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考俞孔坚教授博士研究生的说明

合集下载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2007年7月16日零点左右,有人在“景观中国网友”发贴指责:他老人家在国外乱叫,将中国古典园林批得一无是处。

这位网友说的“老人家”就是俞孔坚。

他其实是年轻人,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的一个小村庄。

类似的嘲笑、指责据说不少,我们且不评说。

俞孔坚1997年头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桂冠回国作了大量调研之后,首先抓住铺天盖地的“城市化妆运动”和仿古园林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和突破口进行工作。

由于敬恭桑梓之心过甚,他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和言论就难免显得唐突、显得锋芒毕露,让很多人不易接受。

其实他的目的极单一、极明确,那就是要为自己的祖国创立一门新鲜的、他认为最为急需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学。

笔者以为,这是爱国家、爱人民的表现,是想为这个时代多做些益事。

即便言辞过激,相信世人最终会理解他、原谅他。

当代景观设计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主席佩里·霍华德在2007年第1期《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上撰文说,景观设计学这个词是1828年提出来的,整整过了40年才作为专业术语被应用。

从1909年到1920年,美国官方有纪录称景观设计学是一种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章程里写明景观设计学的定义是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

1975年协会章程改得较为宽广而全面:景观设计学是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和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口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反过来环境将创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到了1983年协会宪章修订定义措辞,称景观设计学是一个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口的专业。

这个段落中可以明显的看到:(1) 景观设计学是年轻的学科,连定义都在不断修改、完善;(2) 这个学科的包罗范围正在一步步地放大,然后又高度归纳到土地与人口这样一个大命题上。

在阐述景观设计学的内容时,佩里·霍华德说,它涵盖了景观的保护、发展和适当的使用、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成本计算等等。

【推荐】邀请专家讲课请示-word范文模板 (4页)

【推荐】邀请专家讲课请示-word范文模板 (4页)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体验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观:一种是朴素、真实的,饱含了辛勤的劳动,繁荣至今;另一种则是宏伟的、壮丽的,如海市蜃楼一般,但却都已成为废墟,比如古罗马的城市、玛雅的城市,还有中国被焚毁的圆明园。这些已然为废墟、却曾辉煌壮丽的特殊的城市和景观,都是由那些扭曲的上层阶级、在所谓的上层文化价值观指导下建造的。
按照惯例,将付给曹昕升律师讲课费用1000.00元。 妥否,请批示。
医学安全处
201X年10月13
篇三: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申请表
新疆农业大学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申请表
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申请表
新农大外邀( ) 号
备注:请随此表附上来访专家、学者的护照首页复印件、个人简历(中、英文)、来访详细日程安
人物简介
俞孔坚,男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
建设生态与人文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提纲)
北大教授:俞孔坚
1 走向灭亡:城市性的历史
我最近做了一次旅行,遍览了数千年城市的历史,跨越了数千里
的景观,从加勒比海岸到太平洋,历经低地与高原。
在这次旅程中,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类人很特殊、很高贵,但却是扭曲的、死亡的城市贵族;另一类则是普通、谦逊的,但却是健康、多产的,并且依然生机勃勃。在玛雅文明中,那些城市的统治者们通过切断手指、整平头部这种扭曲的方式来彰显他们的权威和高贵的血统。直到上世纪初之前,中国的少女们就被迫“裹脚”,以便能够嫁入豪门,成为“城里人”,那种正常的“大脚”则被视为陋俗的。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设计思想
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 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 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 螺旋结构的区域。强调水生态 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 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 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 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 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 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 新意境
-----俞孔坚
大师简介——生平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 计师 。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 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景观设 计师。
道路系统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水体 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U型 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这样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主要步行道路宽为3m, 采用花岗岩铺面。


每一个功能体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用于通道,形成车流、人流、货流和 信息流网络
每个功能区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隔离的边界,它们既是内与外的界定, 又是联系与交流的界面
思考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 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 有着原始保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将其保留 • 要使我们系统能正常运行并且内部不发生矛盾,我们应当把握一个先 整体后局部,步步为营的设计步骤,这样我们的系统建立起来才科学 合理 •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我们的系统能正确建立我们应当充分理 解设计对象的归属性并且利用这个归属性让我们的设计具有特异性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1.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项目及奖项: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

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

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

俞孔坚设计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获2010世界城市滨水设计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Project Honor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2010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杰出奖(ASLA Design Award of Excellence)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海滨景观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2010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综合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2009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全球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 WAF Awards)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全球杰出奖(ULI Global Awards For Excellence),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亚太杰出奖(ULI Excellence Award for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2009 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环境保护和改善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2008 世界建筑奖(2008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For The Best New Global Design), The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urope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and Urban Studies2008 首届国际建筑节优秀奖(Highly Commended, the inaugural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Barcelona, Spain)2008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2007 世界青年建筑师奖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获奖项目丰产的稻田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2007 世界青年建筑师奖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2007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2007 主持的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6 主持的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5 主持的黄岩永宁公园,获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 本人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5 主持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5 主持的台州“反规划”,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规划荣誉奖2005 本人被北京市人事局授予“第二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2000年至2004年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金奖”2004 主持的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获国际青年建筑师推荐奖(Ar+d Recommended)2004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城市环境优秀设计方案奖”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3 本人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中国建筑艺术奖--城市环境艺术优秀奖”2003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规划设计一等奖”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中国建设部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 王德刚王德刚男职称:教授研究生导师出生年月:1963年12月学历:1980-1984 年山东大学历史系1993 年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原杭州大学旅游学院)访问学者所属机构:旅游管理出版专著(1)《旅游学概论》,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旅游开发学》,山东大学出版社;(3)《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4)《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合著)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出版社;(5)《领导干部旅游知识读本》(合著)第一作者,青岛出版社;(6)《迈向21世纪的山东旅游业》(合著)第二作者,山东人民出版社;(7)《21世纪旅游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全书》(合著)第三作者,人民日报出版社;(8)《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主编,齐鲁书社;(9)《经营遗产》,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0)《田园季风——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1)《21世纪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总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土人”的俞孔坚

“土人”的俞孔坚

∙∙他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博士;他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当家人;他是业界知名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他就是自称“土人”的俞孔坚。

“一百个国家大剧院、一千个央视大楼、一万条世纪大道、十万座巴洛克式的市政广场、千百万个用以展示政绩的、移植堆积大树而形成的中央公园,都只能使我们的城市景观,离平民越来越远,离科学与民主越来越远,离现代化越来越远,离和谐的人地关系越来越远。

”——俞孔坚俞孔坚的办公室很大,几张大桌子上都堆放着许多图纸,房间中央还有一棵不小的榕树,树叶随意散落在树下,此情此景,非但不使人觉得凌乱,反而感到一股清新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果然不愧为著名的景观设计师。

这么一个留过洋、思想设计前卫的人却自称“土人”,我们的谈话自然地从他的“土人”情结开始。

“土人”——土地和人。

这里包含着一种很强的民族感。

很多人留学回来,起各种洋名,从研究所、事务所到自己都套上个洋名字。

俞孔坚深感愤慨:“当我看到这么多外国人来设计我们自己的土地,又看到这么多中国人起个洋名字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要叫‘土人’。

我们的口号,就是‘高举民族旗帜’。

”同时,“土人”反映了一种自信,中国人可以比外国人和所谓的“洋人”做得更好。

“这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专业理想,自己的土地要由自己来设计。

外国人可以到中国来做设计,中国人也可以走出去。

”决不轻言放弃俞孔坚是浙江金华老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怀揣着母亲交给他的一包家乡的泥土进入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

大学的生活很艰苦。

俞孔坚一个月只有4斤米、12块钱,天天吃白菜、馒头;一到夏天就想把冬天的衣服卖掉,晚上想起猪头肉就流口水。

与他比起来,城里的同学不但穿得光鲜、洋气,而且外语也很好;他一张嘴说外语就脸红。

在自卑的同时,俞孔坚学习非常刻苦,早晨最早起来看书,一个学期后,外语成绩就在班上名列第一。

然而,在大学分班时俞孔坚受到了一次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正是这次打击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俞孔坚

俞孔坚




2003 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入选全球竞赛仅有的三个优 选方案之一 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中国建筑艺术奖--城市环境艺术 优秀奖” 2003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 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规划 设计一等奖” 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 荣誉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 2002 主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国际竞赛,获优秀奖 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中国建设部首届“中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0 主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 2000 主持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 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 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 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 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 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 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 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 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 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以及“天地-人-神” 和谐的设计理念,赢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俞 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 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他对破坏生态、 缺乏人文的“城市化妆运动”的批判、他的生态 人文理念,挽救了大地母亲上的一条又条的河流、 一处又一处的文化遗产。 俞孔坚分别被中央组织 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 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 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俞孔坚简介

俞孔坚简介

硬化的河道
2、建设理念
永宁公园是一个关于浙江黄岩永宁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设计 永宁公园 者本着“与洪水为友”的态度和设计理念,把昔日一个以防洪为单一功 能的水泥硬化河道,通过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建设,在滨 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使之成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休 憩地——永宁公园 永宁公园; 该项目将城市雨洪管理、乡土生物保护、居民的 永宁公园 日常休憩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用最经济的途径, 创造出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
4、 结语 黄岩永宁公园于2004年1月全部竣工完成,为黄岩区滨江世纪工程项目 之一。 公园占地44亩,长3公里。以现代、简约为基调,以生态为特 色,以水为主体,环水构建楼阁、绿坡、树阵、竹林,集生态保护、人文 观赏、休闲健身功能于一园,具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乡土风情。公园分生态、 景观两大园区。生态区突出自然元素,绿坡茂林、江堤湿地、栈桥流水、 鹅卵石滩、梯级水瀑、水杉树阵和盒中景观共同构成园区自然风貌。 景 观区以现代、简约的几何形建筑为主,由主题雕塑《创造》以及水晶迪厅、 渔人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组成。公园人文景观非常丰富,知名文化学者 余秋雨先生为《创造》写颂,并为公园内新景点“名人足迹园”题字;中 国书协常务副主席刘炳森、副主席聂成文分别为公园题名、为《创造》雕 塑题字;北京大学俞孔坚博士和黄岩知名文化人士,为公园现代钢结构景 观盒刻石配诗。
3. 反规划理论
“反规划”不是简单的“绿地优先”,更不是反对规划, 而是一种应对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进 行城市空间发展的系统途径;与通常的“人口-性质-布局” 的规划方法相反,“反规划”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 景观的真实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反规划”是一种景观 规划途径,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 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 “反规划”的过程是把城市中湖泊、湿地、溪流、森林等关键 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作为“不能动的区域”,优先保护 起来,然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序,进行城市的空间发展规 划。

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

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

专业论文景观设计博士俞孔坚: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作者:俞孔坚发表: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评论]一位哈佛博士的景观设计之路,他把质朴的田野带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视野和体验。

一个焦点人物的创业之路:他如何实现景观的“白话文运动”;在商界和学界的矛盾之间他如何面对?七年前,当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被北京大学隆重请来在学校创建景观设计研究院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

而报考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从这个系毕业后出路何在?这位哈佛博士就是俞孔坚。

曾涛:俞教授,您现在是这个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系的教授,那我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景观设计它究竟是什么。

俞孔坚:我们叫景观设计学院,准确地说是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景观讲的就是,总的来说它是要解决人跟土地的关系,人地关系的协调,所以景观设计学就是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这叫景观设计学。

实际上就是土地的设计,这个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整体的进行设计,这是景观设计。

曾涛:那您学的,现在从事的这个专业,您觉得当年您和林业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所学的这种园林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吗?俞孔坚:应该说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差异主要是第一:它的指导思想。

应该说大大拓展了,大大的这个开阔了以前我们的这个园林呀。

风景园林呀更偏向于视觉审美的,但是景观设计学这门学科它是在大工业背景下产生的,而我们的园林传统的园林是在农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它是一个经验学科,而景观设计学它是在大工业社会在一个大的现代学科体系下产生的,所以它是一个现代科学。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早年学的是传统的中国园林,在这期间他考察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成为在景观地理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

青年时期的壮游让他对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景色观有了深刻的认识。

曾涛:您当时就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是什么样的?俞孔坚:得出来就是:它是一个基于人类进化,所以一方面它基于人类的进化形成了这种对于桃花源式的一种盆地,一种围合结构,一种盆地的一种偏好。

比如说西方的,西方的教堂为什么选在山顶上?你可以看到西方很多的寺庙它都是高高的尖塔,歌德式的建筑,它都在山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报考俞孔坚教授博士研究生的说明2007年9月4日浏览: 2486
士学位意味着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因此,考生若对自己加入报考导师的研究团队后能够帮助完善学科研究、推动某个学科方向发展有所积累和清晰思路的考生会受到青睐;
(3)报考俞孔坚教授的考生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是区域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宏观生态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土管理、区域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
(4)被俞孔坚教授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担当着“领导”角色,对学生知识面、组织能力、自我管理和自信等要求较高;
(5)对本科和研究生为设计背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特征的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非理科学生,进入北大后,还需要经历非常艰难和痛苦的学习和研究思路转变;原来在母校以案例类比、直观归纳为主的学习研究方式,需要转换成为符合语言逻辑的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为主的科学研究思路。

学生还必须有科学数据采集、数据检验、数理统计、科学分类、归纳、演绎等知识基础并掌握相关GIS、数理统计分析工具。

(6)博士研究生的主修课程很少,主要时间都是在做研究,因此熟悉研究的程序,包括自学、阅读、科研论文写作、项目设计(如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准备等)和组织实施等都是必备能力。

总之,由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系跨学科领域,因此要求考生除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有宽泛的知识结构和开放的学习态度,踏实的研究作风,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组织能力。

3.常见问题
(1)是否接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学校政策允许,旨在给本科阶段已经显现出的确有研究潜力、创新精神和科学奉献决心的学生“非常发展”的机会。

但执行多年后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被录取的学生并非如所期望,一些被录取的学生甚至完成学业都困难。

鉴于这样的教训,现在导师们对接受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生都异常谨慎,不鼓励大家贸然申请,除非能够拿出除学习成绩优秀以外有说服力的表现个人研究兴趣、潜力、和从事科学研究决心的证明材料。

(2)是否接受在读硕士研究生免试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学校政策允许。

一般俞孔坚老师每年都会从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接收一位硕博连读学生。

外校学生申请时需注意,景观设计学专业每年有30名毕业生,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有1-2名毕业生,他们中都有申请,因此竞争非常强。

(3)每年报名参加考试和录取情况如何?
2005-2007年报考俞孔坚老师的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在10-45人之间,其中2005年录取2人,2006年录取2人(1人深圳研究生院指标,自动放弃),2007年录取0人。

其中40-50%人考生被英语淘汰,30-40%被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淘汰,20-30%在面试中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只要达到面试的基本考分要求,导师们一般都会很宽容给大家面试机会,而且面试在录取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报名请一定注意理解前面的“报考和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注意事项”。

(4)俞孔坚老师有几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在人文地理学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共招收1-2
名博士研究生,同时在深圳研究生院也有1-2个招生指标。

从近3年的报考情况看,指标基本上不是问题,问题主要还是学生:导师们已经调整自己的招生策略,由原来争抢指标和面试通过就设法接收,到现在只青睐和接受“已经准备好的学生”——知识、研究基础、科研写作能力、学习动机等都达到导师们的要求的学生。

(5)如何准备考试?
答案是“无可奉告”。

除英语外,考试基本上不是大家不能如愿考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家的知识和研究(含思维训练和研究手段等)准备方面存在欠缺。

一定想知道如何准备的话,那就是在自学、学习、研究(实践)、科研写作等方面成为导师们认为——已经准备好的学生——而这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

(6)如果报考俞孔坚老师的考生达到复试要求的人数超过了招生指标,能否转投其他老师门下?
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如果你在面试中表现不错,导师们通常还会主动把你推荐给其他老师。

但这种“转导师”需要注意几点:(a)不要急于联系其他导师。

因为只要取得复试资格,无论你的笔试成绩是多少,由于复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40-50%,大家都几乎处在同一个起跑线,复试综合成绩出来之前大家的机会几乎都是均等的;笔试考分较低的考生复试前就联系其他导师,很容易让导师们怀疑你的学习决心,甚至会引起导师们的不愉快,从而丧失可能的机会;(b)转投其他导师门下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必备条件,你报考的导师同意你转出,而同时有另外一个导师有招生名额并愿意接受你;(c)转投新的导师,通常新
的导师还会组织面试,因此建议大家面试结束后不要急于离开,报考前全面了解相关导师研究领域和学术思想情况。

(7)和导师面谈对报考会有帮助吗?
答案是“可能有心理上的帮助,而无实质意义的帮助”。

见面的时候通常指导师们都会鼓励大家,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导师们都会睁大眼睛,遴选自己中意的人才。

因此建议和“未来导师”交流的方式最重要的方式是读导师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以及补充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确信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思想能够激励你、适合你!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