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 )202x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

认同

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树立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

科学

精神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

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

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

法治

意识

公共

参与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中华文化走

出去

复习集成块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含义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

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地位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

中展示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具有独特作用

态度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

世界性民族性

表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文

化个性和特征

[1]拓展:从哲学上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的原理)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4)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2]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

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

文化国际影响力

[2]巧记:图示法把握文化多样性中各要素的关系

[3]注意:(1)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它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统一,而且首要的就是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

(2)只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易犯“封闭主义”错误;不认同或尊重本民族文化,易犯“民族虚无主义”错误。

(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在文化交流中相互交流借鉴,但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或实现文化趋同,而是尊重差异。

1.2017年12月22日,纪念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年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会议分析了30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挑战,并对今后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之所以重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是民族节日,故③错误;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传统文化,

但它本身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故④错误;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其保护有利于文化记忆的传承,故①正确;②正确分析了文化遗产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2.(2019·日照期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②错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③排除。

3.元稹有诗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 )

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信息可以判断③④正确;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4.“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 )

①承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③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主张加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材料主旨不符;②中“消除”表述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5.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趋同

B.相互尊重不断渗透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解析:选C A项错在“趋同”;B项错在“渗透”;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D项只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正确切题,当选。

复习集成块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重难强化精讲练]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

(1)发展阶段:传媒大体出现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2]

(2)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3]

角度阐释

意义①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拓展:全面把握文化传播途径与手段的关系

[2]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旧的传媒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深化:正确理解文化交流

(1)各民族文化是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下交流的,同时在交流中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样为单一。

(2)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对外文化交流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而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

常考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典例] (2018·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③正确;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④正确;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①错误;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②错误。

[答案] D

1.(变选项)2018年2月发布……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 ①错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错在“同步”上;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变材料)2017年12月3日,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

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B.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C.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解析:选C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C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说法绝对,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探规寻律]

(一)考向引领

本题以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展示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既考查了

考生对文化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考生的文化自信。使考生自觉参与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来,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二)技法归纳

回答“中外文化交流意义”的思考角度

考法一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1.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解析:选A 根据题干对图书漂流的描述可知,图书漂流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A 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项错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项表述的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与题意不符。

调用知识,快速排除。文化传播既需要一定的途径或渠道,又需要一定的手段或媒介,但这二者是不能混同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或渠道,而大众传媒等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或媒介。

2.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解析:选C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体现了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C项正确;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D项错误。

考法二文化交流

3.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一元化

解析:A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表明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决定性”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4.2017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 “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符合题意。“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③符合题意。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未必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要欢迎和鼓励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④错误。

有效排除,快速抉择。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未必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我们要欢迎和鼓励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而不是“所有文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