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原文及赏析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原文及赏析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苏轼〔宋代〕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

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赏析这是一首纪句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者。

词者耐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句者句山时以清茶野餐者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者气息,洋溢着生命者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者热爱和健胜进取者精神。

词者耐片写沿途景观。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者烟雾,滩边稀疏者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者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者,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者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者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

俨然成了一幅淡远者风景图画了。

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者心声。

作者片摇曳于淡云晴日中者疏柳,觉察到萌发中者春潮。

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者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者表现,精神境界者高人之处。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赏析
子语梵歌
发布时间:18-12-0415:55
很早就听说过“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话,所以特地找来了整首词来欣赏。

苏轼不愧是文学大家,对婉约派词风也驾驭自如,这首词整体格调清丽、境界美好,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两句写景,细雨、斜风、淡烟、疏柳,于残冬之中觅得早春之景。

一个“媚”字,为这风景平添几分活泼,看出了词人心中的喜悦。

“入淮清洛渐漫漫”一句的意思是洛涧入淮之后水势苍茫,依然写景。

上阕勾勒出了残冬初春之际清丽妩媚的风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两句也颇为淡雅,颇具格调。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气泡,“蓼茸蒿笋”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一盏香茶,配上鲜嫩的野菜,词人这顿野餐可谓是口味清新,十分诱人。

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则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人间真正的滋味,在于清淡的欢愉。

这句既是对前面的总结,也是一个升华,从写景、写事,到写情,词人的感慨来得顺其自然,颇有理趣。

人间最美好的,可不就在于这些平淡的快乐和清淡的欢愉吗?于奔波劳顿以后,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真正的快活似神仙。

从这首词里,我再次读出了苏轼清雅旷达的胸襟,令人叹服。

林清玄《清欢》赏析

林清玄《清欢》赏析

林清玄《清欢》赏析林清玄《清欢》赏析【林清玄《清欢》原文】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阙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阙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游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菜、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

所以能深记这阙词。

主要是爱极了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么,“清欢”是什么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

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

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

纳兰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

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清欢”就难了!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

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使是山中或海边。

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

林清玄《清欢》赏析

林清玄《清欢》赏析

林清玄《清欢》赏析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阙词, 非常喜欢, 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阙词, 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游玩, 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 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

所以能深记这阙词。

主要是爱极了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么,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 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 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 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加商'的那种无奈。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 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 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 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千百种人生。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千百种人生。

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汉青', 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

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

纳兰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不多情', 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

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 欢也零星, 悲也零星, 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 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 "清欢'就难了!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 可是人声不断地呼吼而过, 一天里, 几乎没有纯然宁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 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 几乎不可得。

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名言来表达诗人对于真正的幸福生活的追求。诗人认为人生中的真正乐趣并不是在于寻找权力、地位和金钱,而是在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品尝到生命的滋味。在这个意义上,“清欢”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和深度的内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和追寻。诗人深知自己所追寻的“清欢”并非易得,但只要在寻找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真诚和执着,最终会在某个意外的时刻获得惊喜的收获。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绝古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清欢”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供您参考:
原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何必论长短轻重。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在人世间能感到滋味才是真正灯火阑珊处。
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于追求自由与自我实现的激励。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快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意思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
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林清玄,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欢迎大家分享。

《清欢》林清玄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西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东坡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都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

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所以“清欢”很难。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人间有味是清欢 散文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 散文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赏析清晨,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纱,轻轻洒在我脸上,温暖而宽容。

我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涌入房间,带着花朵的芬芳和大地的味道。

这是人间最美的时刻,也是我最喜欢的时刻。

我走出家门,踏上熟悉的街道。

路边的小摊上摆满了各种水果,鲜艳的颜色让人垂涎欲滴。

我买了一颗红彤彤的苹果,咬下去,果肉的甜蜜在口中弥漫开来,让人心旷神怡。

继续往前走,迎面而来的是一家小小的咖啡馆。

推开门,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点了一杯拿铁,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行人匆匆而过。

咖啡的醇香在口中回荡,让我心情愉悦。

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我来到了一家书店,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我拿起一本诗集,静静地坐在角落里。

诗人的笔下,描绘出了美丽的山水和动人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傍晚,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整个天空。

我来到河边,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如同世界的细微变化。

我看着天边的云彩,感叹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这一刻,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宁静而安详。

夜幕降临,星空璀璨。

我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热腾腾的火锅。

菜肴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让人食欲大增。

我和朋友围坐在一起,笑声和谈话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家的港湾。

人间有味,是那些平凡的瞬间。

清晨的阳光、街边的水果、咖啡馆的咖啡、书店里的书籍、河边的夕阳、餐馆里的美食,它们构成了生活的细节,也是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品味人间的温暖和情感。

让我们用真心去感受,用感悟去体味,让生活充满清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原文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