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合集下载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PPT课件25 人教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PPT课件25 人教版

1、契丹的兴起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 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契 丹 人 饮 马 图
占领幽云十六州
10世纪 阿保机 建立契丹国 定都上京
五 代 十
看图说话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北 宋 的 建 立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1141年,宋高宗指使秦 桧以“莫须有”(或许 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 杀害于风波亭。
精 忠 报 国
岳飞
1.你是如何评价岳飞 抗金?
2. 岳飞是民族英雄吗?
历史诊断
说岳飞是抗金名将,也是民族英雄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
妇 虽 长 舌 非 老 贼 不 到 今 朝 !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人 自 宋 后 少 名 桧,
精挑细选
5.右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 岳飞主要是因为( B )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C.他被秦桧陷害,含冤去世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史海拾贝
11.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 军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答应 每年送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1)材料一中的“议和”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澶渊之盟;1005年。 (2)据材料一,北宋政府议和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精挑细选
1.一位“天女”驾青牛顺潢水而下,一位“神人”乘白 马从土河而来,青牛与白马在木叶山相遇……于是,草 原上又多了一个民族并建立了辽王朝,这个民族是 B ( ) A.吐蕃 B.契丹 C.党项 D.女真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来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

当时侵华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

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中国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1600 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中国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丞相位高权重。

选官采用察举制。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8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25 东汉建立105 蔡伦改进造纸术132 张衡发明地动仪220—589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220 曹魏建立221 蜀汉建立229 孙吴建立265 司马炎建立西晋280 西晋灭吴,正式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316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317 东晋建立420 南朝宋建立49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581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 隋朝统一全国,科举制形成(隋炀帝)618 唐朝建立755—763 安史之乱907 唐朝灭亡,后梁建立,五代开始960 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集权1038 元昊建立西夏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会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会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公元前5世纪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伯利克里为首席将军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6世纪《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800 查理曼帝国建立843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逐渐形成法德意11世纪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 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 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建立金1125 金灭辽1127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206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 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 元灭南宋,后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上篇综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上篇综述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

A、一千多年B、二千多年C、三千多年D、四千多年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A、道家思想为核心B、儒家思想为核心C、墨家思想为核心D、法家思想为核心4、标志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件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5、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A、15世纪前期和下西洋B、1644年清兵入关,清王朝建立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D、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6、认识()是认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8、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条约》B、《条约》C、《望厦条约》D、《条约》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旧主义社会10、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C、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1、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12、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13、中国工人阶级最先出现于()中。

2023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之政治史篇:世官制(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之政治史篇:世官制(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之政治史篇世官制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秦国早期军功爵制“重爵轻官”,高爵与低爵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且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重官轻爵”,高爵与低爵间不可逾越,低爵仅为荣誉头街,权利大大缩小。

由此可知二者都A.未能巩固封建统一局面B.有利于打击贵族的势力C.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沿用了前朝开创的制度【答案】B【解析】秦国早期、秦汉都实行军功爵制,“重爵轻官”、“重官轻爵”都削弱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是军功爵制的影响,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春秋时期,一些士、鄙人、工商业者进入上层政治舞台,如齐桓公任用鄙人和商人出身的管仲、鲍叔牙;晋文公任用“士”出身的狐偃、赵衰等人;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等。

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出现A.有利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B.标志着军功爵制度的确立C.宣告了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削弱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属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的时期,一些拥有才能的士、鄙人、工商业者进入上层政治舞台,为诸侯国君出谋划策,故A项正确;秦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军功爵制度,排除B;材料中的人才选拔方式冲击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而不是宣告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排除C;分封制遭到破坏,削弱周王天下共主地位,与材料不符,排除D。

3.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往往是拥有文化知识、治国才能而又没有政治经济特权的读书人,他们凭借所拥有的知识才能被选人官僚体系。

由此推知,“士”阶层的出现A.为宗法制的解体提供条件B.加速贵族政治的瓦解C.实现选官制度的彻底变革D.有助于社会阶层固化【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凭借治国才能改变政治经济地位,进入官僚体系,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B项正确;没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士”阶层,却可以凭借才干跻身官僚阶伍,属于宗法制解体的重要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并未发生彻底变革,排除C 项:“士”阶层的出现,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你有用!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中国封建社会存在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1953年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53年。

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土改结束。

封建社会的形成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

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

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中国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中国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中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历经二千三、四百年之久。

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结构,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到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依然受残留的封建制度及社会风气影响着。

[关键词] 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发展;变化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多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封建主义社会,其中的情况是复杂,又是互有影响与因果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时长。

中国封建社会并非所谓的直线式的长期缓慢发展,亦非所谓的没有实质性变动的长期停滞不前,认为其长期性即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循环性,不断曲折和反复跳跃的周期性循环式发展的规律拖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社会发展并不是如死水一潭,而是既有高潮,也有低潮,表现出波涛起伏、大起大落的独特发展形态。

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历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封建社会政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地主阶级专政,政体即政权形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一直延续到清,历时两千多年,大体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相终始,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在古代封建社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

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

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多年的原因

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多年的原因

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多年的原因篇一:论中国封建制度衰落的根源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在这条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链环——封建社会中,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封建雏形到秦汉统一,再到宋元明清,中国的封建帝制始终相对稳固,古老的帝制曾让中国有过辉煌的过去,而近代的中国却备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以致灭亡。

在近代长达八十年的新旧社会制度较量中,我们古老的国度历尽沧桑,中国人民受尽磨难,而顽固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向灭亡,永久的沉入历史的深渊,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那么这些,从何谈起呢?从内因方面来看,它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内部的衰微和破败,自己将自己推进了历史的深渊。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灭亡符合客观规律。

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如果社会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就必然失去其稳定性,当制度动摇了,社会便不再稳固。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废除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实现共产社会[1]。

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扭转和违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亦是如此。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它始终不曾改变起封建压迫剥削的本性,然而人民不可能始终臣服与奴役和屈辱之下,于是人民奋起反抗,最终,推翻之。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因此社会制度的更迭往往是由人民的意愿决定的,反之,一种制度想要长时间地生存下去,就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否则就只能进入历史的博物馆。

第二,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严重束缚。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天子”的称号自居,采取愚民政策宣扬“君权神授”思想,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的内容,具体内容: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封建社会存在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1953年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53年。

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土改结束。

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

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

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

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

"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

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

而"机户"开设的
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

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

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

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

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方面。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是封建社会政治上的主要特点之一。

到明清时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

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

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

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为挽救这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以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

这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

三、思想文化方面。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古代适应市民阶层的章回体小说趋于完善,出现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四大名著。

该书通过具体剖析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危机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则出现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杰出的民主思想家。

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后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有这些变化,正是封建社会衰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客观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