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杂志:2019年新青年生活方式报告
生活方式概念

⽣活⽅式概念⽹络搜集概念:⽣活⽅式(Lifestyle)是⼀个内容相当⼴泛的概念,它包括⼈们的⾐、⾷、住、⾏、劳动⼯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接物等物质⽣活和精神⽣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活模式。
⽣活⽅式相关词条:价值取向、价值观、个⼈兴趣、社会制度、⾃然环境分布、社会关系、⽣活⽔平、兴趣、经济基础、性格、⼈⽣态度、经济状况、伦理道德、社会地位、思维⽅式、社会⽂化、⽣活质量、社会环境、⼼理状态、地域。
"⽣活⽅式"⼀般指⼈们的物质资料消费⽅式、精神⽣活⽅式以及闲暇⽣活⽅式等内容。
它通常反映个⼈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活⽅式是⼈的?社会化?的⼀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平和⽅向。
⽣活⽅式是⼀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有着不同的⽣活于⼀个⼈的思想意识,⼜会反作⽤于⼀个⼈的思想意识。
总之,⽣活⽅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因此,社会⽣活⽅式是通过⼀个⼈的思想意识与⼼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个⼈的⾏为⽅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个⼈的价值观念。
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
⼴义:⽣活⽅式是⼀个内容相当⼴泛的概念,它包括⼈们的⾐、⾷、住、⾏、劳动⼯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接物等物质⽣活和精神⽣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活模式。
⽣活⽅式是⼈的社会化了⼀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平和⽅向。
⽣活⽅式是⼀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有着不同的⽣活于⼀个⼈的思想意识,⼜会反作⽤于⼀个⼈的思想意识。
总之,⽣活⽅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90后生活方式研究报告

90后生活方式研究报告引言:90后是指出生于1990年至1999年之间的人群,是新世纪的一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90后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
本报告将对90后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消费观念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90后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他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较于前辈,90后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物花费更多的金钱。
二、追求个性和创新90后具有强烈的个性追求,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创新性。
他们注重个性化的装扮,追求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90后更加灵活,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对于快节奏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更为适应。
三、追逐梦想和自由90后在追求梦想和自由的道路上表现出坚定的步伐。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意义的追求,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们更加重视自由和独立,不愿局限于传统的人生模式。
四、对社交媒体的依赖五、关注身心健康90后更加关注身心健康,在饮食、锻炼和心理方面都是如此。
他们更加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追求营养均衡的饮食。
同时,90后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各种运动。
另外,他们还注重心理健康,通过读书、旅行等方式来舒缓压力和情绪。
六、独立和自主生活90后更加重视独立和自主生活。
他们更愿意独立生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发展。
相比于前辈,90后更容易接受婚后再买房或租房的观念,在经济压力和人生规划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结论:90后具有与前辈明显不同的生活方式。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关心自己的梦想和自由,依赖社交媒体,关注身心健康,并追求独立和自主生活。
然而,也不能忽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消费观念不稳定、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更注重价值观培养、提倡健康的网络使用方式,并引导90后更加合理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
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2018.11 iResearch Inc.
3
15-35岁年轻人标签关键词概览
自我意识和多元价值观觉醒,打造兴趣圈层,彰显生活主张
2019年中国15-35岁年轻人典型成长特征梳理
关键词:自我意识 处在15-35岁的群体以85后、 95后为主,多出生于物质需求 基本得到满足的时代,受时代 背景影响,以独生子女居多, 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差异巨大。
SMS
今晚的夜有毒,那些熬夜晚睡的年轻人为何迟迟不肯睡去 关于熬夜晚睡的原因,主要的场景有因为工作或课业要完成,需要牺牲一定的睡眠 时间,以及冲不完的浪和刷不够的手机。
躺着都中枪的熬夜晚睡影响,年轻人都知道 熬夜晚睡的影响包含正负面,正面是学习和收获等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影响,负面则 是对身体、肌肤的伤害和焦虑情绪的滋生。而在肌肤影响中,熬夜晚睡年轻人最在 意的是黑眼圈的形成。
2018年中国晚睡党入睡时间分布
2018年中国晚睡党睡眠时长分布
22:00-23:00 23:00-24:00
24:00以后 作息长期不规律
42.6% 33.7% 15.0% 8.7%
8小时以上 8小时 7小时 6小时 5小时
小于5小时
2.9% 14.7%
6.7% 1.2%
22.1%
52.3%
0
0
2018年中国晚睡党睡眠时长分布(分入睡时间)
24:00以后入睡人群
6
对他们来说,多晚睡才算晚?
“知夜晚而不睡”人群超过1/3,被迫式和习惯式晚睡是主流
在晚睡党心中,23:00以前入睡基本不叫事儿,23:00-24:00入睡和24:00以后入睡才是真 · 晚睡同类,将这两个时段作 为晚睡起点判定标准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38.2%和49.9%。1)其中,自己的实际入睡时间晚于主观上判断的晚睡起点时间 的“知夜晚而不睡”人群比例高达36.6%。事实上,超过40%的晚睡党并不想熬夜,但为工作、学习任务所迫,不得不加班 加点赶工;33.6%的晚睡党完全是习惯使然,不到夜深不想睡;2)此外,还有11.2%的晚睡党明知晚睡有害但控制不住自 己熬夜的热情,10.5%的晚睡党以年轻和健康为本钱,感觉自己还能再挣扎一会儿。熬夜晚睡已成为年轻人社会生活的一个 缩影,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切分专属于自己的晚睡时段来补偿白天被占据的时间,也愿意为了个人成长牺牲一定的睡眠。
新青年生活方式

新青年生活方式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宅”为主,没事儿在家刷个剧,吃点儿零食,自拍,撸猫,打游戏,社交就是吃个鸡,开个语音。
我们眼里的年轻人,应该是活力,运动,快乐,像是谷爱凌一样,冬天去滑雪,夏天去冲浪,活在爱好里,但是问题在于当代的年轻人太穷了,在外地上班要租房子,在本地上班可能要还房贷,开个车油都不舍得家,他们压根就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最后只能说“宅”让我快乐,我喜欢独居。
一、如今的年轻人要学会无欲望!
日本的年轻人已经无欲无求了,不需要买房子,不想结婚,上班,下班,刷个手机就可以了,其实我们也一样,年轻人不敢出去聚餐,谁能出去吃碗面条,喝瓶啤酒呢?但凡社交都是需要钱的,手机可以带来快乐,何必花钱买快乐。
二、如今的老年人把生活过出了精彩!
小孩要学习,青年要奋斗,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冒着被裁员的危险,真的,在中国只有老年人活的精彩,活的明白,有跳舞的,有唱歌的,上大海拿丝巾的,上温泉自拍的,没事儿老友聚会约杯咖啡的,这本应该是年轻人应该过的生活,却被老年人抢占了市场。
总结:
年轻人真的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了,在北上广生活的年轻人,去掉房租所剩无几,还高傲的说自己赚的是年薪,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全聚在一起也就二十人,平均工资两千多,快乐从何而来?再说新一线,二线城市,工作就已经忙成狗,还想快乐,别闹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可生活只剩苟且了。
年轻人,加油吧,你要努力,兴许中年不会面临失业,老了以后还能精彩,你要现在不努力,那你的生活一眼能看到结局。
2023年中国中青年女性生活方式洞察报告

女性生活方式定量调研联合发布Contents / 目录中青年女性人群画像中青年女性健康洞察02中青年女性职场洞察03中青年女性婚恋观洞察04Introduction/ 导读人群画像: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各自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她们闲暇之余喜欢刷短视频、追剧看综艺,通过逛街购物、聚餐社交等解压放松,相比2022年,在娱乐项目上的月均花费更高。
健康洞察:睡眠、眼睛、情绪,是当代中青年女性易受健康困扰的三大方面,为了保持健康,她们会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运动,尤其是非单身女性,更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花费,进行定期体检,购买营养保健品和健康保险。
职场洞察:她们当前工作节奏相对饱和,主要工作困扰为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工作压力大和就业机会减少,而她们会通过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或请教同事,来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
婚恋观洞察:半数单身女性期待脱单,也有较大比例的热恋女性期待结婚,同时已婚女性有较高生育意愿。
人群画像01中青年女性人群画像Crowd Portraits•平均年龄:26.3岁•平均收入:6930.7元•职业:公司普通员工、自由职业者•学历:本科、大专单身女性热恋女性•平均年龄:28.1岁•平均收入:9511.2元•职业:企业普通员工、管理人员•学历:本科•平均年龄:35.6岁•平均收入:11054.7元•职业:企业普通员工、管理人员•学历:本科已婚女性本次调研人群分类:单身女性、热恋女性、已婚女性42.2%34.3%16.8%5.0% 1.7%00后95后90后85后80后年龄分布56.4%34.4%7.3%1.3%0.7%<6k6k-11k 11-20k 20-30k>30k个人月收入分布月平均收入:6930.7元16.5%10.2%18.5%15.8%18.8%20.1%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分布61.1%16.5%9.9%4.0%2.6%2.6%1.7%1.7%10.9%32.3%52.8%4.0%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分布职业分布公司普通职员自由职业者专业人士服务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创业者个体户公司老板政府公务员工人/蓝领单身女性整体趋势:二线及五线的95后女性,本科学历较多,她们多为公司普通员工,目前收入较低当前生活满意度50.8%,略低于其他两类人群生活满意度·生活节奏较悠闲:有较多自己的空闲时间,9.6%很清闲,85.8%能life and work balance·空闲时间较多:整体上有较多空闲时间可支配,工作日平均有3.1h 的空闲时间,周末平均空闲时间4.6h·闲暇之余:主要看影视剧/综艺,其次是刷短视频、社交平台、内容平台等看影视剧/综艺刷短视频刷社交平台刷内容平台网购62.0%55.8%48.2%43.9%36.6%·喜欢的娱乐解压项目top5 分别是:·23年解压项目花费951.7元/月均 22年解压项目花费790.8元/月均看剧综艺/短视频逛街/购物电影话剧烹饪美食音乐唱歌63.7%38.6%25.7%25.1%24.4%单身女性生活娱乐方式:生活满意度为50.8%,节奏较悠闲,空闲时间多,喜欢追剧看综艺、逛街购物,娱乐花费相对较低相对于更成熟阶段的女性,单身女孩的日常生活更加悦己,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是追剧的主要群体。
《新周刊》的消费主义解读

《新周刊》的消费主义解读陈妮丽【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时代.消费主义文化也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1996年创刊的<新周刊>深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由原来的关注时事转而关注生活时尚,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受众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08(027)002【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新周刊》;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作者】陈妮丽【作者单位】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基础部,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7.6时尚泛滥的年代,标榜时尚的传媒可谓冗杂繁复。
而创刊于 1996年的《新周刊》可以说是中国时事生活类周刊当中时尚元素使用得最好的一本杂志。
《新周刊》创刊初期经过短暂的探索,很快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自1997年起,推出一批有震撼力的选题,影响迅速扩大,被国内传媒界誉为《新周刊》模式,对国内期刊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新周刊》带来了滚滚财源。
2002年《新周刊》被评为发行商眼中最畅销的十大期刊之一。
《新周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6~1997年底是时事新闻杂志阶段,内容为时事新闻综述;1997年底~1999年,内容已经开始逐步转向对社会时尚话题倾斜;1999年~2006年,内容从对时事新闻的报道,倾向于抽象和另类的新锐文化,进而开始自造概念,如“知道分子”等。
现在的《新周刊》辟有“专题”“城市”“观察”“人物”“品牌”“文化”“设计”“写作”“卖点”“漫画”“图片故事”等栏目。
从《新周刊》栏目设置及其内容基本可以看出,在时事与生活之间,它更关注生活;在生活与时尚之间,它更在意时尚。
它的目标读者群定位在 25岁左右、关心时事时尚、追求个性表达、有主见、有思想、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阅读人群。
《新周刊》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长期以来积极致力于鼓吹、推动中国“新锐”力量的生长壮大。
2019新青年生活方式研究报告

严先生
陈剑
我
想
李默
要
的
鲁西卡
生
活
李默,95后,去年大学毕业来到上海。 见识了不少恶房东、二房东,在疑似甲醛超标的房子住了一周 后,李默决定再次搬家,长租公寓是她目前的终点站。
100年前的新青年青年四态心态姿态状态体态100年后的新青年游牧世代e社交世代前置消费世代无性世代弹性工作世代293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2mtwtfssmay2019买衣服丌如租衣服睡哪张床丌能马虎租房丌可耻对无知这件事保持耻感收藏自定义表情包达到上限的300个自黑即自信敢于杠996福报观富得低调穷得体面丌定人生目标拿作品说话热爱丌确定性择邻而居择趣而居不被迫漂泊他乡的飘一代丌同游牧世代愿意主动跳出舒适圈敢突破自我挑战新鲜事物丌拘泥于一地一事一种生活方式
严先生 陈剑
我
李默
想
要
的
鲁西卡 生 活
弹性工作世
代
办公室不是办公的好地方
格子间是顿所描 述的那样— — “有尊严地感到疲惫”。
与宣誓效忠式的打卡坐班相比, 他们更向往的其实是“双肩包走天涯”的远 程办公模式
社会用工新实验
远 程 办
996更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一个包容、自由、 开放的工作环境里,所有青年都把工作当成 乐趣,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遵从的究竟是
游牧世代 前置消费世代
E社交世代
这就是今天的新青年
无性世代
弹性工作世代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 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 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 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 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 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后现代生活方式与后喻社会

周国文《后现代生活方式与后喻社会》一、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年生活观的影响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X式,它表征着社会的持续演进已到了一个重新整合其意义所指的状态。
当然,我们并不避讳其流俗的一面,也就是其被反覆应用到处传播之后所带来的对“后现代主义”的自身嘲讽。
当然,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时尚效应,在当今年青人中所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
因为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以一种趋新而又周全的眼光来看待后现代主义,它意味着“启蒙的世界主义是一种真正跨越国界的(西方的)精英文化的果实。
”①见《后殖XX义和全球化》中央编译(新西兰)西蒙杜林确实,对后现代主义这个定义的争论,并不影响它对潮流与动感社会生活之拥众所引发的辐射与带动。
它像个文化幽灵,在我们这个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自由地摇来荡去。
毕竟谈到后现代主义,我们不可以躲避一个时代的转变。
因为在一种认知的扬弃过程中,文化领域剧烈的社会变迁已经给我们社会的各个群体以一种深刻的触动。
尤其是对广大的青年人,花样翻新、整合与断裂、解构与重塑在他们身上所引起的反应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背后,看到的镜中之像是:“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层次分明的差异消弥了;人们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码混合之繁杂风格之中;赝品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反讽、戏谑充斥于市,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到欢欣鼓舞;艺术生产者的原创性特征衰微了;还有,仅存的一个假设:艺术不过是重复。
”②见《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年轻人开始纷纷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中打破沉默与单调,无情地将现代主义的逻辑来个巨大的颠覆。
他们强烈地投合着资本社会的文化逻辑,把代表欲望、本能与享乐的反规X倾向X扬到人生的向度当中去。
正如王宁所说:“后现代主义又是一种叙事风格或话语,其特征是对‘宏大的叙事’或‘元叙事’的怀疑和对某种无选择或类似无选择技法的崇尚,后现代文本呈现出某种‘精神分裂式’的结构特征,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断片或叙述中被消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周刊》杂志:2019年新青年生活方式报告2019年新青年生活方式报告
在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新青年”?是85后?90后?还是00后?是千禧一代还是Z世代?“2019年新青年生活方式发布会”给出了一份答案:评判一个人是否符合新青年的标准,要看他是否有一个好奇心、是否勇于试错、是否忘掉年龄,是否重视身体管理。
符合这一系列要求的,才能真正进入“新青年”的讨论视野。
在此前提下,中海长租公寓、《新周刊》杂志和荣耀品牌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新青年的精神诠释。
“游牧世代”来了
《新周刊》杂志社副主编何雄飞在活动现场给出了他们的观察,《新周刊》在年轻人“讨厌同款、热爱国潮、谢绝代购、不立Flag、不强求社交、不想吃得过分健康、不管别人也不想被别人管”等等表象之下,总结出了四个观察。
第一个观察是社交人格,虚拟的线上社交已融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但社交标签正在逐渐大过生活的本质,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社恐”自居,但“社恐”的解压办法仍然是通过网络寻找同类进行交流,因此当前年轻人的社交压力也带来了社会同构的机会。
第二个观察是前置消费,当下的新青年享受第一、填坑第二、俭省第三,为自己花钱投资、取悦自己、对外展示,都是他们不可割舍的东西;
第三个观察是弹性工作,在当代新青年看来,996是一个伪命题,他们反感的绝非是工作,在一个包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里,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的年轻人是不会在意996还是007,他们反对的只是禁锢想象力的格子间;
第四个观察是“游牧世代”,这也是《新周刊》杂志与中海长租公寓联合推出的新青年居住理念调查结论,调查指出:“与被迫漂泊他乡的‘漂一代’不同,游牧世代愿意主动跳出舒适圈,敢突破自我、挑战新鲜事物,不拘泥于一地一事或固定生活方式。
他们不怕改变,不惧迁徙;他们重视体验,勇于尝鲜;他们推崇共享经济,喜欢四处旅行;他们不甘安于现状,强调个人价值;他们不急于拥有实体的房产,而是注重生活质量”。
2019年新青年生活方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