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
浅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及改革趋势

浅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及改革趋势“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人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范畴之一,它包括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等的评价,而其中教师评价是向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国有学者将教师评价定义为“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并指出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
我国教师评价现状分析:1、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缺乏互动性。
评价主体一般包括学校管理者(校长、教务主任等)、同事、学生、家长等,反馈给评价客体———教师本人。
评价信息难免因为个人的理解力造成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的缺失;另一方面,评价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通常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使教师对评价持有戒备心理,不利于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结果。
2、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目前,教师评价一般以学期或学年为周期,实行终结性评价。
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过程性评价更有价值。
3、评价领域单一性。
评价偏重于对教师的绩效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堂控制力等表象的东西,而忽视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悟、知识结构的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上的统一,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3、评价目的和结果难以统一化。
学校实施教师评价时,对评价的目的——“为了促进教师发展,改进教学效果”这一基本理念都能达成共识,但往往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越走越远。
学校管理者一般把评价结果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馈给教师,针对评价“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对“末尾”教师给予谈话、警告、通告甚至换岗、停职等形式的处罚;中间的大部分教师常常被忽视。
这种偏重绩效的奖惩式管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评价后只拿到一个评价结果的分数、名次或级别,而评价的内容和过程,教师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被动接受评价结果。
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教育评价发展状况以及问题摘要:我们可以发现教育评价的概念可总结为:对一定的教育目标以及其价值,优缺点和基本信息进行系统的,详细的,严格的收集,然后把这些信息反馈出来!为教育决策者和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如此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那么根据教育评价的定义来看我国的教育评价发展状况以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评价在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教育评价的概念、作用、类型、标准、模式、基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和评价再评价的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一段时间我国建立起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我国的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字:教育评价 ; 教育质量 ; 我国教育评价Abstract: We can fin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system, detailed, rigorous collect certain educational goals, as well as its valu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basic information, then feedback!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al decision-makers and society, and s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China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our concept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ole, type, standard mode, basic procedures, basic principles,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nformation and evaluation re-evaluation and so a more in-depth study, had a period of time our established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Keywords:Educational Evaluation;Assessment in our country“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兴衰,教育的好坏更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评判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评价就成了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表

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学生教育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当前,学生教育发展面临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学生在机会上的不平等,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2. 教育模式缺乏多样性传统的一视同仁的教育模式仍然主导着教育领域。
学生们在同样的教室里接受标准化的教育,这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
尤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如天才儿童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3. 消极的评价体系当前,普遍存在过度关注成绩和分数的评价体系。
学生们在这种评价体系下竞争激烈,对个人潜力的开发形成限制。
这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丧失。
二、学生教育未来趋势分析1. 个性化教育的兴起随着教育观念的全面转变,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学校和教育机构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制定个性化课程和教学计划,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潜力。
这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2.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全面运用技术手段。
虚拟实境、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平台等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
通过技术的支持,教育将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3. 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未来,学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将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交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三、学生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分析1. 挑战(1)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将继续存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来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分析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分析1近年来,高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高中教育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中教育现状分析1. 学生压力过大当前,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激烈,学生们需要在课业、各类考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出色,以求取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这种过大的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部分高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高中教材内容的不匹配。
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们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的流失。
3. 考试导向当前,高中教育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导致教育目标的狭隘化。
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缺乏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师资问题一些地区的高中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
优秀的教师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基层高中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导致高中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二、高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 个性化教育未来高中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教育系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提供更多选择性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实现更好的发展。
2. 创新教育未来高中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要以开放性、探究性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应试教育模式将逐渐转向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教育不再只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评价学生时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的能力。
4. 教师专业化培训与发展教师是高中教育的中坚力量,未来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发展。
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高中教育改革建议1.减少学业压力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学业负担。
2024年小学生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

评价体系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 求
评价体系的发展建议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 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题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 学生的个性差异。
完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和公正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 技能、态度、情感等多方面
评价方式多元化:定量与定性 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
相结合
评价手段多元化:采用多种评 价手段,如观察、测验、作品
评定等
个性化评价内容
重视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 的能力。
2024年小学生评 价体系的发展趋
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 录
Part One.
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Part Two.
评价体系的变化因素
Part Three.
评价体系的新特点
Part Four.
评价体系的发展前景
Part One
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传统评价体系的形成
传统评价体系的特点: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注重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形成背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单一化标准 影响因素:教育政策、社会价值观、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等 局限性:过于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态度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多元化评价:注重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再单一地以考试成 绩作为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评价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但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笔试、口试和实验等形式进行,但这种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项目评估、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全面化。
过去,教育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全面考量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只有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各不相同。
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
现代教育评价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育评价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育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学生,学生缺乏自主参与和自我反思的机会。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学习者。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全面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个性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1. 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传统的考试评价已不再受人们所青睐,人们开始尝试其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评价、任务评价、项目评价、实践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更符合学习的本质。
2. 学习结果的关注:学习结果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教育评价来说,应当更加关注学习结果。
以前只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个性化评价的需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因此需要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4. 大数据评价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评价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
利用大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5. 综合评价的趋势:综合评价是对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统计,以此得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和机构的评价标准。
儿童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儿童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很多方面,儿童教育现状和过去不同。
今天,我们将探讨儿童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一、儿童教育现状状况分析目前,我国的儿童教育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都无法满足需求。
2.培养方向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现阶段,教育部门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应试教育成为了许多学校教育的中心,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发展。
3.缺乏全面的育人理念:过多的教育理念单一,缺乏全面的育人理念,不能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4.幼儿园生源过度竞争:由于小学入学压力大,现阶段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容易让幼儿和家长陷入入学考试和名校角逐的竞争中。
二、儿童教育发展趋势1.面向未来的育人理念: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综合素养、能力和针对未来发展的培养。
通过学习、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发掘个性和原创能力。
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波全新的革命。
2.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育部门正深入推行多种多样的性格、习惯、兴趣、特长培养项目,帮助每个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
3.注重整体发展:未来教育将不再单向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信,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完整而有品质的人。
4.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未来教育应当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注重儿童的潜力和个性化发展,建立个体化教育的评价体系。
三、未来儿童教育的趋势1. 强调多元教育和匹配等级:教育将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将孩子培养成为多元、全面、富有创新意识的人。
另外,人们将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等级分类制度,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养。
2. 学习内容与发展需求相匹配:未来的儿童教育的内容将与儿童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例如在某些领域的基础教育中,教育将减少分数因素的考核,并将进一步注重软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将更符合未来社会和工作场所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尧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教育评价(1949—现在)的发展现状和21世纪初(2002—2030)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明的评论。
关键词:中国教育评价现状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开创了以封建科举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教育评价。
这种制度对世界各国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科举制度废止,西方教育评价及其研究迅速发展之时,教育评价在中国由于众多原因也未能得到发展。
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为了迅速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教育实践之需要,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简史(1949—现在)(一)中国教育评价停滞徘徊和恢复发展时期(1949—199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
在教育评价研究上,中国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运动而积累的研究人才、方法、技术、资料等诸多宝贵成果,却又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全盘学苏联的热潮中,统统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全遭否定。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式的考评方法被批判后,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被迫中断。
“文革”时期,高等学校的正常招生被中断了6年之久。
1972年起,大多高等数学校开始恢复招生,主要是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和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学员,取消了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
此时,教育评价研究的没有任何进展。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新的招生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恢复后,迫切需要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和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许多教育期刊陆续译介了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关教育评价的文章及专着,邀请外国教育评价专家来中国讲学。
这些活动全面介绍了世界教育的动向、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动态,加强了中国同国外教育评价界的联系和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中国在系统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在全国有组织地展开。
教育评价研究的对内外交流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已发展到与国外专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教育评价问题,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着作和论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
创办了第一本教育评价的专业杂志——《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二)教育评价研究专业化和实践活动制度化发展时期(1990年—今)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分别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使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逐步正规地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在这个阶段,一是初步建立了教育评价制度,为在全国正规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对教育评价的地位、作用有了明确的规定,推动中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二是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评价研究组织,为在全国进行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增多,教育评价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四是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开始培养教育评价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1994年7月29日,“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成立,推动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也促使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2]嗣后,我国教育评价在反思历史、重建秩序、除旧布新的改革实践中,从引进和介绍海外的教育评价理论成果开始,逐步进入创建中国特色教育评价理论的持续发展时期。
二、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1949—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发展。
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在朝三个方向发展。
(一)挖掘中国教育评价之源流这方面的研究者认为,现代教育评价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泰勒(R·W·Tyler)的“八年研究”,而正规系统的教育评价活动则始于中国。
中国教育评价活动在古代一直与选士制度密切关联。
纵观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作四个阶段:一是古典教育评价萌生期(606年以前),这包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测评活动。
在我国的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天子之下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贵族,另一部分是官吏,第三部分是平民。
平民中富有知识的阶层称为“士”。
受教育、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并精通修齐治平之道的士阶层,是当时的官僚政府吏员的后备军。
国家通过测评选拔,不断从士中铨选新官员进入官场,这叫选士或取士。
育士与选士紧密相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教育、考试、选才在内的严密完整的制度,这是中国教育评价活动的源头。
因此,育士和选士制度的演化,正是我国古典教育评价进展的主线。
二是科举时期(606年——1905年),它包括隋唐以来至清末我国古典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这里,中国古典教育评价特指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封建礼教为基本标准,对个人学识德能进行测评判断,从而为选拔人才进入仕途或升学深造提供依据的活动。
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区别除了在内容、方法和标准上有重要不同外,从范围上看,它只注重教育结果,而不注重教育过程和其他要素。
三是近代教育评价活动期(1905年—1949年),这时期的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并呈现多种体制的多元化格局。
清末“新政”驱动下,“新教育”中的教育测评活动逐步展开,并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
“五四运动”后,教育测验活动蓬勃发展,翻译引进国外测验量表,修改并自编量表,建立学术组织,开设测量课程,出版测量方面的专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教育进行了富有开创性教育测评活动。
国民政府沿袭了清末建立起来的督导制度,并实行了毕业会考制度。
四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期(1949年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这一方面已有专着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引进、吸收、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开展系统的教育评价学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界相继展开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泰勒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西方各流派教育评价理论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展开的。
近20年来,我国教育评价研究者对教育评价的本质、目的、对象、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组织与制度、方法、心理与调控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比较突出的进展如:其一,关于教育评价主体的认识及其进展:从一元走向多元。
其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问题的认识与进展:从鉴定走向发展。
其三,关于教育评价中介机构问题研究的进展:从否认走向实际建立。
其四,关于再评价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总结性再评价”走向“形成性再评价”和“总结性再评价”的结合。
其五,关于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承诺认同走向追求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
出版了不少教育评价译着、专着和专集,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思想和理论。
(三)探索教育评价的具体评价方案研究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评价活动。
由于实际的需要,各种具体的评价方案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如教学评价、德育评价、课程评价、体育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能力评价、学力评价、区域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评价等等。
可以这么说,只要需要进行评价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了相应的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洪宝书先生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特点,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关于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
2000年戚业国、陈玉琨先生结合知识经济和我国的国情,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
这许多的有益探索都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三、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趋势(2003—2030)经过20世纪末期20余年的发展,教育评价已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新世纪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将倍受中国政府和学校重视,中国教育评价实践在如下几方面可能有较大发展。
(一)教育评价范围逐步扩大,教育评价结果的合理反馈愈来愈受到重视中国教育评价恢复和兴起初期,教育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评价范围扩大到了对教师工作、管理工作、学科专业和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评价。
随着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日趋成熟,学科专业和学校办学水平这一层次的评价问题将会受到更多重视。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办学体制改革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态势,但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是它们的共同走向,因此,教育评价将会扩展到社区教育管理评价等领域,也会较多地涉及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问题。
可以说,未来中国教育评价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到“一切教育和教育的一切”。
随着教育评价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教育评价结果如何反馈,才能更大地发挥教育评价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
《中国青年报》曾经以《分数能否成为孩子的隐私》为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国家教育部和社会对于大学排名褒贬不一;学校内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是否张榜公布的争论都反映出教育评价结果反馈的重要性。
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反馈方式将以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主,采用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全面发挥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
(二)在发挥教育评价鉴定功能的同时,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中国教育评价工作开展初期,着重发挥其鉴定功能,主要表现为按评价结果排名次、分档次等。
教育评价结果多作为学校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奖金和工资的发放,学生奖学金发放和向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推荐的依据。
例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注重的往往是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一般用于对教师的奖惩和选拔学生。
随着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日益显现出来,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会逐步取代现在的奖惩性评价。
对于获得好的评价结果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会因此而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评价结果不好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但不给予经济处罚,而且还要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改善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