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酒文化看民族性格

合集下载

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的饮酒文化姬晨笛法学院201221040027一、俄罗斯酒文化简介伏特加是俄国和波兰的国酒,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他的历史悠久,产生于14世纪左右,其英文名为“VODKA”,出自于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名“VIATK,含义是“生命之水”。

俄罗斯伏特加酒液透明,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劲大冲鼻,火一般地刺激,其名品有:波士伏特加(Bolskaya)、苏联红牌(Stolichnaya)、苏联绿牌(Mosrovskaya)、柠檬那亚(Limonnaya);斯大卡(Starka)、朱波罗夫卡(Zubrovka)、俄国卡亚(Kusskaya)、哥丽尔卡(Gorilka)。

自从1917前苏联十月革命后,很多俄罗斯人流亡国外,同时也把酿造伏特加酒的工艺和秘方带出国门,所以现今世界有很多国家都生产伏特加酒。

俄罗斯因气候原因,人们以嗜酒著称,所以,伏特加的需要量极大。

不论在任何时期,伏特加的销量都不曾递减。

前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曾发动过一场规模不小的反酗酒运动,倡议减少伏特加的销量,引起了全社会的轩然大波。

响应者寥寥无几,最后以失败告终。

伏特加在俄罗斯已有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依靠它俄罗斯人才得已渡过漫长寒冬和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

由此可见,伏特加与俄罗斯人有着不解的缘份。

好的伏特加用黑麦和山间清泉水酿成,比如像“金环牌”、“大使牌”,不过市面上少见,大多被拿去出口外销。

大路货伏特加用小麦或土豆加水酿成,味道远比上述品牌逊色得多,首先小麦、土豆比不上黑麦,其次水的质量远达不到清纯的地步。

较为常见的有“首都牌”、“莫斯科牌”、“水晶牌”。

“首都牌”伏特加味道发甜,较柔和;“水晶牌”温润中略带辛辣,苦中有甜。

这些伏特加都属于中度酒,不高于45度。

在喝不到祖国产的好伏特加时,俄罗斯人的眼光便瞄向进口的伏特加。

特别是美国产的“古典牌”和瑞典产的“史米诺夫牌”,有伏特加之冠的美称,不仅装潢讲究,酒的味道也不错,受到俄罗斯人的一致称赞。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人的性格 2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人的性格 2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人的性格摘要:俄罗斯民族横跨亚洲与欧洲,具有双重性格的俄罗斯人与酒为友,在辽阔而寒冷的俄罗斯大地上,养成了俄罗斯人豪迈、潇洒的性格。

他们酷爱烈酒,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探究这些原因的背后,对于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俄罗斯民族后续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酒文化俄罗斯人性格酒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资源,在世界各个民族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酒更是与民族的血脉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从沙皇时期到现在,无论俄罗斯经历怎样的历史变革,俄罗斯人对于杯中物的那份热爱似乎从未消退过。

”①俄罗斯人性格豪迈、潇洒,在长期的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与酒文化特殊的渊源关系。

这种以酒见民族性格的文化现象,对于整个俄罗斯民族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酒在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地位“俄罗斯人以好酒出名,每逢节假日、生日,大家都开怀畅饮。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俄罗斯人特别爱喝烈性酒,最喜欢伏特加,伏特加因此几乎成为俄罗斯的代名词。

”②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酒所占有的地位是及其崇高的,而且不会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甚至于俄罗斯人会说:“不让我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

”中国人在见面后,总会礼节性的问候一句:“你吃了吗?但是,俄罗斯民①《俄罗斯人要想戒酒不容易》《国际月刊》摘自《大西洋月刊》张尼译②《俄罗斯人》沈悦东方出版社族最常见的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是问一句:你喝了吗?”在俄罗斯的街头,最经典的画面就是“一个面红耳赤的醉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思考着从哪里搞来下一瓶伏特加。

”③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酒对于他们的意义就像是水对于我们的意义,一些长期居住在俄罗斯的外国人称“伏特加是俄罗斯男子的第一妻子”。

虽说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这些无疑都在向我们传达出俄罗斯人对于酒的热爱。

1865年1月31日俄罗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在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中首次用到了“водка”一词,由于这种烈性酒中水占的比例比酒大,因此取俄语“水”发音的谐音定名为“伏特加”,意为“生命之水”。

浅谈俄罗斯的酒文化

浅谈俄罗斯的酒文化

浅谈俄罗斯的酒文化关键词:历史;气候;政府;伏特加俄罗斯人的豪饮世界闻名,形成了其独特的酒文化。

俄国人饮用伏特加酒时, 表现出勇敢、豪放的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 伏特加酒开瓶后必须喝光,瓶中有剩酒是不吉利的。

因而,俄罗斯国内出售的伏特加酒的瓶盖都是薄薄的铝箔制成, 用手指即可将其撕开。

俄罗斯人有着奔放、豪爽、充满活力的性格。

他们的生活非常有情调,酒就是他们调节生活得重要元素之一。

俄罗斯人十分爱酒、好酒,在遵循着一系列的饮酒礼仪中,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

虽然酒业的发展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利益,但是过度饮酒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要点来论述俄罗斯酒文化的发展史。

分别是气候,历史发展,政府干扰这几个点。

首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气候温差比较大。

大部分的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以俄罗斯人普遍要面临漫长而且酷寒的冬天。

不仅如此,降雨降雪量充沛的俄罗斯,在忍受漫长冬夜的同时,还伴随着潮湿。

因此,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当地人的行为习惯以及身心发展。

心理学上说,潮湿阴冷的环境,会更容易使人抑郁。

而又恰好,酒精可以加速血液流动,可以让人亢奋,驱寒,提神。

自然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很容易就贪杯,然后变成酗酒。

不过,喜欢喝酒,并不是俄罗斯人与生俱来的爱好。

人们在俄罗斯喝酒的原因可以通过社会和经济因素来解释,但不能用“俄罗斯人对伏特加酒的天然热情”来解释。

社会的不安定,缺乏工作机会和前景,以及社会的不公正,贫穷等等,这些才是俄罗斯人民倾向于借助伏特加酒摆脱现实的真正原因。

在大城市中,这种情况并不那么明显,但是在乡村和小城镇中,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当地人说,苏联之前,我们并没有那么狂热的喜欢酗酒。

古罗斯人,几乎不怎么喝酒。

那个时候,只有皇家贵族等少数人,才喝的起蜂蜜酿的酒。

也并不会让人贪杯。

曾经有一批意大利商人,把酒精运往俄罗斯,当地政府立即禁止了这个商品。

因此,那个时候的欧洲人,把俄罗斯人称呼为,不爱喝酒的人。

风土人情感受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

风土人情感受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

风土人情感受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方的酒文化也因地域的差异而呈现出独特的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之一,中国的酒文化不仅仅是饮酒的方式和习俗,更是一种民族性格和韵味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酒文化的多元性。

一、北方的豪放与热情中国的北方地区,如北京、天津、山西等地,以浓郁的豪放和热情著称。

这种热情不仅反映在北方人的性格上,更体现在他们对待酒文化的态度上。

北方人喜欢饮酒,饮酒时往往情绪高涨,表现出豪爽和直接的个性。

在北方的酒桌上,常常会出现豪饮的场景,朋友间聚会时以饮酒为媒介,深化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二、南方的精致与雅趣相比之下,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浙一带,对待酒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精致和雅趣的追求。

南方人注重细节,对于酒的品味和酒的制作工艺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在南方的酒宴上,人们通常会选择清雅的茶酒相配,以求品味上的协调。

南方的酒文化还更具仪式感,常常会有一些独特的酒仪式,以显示对宾客的尊重和礼貌。

三、西部的野趣与自然中国的西部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这里的酒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一种野趣和自然的特色。

西部的人们喜欢酿造自己的独特酒品,如四川的白酒和云南的高山酒。

这些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人们对于自然和土地的感恩和崇敬之情的表达。

四、东部的繁华与文化中国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以其繁华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这里的酒文化更多地融入了商业和文化的元素。

在东部地区,人们不仅仅通过饮酒来交流感情,更常常将商务活动与酒文化相结合。

例如,在经济大都市上海,酒文化已经成为商务社交的标志之一。

人们通过饮酒交流,建立商业关系,实现商业合作。

总结: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多种多样,从北方的豪放热情到南方的精致雅趣,从西部的野趣自然到东部的繁华文化,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酒文化表达方式。

这些地方特色的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年第期林区教学 .总第期从酒文化看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李霁轩绥化学院外语学院级俄语系俄英双修师范三班,黑龙江绥化摘要:世界各国酒文化各异,通过酒文化可以看出民族性格。

将介绍俄罗斯酒文化,并通过对俄罗斯“酗酒”的原因剖析来探究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

该研究有利于俄语学习者了解俄罗斯的酒文化和民族性格。

关键词:酒文化;“酗酒”;俄罗斯人的性格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 、祝愿友谊印等等。

如果是在朋一、俄罗斯的酒文化友家聚会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祝酒者把俄罗斯虽然只有一少部分的国土囊括在欧洲版图之对亲友的真诚情感、对他人美德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与内,但是俄国人对烈性酒精饮料的偏爱,却远远胜过了居住在瑞典、奥地利等北部风格起源地的人们。

其实,早在关注倾注在祝酒词中。

一个好的祝酒词是一篇美妙的短文,富有幽默感,充满了激情。

现举一例,以飨读者:基督教传人之前的古代罗斯,酒精饮料的酿造方法就已经/ /且明 ??非常普及。

当时,除了在多神教徒们举办的宴会上可以见 .到大量的蜂蜜酒以外,寻常老百姓们的家里也都时常储备皿丑 ??有充足的家酿啤酒或蜂蜜酒。

在基督教传人俄罗斯之后, .尽管教义里明确规定教徒们要有限度地饮酒,但是滥饮的Ⅱ且?? Ⅱ风气始终没有减弱。

后来,尽管历届沙皇都努力地颁布法令,实施禁酒。

但由于酿酒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腐 /?? 且化。

酗酒的风气最终在彼德一世时达到了鼎盛,侵蚀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曾经有一个波兰人说过:“酒神正 .在通过俄罗斯的大地。

俄罗斯的合唱歌曲和舞蹈的巨大如果你想幸福一天,就喝个够,力量也和酒神、狂热的因素相联系。

俄罗斯人喜欢狂饮和如果你想幸福一月,就娶个妻子,圆圈舞蹈??俄罗斯人对纵酒和缺乏纪律的无政府状态如果你想幸福一年,就买辆车,的喜好是人所共知的。

”如果你想幸福一生,就要有健康的身体,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为贵客的健康干杯。

融在酒里的民族——对比中俄酒文化后的思考

融在酒里的民族——对比中俄酒文化后的思考
槟酒 只是作为庆祝酒 出现在节 日、 宴会 中, 特别是在生 日庆祝上。
2 中国人饮酒讲究“ 。 酒虽养性还乱性 , ) 德” “ 水能载舟亦覆舟。 ”
这句俗语便是叫人喝酒要讲 究酒德。如《 尚书 ・ 酒诰》 酒提 出 : 不能
“ 湎于酒” 不能“ , 荒脑于酒” 不能无故“ , 群饮 ” 。孔子也说 :唯酒无 “
1 文化 研究
融在 酒 里 的 民族
对 比中俄 酒文化后 的思考
李 晓旭
( 吉林俄语 专修 学 院
中图分类号i 0 G4 文献标识码 : A
吉林 ・ 长春
10 0 ) 350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3 —  ̄- 3 1 7 - 8 4 2 0 )6 2 0


带上玩笑的性质。 总之 , 中国 民众的 日常生活中 , 在 酒是人际关系 的“ 润滑剂 ” 和
等应有尽有 。 中的贵州茅 台、 其 四川五粮液 、 京红葡萄酒 、 岛啤 北 青 酒等 , 更是 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 受到 中外宾朋 的好评 。中国酒文 化呈现以下几个特 点: 1 中国人饮酒讲究意境 。中国人认为饮酒的最佳状态是 : ) 似醉 非醉。 这时 , 人处在最快乐 、 最兴奋 的境界 中。 人们不仅话多 , 而却 兴致大发 , 会妙语连珠 , 诗如泉 涌 ,李 白斗酒诗百篇 ” 是最好 的 “ 便
现在饮酒 的器皿上 , 还体现在各异 的饮酒 的方 式上。如酒盅要小 , 满杯有多少分置都有 固定标准 。在民间 , 还有饮凉酒有害健康 的说 法, 故常常将酒倒人酒壶中 , 放在热水 中温 了再饮 。中国还有许多
当开启香槟酒酒盖 , 听到那一 声清脆 的响声 , 看到洁 白的泡沫喷射
生活中都不能缺少酒 的存在。人类源远流长 的酒史创造 了世界异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伏特加酒源远流长俄罗斯伏特加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

1533年,伊凡雷帝开设了一个“皇家酒苑”,但不久他又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伏特加酒。

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帝国时期俄罗斯传统的优质伏特加酒是用纯大麦酿造的,随着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开始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酿造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过滤和活性炭脱臭处理等工艺,酿成了高纯度的烈性酒---伏特加。

十数年后,这种清冽醇香,纯净透明的烈性酒点燃了整个俄罗斯。

伏特加犹如一场盛大的晚宴,使得每个俄罗斯人都流连其中。

伏特加酒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俄罗斯人豪放勇敢,有时却不免爱走极端;他们热情好客,有时也宣泄无度,毫无节制;他们热爱生活,有时却消极遁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爱喝伏特加酒。

伏特加酒不仅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它生动的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伏特加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

漫长的俄罗斯历史让伏特加酒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伏特加酒造就了俄罗斯人崇尚酒文化的性格。

这种酒文化更多地体现在俄罗斯民族对伏特加酒的喜爱上。

在俄罗斯,伏特加酒被看作是上帝。

俄罗斯人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67瓶伏特加酒,俄罗斯男人更是疯狂地爱着伏特加酒,把伏特加酒看着成是自己的“第一妻子”,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看到一群群的俄罗斯人,手中握着伏特加酒瓶在公路上、公园里摇摇晃晃地喝酒。

历史上的6次对伏特加酒的垄断都没有让伏特加酒消失,人们并没有改掉酗酒的习惯,反而躲在家里酿造伏特加酒。

其次,伏特加酒作为一种社会催化物使得一些民族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酒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中俄酒文化比较

中俄酒文化比较

中俄文化比较——酒文化比较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俄罗斯人,他们酿造了伏特加,但是伏特加却造就了俄罗斯历史。

他们是“血管中流淌着伏特加的民族”。

关键词:酒、酒文化、俄罗斯民族、伏特加酒、中国酒酒乃天地之间尤物。

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只作用于人的心神。

心神经酒滋润、刺激,便产生莫名其妙的变化,莫可名状的诡谲,向外表现为言和行,便不同寻常了。

因此,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酒的故乡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各国酒文化看民族性格
袁旭阳 201500302046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而一个国家的酒文化是反映国民性的重要途径。

酒文化作为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俗,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

纵观世界酒文化,就可使我们领略到世界各国家民族鲜明的民族性格和特征。

在东方,日本是拥有丰富酒文化的一个国家。

在日本,人们主要喝的酒的种类包括烧酒,啤酒,日本清酒,餐酒,威士忌,葡萄酒等。

其中,日文清酒是典型的日本文化。

每年的成人节(元月15日),日本的满二十岁的男男女女穿上华丽庄重的服饰,与好友共赴神社祭拜,然后饮上一杯淡淡的清酒(据日本法律规定不到成年不能饮酒),并在神社留一张饮酒合影以此象征成年。

(林开福中图TS971)
同时,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 50%以上。

在东京银座酒吧, 生意相当火。

酒吧中服务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 还有一个推销酒的业务, 当然提成是不可少的。

日本的酒客一直有增无减, 从上世纪 50 年代至现在, 大约增加了一倍多。

在日本, 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

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 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 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王春华中图分类号:TS262.;TS971)由此可见日本社会的等级秩序的严格。

而日本人爱喝酒到仿佛把喝酒也当成了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吧报到。

他们做出重大决定往往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酒吧里。

部分日本人下班后泡吧,然后拖着醉态的步子回家,以这样方式饮酒的人往往是为了从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新青年(珍情) , New Youth(Love),2015年12期)。

由此可见,日本社会中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忙碌的生活状态,从而也反映了日本国民的集团主义特征。

在东方另一个对酒偏爱有加的国家就是韩国。

尤其是韩国成年男子,他们将饮酒作为日常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工作之余无酒不聚的程度。

韩国成年男子平均一个月喝12次酒,女子平均喝6次酒。

韩国某集团公司做过一次调查,公司职员一个月花在喝酒上的钱是花在买书上的钱的10倍。

这些数字充分显示出韩国的确是赫赫有名的喝酒大国,以至于有韩国人戏称自己的国家是
“酒共和国”。

(当代韩国 , Contemporary Korea, 2009年03期)
韩国人喝酒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社会性特点,饮酒一般在公共场合进行,很少喝闷酒 2.对酌文化(也叫酬酌文化),认为跟上对方的步调与其一起畅饮方为符合礼节 3.你我不分的杯来盏往,韩国人喜欢喝“转杯酒”。

自己先喝光杯中酒,然后把自己的酒杯递给别人,让别人拿着杯,给他斟上酒。

4.追求刺激的速醉文化,韩国人喜欢喝“炮弹酒”,所谓“炮弹酒”就
是将盛满啤酒的大啤酒杯排成整齐的一排,在啤酒杯和啤酒杯之间放上盛满洋酒的小酒杯,也形成一排,然后用手一拨,一个个小洋酒杯便会依次落到一个个啤酒杯里。

在众人一片欢呼后,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5.全国人民同饮一酒,韩国的酒度数较低,多为20度左右。

酒的种类
并不丰富,男女老少,贵者贫者,喝的酒几乎千篇一律都是“white”烧酒。

(当代韩国 , Contemporary Korea, 2009年03期)
对于韩国以上酒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韩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比较强,韩国的社会结构是竖直式的,这从韩国语中大量存在的敬语和非敬语上可知一斑。

而喝酒就是等级观念下的片刻放松,醉酒之言将不再受到责难。

同时喝酒既可交友又可解忧,加之媒体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韩国酒文化更加盛行。

与东方相比,西方的许多国家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甚至欧洲的部分国家酗酒成瘾,酒文化也五花八门。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

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 1.3 %, 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 30 %。

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 不分昼夜想喝就喝。

你到法国作客, 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

法国酒店遍布城乡, 标志鲜明, 陈设华丽, 营业时间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 数发万计, 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 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 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 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 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 为你服务。

但英国人从不劝酒, 更不灌酒, 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王春华中图分类号:TS262.;TS971)
法国人爱好社交,善于交际。

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而饮酒就是法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方式。

此外,法国人诙谐幽默天性浪漫。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

渴求自由,纪律较
差。

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这从其喝酒的场所方式等可见一斑。

法国是世界产酒大国,也是酒的消费大国。

在法国,葡萄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极其丰富内内涵的文化。

已有两千多年的法国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凝聚着法兰西岁月的厚重和沧桑。

法国人普遍自尊心强,偏爱“国货”。

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而其对于葡萄酒的偏爱,更体现出法国人的浪漫与热情。

如果说红酒让人想到的是法国,那么啤酒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在德国啤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种酿制方法,甚至还有为之而设的著名的啤酒节。

(王晶. 法国葡萄酒文化与德国啤酒文化浅谈. 大家. 2011)
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

作为平民饮品的啤酒,现如今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

如果说葡萄酒是法国人的“国酒”,那么啤酒则当之无愧是德国人的“国酿”。

在德国形成了特殊的啤酒文化,而且为了发扬啤酒文化,德国人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在德国有为啤酒创办的慕尼黑啤酒节,还有著名的“桶匠之舞”。

(王晶. 法国葡萄酒文化与德国啤酒文化浅谈. 大家. 2011)
法国人以其追求浪漫、品质的性格闻名于世,而法国的葡萄酒正体现了法国人的这种性格,葡萄酒以自己悠久的文化为法国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也更好的体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节。

精美的法国大餐和上等的葡萄酒,这是法国人向世界展示的最好的文化盛宴。

而与葡萄酒同样魅力四射的德国啤酒也是德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啤酒使人们看到了德国人热情爽朗的另一面,它是日耳曼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伴随日耳曼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它也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民族个性。

(王晶. 法国葡萄酒文化与德国啤酒文化浅谈. 大家. 2011)
俄罗斯虽然只有一少部分的国土囊括在欧洲版图之内,但是俄国人对烈性酒精饮料的偏爱,却远远胜过了居住在瑞典、奥地利等北部风格起源地的人们。

其实,早在基督教传入之前的古代罗斯,酒精饮料的酿造方法就已经非常普及。

(李霁轩中图分类号:H35)
俄罗斯人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 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 , 常常醉得狂欢乱舞。

据新闻周刊报道, 现在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 加仑。

俄罗斯人喝酒习惯拍喉咙, 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

彼得大帝曾给一个有功之臣颁布过“终身免费饮酒奖章”。

这枚奖章不是金属制作的, 而是在此人的颚下烙一个印记, 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昂首轻拍喉咙, 喝酒就是免费的。

不过现在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 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王春华中图分类号:TS262.;TS971)
俄罗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特定的自然环境使俄罗斯人养成了温顺、豁达的性格,也导致了喝酒驱寒的习惯。

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俄罗斯人双重性格的产生。

此外,生活的压力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使俄罗斯人沉迷于酒精之中。

此外,俄罗斯酒文化的形成还有以下原因:1. 对大自然的敬畏,俄罗斯幅员辽阔,使俄罗斯人产生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同时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紧张,生活在极度贫困,过度紧张状态下的俄罗斯人为了寻求精神的解脱,逃避现实的残忍,俄罗斯人选择借酒抒情,他们在酒中寻求精神的自由,在酒中卸去肩上的重负。

2.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和双重性,俄罗斯地跨欧洲和亚洲,东西方交汇导致其性格上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双重性与矛盾性使其具有非此即彼,忽左忽右的摇摆性。

面对文化的冲突,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无奈,不得不寻求一个纾解的渠道,于是造就了俄罗斯人对酒精的依赖。

3. 爱走极端的性格,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走极端,而这种极端主义将会导致冒险的几率增加,所以俄罗斯人容易过度酗酒甚至酗酒成瘾也得到了解释。

(李霁轩中图分类号:H35)
由以上分析可见,世界各国酒文化已广泛地影响着国家人民的经济与生活,了解各地不同的酒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各个民族及其各自的文化,从而能够对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