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文”、“童趣”与《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翻译-精品文档
《童趣》翻译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忆起童年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心里吧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成为了鹤;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抬着头看它们,脖子变得僵硬了。
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好像群鹤在云端飞鸣,因为这我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蚁看作野兽,把凸起的土块看作山丘,把凹下的地方看作山谷,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有一天,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观察它们,看得兴致正浓时,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突然有一个庞大的东西,拔倒山踩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它吞掉了。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抓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当时我年幼,正看得出神,不禁一声惊叫起来。
等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蛤蟆,抽了它数时下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儿童文学语言自然性的翻译研究——以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

J o u na r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 e a c h e r s ’ C o U e g e
N o. 4, 2 01 5
( 总第 1 4 5 期)
齐 齐哈 尔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Ge n e r  ̄. N o. 1 4 5
t er n.
Ke y wo r d s : c h i l d r e n ’ S l a n ua g g e ; n a t u r a l i t y ; w o r d s ; s e n t e n e e p a t t e r n
引言
然并不等同于言语行为的产生 , 不过儿童语 言也应根据 自然 语言特征界定在第一个发出的有 固定意义的声音( 自然性 的 起点 ) 。 另外在这主要针对 的是儿童成熟初期语言 。 儿童语 言
wi t h t h e a i m o f ” n a t u r a l ”a n d” v i v i d ”a n d a l s o c h i l d r e n i ma g e s . An d i t s n a t u r a l b e a u t y i s p r e s e n t e d f u l l y i n t h e wo r d s a n d s e n t e n c e p a t -
的 目标 , 也符合儿童本 身的形象。儿童语言的那种随意、 自然之 美在词、 句之 中淋漓尽 致地呈现 出来。
关键词 : 儿童语言 ; 自然性 ; 词汇 ; 句式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9 5 8 ( 2 0 1 5 ) 0 4 — 0 0 7 4 — 0 3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之幽默言语的中译文比较研究

三、对话性构建介入视角在文献 综述中的应用
在文献综述中,对话性构建介入视角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研究问题和领域边界:通过对话性构建介入视角,可以明确研究问 题和领域边界,从而为后续的文献筛选和评价提供依据。
2、收集和筛选文献:对话性构建介入视角强调对不同文献之间的对话和交 流进行积极的介入,因此,在收集和筛选文献时,需要文献之间的和差异,以全 面了解研究领域的各种观点、理论和证据。
同样,在描述爱丽丝进入奇幻世界后的首次冒险时,英文原著中的 “delightful脑袋”被中译本翻译为“最愉快的脑袋”。虽然意思相近,但是这 种把抽象的感觉用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的方式,在中文中可能就没有那么生动有 趣了。
然而,尽管中译本在传达原著的幽默感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但优秀的译者仍 然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中文词汇和语法结构来尽可能地弥补这一不足。比如,在 描述爱丽丝和兔子之间的对话时,中译本可以运用中文的语境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兔子的误解和爱丽丝的困惑。
首先,我们来看看原著中的一些幽默言语。例如,故事中的兔子拥有一个 “理解错误”的特质,每当爱丽丝跟它说话时,它总是理解错或者答非所问。这 种幽默元素在英文原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在中译本中却可能失去了一部分韵 味。
比如说,在英文原著中,当爱丽丝告诉兔子她从没来过这里时,兔子回答: “这是你的大好机会,快点进去吧!”这句话的幽默在于兔子把爱丽丝的否定理 解成了肯定,而这种误解在中译本中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出来。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 的小女孩在梦境中的冒险旅程。这个故事充满了奇幻和想象力,语言生动有趣, 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赵元任的中译本,语言简练,生动活泼,很好地保留了 原著的风貌。
爱丽丝梦游仙境51~57页翻译

爱丽丝梦游仙境51~57页翻译51页:看来,守在小门旁没意思了,于是,她回到桌子边,希望还能再找到一把钥匙,至少也得找到一本教人变成望远镜里小人的书,可这次,她发现桌上有一只小瓶。
爱丽丝说:“这小瓶刚才确实不在这里。
”瓶口上系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印着两个很漂亮的大字:“喝我”。
52页:说“喝我”倒不错,可是聪明的小爱丽丝不会忙着去喝的。
她说:“不行,我得先看看,上面有没有写着‘毒药’两个字。
”因为她听过一些很精彩的小故事,关于孩子们怎样被烧伤、被野兽吃掉,以及其它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有记住大人的话,例如:握拨火棍时间太久就会把手烧坏;小刀割手指就会出血,等等。
爱丽丝知道喝了写着“毒药”瓶里的药水,迟早会受害的。
53页:然而瓶子上没有“毒药”字样,所以爱丽丝冒险地尝了尝,感到非常好吃,它混合着樱桃馅饼、奶油蛋糕、菠萝、烤火鸡、牛奶糖、热奶油面包的味道。
爱丽丝一口气就把一瓶喝光了。
54页:“多么奇怪的感觉呀!”爱丽丝说,“我一定变成望远镜里的小人了。
”55页:的确是这样,她高兴得眉飞色舞,现在她只有十英寸高了,已经可以到那个可爱的花园里去了。
不过,她又等了几分钟,看看会不会继续缩小下去。
想到这点,她有点不安了。
“究竟会怎么收场呢?”爱丽丝对自己说,“或许会像蜡烛的火苗那样,全部缩没了。
那么我会怎么样呢?”她又努力试着想象蜡烛灭了后的火焰会是个什么样几。
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东西。
56页:过了一小会,好像不会再发生什么事情了,她决定立刻到花园去。
可是,哎哟!可怜的爱丽丝!她走到门口,发觉忘拿了那把小金钥匙。
在回到桌子前准备再拿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够不着钥匙,她只能通过玻璃桌面清楚地看到它,她尽力攀着桌腿向上爬,可是桌腿太滑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溜了下来,弄得她精疲力竭。
于是,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57页:“起来,哭是没用的!”爱丽丝严厉地对自己说,“限你—,分钟内就停止哭!”她经常爱给自己下个命令(虽然她很少听从这种命令),有时甚至把自己骂哭了。
alice漫游奇境记读后感

alice漫游奇境记读后感(中英文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whimsical world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 couldn"t help but be captivated by the fantastical elements and profound messages hidden within its pages.The story, with its eclectic mix of characters and absurd situations, serves as a reflection of the nonsensical aspects of our own reality.在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后,我不得不被其中隐藏在奇幻元素和深刻寓意所深深吸引。
这个故事以其独特的角色和荒诞的情节,反映了我们现实世界中那些荒谬的一面。
Lewis Carroll"s storytelling genius lies in his ability to blend fantasy with logic, creating a world where nothing is as it seems.It"s a fascinating journey that encourages readers to question everything and embrace the impossible.路易斯·卡罗尔的讲故事天赋在于他将幻想与逻辑巧妙结合,创造了一个看似非实的世界。
这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鼓励读者质疑一切,拥抱不可能。
书中所展现的爱丽丝,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勇敢面对未知的小女孩。
她的adventures serve as a metaphor for the journey through life, where one must navigate through the absurd and the unfamiliar.The character of Alice, portrayed in the book, is a girl filled with curiosity and bravery in the face of the unknown.Her adventures act as a metaphor for the journey through life, where one must navigate throughthe absurd and the unfamiliar.爱丽丝的经历象征着人生旅途,我们必须学会在荒诞和陌生中前行。
七年级下册爱丽丝漫游奇境英语课外阅读第一章翻译

七年级下册爱丽丝漫游奇境英语课外阅读第一章翻译Alice was beginning to get very tired of sitting by her sisteron the bank, and of having nothing to do: once or twice she hadpeeped into the book her sister was reading,but it had nopictures or conversations in it,“ and what is the use of abook,”thought Alice“without pictures or conversation?"
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头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So she was considering in her own mind (as well as she could,for the hot day made her feel very sleepy and stupid), whetherthe pleasure of making a daisy-chain would be worth the troubleof getting up and picking the daisies,when suddenly a WhiteRabbit with pink eyes ran close by her.
天热得她特别困,甚至模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仔细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爱丽丝漫游奇幻记作文

爱丽丝漫游奇幻记作文I have always been captivated by the magical world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Growing up, I was fascinated by the whimsical characters and the bizarre, dreamlike setting of the story.我一直被《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神奇世界所迷住。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对这本书中古怪的人物和梦幻般的场景深感着迷。
The character of Alice herself has always resonated with me on a personal level. Her curiosity, bravery,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the unknown have been a great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me.爱丽丝这个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与我产生共鸣。
她的好奇心、勇气和面对未知的坚韧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As a young girl, I found myself identifying with Alice and her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Like her, I often felt lost and confused in a world that seemed to b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unpredictable.作为一个年幼的女孩,我发现自己与爱丽丝以及她的自我发现之旅产生了共鸣。
和她一样,我经常感到在一个似乎不断变化和难以预测的世界中迷失和困惑。
The vivid descriptions of Wonderland and its inhabitants painted a picture of a surreal and enchanting place that I longed to visit. The Mad Hatter's tea party, the Queen of Hearts' croquet game, and the Cheshire Cat's enigmatic smile all held a special place in my imagination.对奇境及其居民生动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超现实且迷人的地方,我渴望去参观。
爱丽丝漫游其境梗概作文

爱丽丝漫游其境梗概作文英文回答: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s a classicchildren's novel written by Lewis Carroll. It tells thestory of a young girl named Alice who falls down a rabbit hole and finds herself in a whimsical and fantastical world. Throughout her journey, Alice encounters various peculiar characters such as the Cheshire Cat, the Mad Hatter, andthe Queen of Hearts.As Alice navigates through Wonderland, she faces numerous challenges and puzzles. She grows and shrinks in size, attends a tea party that never ends, plays croquetwith flamingos as mallets, and even attends a chaotic trial. The story is filled with nonsensical situations and wordplay, which adds to its charm and humor.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scenes in the book is when Alice attends the Mad Hatter's tea party. The Hatter andthe March Hare constantly engage in absurd conversations and riddles, leaving Alice confused and frustrated. The phrase "mad as a hatter" originates from this scene, referring to someone who is eccentric or insane.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s not only a delightful children's story but also a social commentary. It satirizes the Victorian era's strict social norms and conventions. Through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behaviors, Carroll criticizes the rigidness and absurdity of society.中文回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本经典的儿童小说,由刘易斯·卡罗尔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体文”、“童趣”与《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翻译
一
赵元任于1920年7月25日,在旧金山搭乘尼罗号邮船返国。
回国之后,赵元任在清华任教,此时国内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展开之时。
据胡适1920年9月4日记日记载:“叔永与赵元任自天津来电话,说明天到京。
”①1920年9月5日又载:“与莎菲同去接叔永、元任。
……赵、任十时一刻到。
赵住清华,任暂寓我家。
”1920年9月12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谢绝酬应的吃饭,谢绝不相干的客……元任出城不得,来访我们闲谈过夜。
”从胡适的亲笔日记中,可看出赵元任与胡适的关系密切。
问题的关键并不止于此,自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良以来,白话文是新文学运动倡导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虽然当时已经有白话文学产生,但白话文的语言体系仍尚未完成。
赵元任作为语言学大师,自然不会错过这场“好戏”。
1920年9月11日,据胡适日记记载,“下午我邀了元任……来茶会,谈国音事。
”赵元任回国后参加的一个主要事件就是参与“国音统一会”,参与“汉字改革”的讨论。
赵元任后来回忆说:“9月18日整个下午我在‘国语统一委员会’开会”②。
赵元任参与国音统一会的活动,并受商务印书馆委托,写一本教科书,并制作一套国语留声片,他最感兴趣的就是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921年上半年,赵元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翻译之中,据赵
元任夫人杨步伟女士回忆:“无任也没有多少事,每天就在我那儿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③1921年5月6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他译的‘Alice in Wonderland’[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差不多译完了。
这部书译的真好!”④不久之后,192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二
赵元任先生为何要选择加乐尔的这本书来翻译?查尔斯?路维基?多基孙(即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现通译为C.D.
道奇生,此处据赵元任译名)以路易斯?加乐尔(Lewis Carroll)为笔名创作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The Adventures of Alice in Wonderland,1865)与《镜里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1871)二书可谓英国儿童文学经典之作,经久不衰。
王佐良先生评价此书认为虽然它是儿童读物,“今天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老”⑤。
这两本儿童文学著作在西方影响不容小觑,赵元任先生曾说:“在英美两国里差不多没有小孩没有看过这书的。
”而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故事非但是一本书,也曾经上过戏台。
戏本是Saville Clarke在一八八六年编的。
近来美国把它又做成影戏片。
又有许多人模仿这个故事做些本地情形的笑话书。
”
颇具吊诡意味的是,如此出名的一本儿童文学著作,不论是他的创作者还是翻译者都不是“专职”文学作家。
加乐尔是一名牛津大学数学教师,而且终身未婚,没有子嗣;赵元任先生是著
名语言学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后转入哈佛大学,于1918年修毕哲学博士学位。
赵元任先生认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一本“没有意思的笑话书”加乐尔的此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通”,即Nonsense。
正如周作人所说:“只是有异常的才能的人,才能写没有意思的作品。
儿童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
”简言之,只有天真烂漫的儿童方能领会其中韵味。
正是基于这点出发,赵元任先生才选择这本儿童文学来翻译。
在译者引辞里,赵元任引用孟子的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之心,其实就是“童心”、“童趣”。
其实本书创作与翻译的核心便是“童趣”。
基于作者的“赤子之心”,诞生了这本儿童书,基于译者的“赤子之心”,有了这本书的中译本。
“赤子之心”是其中的纽带,让原本不是专职儿童文学作家的著者和译者连结在一起。
三
在提倡白话文,主张进行汉字改革的文化语境中,赵元任的译本其实目的非常明显。
借此次翻译,他进行了一种文字的实验,一种用白话语体文翻译外国文学名作的实验。
在赵元任的译本中,他提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部书一向没有经翻译过,然赵元任直言不讳地声称:“我这回冒这个不通的险,不过是一种试验。
”⑥试验之处恰在于,“要是不用语体文,很难翻译到‘得神’”⑦。
为了向读者交代清楚注音的准
则,赵元任特意在书前添加《凡例》⑧一部分内容;并且赵元任还一丝不苟地细致地区分“咱们”,“我们”;
“他,”“她,”“它”;“的,”“底”,“地”,“得”’“到”;“那”,“哪”;“了”,“嘞,”“啦”。
⑨从译本的《译者序》与《凡例》,即可看出赵元任几乎按照“字典”的模式翻译这本著作。
加乐尔的原作不仅充满童趣,富有幻想力,阿丽思小姐更是天真浪漫。
对它的翻译语言最恰当的正是“五四”以降所提倡的通俗易懂、浅显明了的白话文。
杨静远认为:“如果不采取赵元任先生那种完全‘中国化’的译法,就得加许多杀风景的注。
”⑩
在传译过程中,多种因素契合无间,白话文的使用使得原书“童趣”并未“失真”,译本“活灵活现”,是名副其实的“名著名译”B11。
难怪赵译本一出,上海《申报》随即刊登广告称此书:“译成国语,颇足供儿童之观览,亦可为作儿童文学书之模范。
”B12现在看来,这则广告并非过度夸大其价值。
在特定文化语境下,赵元任先生的译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注解
①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09页。
②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10页。
③ 胡适
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17页。
④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16页。
⑤ 赵元任:《从家乡到美国:赵元任早年回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1版,157页。
③ 赵元任,杨步伟:《浪漫人生》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54页。
④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245页。
⑤ 王佐良著:《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93年第一版,第335页。
⑨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7页。
⑩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9页
B11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止庵校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67页;
B12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献辞》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5页
⑥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10页;
⑦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10页;
⑧ 《凡例》共十条,除第四条涉及翻译问题以外,其他都是语言语音问题:如:“一、读音;读音不拘哪种方音但是除几处特别叶韵外最好全用标准音;二、读诗的节律:书里头有两字快读,只占一字时间的,都印得靠近些。
例如第十章第137页;
三、语体;叙事全用普通语体文,但是会话里要说得活现,不得不取用一个活方言的材料。
北京话的用词比较地容易懂些,但是恐怕仍旧有太土气难懂的地方,所以底下又做一个特别词汇备查。
”参考: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凡例》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1页。
⑨ 参考: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凡例》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2页⑩ 杨静远:《永不消逝的童年的梦――一本老幼共赏的书》B11 陈子善:《的第一部中译本》
B12 民国?申报,192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