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的理论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2007年7月16日零点左右,有人在“景观中国网友”发贴指责:他老人家在国外乱叫,将中国古典园林批得一无是处。
这位网友说的“老人家”就是俞孔坚。
他其实是年轻人,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的一个小村庄。
类似的嘲笑、指责据说不少,我们且不评说。
俞孔坚1997年头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桂冠回国作了大量调研之后,首先抓住铺天盖地的“城市化妆运动”和仿古园林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和突破口进行工作。
由于敬恭桑梓之心过甚,他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和言论就难免显得唐突、显得锋芒毕露,让很多人不易接受。
其实他的目的极单一、极明确,那就是要为自己的祖国创立一门新鲜的、他认为最为急需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学。
笔者以为,这是爱国家、爱人民的表现,是想为这个时代多做些益事。
即便言辞过激,相信世人最终会理解他、原谅他。
当代景观设计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主席佩里·霍华德在2007年第1期《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上撰文说,景观设计学这个词是1828年提出来的,整整过了40年才作为专业术语被应用。
从1909年到1920年,美国官方有纪录称景观设计学是一种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章程里写明景观设计学的定义是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
1975年协会章程改得较为宽广而全面:景观设计学是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和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口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反过来环境将创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到了1983年协会宪章修订定义措辞,称景观设计学是一个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口的专业。
这个段落中可以明显的看到:(1) 景观设计学是年轻的学科,连定义都在不断修改、完善;(2) 这个学科的包罗范围正在一步步地放大,然后又高度归纳到土地与人口这样一个大命题上。
在阐述景观设计学的内容时,佩里·霍华德说,它涵盖了景观的保护、发展和适当的使用、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成本计算等等。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设计思想
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 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 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 螺旋结构的区域。强调水生态 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 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 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 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 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 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 新意境
-----俞孔坚
大师简介——生平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 计师 。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 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景观设 计师。
道路系统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水体 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U型 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这样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主要步行道路宽为3m, 采用花岗岩铺面。
•
•
每一个功能体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用于通道,形成车流、人流、货流和 信息流网络
每个功能区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隔离的边界,它们既是内与外的界定, 又是联系与交流的界面
思考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 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 有着原始保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将其保留 • 要使我们系统能正常运行并且内部不发生矛盾,我们应当把握一个先 整体后局部,步步为营的设计步骤,这样我们的系统建立起来才科学 合理 •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我们的系统能正确建立我们应当充分理 解设计对象的归属性并且利用这个归属性让我们的设计具有特异性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理念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理念
俞孔坚是中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其创作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强调“自然、人文、创新”的整合,注重产品化、市场化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首先,俞孔坚强调“自然性”,认为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基础,融入自然的元素与质感。
他坚持把自然优先,让自然成为景观设计的核心与灵魂。
在景观设计中,俞孔坚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享受自然的美好,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次,俞孔坚注重“人文性”,认为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通过设计与营造,创造人们居住的舒适空间,强调空间与人的互动。
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的感受,强调设计的人性化与人文化,使景观设计成为一个引领生活方式、传达文化内涵的载体。
最后,俞孔坚追求“创新性”,认为设计一定要有创意与创新,注重设计的表达性、艺术性与价值性。
他在景观设计中,不断创新,创造具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尤其擅长在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让景观设计成为多样性与和谐共生的代表。
景观设计 景观大师分析

The Red Ribbon: Tanghe River Park
俞孔坚设计的启示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 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 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 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有着原始保 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 必要将其保留。 • 事半功倍。“红飘带”作为这个设计 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以最少的材 料和人工创造最大效果的思想。既能 作为座椅,照明设施,科普展示,还 是整个景观视觉的焦点。这也是我们 应该在爱心广场设计中思考的。
粟根植物展示区
草本植物园
整体设计
6、旧建筑和构筑物 的保留和利用: ·利用料厂的建筑 基底建筑茶室和接 待中心; ·灌渠的利用而成 为线形的种植台;
利用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
·西岸水塔的保留和利 用作观景塔; ·泵房的改造利用,以 作为环境艺术元素; ·防洪丁坝的保留和利 用而成为植物的种植台。
美国IBM公司索拉纳(Solana)园区
除了应用材料的丰富, 还有平面的复杂。将简单的 几何图形,采用人工 的秩序来组合、变化、复制 ,去统领自然的材料。如沃 克在景观设计中常 用的网格叠加法,也许可以 追溯到极简主义艺术家早期 作品中对网格的应 用。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 修剪整齐的植物,几何的、 有秩序的、复杂的 平面布置,以及他对昂贵材 料的偏爱,对精湛工艺的苛 求,所有的这些都在 一定程度上与古典主义园林 有异曲同工之处。
俞孔坚的评价
• “极简主义”。 大胆的创意,最 简练而又时尚的 手法,兼具功能, 这就是汤河公园 所带给我们的震 撼。不需要一味 的追求形式上的, 构图上的美。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大师 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
•
大师介绍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 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 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 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 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 ,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 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 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 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 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 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 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反规划”理论城市生态空间构建中应用[论文]
![“反规划”理论城市生态空间构建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4fc4671eb91a37f1115c1c.png)
浅析“反规划”理论的城市生态空间构建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是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入手,生态用地的布局是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法从整个区域的角度把握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生态用地的布局很难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
“反规划”理念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对确立城市生态空间的目标、城市生态格局的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反规划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应用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11-021 问题的提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了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
不明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使大地肌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摧残。
目前,在城市的发展中,大多沿用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注重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
这种方法存在的严重弊端就是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同时,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闲置,实际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的功能可以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城市空间中的河流水系、绿地走廊、林地、湿地所构成的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须,是需要恒常不变的。
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需要逆向思维的城市规划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即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能够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量、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的生态景观格局,从而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空间。
2 “反规划”理论概要“反规划”理论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与2002年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首次提出“反规划”(anti-planning)的概念,它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相对于以牺牲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安全、健康为代价的城市化途径而言,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
俞孔坚

2003 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入选全球竞赛仅有的三个优 选方案之一 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中国建筑艺术奖--城市环境艺术 优秀奖” 2003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 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规划 设计一等奖” 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 荣誉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 2002 主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国际竞赛,获优秀奖 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中国建设部首届“中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0 主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 2000 主持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 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 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 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 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 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 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 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 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 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以及“天地-人-神” 和谐的设计理念,赢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俞 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 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他对破坏生态、 缺乏人文的“城市化妆运动”的批判、他的生态 人文理念,挽救了大地母亲上的一条又条的河流、 一处又一处的文化遗产。 俞孔坚分别被中央组织 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 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 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景观安全格局分析

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景观安全格局分析俞孔坚于1995年提出了景观⽣态规划的⽣态安全格局⽅法。
该⽅法把景观过程(包括城市的扩张,物种的空间运动,⽔和风的流动,灾害过程的扩散等)作为通过克服空间阻⼒来实现景观控制和覆盖的过程。
要有效地实现控制和覆盖,必须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的空间位置和联系。
这种战略位置和联系所形成的格局就是景观⽣态安全格局,他们对维护和控制⽣态过程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
要根据景观过程之动态和趋势,判别和设计⽣态安全格局。
不同安全⽔平上的安全格局为城乡建设决策者的景观改变提供了辩护战略。
因此,景观⽣态安全格局理论不但同时考虑到⽔平⽣态过程和垂直⽣态过程,⽽且满⾜了规划的可辩护要求。
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尤其在把景观规划作为⼀个可操作、可辩护的⽽⾮⾃然决定论的过程,和在处理⽔平过程诸⽅⾯显⽰其意义。
在许多情况下,安全格局组分并不能直接凭经验识别到。
在这种情况下,对景观战略性组分的识别必须通过对⽣态过程动态和趋势的模拟来实现。
安全格局组分对控制⽣态过程的战略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3个⽅⾯:(1)主动优势(initiative):安全格局组分⼀旦被某种⽣态过程占领后就有先⼊为主的优势,有利于过程对全局或局部的景观控制。
(2)空间联系优势(co-ordination):安全格局组分⼀旦被某种⽣态过程占领后有利于在孤⽴的景观元素之间建⽴空间联系。
(3)⾼效优势(efficiency):某安全格局组分⼀旦被某⽣态过程占领后,就使⽣态过程控制在全局或局部景观时,在物质、能量上达到⾼效和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讲,⾼效优势是SP的总体特征,它也包含在主动优势和空间联系优势之中。
以⽣物保护为例,⼀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个景观组分:①源(source):现存的乡⼟物种栖息地,他们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元点。
②缓冲区(buffer zone):环绕源的周边地区,是物种扩散的低阻⼒区。
③源间联接(inter-source linkage):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通道。
俞孔坚设计理念

俞孔坚设计理念
俞孔坚的设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并关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他认为设计应该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为用户提供实用的功能,并尽量通过美学元素来提升用户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俞孔坚强调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尊重用户的需求和意见。
他通过研究和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来为他们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俞孔坚也非常关注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并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
此外,俞孔坚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并尝试通过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老师的景观设计宝笈
当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俞孔坚老师教我们该怎么做!
(右二为俞孔坚老师)
“一”
俞老师的设计宝笈之一:
种树,种树,种树!!!
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
就种树!!!
成片成片地种!
成排成排地种!
成丛成丛地种!
“二”
俞老师的设计宝笈之二:
边缘,边缘,边缘!!!
当你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下功夫的时候,请注意边缘!!!
……建筑的边缘!……水的边缘!……林木的边缘!
……任何两种景观元素的交界面!!!
“三”
俞老师的设计宝笈之三:
细部,细部,细部!!!
当你对设计没有感觉的时候,请注意细部!!!
……建筑与硬质景观的细部!……环境的细部!
但细部不等于繁琐!!
“四”
俞老师的设计宝笈之四:简洁,简洁,简洁!!……
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