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

过 滤
消 毒
饮用水
图1典型地表水处理流程
23
混凝剂 原水 混合装置
絮凝池
沉淀池
过滤池
图2 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
cl2 清水池 出水
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和实际生产结果表明,受污染水源水经常规的混凝、 沉淀及过滤工艺只能去除水中有机物20%-30%,且由于溶解性有机 物存在,不利于破坏胶体的稳定性而使常规工艺对原水浊度去除效果 也明显下降(仅为50%一60%)。用增加混凝剂投量的方式来改善处 理效果,不仅使水处理成本上升,而且可能使水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加, 也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地面水源中普遍存在的氨氮问题常规处理 也不能有效解决。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厂都采用折点氯化的方法来控制 出厂水中氨氮浓度,以获得必要的活性余氯,但由此产生的大量有机 卤化物又导致水质毒理学安全性下降。
19
二、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各种工业企业对水质有不同要求,同时,即使是同一企业,不同生产过 程对水质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在发电厂中,冷却用水与锅炉用水对水质要 求迥然不同,而水力除灰用水却对水质无任何要求。因此,在确定生产用水 的水质标准时应进行调查研究,按生产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20
1.4 给水处理方法
14
水的循环——城镇用水循环 给水系统的水源和排水系统接纳水体的地方大多
是邻近的河流。取之于河流,还之于河流,形成另一 种受人类社会活动作用的水循环——城镇用水循环。
15
1.2 水源水质
一、 原水中的杂质
取自任何水源的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这些杂质不外 乎两种来源: —是自然过程,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 亡残骸,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入的泥沙和腐殖质等。 二是人为因素,即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所带入的。无论哪种来源的 杂质,都包括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 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按尺寸大小分成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三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着重阐述了物质世界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强
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这一章的重要性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世界是物质的,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这一观点强调了认识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相联系的。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
基础,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对世界和认识的认识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表面活性剂-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发泡剂
捕集剂
(a)
(b)
矿物浮选示意图
将粉碎好的矿粉倒入水中,加入捕集剂,捕集剂以亲水基吸附
于矿粉表面,疏水基进入水相,矿粉亲水的高能表面被疏水的碳 氢链形成的低能表面所替代,有力图逃离水包围的趋势,如图所 示。向矿粉悬浮液中加入发泡剂并通空气,产生气泡,发泡剂的 两亲分子会在气-液界面作走向排列,将疏水基伸向气泡内,而亲 水的极性头留在水中,在气-液界面形成单分子膜并使气泡稳定。 吸附了捕集剂的矿粉由于表面疏水,会向气-液界面迁移与气 泡发生“锁合”效应。即矿粉表面的捕集剂会以流水的碳氢链插 入气泡内,同时起泡剂也可以吸附在固-液界面上,进人捕集剂形 成的吸附膜内。在锁合过程中,由起泡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形成 的单分子膜和捕集剂吸附在固-液界面上的单分子膜可以互相穿透 ,形成固-液-气三相稳定的接触,将矿粉吸附在气泡上。于是, 依靠气泡的浮力把矿粉带到水面上,达到选矿的目的。
羧酸盐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类 硫酸酯盐类 磷酸酯盐类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胺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 杂环类 鎓盐 甜菜碱型 两性表面活性剂 咪唑啉型 氨基酸型 天然型 聚氧乙烯型 多元醇型 烷醇酰胺型 嵌段聚醚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元素表面活性剂 特种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
质。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以上,会形成分子 有序组合体,从而产生一系列重要功能。表面活性剂的
这些特性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生命 活动本身密切相关,成为研究生命现象的奥秘和发展仿 生技术极有价值的体系,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1.2 表面活性剂发展简史
捕集剂
(a)
(b)
矿物浮选示意图
将粉碎好的矿粉倒入水中,加入捕集剂,捕集剂以亲水基吸附
于矿粉表面,疏水基进入水相,矿粉亲水的高能表面被疏水的碳 氢链形成的低能表面所替代,有力图逃离水包围的趋势,如图所 示。向矿粉悬浮液中加入发泡剂并通空气,产生气泡,发泡剂的 两亲分子会在气-液界面作走向排列,将疏水基伸向气泡内,而亲 水的极性头留在水中,在气-液界面形成单分子膜并使气泡稳定。 吸附了捕集剂的矿粉由于表面疏水,会向气-液界面迁移与气 泡发生“锁合”效应。即矿粉表面的捕集剂会以流水的碳氢链插 入气泡内,同时起泡剂也可以吸附在固-液界面上,进人捕集剂形 成的吸附膜内。在锁合过程中,由起泡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形成 的单分子膜和捕集剂吸附在固-液界面上的单分子膜可以互相穿透 ,形成固-液-气三相稳定的接触,将矿粉吸附在气泡上。于是, 依靠气泡的浮力把矿粉带到水面上,达到选矿的目的。
羧酸盐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类 硫酸酯盐类 磷酸酯盐类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胺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 杂环类 鎓盐 甜菜碱型 两性表面活性剂 咪唑啉型 氨基酸型 天然型 聚氧乙烯型 多元醇型 烷醇酰胺型 嵌段聚醚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元素表面活性剂 特种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
质。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以上,会形成分子 有序组合体,从而产生一系列重要功能。表面活性剂的
这些特性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生命 活动本身密切相关,成为研究生命现象的奥秘和发展仿 生技术极有价值的体系,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1.2 表面活性剂发展简史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8800电子管 18800电子管 30吨 30吨 150平方米 150平方米 150kw 5000次十进制加法 次十进制加法/ 5000次十进制加法/秒
ENIAC
ENIAC
ENIAC
ENIAC的特点: ENIAC的特点:十进制表示 的特点 程序用插线开关实现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 二进制表达方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二进制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二进制表达方 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 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 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提出并描述一 个计算机模型EDVAC 个计算机模型EDVAC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间接寻址指令所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 形成的地址,不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 形成的地址,不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而是用来形成操作 数地址的地址。这种寻址技术在分类、 数地址的地址。这种寻址技术在分类、排序中是非常有用 的;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这种指令对应于不同程序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 间的控制转移,如它的LINK/TRA指令对, LINK/TRA指令对 间的控制转移,如它的LINK/TRA指令对,即后来人们常 称的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指令对, 称的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指令对,对调用子过程等是 十分有效的; 十分有效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并且在I/O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并且在I/O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 I/O 理机中采用字的拆、装技术以使得CPU I/O设备间的字 CPU和 理机中采用字的拆、装技术以使得CPU和I/O设备间的字 长能够匹配; 长能够匹配; •采用了DMA技术。即当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采用了DMA技术。即当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采用了DMA技术 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可能使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 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 可能使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但是并不 中断CPU的操作,只是使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CPU的操作 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中断CPU的操作,只是使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ENIAC
ENIAC
ENIAC
ENIAC的特点: ENIAC的特点:十进制表示 的特点 程序用插线开关实现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 二进制表达方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二进制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二进制表达方 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 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 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提出并描述一 个计算机模型EDVAC 个计算机模型EDVAC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间接寻址指令所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 形成的地址,不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 形成的地址,不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而是用来形成操作 数地址的地址。这种寻址技术在分类、 数地址的地址。这种寻址技术在分类、排序中是非常有用 的;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这种指令对应于不同程序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 间的控制转移,如它的LINK/TRA指令对, LINK/TRA指令对 间的控制转移,如它的LINK/TRA指令对,即后来人们常 称的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指令对, 称的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指令对,对调用子过程等是 十分有效的; 十分有效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并且在I/O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并且在I/O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 I/O 理机中采用字的拆、装技术以使得CPU I/O设备间的字 CPU和 理机中采用字的拆、装技术以使得CPU和I/O设备间的字 长能够匹配; 长能够匹配; •采用了DMA技术。即当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采用了DMA技术。即当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采用了DMA技术 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可能使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 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 可能使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但是并不 中断CPU的操作,只是使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CPU的操作 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中断CPU的操作,只是使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第1章 建设法规概论

二、案件审理 一审人民法院基于上述事实认为:原告供给邮电楼工程 工地的砖系承包方建筑公司委派的工地负责人建筑队联系购买, 且已用于该工地,所欠货款属实,故原告要求建筑公司承担给 付的主张合法,予以支持;由于原告对该欠款未及时找建筑公 司清结,所以要求建筑公司承担逾期付款利息的主张不予支持; 建筑公司是邮电楼工程的承包修建方,同建筑队所签订的“联 营协议和实施细则”是承包方的内部民事行为,是建筑公司为 履行承包合同采取的方法,建筑队是建筑公司为履行承包合同 所委托的实施者,不是建筑公司承包权利、义务的转移或免除。 因此“联营协议和实施细则”对外不产生法律效力,建筑公司 提出不是本案的被告和不承担给付责任的主张不符合法律规定, 不予支持。建筑队是购买原告货物的行为人,负有实际责任, 且是受建筑公司委托承建工程的实施者,因此所提出不承担责 任的主张不符合实际,不予支持。
2.工程建设法的作用 工程建筑业是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兴衰紧密相 连的一个行业。 工程建设产品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程建设管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个独立学 科,它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条腿支撑。 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依据。 工程建设法的作用就是保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 要,保障工程建筑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1.4 建设法律关系 1.建设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权 利与义务关系。
1.3.3
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的现状与规划 1989年建设部组织了建设法规体系的研究、论证工作, 并于1991年制定出《建设法律体系规划方案》。 我国建设法规体系采用了梯形结构形式,所以我国将没 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这样的基本法律,而由城市 规划法、市政公用事业法、村镇建设法、风景名胜区法、工程 勘察设计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住宅法等8部有关 专项业务的法律构成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的顶层,并由城市规划 法实施条例等38部行政法规对这些法律加以细化和补充。 1.4 建设法规的实施 建设法规的实施,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社会团体、 公民实践建设法律规范的活动,包括建设法规的执法、司法和 守法三个方面。 建设法规的司法又包括行政司法和专门机关司法两方面。
特种加工

目前我国有多家电加工机床生产厂家,已经可以 满足一般生产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机床的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有差距。
2,创新性不高,以仿制为主。
第一章 概论
洛阳理工学院
1.3 特种加工的分类
特种加工的分类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按能量 来源和作用形式以及加工原理可分为表1-1所示的形式。
第一章 概论
行型孔的最后成形加工,避免了热处理变形。
第一章 概论
洛阳理工学院
特种加工对材料的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 的影响
2,改变传统的工艺路线。 在传统的钣金零件生产中,板材在折弯前要进行冲孔, 切边等工序,根据孔的形状要设计制造各种模具,周 期较长,且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产品设计有了更改, 模具要相应改动。现在激光切割的应用逐渐普遍。使
第一章 概论
洛阳理工学院
机械加工的难题
总结:由于切削加工的加工原理限制,以上问题采用切 削加工难以实现。 切削加工:是用一种硬度高于工件材料的单刃或多刃刀 具在工件表层切去一部分预留量,使工件达到预定的 几何形状,表面质量的过程。
第一章 概论
洛阳理工学院
切削加工的条件
为实现切削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工件与刀具之间有相对运动; 2,刀具材料具有一定的切削性能,比如硬度,强度,韧 性,耐磨性,且硬度一般要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3,刀具必须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
(1) 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主要用其他能量 (如电、化学、光、声、热等)去除金属材料。 (2) 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机械 切削力,故加工的难易与工件硬度无关。 (3) 各种加工方法可以任意复合、扬长避短,形成
新的工艺方法,更突出其优越性,便于扩大应用范围。
如目前的电解电火花加工(ECDM)、超声铣削, 就是 两种加工复合而形成的新加工方法。
第一章 建设法规概论

(3)第三层次——技术规范与标准 由政府委托建筑业行业协会或学会编制 这些技术规范与标准有些是必须遵守的,有些是可选择遵守的,还有部分是
指导性质的,仅供参与各方参考。 上一页 返回
继续
2、 特点
(1)体系分三个层次,编制先后顺序为:法律——实施条 例——技术规范与标准 (2) 制定者 (3) 法规的编制单位或从业人员熟悉建筑业管理,精通法律与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
后退
上一页
退出
第二节 世界各国建设法规体系简介
一、英国建筑业法规体系
二、德国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 三、美国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 四、日本的建筑法律
五、香港建筑法例规范及政府监督
返回
一、英国建筑业法规体系
• 英国建筑业法规体系概述
• 特点
返回
1、英国建筑业法规体系概述
8 、 《村镇建设法》 调整对象:村庄,集镇在规划综合开发,设计,施工,公用基础设施,住宅 和环境管理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立法目的: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不断改善村镇的环境,参加城乡经济,社会 后退 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村镇的发展。 上一页 继续
相关法律:
1.《土地管理法》——2004.8第三次修订
补充材料 :
1 、《城市规划法》-----90.4.1实施 调整对象: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个项建设的过程中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
立法目的: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 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
2 、 《房地产管理法》-----95.1.1
调整对象:房地产的开发,产权管理,交易,市场及产权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 社会关系。
退出
二、 建设法规的地位、作用与实施
第1章 信息资源概论

1.3.1 纸质文献资源性质与特点
纸质文献资源的存储与组织多从四个基本要素着手, 纸质文献资源的存储与组织多从四个基本要素着手, 即:信息内容、载体材料、记录符号和记录方式。在 信息内容、载体材料、记录符号和记录方式。 信息内容上,纸质文献与其它文献一样,是人类知识 信息内容 财富的物化。纸质文献的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就是纸张。纸质文 载体材料 献的记录符号 记录符号通常为文字和图表。纸质文献的印刷方 记录符号 印刷方 式经历了铅印、油印、胶印、木版印刷到电子自动化 印刷的发展演变过程,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装订技 术的不断进步,使印刷型文献的产量和类型飞速发展。
1.3.2 纸质文献资源的类型与情报价值
纸质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 按文献编撰方法和出版特点划分,可将纸质 文献划分为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 科技报告等。
(1 )图 书 图书是人类积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文献,也 是读者系统了解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文献 (2)期 刊
按信息资源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可划分为: 按信息资源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可划分为:一次 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传递范围可划分为: 按信息资源传递范围可划分为:公开信息资源、内 部信息资源、机密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可划分为: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可划分为:印刷型信息资源、缩 微型信息资源、计算机阅读型信息资源、视听型信 息资源。
1.3 纸质文献资源
1.3.1 纸质文献资源性质与特点 1.3.2 纸质文献资源的类型与情报价值
1.1.1 信息资源基本概念
信息的涵义: 信息的涵义:信息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 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或者细胞组织,或者具 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部件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一切 内容。 资源的涵义: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资源的涵义: 的客观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标定法: 先配制成一种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 基准物质(或已经用基准物质标定过的标准溶 液)来标定它的准确浓度。
1.7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7.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标准溶液的浓度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浓度cB常用的单位为 mol·L-1,例如每升溶液中含0.2 mol NaOH,浓度表示为CNaOH=0.2 mol·L-1或C(NaOH)= 0.2 mol·L-1 物质的量nB的数值取决于基本单元的选择,表示物质的 量浓度必须注明基本单元。例如,下列两者表示浓度相同。
要求
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 应方程式进行 反应要定量进行 反应速度较快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滴定方式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如测定 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 c.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多用 d.间接滴定法 如 Ca2+ 沉淀为 CaC2O4 ,再用硫酸溶解,用 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Cr2O72 6 I 14 H 2Cr 3 3I 2 7 H 2O
K2CrO7与Na2S2O3的反应计量数比为1:6,即
I 2 2 S 2O
2 3
2 I S 4O
2 6
nNa2 S2O3 6nK 2Cr2O7
1.7.3 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a. 直接配制法
气体试样中的常量或微量组分的含量,通常以体积分数或 质量浓度表示
1.5 滴定分析法概论
1.5.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标准溶液
滴定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又称容量分析法。 标准溶液
化学计量关系 指示剂
被测物质 酸碱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待测溶液
1.5.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471g / 294.2 g mol 1 Ck 2Cr2O7 0.2500 L 0.02000mol L1
例2 欲配制0.1000mol▪L-1的Na2CO3标准溶 液500mL,问应称取基准物质Na2CO3多少 克? 解 1
M Na2CO3 106.0 g mol
mNa2CO3 cNa2CO3VNa2CO3 M Na2CO3 0.1000mol L1 0.5000 L 106.0 g 1 5.300 g
例 3 有 0.1035mol▪L-1 NaOH 标 准 溶 液 500mL ,欲使其浓度恰好为 0.1000mol ▪L-1 。问需加水多少毫升? 解 设应加水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 释前后其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
1.6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6.1 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a. 试剂与化学式完全相符;b. 纯度足够高;c. 性 质稳定;d. 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1.6.2 标准溶液的配制物质
a. 直接配制法 称一定量的基准物质 B(mB g )直接溶于一定 量(V L)的溶剂配制。
设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B,质量为m B,直 接配制成体积为VB(L)的标准溶液,浓度CB为。
cB=mB/MBV
B
b . 标定法: 根据滴定剂和被测物质的比计算求出。 bB+tT=aA cB=b/t · cT·VT/VB (已知cT和VT) =bmT/tMT VB (已知mT和MT)
1.7.4 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设试样的质量为ms(g),测得其中待测组分B的 质量为mB(g),则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wB 为
固体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mB wB mS a.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b.质量摩尔浓度 mol·kg-1 c.质量分数 % d.体积分数 % e.摩尔分数 % f.质量浓度 mg·L-1 μg·L-1 μg·mL-1 ng·mL-1 pg·mL-1
(2)液体试样
(3)气体试样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按原理分: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 :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 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
例如滴定反应 2 MnO4 5C2O42 16 H 2Mn 2 10CO2 8 H 2O 则 nKMnO 2 nH 2C2O4
4
5
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需从总反应中找出实际参 加反应的物质量之间的计量关系。
例如,酸性溶液中K2CrO7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1.7.2 滴定剂与被滴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
直接滴定中,滴定剂T与被滴定物质B有下列化学 反应
tT bB cC dD
滴定剂T的物质的量nT与被测物质B的物质量nB 之间的反应计量数比(简称计量数比)为 即
nT : nB t : b
b t nB nT 或nT nB t b
b t 或 称为反应计量数比 t b
第二个重要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仪器分析的发展。 分析化学与物理学及电子学结合的时代。 原子能和半导体技术兴起,如要求超纯材料, 99.99999%,砷化镓,要测定其杂质,化学分析 法无法解决,促进了仪器分析和各种分离方法的 发展。
第三个重要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分析化学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
1.3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1. 由分析对象看
无机物质 有机物 生物活性物质
2. 由分析对象的数量级看
常量 微量 痕量 分子水平
3. 由分析的自动化程度看
手工 仪器 自动 全自动 智能化仪器
分析化学发展经历3次重大变革 第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起初的20-30年间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物理化学的溶液理论发展,推动化学分析快速发 展。用物理化学中的溶液平衡理论、动力学等研究分 析化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沉淀的形成和共沉淀;指 示剂变色原理;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缓冲原理及催 化和诱导反应等。建立了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扬州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联系方式
王志刚
E-mail: wangzg@ Tel: 15952756662 办公室:环工学院办公楼南楼S435
教学要求与安排
1. 学时: 讲课 32 实验32 2. 成绩评定: 平时10% 作业10% 实验 20% 期末60% 3. 学习方法: 预习、听讲、复习、做作 业;课堂讨论;答疑
参考书目
1. 《分析化学》(第五版) 武汉大学主编 2.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 彭崇慧 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问题详解》D.A.斯摩克 D.W. 韦斯特主编 4.《分析化学辅导与习题详解》赵中一 邱海欧编
学习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法小结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其中,第4章和第11章为自学内容。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以及物质 由什么组分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各种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
三、分析化学的特点
1.分析化学中突出“量”的概念
如测定数据不可随意取舍,数据准确度、偏差大小与采 用的方法有关。
2.分析试样是一个获取信息,降低系统的不确定性 的过程。 3.实验性强
第1 章 概
1.1 1.2 1.3 1.4 1.5 1.6 1.7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滴定分析法概述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论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是发展和应 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 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 也被称为分析科学。 严格的“量”的概念是分析化学的核心。
CH 2 SO4 0.1mol L
1
cB nB / V
C1
2
H 2 SO4
0.2mol L1
因此存在通式
Cb
a
B
a CB b
滴定度 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者 mg),用 T 表示。
例如,若每毫升K2Cr2O7标准溶液恰好能与0.005000g Fe2+ 反应,则可表示为TFe/ K2Cr2O7 =0.005000 g·ml-1
化学计量学 新技术 活体分析
表面分析
新仪器
环境分析
新原理
微型化
原位分析 无损分析 单分子检测
生物分析 单细胞分析
分析化学主 要发展趋向
在线分析 大分子表征
实时分析
化学图象
过程分析
分离技术
传感器
联用技术
接口
定性
1.4 分析化学的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1.4.1 分析化学过程
1) 试样的采取、处理与分解 2) 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3) 分析测定 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4.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