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探讨
浅谈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4 0 0 0 3 7 )
【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0 1 9 ( 2 0 1 5 ) 0 1 — 0 3 0 2— 0 1
3 . 2 . 1低血压 : 本组发生率 2 . 7 % 。术 后严 密观察血 压变化 , 对 不明原 因的低 血压 在排除血容量不足后 , 如 患者心电图无明显 变化时 , 要检 查有无 腹膜后 出血 , 穿刺 部位 有无出血 , 冠状 动脉有 无破裂 或穿孔 , 若 出现 出血 并发症 , 应 立即 调整抗 凝药 物用景 。 若持续低血压不仅会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 的灌注 , 严重者 可 出现死 亡 , 因此需及 时查明原 因给以相应处 理。针对 精神 紧张进 行心理 护理 , 给 以补 充血 容量 , 应用 多 巴 胺、 多巴酚丁胺等升压药治疗。 3 . 2 . 2迷走神经反射 : 本组发生率 0 . 7 6 %, 多见 于术后拔 管过程 中 , 拔管后 也能 出 现, 并可反复发生。患者可以出现心率减慢 、 血 压下降、 恶 心、 呕 吐、 出冷汗 , 甚 至低血压 休克 , 严 重可以出现生命危险 。可以在伤 口局部给予局麻 药, 减轻 压迫力度 。若 已经 出 现迷走神经反射应及 时多巴胺 、 硫酸阿托品治疗 , 同时补充血容量 , 行止痛治疗 。 3 . 2 . 3 局部血肿 : 本组发生率 1 . 2 4 % 。可能原 因为穿 刺不 当、 拔管 时压 迫不 当 、 肢 体活动过早 、 盐袋移位。血肿小者可无 明显症状 , 应用 5 0 %硫酸镁 湿热敷 或理疗 , 大 者 可伴局 部疼痛 , 严重时影响肢体活动 , 可采 用再 次压迫止血。 3 . 2 . 4 假性 动脉瘤 : 本组发生率 0 . 1 5 %, 多在穿刺后 3— 5 d发现局部有搏动性肿块 , 伴有血管 杂音 。可先用血管压迫器或手压迫 6 0 a r i n , 然后加压压迫 2 4 - 4 8 h , 经压 迫血管 杂音 消失, 成功率 8 0 %。如无效可以在彩超监视下 局部注入凝 血酶 , 可迅 速闭 塞瘤腔 。 必要 时行 外科手 术修补动脉。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 4 3 5 R 5 R 7. ,8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 6 7 ( 0 7 1 _0 8 0 1 0 —9 5 2 0 ) l 1 3 —3
冠状 动脉介 入诊疗 术 ( C ) P I 能尽 快 明确 病 变血 管 的位置 、 性质及 程度 , 在心 肌严重 缺血 前使 闭塞 的 血 管再通 , 恢复缺 血心 肌供 血 , 挽救 濒死 的心 肌或缩 小梗塞 面积 , 目前 P I C 已成 为 冠心 病血 运 重 建 治疗 的重要 手段 【 。且 具 有创 伤 小 、 全 、 功率 高 , 1 ] 安 成 病 人易接 受 等 特 点 。但 P I 后 由于 术 中操 作 不 当 C 术 及观察 不及 时 , 之 围 手 术 期 抗 凝 药 物 的 使 用 , 加 使 P I 致 的血 管 并发 症 显 剧 增 加 , 何 减 少 这 些 并 C所 如 发症 的发生 以及寻找 较好 的诊断 和治疗 护理 措施 一 直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2 0 0 2年 3月 ~2 0 0 5年 3月我 科做 P I 发生 血 管 并 发 症 2 C后 9例 , 将 这 些 并 发 现 症原 因进行 总结 分析 。
例 。发 生血 管并 发症 2 9例 , 总发生 率约 1 0 。其 .7 中 C G9 例 (占 3 .0 ) TC 7 例 (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3/ ,P A1 9 6
2 1 1 穿刺操 作不 当 穿刺 者刺破 动脉 血管后 壁 , ..
徒手 压迫 时未 压住 针 眼 , 成血 管 后 壁 渗 血 引起 皮 造
Co l a in mp i t c o Nu sn a e r ig c r Ke r s I t r e t n d a n ss a d t e t n fc r n r e r ie s ywo d n e v n i ig o i n r a me to o o a y h a t s a e o d
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探析

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探析【摘要】心血管介入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探讨了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需求,包括护理原则和方法、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
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未来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的护理方向。
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和康复,也决定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需重视并持续关注。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 心血管介入术, 护理作用, 患者护理需求, 护理原则, 护理方法, 并发症护理,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 护理影响, 发展方向, 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重要性.1. 引言1.1 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探析的重要性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后最关键的护理阶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复杂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稳定、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等。
良好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还能减少医院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在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护士是关键的执行者和监管者,他们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团队需要密切合作,保证患者得到全面和连续的护理服务。
通过对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深入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心血管介入术的介绍心血管介入术是一种通过血管进入人体内部,用各种介入器械进行治疗的医疗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血管介入术主要包括冠脉介入术、导管介入术和经皮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其中冠脉介入术是最常见的一种。
冠脉介入术通常通过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经血管进入冠脉进行治疗。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用是卓有成效的 。
参考文献: 【 1 1 傅 祖 民. 糖 尿 病 健 康教 育 效 果 分析 Ⅱ 】 . 中华 内分 泌代 谢 杂 志 , 2 0 0 0 , 1 6 ( 6 ) : 3 8 9 .
整体护理在我科开展应用以来, 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 同时护理工 作也取得 了很 大的进步 , 使患者 消除了不 良的情绪 , 减轻了恐惧心理 , 树 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实践证明 , 整体护理重视护理哲理 , 注重将护理管理贯穿 在 护理工作的各个环 节 , 注重对护理工作 的评价 , 减少 了许 多烦锁 的表 格书 写, 注重护士与患者 的沟通 , 使护理工作更趋 于规范化 、 科学化 、 标准化1 4 1 。总 之, 系统化整体护理具有传统护理模式不可 比较 的优越性 , 在肿瘤病房 中的应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4 月第 2 6 卷第 4 期( 下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也将健康教育资料编印成册 , 每一个病房挂有一册 , 让患者及家属可以从资料 中获取相关的知识。
【 4 ]储 爱 琴
系统 化 整 体 护 理 与 责 任制 护 理 的 区别 与 联 系 U 】 .护 士进 修 杂 志 ,
1 9 9 7 , 1 2 ( 7 ) : 1 6
编辑, 申磊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的护理
农 水 茂
(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 民族 医院 ,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1 )
摘要 : 目 的 探 讨 心 血 管介 入 治 疗 术后 并 发 症 的护 理 。 方法 : 本 次研 究选 择 的 对 象共 1 0 0例 , 均为我院 2 0 1 0年 5月 ̄ 2 0 1 3年 1月收 治的 心 血 管 介 入 治 疗 的 惠 者 , 随 机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并运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68例,其中2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回顾所有出现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类型与发生率,并制定预防对策。
结果通过对2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类,总结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并发症,其中血管并发症患者5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9.23%;低血压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拔管综合征8例,占总并发症比例30.77%;排尿困难7例,占总并发症0比例26.92%;心律失常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
结论心血管介入术并发症较多,但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是严格手术适应症,操作细心,护理得当,均可以将并发症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29-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心血管病变逐渐增多,目前治疗心血管病变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具有微创、术后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出现不少并发症,为更好制定预防策略[1],特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并运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并运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68例,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2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6.88±2岁,男性8例,女性18例,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10例,先心病患者1例。
1.2 方法回顾16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类型与发生率,并制定预防对策。
2 结果通过对2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类,总结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并发症,其中血管并发症患者5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9.23%;低血压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拔管综合征8例,占总并发症比例30.77%;排尿困难7例,占总并发症比例26.92%;心律失常3例,占总并发症比例11.54%,详细结果,见表1。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血管并发症是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在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因素。
而在护理对策中,应注重术后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合管理策略中强调了术后定期随访、生活方式管理、营养指导等综合措施的重要性。
针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管理,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管理策略、冠心病、概述、重要性、综合管理、血管病变、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出血风险、血管内膜撕裂、心肌梗死、血管通路堵塞、药物治疗、心电监护、专业护理、饮食控制、康复服务.1. 引言1.1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或进行球囊扩张等方式来改善心脏供血情况,从而减轻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通常在心血管专科医院内进行,通过导丝等器械将支架或球囊送达狭窄部位,进行相关操作,整个过程需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显著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显著。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术后血管并发症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介入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血管的通畅,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护理对策以及效果

分析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护理对策以及效果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护理对策及效果。
方法:选取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有37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渗血,占70.4%,3例發生拔管综合征,占6%,假性动脉瘤7例(14.0%),动静脉瘘2例(4.0%),静脉血栓1例(2.0%)。
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治愈出院。
介入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较多,穿刺操作不当、压迫方法不当、凝血障碍、术肢过早活动、高血压、精神过度紧张、禁食时间过长、疼痛刺激明显、止血不彻底、应用抗凝药物不当等均可引发血管并发症。
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多样复杂,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危害。
标签:护理介入诊疗术冠心病血管并发症由于介入治疗会应用到抗凝药物、大管径导管、各类血管鞘,再加上护理或手术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所以很容易在术后引发各种血管并发症,让患者承受更多的身心痛苦[1]。
为研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护理对策,本文对5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共354例,男234例、女120例,年龄在32-79岁之间,平均(59.5±3.6)岁,均是经桡动脉穿刺。
术后有50例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4.1%。
将50例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3.8)岁,均是经桡动脉穿刺。
1.2 方法对50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护理方法:①介入手术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尽量做到一次性成功,避免重复穿刺。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目的针对介入诊疗术后冠心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冠心病;介入诊疗;血管并发症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狭窄,使得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等心脏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中老年人患冠心病的机率较大,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临床上,常运用介入诊疗来治疗冠心病,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介入诊疗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疗法,但患者进行介入诊疗术后容易产生相应的血管并发症,如皮下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多的术后不适感[2]。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概率,本文针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现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
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4.30±5.7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0±1.3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03T15:01:44.1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孙雪春
[导读] 针对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相关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邳州市中医院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选择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低血压、拔管综合征、排尿困难、心律失常数据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相关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伴随着当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护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1]。
介入术治疗是临床当中关于中晚期心血管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这一项技术的损伤比较小,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治疗效果也更加突出[2]。
但是,介入术手术之后经常会发生系列性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在临床中的不适性感受[3]。
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心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为例,探讨血管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选择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7至81岁,平均年龄(54.2±13.5)岁。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多项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主要是以病情监测以及常规医嘱操作等为主。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并发症实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实行交流与沟通,尤其是让患者了解当前介入术治疗技术的成熟性,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并以之前治疗成功的案例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在介入术治疗之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反应,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2、穿刺部位出血护理。
肝硬化和脾功能亢进是导致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降低的主要原因,心血管介入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时需要对患者给予1.5kg的沙袋压迫,压迫时间6小时,手术侧的下肢制动24小时,穿刺侧的肢体规避弯曲与受压等情况,及时观察皮肤颜色存在异常时上报及时处理;3、发热。
心血管介入术后协助患者大量饮水,饮水量控制在4000ml/d至6000ml/d,体温控制在38℃左右,3至5d时体温基本能够恢复,如果仍然存在异常可以考虑采取抗炎治疗;4、胃肠道反应。
在介入术治疗之前30分钟给予地西泮、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对于胃肠道反应患者呕吐时需要督促其头偏向一侧,规避呕吐物导致窒息症状的发生。
指导患者选择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食多餐,规避辛辣刺激性食物;5、肝肾功能损害。
肝功能衰竭大多数为一过性,表现为肝功能指标一定程度提升,采取保肝药物静脉滴注5至7天之后基本可以恢复。
大量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与大量癌细胞坏死借助肾脏排泄,会导致肾功能受损。
心血管介入术后嘱咐患者多喝水,应用脱水剂促使药物排出,定期实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6、腹胀与腹痛。
因为栓塞会导致组织缺氧水肿,从而形成腹胀与腹痛的症状。
在心血管介入术后需要及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尽可能多的交流转移注意力。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以环形方式按摩腹部,一定程度缓解疼痛感,对于无法耐受患者可以采取哌替啶、曲马多等药物进行干预,控制不适感。
1.3观察项目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项目包含血管并发症、低血压、拔管综合征、排尿困难、心律失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比。
计量资料均应用均数表示,例如(3.1±1.2),数据之间的对比采取P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低血压、拔管综合征、排尿困难、心律失常数据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后认为,在心血管介入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所困难发生的血管并发症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并发症都是能够有效的防范的,例如低血压并发症主要与患者的心理、饮食等相关,借助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干预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低血压、拔管综合征、排尿困难、心律失常数据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
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并发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的规避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当作为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相关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陈北涛,林珊珊. 心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千预措施分析[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14(a01):183-183.
[2]邓钰涵,刘玲. 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及心血管方面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21(A01):88-88.
[3]李丽华,潘丽锋,赵敏敏.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23(s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