母得服之遂愈。
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
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
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
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3.4实词虚词基础梳理课件

•使用“顽固”突出了不易改变的意思。“锁定”比“框定”显 得鲜明有力,“框定”具有不确定性。综合以上分析可确定答 案。解答此类题目除了辨析同义词之外,还要善于结合语境使 用排除法。
•答案 D
(精彩PPT名师讲解)
词语辨析
• 1.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中,中国是值得欧盟________(信 任 信赖)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 ②他说:“我同________(令尊 家父)是多年的老朋友了, 他的为人多少我也知道一些。”
• 答案 ①“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 行帮助。“抚养”是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对子女。这里应 填“赡养”。②“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 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应填“令尊”。
•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首先是在正与误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更进 一步就是对优与劣的推敲揣摩,这是规范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 但语言是灵动的,词语的运用不能只考虑含义,还必须结合具 体的语境因素具体分析。本题的两个句子内容集中,句意清晰, 对词语的使用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滋养”指供给营养,多用 于抽象事物;“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第一空用“滋 养”写出了“国画创作”与“荆楚文化”的关系,且切合前后 语境。“绚丽多彩”与“多姿多彩”语意重点不同,前者重在 灿烂美丽,后者重在强调多样性,“多姿多彩”更切合语境。 第二句第一空陈述对象是“味道”,与“稳固”(稳定而牢固)不 搭配;
• 答案 “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 依靠,词义比“信任”重。故应填“信赖”。
• 2.我们来到马鞍山采石矶的李白衣冠冢处,从该处向下看, 山势________(陡峭 峻峭),壁立千仞。
第04课 新题文言文阅读 翻译-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一.(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锦衣指挥周或,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田。
命韶偕御吏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日曰:“真定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劝力农。
功臣、戚里家与国咸.休,岂当与民争尺寸地。
臣诫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
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遣韶巡视。
韶至,贼已灭,乃命兼全都佥史,整理盐法。
寻进左侍郎,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
悯灶户煎办、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
弘治二年秋,还朝。
明年,改吏部。
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
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
因请午朝面议大政,毋只具文。
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
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
故安远侯赃败至数千两,征仅十一。
以其母诉免。
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
荆王见潚(朱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内官、苗通、杀人,减死遣戍..。
昌国公张峦建坟逾.制,役军至数万。
畿内民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辄免徭役,致见户不支,流亡日众。
韶皆抗疏极论,但下所司而已。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亦不之善。
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乃命乘传归。
月廪、岁隶如制。
明年,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
又明年,卒,年六十六。
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籍.为闲田籍:没收。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陕西省咸阳市2017年高三年级三模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苴一丿、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苴一K丿、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 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BE15•①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②“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③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解析】项,疔性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不正确,应为…生民'一句写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真得,用"■乐"字反衬性民”的不堪其苦。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4课新题一、(北京市昌平区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蜀道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new)

第04课蜀道难·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重点理解】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匪”通“非”)词类活用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一词多义错误!绝错误!坐错误!或{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也许或许)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代词,有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偶尔),所守或.匪亲(连词,倘若去错误!特殊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但见悲鸟号古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4课新题一、(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种供奉..供奉:享受B. 终是笋之剩义..剩义:次品C.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大凡:总褚D. 益.人者不尽可口益:使……受益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杳不知其所之.也B.何.足比肩其间旦暮闻何.物?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莫过于.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 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 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 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答案】14. C15. D16. B17. (1)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2)(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18.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18. 首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然后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原句翻译为: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
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
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
参考译文: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
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
《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
”鲜是甘美的来源。
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
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
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
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
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
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
不要肥肉的爬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
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
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
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
笋这种东西,不管单独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
二、(浙江省衢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妄心(明)江盈科见卵求夜,庄周以为早计,及观恒人之情,更有早计于庄周者。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
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
”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
我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
吾持此金举责,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
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
乃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历数自鸡卵起,至小妻止。
官司曰:“尔家当尚未说完。
”其人曰:“完矣。
”官曰:“尔小妻生子读书,登科出仕,取富贵,独不入算耶?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命烹之。
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
”官司笑而释之。
噫!兹人之计利,贪心也;其妻之毁卵,妒心也:总之皆妄心也。
知其为妄,泊然无嗜,颓然无起,即见在者,且属诸幻,况未来乎?嘻!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注释】①伏鸡:正在孵卵的鸡。
②牸(zì):母牛。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借邻人伏鸡乳.之乳:孵化B. 吾持此金举责.责:责任C. 夫怒,挞.其妻挞:毒打D. 第.除祸欲早耳第:只是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因.与妻计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 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 败何.状开国何.茫然D. 且.属诸幻臣死且.不避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的某“市人”毫不考虑客观条件地计算自己的财产——一个鸡蛋以几何级数式地增加,正如庄子曾批评的“见卵求夜”者一样急于求成。
B. 文中的“官司”是一个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秉公执法的官员,在接到“市人”的申诉之后,深为丈夫偌大家产毁于妻子一拳而痛心,准备严厉惩治妻子。
C. 文章写的丈夫的贪心和妻子的妒心,都属于“妄心”,行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颇具小说之制。
D. 江盈科用这一笑话不仅讥笑“算鸡卵之人”,更是要劝诫世人不要心存非份之想,最好淡泊无欲。
作者的机智深刻,发人深思。
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选自《孟子·滕文公下》)【答案】14. B15. C16. B17. (1)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2)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份(的东西)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计鸡蛋的人吗!18.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参考译文:看到鸡蛋就想公鸡能打鸣报时,庄子认为这是过早打算了;等到看到一般人的情况,更有比庄子所讲的打算早的人。
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贫穷的人,吃过早饭不知道晚饭还有没有。
有一天偶然拣到了一个鸡蛋,特别高兴得去告诉他的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在哪里,这人拿着鸡蛋给妻子看,说:“这就是,只是需要十年之后,我们就完备家当了。
”然后就与妻子计划说:“我拿着这个鸡蛋,去管邻居借一只鸡,抚养它。
等到这鸡的雏长大了,我们在里面取一只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