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pci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pci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PCI是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其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小,但术后护理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PCI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出血PCI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那些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引流管或导管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出血情况。
2. 血管痉挛PCI术后可能会导致动脉痉挛,这会影响到血流量和心肌灌注。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放松身体,保持温暖,避免寒冷刺激。
此外,应及时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以缓解血管痉挛。
3. 心律失常PCI术后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心律失常。
对于频繁发生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
4. 感染PCI术后可能会导致感染,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其他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观察是否存在发热、疼痛、红肿等感染症状,并且严密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5. 药物不良反应PCI术后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荨麻疹、头痛、恶心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相应的药物,并给予必要的治疗。
总之,PCI术后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对于出现出血的患者,应保持穿 刺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剧烈 运动,同时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 物治疗。
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管并发症
PCI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血管并发症,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并发 症。
护理措施
对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保持安静,减少活动,给予 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同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护理。
总结词
心律失常是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患者在进行PCI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电图 监测显示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电监护,患者心律 逐渐恢复正常。
术后出血案例分析
总结词
术后出血是PCI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需要紧急处理。
缩药物的使用。
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是PCI术后较为严重 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造影
剂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引起。
症状包括尿量减少、肾功能不全 等,严重时可出现肾衰竭甚至死
亡。
护理措施包括水化治疗、观察肾 功能变化、及时处理造影剂肾病 症状,同时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03 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 护理
造影剂肾病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造影剂肾病是PCI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与造影剂使用有关。
详细描述
患者在PCI手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表现为尿素氮、肌酐升高。经过水化治疗、利尿等措施,肾功能 逐渐恢复正常。同时给予保肾药物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症状包括局部血肿、淤斑、血尿、消 化道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甚至 危及生命。
心脏介入术后应该做好哪些护理工作

悦读大家·诊疗-108 - Family life guide谢秀琴文(乐山市人民医院 介入室)所谓的心脏介入术,是临床上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技术,通过对患者实施体表血管穿刺,并借助于数字减影连续投照作用,利用临床上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就可以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诊断与治疗。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心脏介入术作为近代来较为先进的心脏疾病诊治疗法,其整体的发展十分迅速,它所涵盖的手术类型也很多,比如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等都属于是心脏介入术。
冠脉内介入术治疗的术后护理从目前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经桡动脉穿刺术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经桡动脉途径实施的介入术可以治疗多种复杂及高难度的病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并发症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①前臂疼痛或者不适;②桡动脉痉挛;③穿刺点出学;④前臂血肿;⑤前臂筋膜室综合征;⑥桡动脉闭塞等。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临床上也有其对应的护理措施,比如针对患者出现的前臂疼痛或不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转移患者注意,使其精神完全放松,血管保持松弛;②对即将进行穿刺的部位进行充分的麻醉,减轻其穿刺时的局部刺激;③在操纵器械的时候,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如果感觉在穿刺过程中有明显的阻力,则应缓慢撤出然后重新进入;④最好选择较细的导管材料,以此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⑤全程都应当进行透视操作,若患者的解剖走行异常,则要采用超滑导丝,调整好方案后再缓慢地通过血管。
除此之外,在为患者实施了冠脉内介入术后,还有以下几种情况是需要护理人员多加注意的:持续实施24~48小时的心电及血压监护。
手术结果后,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律、心率以及其他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在初始护理阶段,每过15~30分钟就应该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脉搏与心率,随着护理时间的推移,后续可保持在每2小时测量一次即可。
若检测过程中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了异常变化,必须立即上报到主管医生处,并及时为患者采取医疗护理,尤其是要预防、警惕冠脉内介入术患者出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并发症,一旦出现此症患者的心前区将突发疼痛问题,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猝死。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者:黄少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
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加强护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预警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
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
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方法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pci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pci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心脏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PCI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此我们介绍PCI术后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出血严重可威胁生命,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状况,及时处理。
措施包括:局部压迫止血、输注血小板、血浆等血液制品、使用止血药物等。
2. 血管痉挛:术后可能发生血管痉挛,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循环。
措施包括:使用扩血管药物、维持患者温暖、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活动等。
3. 心肌损伤:术后心肌损伤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4. 感染:术后可能发生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措施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使用广谱抗生素等。
5. 血管穿孔:术后少见但危险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出血、心包积液等。
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处理、输注血液制品等。
6. 窦性心动过缓或快:术后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快,影响心脏功能。
措施包括:观察患者心电图、生命体征等,必要时使用药物调节心律。
7. 血压异常:术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影响心脏功能。
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状况,必要时使用药物调节血压。
8. 患者焦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措施包括: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心理疏导、支持等。
总之,PCI术后护理需要全面、细致、及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本组 69 8 例患者 , 4 6 ,女 23 , 男 6例 2 例 年龄 2 9 8 平均 5. ±2 1 1( 49 . )岁 ,其 中陈旧性心肌梗塞
( MI 24 , MI 6 , O ) 7 例 A 例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 8 痛2 6 ;合并高血压 19 ,糖尿病 l2 , 8例 8例 1 例 高脂 血症4 2 , 4 例 风湿性 心瓣膜病5 例。 本组手术成功66 8 例,失败 3 ,围手术期发生合并症 19 。 例 8例 2 结 果
升。
19 (74 )病人术后并发症 。 8 例 2.3 主要包括 : 血管迷走反射 4 例 (.8 ) 6 66 ,低血压 4 (. 1 ) o 58 冠状动脉内膜夹层撕裂2 例 (. 6 ) 8 4o 冠状动脉痉挛 1 例 (. 1 ) 8 26 ,排尿困难 2 例 (. 9 ) 2 3 1 ,造影剂 反应 1 例 (.O ) 1 16 ,局部 出血及 皮 下 血肿 8例
2例 (. O ) O 3 。
3 讨 论
管或导丝表面的血栓 , 或因操作不当致粥样斑块脱落 或注入气泡等 ;多发生于术中 (0/ o ) 5 ~8 ,少数 9 6
发生于术后6 2 [。 ~1 副 冠状动脉一旦闭塞, h 病人表现
为持久而严重的胸痛、 大汗 , 严重者血压下降 , 室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C )已成为冠心病治 PI 疗的重要方法L。 1 但它毕竟是有创手术, ] 由于种种原 因会导致术后急性冠脉闭塞、 急性心肌梗塞 ( MI, A ) 甚 至死亡 。 笔者 通过 对本 科 20 5月 ̄2 0 1 02年 04年 月 69 P I 8 例 C 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原 因及处理进行 分析 ,旨在探讨临床如何更好地防治和护理 。 1 资料与方法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体会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3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与皮下瘀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疗法,患者感受到的痛苦比较小,且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其治疗后的并发症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能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众多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课题。
笔者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其中33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其余3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54±5.2岁。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性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干预组33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干预组患者1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0%,局部血肿1例,发生率为3.0%,2例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为6.1%,0例皮下瘀血,发生率为0%,本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由3例发生低血压,占9.4%,2例局部血肿,发生率为6.3%,5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为15.6,3例皮下瘀血,发生率为9.4%,1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所示:表一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3 讨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功能性改变,致使血管阻塞而引起心肌坏死。
1979年WHO将之分为五型: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近年来根据发病特点及治疗原则分为两大类:1、慢性冠脉病也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2、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的治疗目的是防止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和心外科搭桥手术治疗方法。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多采取药物治疗,常作为一种基本的治疗手段终生维持。
药物治疗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某些病人无效,不能够改善病人的心肌缺血状况。
心外科搭桥手术虽然疗效显著,但对人体创伤大。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向心脏方向送入球囊导管和支架至冠状动脉,对堵塞血管进行疏通的治疗技术。
介入治疗创伤小,不需要外科手术,恢复时间短,风险小且疗效满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20-011.冠心病发病机理的新认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冠状动脉内超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
冠状动脉内超声技术可以提供管壁、管腔横截面图像,从而准确地反映斑块的大小、分布及组分。
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在稳定期与非稳定期之间相互交替,而决定这一进程的是斑块的易损性[1]。
冠状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会引起各种急性心血管事件,易损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阻塞是引起冠心病的根源,因此治疗冠心病应注意重视稳定易损斑块,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介入治疗的发展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初期,常采用加压扩张球囊来打开血管,但是容易引起血管回缩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再狭窄,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达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并运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68例,其中2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回顾所有出现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类型与发生率,并制定预防对策。
结果通过对2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类,总结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并发症,其中血管并发症患者5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9.23%;低血压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拔管综合征8例,占总并发症比例30.77%;排尿困难7例,占总并发症0比例26.92%;心律失常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
结论心血管介入术并发症较多,但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是严格手术适应症,操作细心,护理得当,均可以将并发症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2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心血管病变逐渐增多,目前治疗心血管病变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具有微创、术后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出现不少并发症,为更好制定预防策略[1],特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并运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并运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68例,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2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6.88±2岁,男性8例,女性18例,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10例,先心病患者1例。
1.2 方法回顾16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类型与发生率,并制定预防对策。
2 结果
通过对2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类,总结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并发症,其中血管并发症患者5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9.23%;低血压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拔管综合征8例,占总并发症比例30.77%;排尿困难7例,占总并发症比例26.92%;心律失常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详细结果,见表1。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并发症
3.1.1 血管并发症本组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5例,其中4例为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1例。
出现术后穿刺部位出血主要是为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压迫止血时间短等,同时不排除抗凝剂的运用过量,术后肢体活动过多,合并糖尿病等引起[2]。
血栓形成主要原因为损伤血管内膜引发,其次为封堵或抗凝剂用量不足,均可以引发。
3.1.2 低血压低血压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较多,主要为冠脉出现阻塞、急性失血或血容量不足、不合理运用扩张血管
药物、心包填塞及迷走神经兴奋度增高。
本组出现3例,分别为冠脉再梗阻、心包填塞、血容量不足各1例。
3.1.3 拔管综合征本组出现8例。
为危险性较高并发症,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其发生原因为手术操作时间长、禁食时间长等,拔管时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心率减慢、回心血量及血压迅速下降,出现休克征兆。
3.1.4 排尿困难本组发生7例。
究其原因考虑与不习惯床上排尿、心理等关系密切。
与麻醉关系不大,原因为介入术选择局麻,对患者中枢神经影响较小或不影响,故由于麻醉产生排尿困难发生几率几乎为0%。
3.1.5 心律失常本组出现3例。
其原因多为造影剂原因引发,推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均可引发,其次为导管嵌顿或封堵器刺激,均可以引发。
3.2 护理及预防
3.2.1 血管并发症护理治疗前通过检查与仔细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详细记录患者所服用的药物与剂量,向主治医生汇报。
在进行穿刺时正确选择穿刺点,通过培训与锻炼提高穿刺技术,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拔针后对穿刺点的压迫时间不低于3min,按压时避免对穿刺点进行揉搓,以免导致局部淤血。
在运用抗凝剂时严密观察血小板计数,做好药物调整,指导患者严密观察大小便颜色与皮肤黏膜,如有无出血斑、尿血、大便颜色发黑等,及时向
医护人员汇报。
术后患侧应保持绝对卧位,肢体避免过多活动,避免弯曲。
3.2.2 低血压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预见性的评估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不同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相应食谱,调整患者饮食,加强营养,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前建立1-2条静脉通道,采取静脉留置针技术,以备术中补充血容量[3]。
在运用血管扩张剂时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拔管前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深呼吸,缓慢拔出鞘管,并进行分段减压压迫止血。
3.2.3 拔管综合征护理拔管顺利与否,不但关系到手术成败还关系到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因此要格外注意。
拔管可引发严重并发症拔管综合征,且可以危及到患者生命[4]。
故拔管前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准备抢救药物及相应器械等。
就绪后应向患者阐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嘱患者有不适等,积极告知护理人员或医师,拔管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表情,并于患者谈话,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免过度紧张而引发并发症出现。
如出现痛苦或紧张表情,积极与患者交流,确定患者不适症状,充分辨别是否与拔管综合征有关。
拔管结束后也应血压、心电监护24h,并专人负责监护,以免出现后续引发拔管综合征。
3.2.4 排尿困难护理排尿困难原因较简单,多由于心理过度紧张、不习惯床上排便引发。
为避免术后产生排尿困难并发症,应于术前及进行训练。
训练时间选择术前3-1d进行,直到患者可以在
床上正常排尿为止。
且同时训练患者变化体位及深呼吸、咳嗽方法及屏气方法,避免术后咳嗽或体位不适,导致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
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后,可进行按摩、热敷或物理刺激排尿。
具体方法为先热敷患者膀胱部位15分钟,如效果不明显,可以进行按摩膀胱,同时配合水流声音刺激排尿。
一般均可以有效刺激排尿。
对于心理严重紧张患者,可进行心理疏导,适当运用安慰剂环境患者心理,促进正常排尿。
3.2.5 心律失常护理其发生原因为机械刺激引发,导管或封堵器均可以刺激心血管引发。
提示术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技巧,避免粗暴,动作轻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变化。
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心电监护仪变化及血压变化[5]。
同时根据超声探头置入深度,嘱咐患者进行深呼吸或吞咽动作等,更好地配合术者操作。
如术中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应积极告知术者,并安抚患者紧张心理。
如术中出现心电监护st段抬高及心律失常,患者面色苍白、主诉胸前区不适,应考虑心包填塞。
必要时行开胸手术治疗,以免引发危险。
特别是先心病患者行封堵术治疗,术后3-5d易发心律失常,故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变化,遵医嘱给予营养心肌、活血化瘀、预防水肿药物。
如出现异常或心律失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并配合抢救治疗。
以上为回顾中已经出现并发症,但对于介入治疗还可以引发封堵器脱落、急性机械性溶血、血流动力学改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也应予以重视,做到防患于为然,封堵器脱落为先心病封堵术并发
症,如封堵术后患者出现胸痛、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等,应积极进行鉴别诊断,确定为脱落可二次手术治疗。
机械性溶血发生几率不高,为封堵术后封堵不严,出现分流,血流快速通过封堵器引发。
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尿量及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血流动力学改变各种介入术均可以出现,封堵术封堵不严、导管刺破动静脉血管壁等引发。
如发现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准备手术。
4 小结
心血管介入术并发症较多,但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是严格手术适应症,操作细心,护理得当,均可以将并发症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
参考文献
[1] 潘晓兰,王敬华,李秀红,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并
发症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65-67.
[2] 武敏,郑丽梅,韩晓萍,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2):250-253.
[3] 薛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6):148.
[4] 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
医药指南,2011,9(23):159-160.
[5] 黄丽霞.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心室颤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