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2024年心理健康课完整——情绪管理课件

2024年心理健康课完整——情绪管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八章“情绪管理”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情绪的定义与分类,情绪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情绪调节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有效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掌握情绪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提高情绪调节技巧。
3.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绪观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绪调节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情绪的分类、情绪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情绪管理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情绪卡片、情绪调节技巧手册。
2. 学具:笔记本、笔、情绪管理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中人物的情绪表现,引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情绪的定义、分类、影响及情绪调节方法。
a. 情绪定义与分类:介绍情绪的基本概念,讲解情绪的分类(喜怒哀惧)及其特点。
b. 情绪影响:分析情绪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以实例说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行为表现。
c. 情绪调节方法:讲解情绪调节的技巧,如认知重构、情绪释放、积极心理暗示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情绪分类:喜、怒、哀、惧2. 情绪调节方法:认知重构、情绪释放、积极心理暗示3. 情绪管理策略: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保持积极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出自己在过去一周内遇到的情绪问题,并分析原因。
b.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情绪调节方法,为上述情绪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2. 答案:a.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
b.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如认知重构、情绪释放等,为情绪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_PPT课件

但仅仅用刺激解释情绪是不够的,同样的刺 激会引起绝然不同的情绪。
例如同样是面对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感伤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悲凉的;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豪迈
(2)理智感:认知活动中追求真理的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如解决问题时的怀疑 、自信、惊讶及解决后的喜悦等。
(3)美感:对客观现实或者艺术鉴赏和评价 时产生。如评价自然界、社会及文艺作品时 产生的情感体验。
五、情绪理论(拓展)
詹姆斯-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的。 这是由不同的评价系统造成的,而不同的评
价系统往往是由不同的需要或愿望决定的。
2.情绪与需要密切相关,刺激以需要为中介而引 起情绪。
凡是符合个体需要的事物,就引起积极、肯定的 情绪,例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 烛夜、金榜题名时等。不符合个体需要就会引起 消极、否定的情绪,例如:宝玉的洞房花烛夜。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伊扎德 观点:
情绪与人格系统: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 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 作系统组成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情绪系统 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 情绪激活与调节包括生物基因—神经内分泌激
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 认知激活过程。
(3)激情:一种短暂而激烈的情绪状态。例如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暴跳如雷、惊恐万状等 。
激情的特点:
1、爆发性:大量的心理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喷 薄而出、强度极大。
心理学情绪和情感

2、辨别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 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辨认;恐惧、 悲伤较难辨认;怀疑、怜悯最难辨认.
3、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的: 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对30 张表情照片的辨认出现了高度一致性.
不同民族个体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表情的种类 愉 惊
4 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 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一旦发生,其强度 往往较大,有时个体难以控制;
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 流露,并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 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 10、你是否能从别人的表情上察觉到他的情绪
▪ 以下题目请回答: 是
也许
否
▪ 11、你是否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起伏、大小 ▪ 13、你是否能从别人的话中知道他的情绪状态 ▪ 14、你是否能了解别人说话的内函、想法和感受 ▪ 15、你是否能把别人说话内函的想法和感受表达
出来
▪ 16、你是否能接纳别人的想法,虽然自已不同意 他的观点
而情感则主要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经常用来 描述那些稳定、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 真理的热爱、对美的欣赏等.
3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这一情境 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
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 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 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 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造成紧张和惊恐体现 为压力.
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情感种类: 1.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 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情境、道德形象、道德观 念三种层次和形式.
(情绪管理)第七章情绪与情感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第七章情绪和情感【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俩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情绪情感的俩极性表现以及俩者的种类,情绪理论,情绪情感的功能,尤其要掌握心境、激情、直激的概念,能根据具体事例来区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熟悉情绪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需要的概念及其分类;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激奋水平和心理活.动的关系,情绪和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情绪和心身健康的关系;熟悉情绪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掌握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大纲内容和重点】.第壹节情绪和需要壹、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壹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情绪和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壹种反映形式。
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且不能全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和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使人产生情绪体验。
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或干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
二,需要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和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通常表现为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壹种内心状态。
人既是壹个自然实体,又是壹个社会实体,且且是二者的统壹。
作为自然实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依赖某些自然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
作为壹个社会实体,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群体、交往等社会条件。
当个体缺乏某种依赖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缺乏感”的心理状态。
若这种状态被明显意识到,则称为愿望;若无明显意识,则称之为意向。
所以,需要常常以壹种“缺乏感”被个体所体验着,且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是人类情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质量。
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并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认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有效管理情绪和情感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了解并意识到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这有助于避免我们在情绪低谷或怒火中做出冲动的决定;另一方面,这也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与他人沟通。
1.自我觉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观察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来加强自我觉察能力。
可以尝试进行有意识的呼吸训练、冥想或写日记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对自己情绪的了解。
2.情绪词汇表达:有效沟通是管理情绪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使用情绪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别人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感受,并能更好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有效管理情绪与情感的方法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与情感。
1.情绪调节技巧: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寻找支持、参与体育锻炼和培养爱好等。
当我们感到焦虑、愤怒或压力时,可以尝试使用这些技巧来缓解情绪,恢复内心的平静和冷静。
2.积极思维模式:负面的想法和认知会加剧我们的负面情绪和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模式则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正面情绪、积极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思维、感恩和自我肯定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培养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3.应对情绪困扰:情绪困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
面对情绪困扰,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如寻求专业心理辅导、与朋友家人交流和寻求支持。
三、建立积极情绪管理的长期策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积极情绪管理策略。
1.培养情绪调节的习惯:将情绪调节纳入日常生活的习惯中。
可以每天抽出时间进行冥想或呼吸训练,持续锻炼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管理)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

一、单选题: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5.0分)(回答错误)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B、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C、心境、激情、应激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解析: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
(5.0分)(回答错误)A、情绪B、基本情绪C、情感D、情绪状态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5.0分)(回答正确)A、动机功能B、组织功能C、适应功能D、信号功能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
(5.0分)(回答正确)A、双重趋避式冲突B、双趋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避式冲突5、表情包括()。
(5.0分)(回答正确)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
(5.0分)(回答正确)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5.0分)(回答正确)A、人格B、情绪和情感C、动机D、需要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
(5.0分)(回答正确)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B、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C、酝酿阶段和行动阶段D、行动阶段和完成阶段9、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微弱、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是指()。
A.心境B.应激C.激情D.情感正确答案:A2、过度追求完美型的人格也被称为()。
A.焦虑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C.自恋型人格D.完美型人格正确答案:A3、情绪智商的核心是()。
A.情绪认知B.情绪识别C.情绪表达D.情绪调控正确答案:A4、培养意志的决定条件是()。
A.磨练自己B.控制自己C.培养良好习惯D.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答案:D5、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是()。
A.需要B.动机C.注意D.认知正确答案:A6、“要是火柴在你口袋里燃烧起来,你应该高兴,应该感谢上苍,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以此类推……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
”是指()。
A.反向心理调节B.诉说C.宣泄D.付诸行动正确答案:A7、以下不属于意志特征的是()。
A.果断性B.坚韧性C.自觉性D.情绪性正确答案:D8、以下不属于情感特征的是()。
A.情境性B.内隐性C.深刻性D.稳定性正确答案:A9、以下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厌恶B.悲伤C.恐惧D.嫉妒正确答案:D10、以下属于趋近的情绪是()。
A.愤怒B.悲伤C.厌恶D.恐惧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以下不属于人类六种基本情绪的是()。
A.焦虑B.厌恶C.恐惧D.羞愧正确答案:A、D2、情绪管理包括()。
A.情绪控制B.情绪识别C.自我激励D.情绪表达正确答案:A、B、C、D3、情绪的识别能力包括()。
A.对自己情绪情感的觉察能力B.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觉察能力C.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识别能力D.对自己情绪情感的识别能力正确答案:A、C4、以下属于回避类的情绪是()。
A.快乐B.悲伤C.恐惧D.愤怒正确答案:B、C5、以下可以有效改善情绪的是()。
A.分散注意力B.付诸行动C.倾诉D.抱怨正确答案:A、C三、判断题1、人的情绪情感没有主次之分。
情绪管理ppt课件

3. 情绪的功能与作用
1
1. 情绪是人类基 本生存需求,可 以影响人们的行 为、思想、决策 和反应。
2
2. 情绪可以传递 信息,帮助人们 理解自己和他人, 从而建立社交联 系。
3
3. 情绪可以调节 生理功能,例如 心率、血压、呼 吸等。
4
4. 情绪可以激发 人的动力和行动 力,例如恐惧可 以促使人们逃避 危险,爱可以激 发人们追求幸福。
获取能量,进而改善社交技能。
1. 情绪的定义与内涵
情绪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对客观事物产 生的体验和反应,包括情感、感受、情绪状 态等。情绪具有认知、动机和行为功能,可 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情绪管理是 指通过认知重构、情绪调节和行为训练等方 法,理解和识别情绪,有效应对负面情绪, 实现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平衡。情绪管理对 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5. 情绪可以促进 大脑发展,例如 学习、记忆、判 断和理解能力。
4. 情绪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情绪管理是一种对情绪的理解、识别和应对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应用 等方面。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提高情绪智商和心理健康水平。情 绪管理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表现。因此,情绪管理对于个
员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提供心理支持和资源来帮助员工处理负面情绪。
4. 工作压力与情绪的关系
工作压力和情绪管理密切相关。首先,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其次,情绪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当员工感到 压力过大时,他们可能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并可能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同事, 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因此,情绪管理和工作压力管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2. 情绪的种类3. 挫折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3. 挫折心理与调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课时安排:6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概念(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
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
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
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
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
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
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
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
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
如愉快时面肌横伸,面孔较短;不愉快时面肌纵伸,面孔较长。
眉也是表现面部表情的主要部位,展眉表示欢欣;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慈悲。
嘴也参与表情动作,哭与笑是面部表情最明显的表现,哭与笑都离不开嘴的动作。
在面部表情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光的运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瞠目结舌”、“怒目而视”都是说不同的目光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姿态表情:是指借助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来表达情绪和情感。
例如常常用扬头表示高傲;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垂头表示丧气。
从全身姿态看,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恐惧时不寒而栗;悔恨时捶胸顿足;惊慌时手足失措。
有些成语如卑躬屈膝、趾高气扬、正襟危坐、呆若木鸡等,都是用来形容伴随情绪情感所产生的体态变化。
3.言语表情:是指由言语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
如悲哀时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语音高低差别不大;喜悦时,语调高昂,语速较快,语音高低差别较大,音色悦耳;恐惧时,音调高尖急促,声音刺耳颤抖。
根据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在许多场合,“怎么说”,也就是说话时运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往往比“说什么”更为重要。
俗话说“听话听音”,比如说“这是怎么回事”这句话,既可以表示和颜悦色的疑问,也可以表示指责和鄙视。
据研究,人在说谎时的音调比说真话时要高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觉得说话深沉的人更诚实和稳重一些。
三、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一)区别1. 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则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 认识过程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则是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 认识过程的发生和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的性质,而情绪情感的发生、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
(二)联系1. 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2.情绪和情感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绪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活跃的创造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而焦虑不安、忧郁苦闷、愤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智力活动,影响认识活动的效率。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人的活动是受理智支配的,还是受情绪支配,正统派的哲学家大多认为理智是好的,人的活动是受认识支配的,只有动物的活动才受情绪支配,认为情绪是不好的,要克制情绪,按理智办事,非正统派的哲学家认为,人和动物一样,活动的动力是情绪,理智是情绪的工具,情绪是主,理智是辅,在心理学史上就有这两派,这个问题具体化就是情绪情感的功能问题。
(一)影响体能的功能情绪的变化能引起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达到增力或减力的作用。
情绪发生时,循环、呼吸、腺体分泌等系统都是互相配合的,这对于我们的活动起积极的应激作用,使人和动物能应付环境中的紧急变化,这就是情绪的增力作用。
但情绪有时确实对我们的活动起一些消极的作用,例如,考试时紧张把本来知道的忘了。
在情绪激动时,人不能很好地冷静下来思考问题,有的杀人犯平时知道杀人偿命,但在情绪过于激动的时候,就难以克制,犯罪伏法。
人在很着急或很生气的时候,有时会浑身发抖,大脑一片空白。
(二)信号交往功能情绪、情感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情绪的各种表现都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凭着表情,彼此可以相互了解,达到交往的目的,如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在某种意义上讲,表情比语言更重要,因为有些心理状态无法用语言表达,有的能用语言表达的反而不如用表情表达效果好。
(三)感染功能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绪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别人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形成与之相应的情感。
在一定情景下,人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和感染,而产生共鸣现象。
例如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人的愉快心情会油然而生。
演员演戏时也能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主人翁的悲惨遭遇能赢得观众的同情和眼泪。
(四)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
五、情绪、情感的种类(一) 情绪的种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1. 心境心境是比较微弱、平静、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体验,而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种事物态度的体验。
一个人的某种心境一旦发生,常常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使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着人的全部行为表现。
例如在舒畅的心境下,会觉得事事顺心,处处快乐。
在悲伤心境中,一切都令人烦恼。
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就是对于同一件事,不同心境的人体验是不相同的。
心境的引起有多方面原因,有时由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如活动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等;有时由往事引起;有时由身体的某种状态引起;自然环境也是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如看到优美的自然环境、温度等。
除此之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独有的稳定的心境,有的人经常处于朝气蓬勃的心境中,乐天派;有的人整日愁眉苦脸。
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心境能使人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益于健康。
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消极颓废,降低工作效率,有损于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积极心境,防止消极心境。
2. 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
在激情的状态下,人的内脏器官、腺体和外部表现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暴怒时,肌肉紧张、面红而赤、语言粗犷,绝望时,目瞪口呆、面色苍白,狂欢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木然不动,涕泪交加。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
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激情。
如重大的喜讯、亲人的亡故等。
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
此外,激情的发生还和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有关。
那种缺乏教养、不讲礼貌或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可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引起激情的爆发。
激情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力,成为激励人行为的强大动力。
而消极的激情则会使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作出一些鲁莽的行为,甚至铸成千古之恨。
当然消极的激情也并非不可控制,事实证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并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控制激情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尽量避开引起激情的环境刺激。
其次是转移注意力,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再次是合理地有节制地发泄。
此外,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由发怒转为发奋。
如生活中遭到挫折时,受到他人讽刺嘲笑,心中不平时,要化愤怒为力量,变压力为动力,发奋图强,做生活的强者。
当然,控制激情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加强思想修养。
3. 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的异常情况下所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急中生智。
此时,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可使个体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调动全身力量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
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人的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有力,能够化险为夷,做出平时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