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第6章宽带卫星通信

合集下载

宽带卫星通信介绍

宽带卫星通信介绍

宽带卫星通信一、基本概念宽带卫星通信是指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站之间转发高速率通信业务,是宽带业务需求与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前卫星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是与互联网技术相联系的,运行TCP/IP 协议族的卫星通信系统。

它是数字多媒体、卫星广播、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为一系列新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服务平台,是卫星通信宽带化的一个方向。

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结构是地面宽带IP 技术在通信领域内的演变和应用,是适应卫星分组业务和降低系统复杂性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用户满意的大流量分组数据业务,而无须ATM的干预。

它以卫星系统为基础,以IP 为网络服务平台,以Internet 应用为服务对象。

宽带是通信的发展方向,卫星通信在卫星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宽带卫星通信对卫星应用产业来讲可为举足轻重。

Internet 的结构决定其不对称性。

而卫星通信网具有广播特性,上、下行链路也不对称,且具有空间跨越大、覆盖面积大、远程连接、直接一次投送到户、实时传输等优点,而这正是目前Internet 网所需求的。

卫星通信是Internet 网的重要补充,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技术上的必然结果。

二、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如下分类:1. 根据用途可分为中继型和面向用户型两类。

中继型卫星可作为中继链路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宽带网络提供互连的能力,即所谓的“宽带岛互连”;面向用户型卫星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直接为大量的终端用户(尤其是对移动用户)提供B- ISDN 网的接入链路,即是面向用户的“空中交换机”。

2. 根据轨道情况可分为静止(高)轨道(GEO,高度约为36000km 的赤道轨道)、中高度轨道(MEO,高度为10000- 20000km 范围内)和低高度轨道(LEO,卫星高度在1500km 以下)。

采用静止轨道需用卫星数量少、星座结构简单;而低轨道卫星信道传输延时小、适合实时业务。

卫星通信的概念

卫星通信的概念

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相结合并由计算机实现其控制的先进通信方式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积(区域)大,通信传输距离远,通信频带宽、容量大,通信线路稳定、质量好,建设成网快、机动灵活,可以广播方式工作、便于实现多址联接,通信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诸多优点。

通信卫星是指接收和转发中继信号,用来作为通信中介的人造地球卫星。

按通信方式来分则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

由于无源通信卫星只是反射电波,需要大功率的发射机,大尺寸的接收天线和高灵敏的放大接收设备,对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费用昂贵,因而难以实用;有源通信卫星则在卫星上装备了电源和接收、放大、发送设备,使地面接收设备简化,易于实现。

目前运行的均为有源卫星。

通信卫星多采用低轨、大椭圆或地球同步轨道。

目前,通信卫星绝大部分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外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运行,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刚好与地球自转同步,这样相对于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就像是静止不动的一样,又叫同步卫星,也叫静止卫星,其运行轨道叫同步或静止轨道。

我们常常提到的VSAT卫星和我国相继发射的几颗通信卫星都属于同步轨道卫星。

近年来为大多数读者耳熟能详的几个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国际移动通信卫星(ICO)、铱(Iridium)和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都属于中轨道(MEO,5000km~15000km)、低轨道(LEO,500km~1500km)卫星通信系统。

通信卫星按工作区域可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和区域通信卫星。

按应用领域则又可分为广播电视卫星、跟踪卫星、数据中继转发卫星、国防通信卫星、航空卫星、航海卫星、战术通信卫星、舰队通信卫星和军用数据转发卫星。

频率的划分:作为无线电通信的一种,频率的划分非常重要。

卫星通信工作频段的选择和划分,直接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质量、可靠性、设备复杂程度和成本,也影响到与其它通信系统的协调。

宽带卫星通信探析

宽带卫星通信探析
第 4期 20 0 8年 l 2月




No 4 . D c o8 e .2 0
E e t nc a d E e t -p ia y tms lcr i n lcr o t lS s o o c e
宽带卫星通信探析
靳 国栋 , 李锁库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67 4部 队 , 南 三亚 16 海
Ke r s:W i e—b n S tli m y wo d d a d; aelt Co e u iain; aelt nc to S t l e ATM ;P;On—s t l t r c s ig i I ae l e P o e sn i
络技术 日新 月异 地 迅 猛发 展 , 是 它 只能 让 经 济 但
信费用与距离无关 。在地 面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 作为有效的通路保证通信的不问断。
数据接收, 信息传输更加安全; ⑤实时和非实时相 结合。由于卫星通道随时在线 , 且传输速率高 , 所
作者简介 : 国栋(9 3一) 河南焦作人 , 究方 向: 星通信。 靳 17 男, 研 卫
总第 16 2 期
靳国栋 , 李锁库 :宽带卫 星通信探 析
1 7
以能实时接收直播信息( 图像 、 声音等 ) 又可以将 , 信息 自动下载到接收点计算机 中随时查 阅; 通讨论了宽带卫星通信常用技术并 阐述了宽带卫 星通信的应用和发展策略与趋势 , 出了我国发展 指
宽带卫星通信 的必要性 。 关键词 : 宽带 ; 卫星通信 ; 卫星 A M; ; T I 星上处理 P
中图分类 号:N 2 . T 97 2 文献标识码 : A
Ex l r to n Anay i fW i e—ba d a el e Co m u ia in p o a in a d l sso d . n S tl t m i n c to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24日第一章公司概况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

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

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仅寻呼全国联网系统3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另外还为所内各型号任务测试与批生产研制生产多批次配套调试与标定设备,如多频点多通道接收机、多种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卫星通信基础讲义

卫星通信基础讲义

1)位置与姿态控制系统
卫星漂移:
从理论上讲,静止卫星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说是静止不 动的;
当太阳、月亮的辐射压力发生强烈变化时,由于他们 所产生的对卫星的干扰,也往往会破坏卫星对地球的 相对位置;
控制卫星姿态
星上定向天线的波束必须永远指向地球 中心或覆盖区的中心;
定向波束只有十几度或更窄,波束指向 受卫星姿态变化的影响相当大;
3)转发器系统
空间转发器系统是卫星的主体。 实际上是一部高灵敏度的宽带收发信机。
其智能就是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以 及尽可能高的放大量来转发无线信号。
4)遥测指令系统
主要任务是把卫星上的设备工作情况原 原本本地告诉地面上的卫星测控站;
忠实地接收并执行地面测控站发来的指 令信号。
5)电源系统
现代卫星的电源同时采用太阳能电池和 化学电池;
要求电源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寿命长。
6)温控系统
使卫星内部和表面温度保持在允许的范 围内,否则将影响星上的电子设备的性 能和寿命,甚至会发生故障。
在卫星壳体或天线上温差过大的时候, 往往产生变形,对天线的指向以及传感 器精度以及喷嘴的方向性等都会带来不 良影响。
万八千余公里。在这个覆盖区内的任意两点都 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 微波通信一般是50公里左右设一个中继站,一 颗同步通信卫星的覆盖距离相当于三百多个微 波中继站。
卫星通信优点(续)
多:指通信路数多、容量大。 一颗现代通信卫星,可携带几个到几十
个转发器,可提供几路电视和成千上万 路电话。
卫星通信优点(续)
我国的卫星通信发展
1、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2、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用“同步通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上)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上)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上)冯少栋;张更新;李广侠【摘要】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与系统的应用模式、网络拓扑及转发器类型密切相关.本文将其组网方式分为双向通信组网和单向通信组网,双向组网侧重描述星状网和网状网的实现和特点,单向组网侧重对广播及组播的应用形式进行介绍.【期刊名称】《卫星与网络》【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组网【作者】冯少栋;张更新;李广侠【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重点实验室;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重点实验室;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图1 宽带通信网络结构图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典型应用场景1 组网方式概述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是全球宽带通信网的一部分,完整的宽带通信网络由终端用户、核心网、接入网及分发网四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其中核心网由高速交换节点(交换机或路由器)组成,负责大容量的高速连接和交换;接入网位于网络边缘,与用户终端系统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分发网介于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用于连接接入网和核心网,并以广播或组播方式将Internet内容推送至边缘的ISP缓存服务器。

由于系统具有带宽资源丰富、广域覆盖和组网灵活等特点,因此在核心网、分发网和接入网中都有用武之地。

从图2中可以看出,利用该系统点到点的高速传输能力,可为ISP提供干线节点的洲际连接;利用系统点到多点的组播广播能力,可实现Internet内容向边缘缓存服务器的高速推送;利用系统多点到点的共享接入能力,可使众多边远地区的用户利用卫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

表1—表3给出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在不同网域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表 3接入网应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网方式有网状网、星状网、组播网、广播网四种,其中在网状网系统中,用户终端之间通过卫星可以直接通信(如图3所示),而在星状网系统中,用户终端之间无法互通,需通过中心站进行中转(如图4所示)。

海卫通宽带卫星通信服务资费信息

海卫通宽带卫星通信服务资费信息

海卫通宽带卫星通信服务
资费信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宽带卫星网络服务套餐资费
您可根据所需的上网流量选择如下套餐,享受通畅的宽带服
通审核通过后将为您提供。

二、宽带卫星网络服务(含IP语音电话流量)套餐资费
您可根据所需的上网流量和电话通话需求选择如下套餐,享受通畅的宽带服务和IP语音电话通话服务:
1、D类套餐的申请同中D类套餐,您需要向海卫通提交申请。

2、IP语音电话服务需要同时收取流量费和通话费,其中流量费部分由海卫通按上述标准收取,通话费部分由中国铁通按中的资费标准收取。

三、IP语音电话通话费资费
您如果希望享受电话通话服务,除购买上述套餐外,还需根据
1.上述IP语音电话通话费资费参照中国铁通官网制定。

2.A类、B类国家和地区清单详见附件。

附件三:A类、B类国家和地区清单A。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分析与技术展望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分析与技术展望

t n t lodsu s sa da ay ssmeci c c n lge d c aln e tl t y tm ,a d f a y i .I s ic se ls o r a t h oo isa h l g si s e i s s o a n n e i tl e n e na l e e n nl i l frc s e po p c fftr ra b d s tl t o oe at t rs e t o ue b d a e i c mmu ia o y tm. sh s u o n a e nc t n s se i Ke r s: ra b n tl t mmu ia o a tl t M ew r y wo d b d a d s el ec o a i o nc t n;s e i AT n t ok;c n tl t n;mu t da srie i e o s li e ao lme i vc i e
与卫星技术相结合 的宽带卫星通信 网具有地面覆盖
面广 、 承载业务种类 多、 可快速部署、 带宽利用率较
高、 星上交换快捷、 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 能满足
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它既可以用作专用通信网, 也 可以作为公共通信网的一部分 。同时, 它还能起到可 将若干远距离地域分布的地面宽带通信网络连接在
S t l t mm u ia in S se a el e Co i n c to y tms
H i 1g , I u LUXa — e , I h 一o EJ a一1 Q UJn , I i fw J S i / ) l o A u
( .C mm nct n R sac e t , abnIstt f eh o g ,H ri 5 0 l hn ; 1 o u ia o eerhC ne H ri tueo cn l y ab l0 o ,C ia i r ni T o n 2 hn bl o u ia o nvri , e ig12 1 ,C ia 3 e igP T .C iaMo i C mm nct nU i sy B in 0 2 1 hn ; .B i & e i e t j j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C,干扰总 能量为I,则信噪比为
6.3.1 FDMA和TDMA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同 信道干扰
我们作如下假定: 1. 点波束天线服从高斯特性 2. 理想信道 3. 只考虑同一颗卫星上的点波束天线的干 扰。此时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传输路径 相同,因此信号衰减等大 4. 不同点波束天线的发送的传输功率相等。 用户接到的信号增益为
BACK
我们假定: 1. 在每一个无线小区内,CDMA载波的频 段相同。 2. 小区是理想的正六边形 3. 每个小区内有N个用户,用户密度为
4. 用户信号非同步 5. 高斯信道(没有遮蔽signal shadowing和 多径衰落) 6. 进行功率控制后,卫星接收到的信号功 率相同。 7. 通话的间歇期不发送信号(平均通话活 跃度=α)
如果卫星系统中有两个不同倾角的倾斜轨道, 则每个轨道上的每颗卫星在其运动过程中有 可能与另一轨道上的任意一颗星构成相邻关 系,因此,需要用不同的频率来分隔这两个 轨道面。如果系统中有多个不同倾角的倾斜 轨道,那么,每一个轨道必须独用一组频率。 在此情况下,频率复用因子Ko就是轨道面的 个数。包括了同一轨道上邻星的复用因子、 星内的小区复用因子后,总的复用因子是 2KKo。
6.3.2 CDMA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同信道干扰
在CDMA系统的下行线路中,所有的信号 是被同一个源(一颗卫星)发出的,因而 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同步,信号之间完全正 交。所以一颗卫星的所有用户之间不存在 同信道干扰(但是相邻卫星之间可能还是 存在干扰)。 而且,通过插入导频音的方法,在终端处 可以使用相干检测,所以允许终端在较低 的信噪比条件下工作。 综上,如同TDMA系统一样。CDMA系统 下行链路的同信道干扰比上行链路要小得 多
使用点波束天线带来的不利影响为: 1. 对于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构成的系统, 需要进行小区切换。 2. 相邻小区的同频之间会产生同信道干扰 (CCI) 本章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1. 小区间如何进行有效的频率复用 2. 小区间干扰的影响 3. 系统中的业务容量
图中所示的小区边界 并不是信号有无的分 界,而是信号电平 (或信噪比)降低到 一定程度上的边界 除卫星星下点的小 区外,卫星波束一 般是斜向的锥形, 而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因此卫星波束在地球 表面按一定电平等高线围成的区域不一定是圆 形,处于卫星覆盖区域边缘的小区被拉长。
所以其他小区的干扰信号在天底小区天线 处的增益(用距离d作为参数)为
其中S为点波束天线的隔离度,因为 h>>d,h>>R,上式可以化简为
由于使用了功率补偿技术,干扰信号的功 率的增加量为
所以其他小区的干扰因子f为
(x0,y0)是指干扰信号所在小区的中心坐标
S=3时,积分 项的结果为
所以
根据(6-31)和(6-32)可知,f与卫星的高度h 和电波束天线的幅角θS无关 下图是不同情况下f的取值
1 2
1
2
1 2 1
1 2
2 2
6.4.2 无线小区的系统容量 为了计算系统容量,做以下假设: 1. 每个小区的呼叫统计独立,总的呼叫率服 从泊松分布,单位时间内的呼叫次数为λ 2. 每次呼叫的持续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平均 持续时间为1/μ 所以小区的负荷或话务量为
天线波束的轮廓通常被定义为天线接收增 益下降3-dB的等高线
同信道干扰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信号和干扰的遮蔽和衰落会影响信号干扰 比 对用户进行功率控制也会影响信号干扰比
6.2.1 FDMA和TDMA上行链路中的同信道 干扰 对于FDMA和TDMA系统小区簇内使用多 个不同载频,一个载频同一时间内在小区 簇内只能被一个用户使用。下图显示了同 信道干扰最强的情况
则频率复用因子为
在铱星系统中,Z=2150,K=12,所以频率复 用因子为W=179
6.2 上行链路的同信道干扰
对于FDMA/TDMA系统,同信道干扰决定了 复用因子K的设计;对于CDMA系统,同信 道干扰决定了其系统容量。
令卫星接收到的用户信号功率为C 接受到的总干扰功率为I
天线的主瓣服从高斯特性
如果卫星系统中所有的卫星都是极轨道卫星, 即所有的轨道面都垂直于赤道面,那么每个 轨道左右各有一个轨道。当轨道数是偶数时, 可以让相邻轨道交替使用两组频率。
如果轨道数是奇数,也可以只用两组频率, 方法是让每颗卫星前进方向左侧的波束使用 一组频率,右侧的波束使用另一组频率,但 在卫星飞过极点时,左右两侧的频率交换一 下。
对于陆上CDMA系统,f一般为0.44,这说 明卫星系统中其他小区的干扰更为严重
无线小区的用户数量
根据上述分析,总的信道干扰为:
CDMA系统的带宽为 ,信号功率 为 ,所以干扰信号功率谱密度为
如果考虑热噪声,总的功率谱密度为: ,根据(5.74)可得单个 CDMA载波可容纳的用户数为
假定每一个点波束天线使用相同的频段 (K=1),并且CDMA载波的个数T也相同 (MF-CDMA:多频CDMA)。也就是说, 每一个小区占据着同样的带宽,具有相同 的容量。如果卫星带宽Bsat(等于小区带宽 Bc)给定,根据(5-81)(5-82)每个小区的用 户数量为
同信道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 当码元持续时间为TS时,码元能量为 ,同信道干扰的功率谱密度为 ,又因为 ,所以信噪 比为 ,考虑热噪声的存在
如果根据误码率的要求需要 当K=4时,C/I=9.5dB,则有
可见为了补偿同信道干扰,传输功率比只 存在热噪声时要高。在这个例子中差了 1.9dB MF-TDMA系统的容量和带宽需求 假定小区簇的复用因子为K,每个小区中 TDMA载波的个数T相同,则卫星的带宽 为
每个小区的带宽为 每个小区的信道数量为
,根据(5-32),
6.2.2 异步DS-CDMA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同 信道干扰
在使用CDMA技术的卫星蜂窝系统中所有 的小区使用相同的频段(K=1)。因而同 一小区和其他小区内同时通信的所有用户 间会产生同信道干扰。 对于同步CDMA系统,同一小区内的用户 信号相互正交,不会产生干扰,但是其他 小区内非正交的用户信号会产生干扰。而 且其他卫星用户的信号通常也是非正交的。 在卫星覆盖区域的重叠部分产生干扰。
若所有小区大小相同, 能实现无缝覆盖同时 又能节约波束的个数, 有效的方法是每个圆 周围有6个圆,圆与 圆之间的相交弦把地 理区域分割成许多正 六边形。 如果规定用户始终连接到信号最强的波束, 那么每个波束所服务的区域就是一个正六边 形。这就形成了正六边形小区概念。
6.1.1 正六边形小区的概念 如图所示小区的面积为:
f与点波束天线的隔离度S的关系 点波束天线的隔离度S(单位:dB): 在小区边缘的电平等高线处,天线增益的 下降量。 考虑两种不同的天线类型:
锥形孔径天线(tapered-aperture antenna)
高斯特性的天线
f的下限 首先给出以下假定条件: 1. 点波束天线服从高斯特性 2. 地球表面的曲率忽略不计 3. 理想信道,不计衰落 4. 终端采用功率控制技术 如图6-7所示 天底小区的角度为
如果一个轨道面上的卫星数为偶数个,则 可将总的频率资源分成两部分,轨道上相 邻的卫星交替使用这总频 率资源分成两部分,此时,每颗卫星的前 半部分波束使用第一组频率,而后半部分 使用另一组频率。如图6.6所示。
在此两种情况下,每颗卫星都可使用一半的 总带宽,每一组频率被使用的次数也相同。 复用因子均为Ks=2,考虑到卫星内的小区频 率复用因子K后,总的复用因子为K*Ks=2K。
而对于FDMA/TDMA系统,信号要想在同一 频率上进行传输,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必须 距离足够远,否则两小区会相互影响,即同 信道干扰(CCI, co-channel interference)
图中K为小区 簇内小区的 数目,D为频 率复用距离
频率复用因子W描述了某一频率在卫星的覆 盖区内被使用的次数 令卫星覆盖面积为AS,一个小区的面积为AC, 则整个服务区内小区的数量为
接收信号位于小区边缘,天线的接收增益 为 干扰信号所在位置与中心(nadir)小区的距 离为
则干扰信号与卫星的夹角为
根据(6.9)式,当存在六个干扰信号时,有
下表给出了小区簇大小不同时的信噪比
BACK
根据(6.7)式可知,系统容量与1/K成正比, K越小,系统容量越大。但从同信道干扰 的角度看,K越大越好。从这个角度看, 同信道干扰限制了FDMA和TDMA系统的 容量 在模拟FDMA系统中,由于存在多径衰落, 要求C/I达到18dB,需要K=7; 在数字FDMA和TDMA系统中, C/I可以 较小,K=4即可。
在上式中,如果信号功率与热噪声功率相 等(Li=N0) ,并且忽略保护频带Bg,令 α=0.5
与TDMA相比,CDMA的带宽利用率更高。 CDMA可以在所有的小区利用相同的频带, 但是相邻的小区之间不能够使用相同的PN 码。因而需要具有良好的互相关特性的码 组。
6.3 下行链路的同信道干扰
下行链路中的同信道干扰是由本卫星或其 他卫星中同时传输的点波束天线的同频信 号引起的
每个小区直接同6个小区相邻,这6个小区称 为第一层相邻小区,在第一层小区外,同第 一层小区直接相邻的称为第二层相邻小区。
则n层之内(包括第n层)小区数为 1+6+2*6+3*6+…+n*6=1+3n(n+1)
6.1.2 小区簇和频率复用 为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卫星蜂窝系统采用 了小区频率复用技术
对于CDMA,由于信号可被正交的扩展码区 分,故在所有的小区中可使用相同的载波频 率
忽略地球表面的曲率,干扰信号的增益 取决于用户到干扰点波束天线对应小区的 中心的距离。下表给出了K=3和K=4时, 该距离的大小
根据(6-12),得到干扰信号相对于自身点波 束信号中心的角度
根据(6-9),得到干扰信号的增益
如果只考虑最强的干扰信号,则K=3时的 信噪比为 K=4时的信噪比为 在TDMA和FDMA系统中,与上行链路的 信噪比相比,下行链路同信道干扰对有用 信号的影响要小得多。因而在TDMA系统 中,可以选择K=4,在FDMA系统中,可 以选择K=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