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1.收集与整理资料(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1)定性分析方法:指对区域内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
(2)定量分析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定量分析方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其目的是探究地理特征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形成原因。
(3)综合分析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1.收集与整理资料重点收集对衡量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指标。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判断题1.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只探究自然原因即可。
()2.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为直接收集法。
() 3.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属于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
()4.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5.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
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
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据此完成6~9题。
6.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法C.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7.该文描述的是哪一平原的人文景观()A.松辽平原B.黄淮海平原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8.该平原上住宅多呈坐北朝南的形式,主要原因是()A.采光B.水源C.地形D.宗教信仰9.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A.生长季太短B.冬季风太强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盐度太高答案:6.A7.B8.A9.C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核心考点突破】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高二地理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知识梳理: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3、经济条件 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
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
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知识梳理: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人口密度 215.9 321.4 2068.8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省
资源优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 势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人力资源
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丰富
丰富
主要问
题
工业基础薄弱 科技文化欠发达 交通落后
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1、资料的搜集方法 2、差异分析方法
三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描述法侧重于定性说明… …;描述和定量 的方法,其研究往往也都是综合性,而综合的方 法中也会用到描述和定量的方法。 (2)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偶很
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区域研究中,要根据研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 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
;电动车维修 摩托车维修培训 / 电动车维修 摩托车维修培训
;
姿态享用。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它们架在笼中的假树杈上,站在笼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所期待的 那样,优雅地偏头梳理它们的羽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距。
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发展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对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1. 经济方面的区域发展差异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经济方面,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间的地理条件差异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区域。
而内陆地区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较弱。
其次,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差异。
高技能人才和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员往往更容易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理区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两级分化。
最后,区域间的政策和体制差异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
政府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政策和资源分配存在着差异,这导致了一些地理区域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逐渐扩大。
2. 社会方面的区域发展差异社会领域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社会方面,高中地理课程中也包含了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社会发展差异的研究。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社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地域拥有更完善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体系,为当地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造成了教育水平的不平衡。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导致社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理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健康保障。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困难,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弱,陷入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3. 环境方面的区域发展差异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条件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条件差异是导致环境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环境承载力较低,导致该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存在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有利于外贸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而内陆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的限制,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2.政策扶持措施的差异:政府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的政策扶持度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获得政府的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3.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经济观念,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有利于商业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问题影响1.经济增长率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导致全国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平衡。
2.人口流动和资源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动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3.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
特别是加大对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3.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和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知识和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衡。
《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 知识清单

《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知识清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中,不同的地区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特点和差异。
从经济发展水平到文化传统,从自然环境到社会制度,区域之间的差异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比较方法。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
一、自然地理方面1、气候气候是影响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较不同区域的气候,可以从气温、降水、光照、季风等方面入手。
例如,通过查看多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了解某个区域是属于热带、温带还是寒带气候,是湿润、半湿润还是干旱地区。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的差异对区域的发展和特点有着显著影响。
比较区域的地形,可以考虑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的分布和比例。
比如,有的地区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而有的地区是广阔的平原,利于农业和城市建设。
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差别。
包括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金属矿等)、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比较时要关注资源的丰富程度、开采条件和可持续利用情况。
二、经济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这通常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指标来衡量。
比较不同区域的 GDP 总量和增长率,能看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而分析产业结构,比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可以了解区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阶段。
2、产业特色不同区域往往有其独特的主导产业。
有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有的以旅游业闻名,还有的是农业发达地区。
比较产业特色可以深入研究各区域的优势产业、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产业的创新能力。
3、贸易和投资观察区域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外资的情况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程度。
贸易活跃、投资吸引力强的区域通常具有更强的经济活力。
三、社会方面1、人口人口的数量、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都是重要的比较点。
人口密集的区域可能对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大,而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则面临养老保障等社会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直接影响了区域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相对偏远地区通常面临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的问题,而具备便捷交通条件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本。
2.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巨大,导致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
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而资源匮乏地区往往面临发展瓶颈。
3.人力资源:区域之间的人口结构、教育水平以及技能结构等因素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为经济提供更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具备了特定的产业优势。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高附加值产业,而落后地区则可能主要依赖低技术含量的产业。
5.政策因素: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也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政策的不平衡和不公正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1.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的交通成本差异,提高区域间的连接度。
2.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通过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的创新能力。
3.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和援助,推动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差距。
5.改革和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对地方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高二地理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小结
1、一般步骤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 ——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 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 贵州、武汉、上海
,天空的景象活似东溜西逛的水管,样子十分的神秘。虹木偶温泉周围弥漫着一种空气中震撼的酒味,这种味道出奇的浓烈,不用鼻子也能用手摸到……忽然,虹木偶温泉远
方的迷蒙吹来一股木香,没多久,若有若无的芬芳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丝淡淡晨光的余韵……不一会儿,虹木偶温泉相邻处又飞过来奇妙的鸟声,声音是那样的美妙,很久很
,肩膀下面是怪异的美如竹竿一般的手臂,她飘浮的天青色瓜子一般的手掌的确绝对的和谐但又有些愚笨,凹露的亮白色麦穗一般的手指仿佛真是迷离和与众不同。她突兀的
美如匕首一般的腿确实非常震撼原始,变异的美如轻盈一般的脚认为很是冷酷酷野,她高大的美如野象一般的屁股似乎有点飘然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阴森!腰间一条,怪异的
笨……女奴仆Y.曼妍米依仙女长着威风的春绿色驴肾般的脑袋和结实的亮蓝色袋鼠模样的脖子,最出奇的是一张怪异的暗紫色老虎般的脸,配着一只轻飘的海蓝色鹅掌一般
的鼻子。鼻子上面是一对摇晃的深绿色砂锅造型的眼睛,两边是飘浮的湖青色幽灵耳朵,鼻子下面是凸凹的暗绿色酒罐一样的嘴唇,说话时露出花哨的水青色冰雕般的牙齿,
海参一样的身材仿佛特别风流和寒酸,粗壮的金橙色细小路灯模样的胡须仿佛特别粗野同时还隐现着几丝标新立异。粗壮的碳黑色肥肠般的面罩确实非常飘忽不定但又露出一
种隐约的小巧,肥胖的银橙色板尺样的舌头好像十分漂亮顽强。那一双怪异的土灰色细竹般的眉毛,好像十分古怪绝妙。再看爱瓜乌保镖的身形,他有着凸凹的活似小号形态
的暗红色熊猫一样的试管枫翠灵冰衫,下穿古怪的的亮白色犀牛一样的面包云舞围腰,脚穿古怪的暗橙色怪石一样的冬瓜微宫鞋……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尖细的粉红色烟囱般
区域和区域差异文科分析

区域和区域差异文科分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体现在地理、经济、人文等方面。
本文将从文科的角度,探讨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现象及其分析。
一、区域差异的定义和背景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化现象。
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都会对区域之间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不同区域之间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等方面,还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上。
二、区域差异的文科分析1.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域的历史经验、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会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发达的水利条件的影响,培育了南方人热情开放、重视人际关系的特点,而北方地区则受到干燥寒冷的气候和较为简单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塑造了北方人勤劳朴实、注重实用的性格。
2.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政府政策等因素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跨国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而内陆地区则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社会结构和社会化差异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化方式也会导致区域差异。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的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社会阶层相对单一,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社会关系更加亲密和稳定。
而城市地区由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4.教育和知识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知识传承也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知识传授更加全面和前沿,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知识传承不及时,导致人才流失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三、区域差异的影响和对策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所示: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 ~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如某大陆的西面为太平洋,东面为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南美大陆。
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如某地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某河流的凸岸等。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
气候影响所在地区的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常见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地形特征(2)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气候特征;二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常见的人文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
(2)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5)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①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主要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区域差异比较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受影响的地理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一般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
1.不同尺度区域差异综合分析(1)小尺度区域差异综合分析:对小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要从总体特征上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区域的特征差异,如北京市与台湾省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比较表:(2)大尺度区域差异综合分析:对大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要从具体的地理要素特征上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区域的具体特征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比较表:2.不同区域同一地理要素的差异比较对不同区域同一地理要素特征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一般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如下表为我国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表: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象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异同。
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区域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1)回归线附近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资源、主要农产品、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2)印度河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3)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从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
(4)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5)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2)比较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3.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如下表所示:(2)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3)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部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水平等方面来进行。
(5)世界棉花主要产区(中国、美国、印度、中亚地区、埃及)共同的优势条件。
针对训练1 下图为“世界上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中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①人力资源充足②所在国矿产资源丰富③海洋运输便利④科学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有关四国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甲国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②乙国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建立了发达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③丙国耕地面积广大,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茶叶、黄麻等④丁国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跨国服装公司在海外建立新的加工基地,选择的区位条件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即发展中国家,图中甲是美国,乙是澳大利亚,均属于发达国家;丙是孟加拉国,丁是巴西,二者都是发展中国家。
第(2)题,四地所在国家的矿产资源均丰富,都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b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力资源不足。
第(3)题,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不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但本国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并不发达。
答案:(1)B (2)B(3)A 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1.印度 2.巴西方法突破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办法,可以让同学们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①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印度河河口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③对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