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专题6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

4、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 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 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5、自然灾害高发区 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智利、海地、台湾、日本、东南亚)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 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美国南部(飓风、寒 潮)等。 6、经济持续增长区 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日 本、域差异的分 析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 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 “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 展示舞台。
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 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 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 具体应用,贯彻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 展观念。
三、二轮复习中的区域地理总体复习策略:
1、围绕目标,任务导向,专题复习, 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区域地理的复习具体策略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整体性” 思想) 3、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差异性” 思想) 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5、运用时事热点,提升区域学习能力
环境与经济 发展的协调 突出 问题
资源、交通、水力 条件 特点
雨 林 破 坏
结构合理、齐全 分布:东南沿海 — —里约热内卢、圣 保罗
高频考点02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A.地质 B.气候 C.成本 D.地形
2.三重门中矮门的主要作用是( D )
A.防霉防潮,降低湿度 B.防火和防盗,便于逃生
C.夜晚时便于通风散热 D.提高白天生活的隐蔽性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降水多,地表易积水,因此西关大屋的外 立面铺设青砖石脚可以减少雨水浸泡墙脚,保护墙脚。第2题,三重门中的矮门相当于屏风,虽 然是大屋的第一道门。但并不起保卫、防盗作用,它保证通风采光的同时,可以阻挡视线,提高 屋内生活的隐蔽性。
贰
考点透析
Test Point Dialysis
1 .“ 区 域 特 征 与 区 域 差 异 类 ” 题 目 的 思 维 流 程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区域要素 地理位置
具体内容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 、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4.区域差异比较的答题技巧
(1)自然地理要素大小或优劣条件比较
两区域就某一自然要素比较时,要体现出比较的差异来,比如分析A地与B地冬季气温 差异及原因。一方面要比较出冬季气温A地比B地高或低;另一方面在回答原因时,A地 和B地的影响因素最好都要答,以防要点不全而导致失分。除此之外,两地比较时,一 定是同一个要素进行比较差异,要比较气温就比较气温,不能用A地气温与B地的降水 进行比较。
高频考点2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高考解密】
高考考查本考点时,多 以区域图为载体设置情 景,结合文字材料、景 观图片考查区域地理要 素的分布、特征、成因、 分析区域差异表现及成 因。题型灵活the real questions
“区域差异”内容详析

四 、 学 建议 教
1方法 参 考 .
法, 因此 , 学习过程 中, 在 需要创造 更多的情景与机会 给
() 1 案例选择 。选取合适的案例 , 是教学组织的基础。 比较人教版 、 湘教版 、 中图版 、 鲁教版 四版本教材 , 关于本 课标 的编写有很大差异 , 但各 有侧重 , 可相互借鉴 。就教
洲) 内部 自然特征 ; 分析区域人类活动的特征 , 如区域 ( 松 嫩平原 、 长江三 角洲 ) 的资源状况与产业结 构 、 工业化与 城市化 、 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特点 ; 比两区域 ( 对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自然环境 、 人类活动特征 , 说明其差异 ; 分析 比较 区域差异的意义 , 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案例分析 , 让学 生学会 区域差异分 析 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 建立区域差 异分析思维模式 ; 通过 图表 、 资料对 比分析 , 提高学生读 图、 图等地 理分 析 析能力 ; 开展研究性学 习, 通过 自己收集 、 整理材料 , 分析 区域差异 , 提高学生知识 我 国 部 分 山 脉 分 布 图
生 理解 和掌 握 。
因此 , 突 破 这 一 难 点 , 要 指 导 学 生 多 看 地 图 , 要 需 熟
() 2 方法选取 。案例教学需注意抓住 重点 , 突出案例 分析 的方 法 , 分析过程 中 , 应灵活应用地理观察法 、 地理 比较法等多种方 法 , 采用合作学习 、 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 组织形式。以人教版为例 , 比较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的
植被 、 业 生 产 、 业 生 产 、 业 结构 、 外 开放 、 通运 输 农 工 产 对 交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重点难点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
(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
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区域分析方法教程

数据收集途径与技术
数据收集途径
数据收集技术
• 政府部门:获取官方统计数据、报告等
• 遥感技术:获取地表信息、生态环境信息等
• 企业与社会组织:获取市场数据、调查数据等
• 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进行
• 科研机构:获取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等
• 基于专家知识的分类方法
05
区域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区域发展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内容
• 时间序列分析:运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未来趋势
• 经济增长趋势
• 回归分析:运用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未来趋势
•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 动态模拟: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发展趋势
• 人口迁移与流动趋势
区域发展趋势预测方法
• 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流动趋势
• 教育水平、健康状况
文化分析:评估区域文化特色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 语言、宗教、风俗习惯
• 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
•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
04
区域差异与相似性分析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区域特征差异
• 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 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调整
02
区域划分与数据收集
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基本原则
• 地域完整性:保持区域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地域同质性:区域内具有相似的地理、经济、社会等特征
• 地域差异性:区域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便于分析比较
划分方法
• 行政区域划分: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区域划分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课件

学习交流PPT
17
2、区域案例选择的层次性特点 (1)区域或跨区域 (2)国家 (3)主要地形区、工业区、农业区、 省级行政区等。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巴西
地处热带
影响全 球气候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后 果
国外掠夺坏 雨
突出 问题
迁移农业 林
破
类型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 异的分析
学习交流PPT
1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 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 “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 展示舞台。
学习交流PPT
2
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 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
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
学习交流PPT
12
例如:假想下图为海底某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个岛屿,纬度如图所示,请 分析该岛的降水情况:
1、水汽主要来自哪个海洋?为什么?2、如果岛屿中部地势 高东西两侧低,那么岛屿东西两侧哪侧降水多?3、冬夏季降 水有差异吗?为什么?
25°S
海洋1
海洋2
学习交流PPT
26°S
13
宁夏卷虚拟区域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4
三、二轮复习中的区域地理总体复习策略:
1、围绕目标,任务导向,专题复习, 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注意: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如“行政区”之间界线明确;“自然区”之间界线则比较模糊,有过渡地带)3.划分区域的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区域的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③ 实践意义: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差异性:①含义: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 举例: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③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强调两区域间发生了某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②举例: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等。
③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辨析: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地理课件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课标内容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 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比较区域的差异,领悟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 的重要意义。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的措施。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认知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的区域的区域特 征与差异。
(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区域_生__态_系__统__稳定性增强,生态 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区域类型及特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 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 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 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 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 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1)、(2)题。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 发展既要根据自身
_特_定__功__能__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❽ (2)优化开发区域:提升_国__家_竞__争__力__的重要
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等。
的地理条件,合理 安排人类活动,又 要考虑自身地理条 件和区域关联的发
展变化,及时调整
人类的活动方式。
山高谷深,
以平__原__和
以高原、高 以山地、
地形
低__山__丘__陵__
大山地、盆 平原为主
为主
地为主
❹长江上、中、下 游的自然环境差 异,除地形、气 候、河流外,在土
异❹ 气候 多样性
降水年际 气候受海洋 壤、植被等方面也
变化大__ 影响大
存在较大的差异。
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2、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3、掌握读图要领、熟悉判读技能 4、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五、构建知识的系统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地球运动系统 人地关系系统
地球、大气、水体、地壳、 地理事物
人口、环境、资源、可持 续发展
地理图表系统
日照、等值线、统计、剖 面、地质、地理计算
A、区域选择的归类性特点
⑴以环境问题的具体类型分类选择代表性区域 ⑵以自然灾害的分类选择代表性区域 ⑶以经济特征相似的国家或地区选择区域 ⑷以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选择区域 ⑸以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
地区选择区域
区域选择举例 1、: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九、“区域地理”专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 法——案例分析法
(一)区域案例选取的一般思路 (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 (三)区域特征的比较
(一)区域案例选取的一般思路 1、常用区域选择 ⑴以中国重要的区域为载体:如长江流域、黄河流 域、东北地区、四川盆地等。
⑵以世界上重要的区域为载体:东亚、加拿大、德 干高原、巴西高原等。
⑶以世界和中国的“热点”区域为载体:如西亚地 区、朝鲜半岛、台湾省等。
⑷以乡土地理为载体:一般以学生所在的省级行政 区为载体来进行区域地理的专题复习。
2、区域案例选择的层次性特点
(1)区域或跨区域
(2)国家
(3)主要地形区、工业区、农业区、 省级行政区等。
巴西
地处热带
影响全 球气候
水源充足
四、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①在哪里? (区域定位) 判断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 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和范围等。 ②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植被 等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 征,阐释影响因素。 ③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 ④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例如:假想下图为海底某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个岛屿,纬度如图所示,请 分析该岛的降水情况:
1、水汽主要来自哪个海洋?为什么?2、如果岛屿中部地势 高东西两侧低,那么岛屿东西两侧哪侧降水多?3、冬夏季降 水有差异吗?为什么?
25°S
海洋1
海洋2
26°S
宁夏卷虚拟区域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区域地理的复习具体策略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整体性” 思想) 3、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差异性” 思想) 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5、运用时事热点,提升区域学习能力
地形平坦
后 果
国外掠夺
雨 林
突出 问题
迁移农业 破
坏
自然条件
农业
环境与经济 发展的协调
问 题
类型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新垦区农业
特点 机械化程度高;注重生物技术
产品
咖啡、甘蔗、香蕉第一;小麦要进 口
资源、交通、水力 条件
工业 特点
结构合理、齐全
分布:东南沿海— —里约热内卢、圣 保罗
3、区域案例选择的三个特点
探讨区域问题是指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 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在认识区域特征 的基础上,能发现区域问题,能对区域的资源利用状 况和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 和区域发展的前景展望(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三、二轮复习中的区域地理总体复习策略:
1、围绕目标,任务导向,专题复习, 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区域地理系统
(自然、农业、工业、城市)
认定区域
区
域
气候 地形
地
自然环境总特征
理
一 般 知 识
河 流 和 湖 泊
主 要 外 力 作 用
植 被
土 壤
框
人文社会环境
架
居农 工
城
市
交
民业 业
通
六、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知识体系建构
八、虚拟地区的分析,促使灵活掌握区 域分析方法。
转变区域学习以记忆为主的错误观点,明 确知识记忆的具体范畴及理解应用范畴。 位置需定而不是记忆,原理需理解记忆。
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 具体应用,贯彻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 展观念。
二、区域地理考查内容
1.区域的认定 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
料(地图、图表、文字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 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 2.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 供各种信息,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信息进行分析 、比较。 3.区域问题的探讨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 区域差异的分析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 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 “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 展示舞台。
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
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 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 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 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 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 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 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 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 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14分)
“五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马运河)、东南 亚(马六甲海峡)等。
2、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石油与天然 气)、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
3、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度半岛(印、巴冲突)、巴 勒斯坦地区、北爱尔兰、朝鲜半岛等。
4、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 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 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