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

合集下载

陋室铭阅读答案(通用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通用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陋室铭阅读答案(通用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阅读答案1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小题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答案【小题1】这调弄,弹奏少多【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3】安贫乐道【小题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

“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

“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陋室铭刘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③往来无白丁④无案牍之劳形⑤斯是陋室,惟吾德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谈笑有鸿儒⑧无案牍之劳形⑨无丝竹之乱耳二、译下面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⑵斯是陋室,唯吾德。

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选择题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四、简答题1.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3.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_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陋室铭》练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描写陋室的。

5.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XXX”。

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0.“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XXX。

《陋室铭》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仙则名⑥无案牍之劳形....②惟吾德馨⑦无丝竹之乱耳.....③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④无案牍之劳形⑨斯是陋室..⑤谈笑有鸿儒.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我的归结: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我的畅谈:6.“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关于作者这种交友体式格局,你有甚么看法?7.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哗闹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8.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导语:《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简介《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一文,刘禹锡诸集均未见收录,近年有人疑为伪作。

但此文前代屡见献文记载,内容又与作者行事相合,似仍以视为刘作为宜。

本文作于和州任上(824—826)。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

《陋室铭》解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在于)(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上)(入:进入)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大。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琴:不加修饰的琴)(金经:佛经)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三、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D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主谓词组不能断开)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五、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中考试题及解析

陋室铭中考试题及解析

陋室铭1、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

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就是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是高尚的。

“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

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

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

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陋的亭子里写出了《太玄经》。

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

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2、《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

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比”,就是用具体事物作比,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比喻;“兴”,手法上和“比”相同,但主要是前一句的出现为了引出后一句。

例如本文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出作者政治和文学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如开头几句排比,造成了一种磅礴的文势。

对偶句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节奏感强,如中间的六句对偶。

同时,本文押韵严格,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几个押韵字,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两全齐美的佳作,所以能传颂不衰,脍炙人口,成为千古赞誉的名篇,流传千古。

3、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1)(人名)。
可以调素琴素:(Βιβλιοθήκη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句:(3)
9.下列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3分)
A.因为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B.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C.因为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
D.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答案:
8.刘禹锡,朴素不加装饰,(在这里与我)谈论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
9.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⑵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16.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3分)
答:
17.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14.(1)名:出名。

(2)素:不加修饰。

15.(1)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孔子说:“有什么筒陋的呢?”
16.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7.文辞蕴藉、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