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忻向军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与展望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高效、广泛应用的通信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广阔,将在多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卫星通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拓展。

在航空运输领域,目前广泛使用的机上通信设备和导航系统都需要卫星的支持。

而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卫星通信更是成为实现人类登陆月球、火星等星球的必要工具,对于未来探索深空的人类来说,卫星通信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随着5G技术的崛起,卫星通信将会成为5G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可以为地面网络提供全球覆盖,同时还可以为偏远地区以及互联网不够发达的地区提供网络服务。

海洋、沙漠、高山等地区的通讯需求,都能通过卫星通信得以满足。

此外,卫星通信还将有望为气象、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领域提供帮助。

在气象方面,卫星可以为气象预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从而预防灾害。

卫星通信技术也可用于天气预报,从而帮助渔民、农民等职业实现更好的生产。

而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对野生动物迁徙、林火、沙漠化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测,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最后,随着私人太空航天产业的兴起,卫星通信将成为私人太空旅游、商业航天探索的关键支撑。

私人航天公司计划将载人飞行器飞往太空,如商业航天公司SpaceX,请用户享受太空之旅和微重力经验。

卫星通信提供关键的谷物和航空导航支持,保护飞行器和游客的安全。

总之,面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卫星通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将目睹卫星通信的更多创新,包括更快、更强、更精细化的卫星通信技术,更加普及的卫星通信服务,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方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一)技术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一开始的C波段到现在的Ku波段,技术也在不断地向着高速、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可利用频段的不断扩大,卫星移动通信的技术也不断创新。

比如目前广泛使用的L波段,已被用于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而新一代的Ka波段则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优质的通信服务。

(二)市场需求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市场需求也非常大。

比如在智能交通、遥感、油田勘探等领域,都需要使用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同时,在紧急救援、海上救援等领域,卫星移动通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应用前景在未来几年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比如在无人机、智能家居等智能化领域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将为智能设备提供更快捷、稳定的通信服务。

二、卫星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一)技术趋势未来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以高速和高质量为主。

未来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会采用分布式卫星网络技术,这样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频谱资源的利用方面,也会更加高效。

(二)应用前景未来卫星移动通信将会在智能城市、物联网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在智能交通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将能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快捷、稳定的通信服务;在物联网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将能够实现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

三、结语总之,卫星移动通信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和前景也非常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系统的完善,卫星移动通信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卫星通信技术是21世纪以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重要战略领域,这得益于卫星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可靠。

本文将介绍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卫星通信市场现状目前,全球卫星通信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年交易额高达数亿美元。

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军事、商业和民用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手段。

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应用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中,也被广泛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在全球卫星通信市场中,美国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全球卫星通信市场中,美国企业拥有卫星总数最多和最先进的卫星。

此外,欧洲企业也是全球卫星通信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在卫星服务领域,欧洲的企业非常活跃。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卫星通信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它已经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成为一个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技术。

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卫星技术的卫星数量在快速增长。

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000颗卫星,其中50%以上的卫星都是卫星通信卫星。

这些卫星覆盖了全球范围的地球,并提供了从电话通讯到高清电视的多种服务。

当前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重心是在提高卫星通信的带宽和速度,并进一步降低通信的成本。

提高带宽和速度是为了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通信的需求,而降低通信成本则可以促进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卫星通信技术将继续成为全球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未来它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卫星通信技术未来的趋势:1、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卫星通信将成为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这将促进卫星通信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卫星通信技术将不断更新升级。

卫星通信技术将持续地进行升级,以保证卫星通信的卓越性能。

3、卫星网络将进一步优化。

卫星网络将优化卫星通信的效率和速度,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连接方式,而卫星通信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发展壮大。

本文将分析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1.1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技术源于上世纪中叶,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卫星来传送信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人类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

此后,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并逐步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电话通信、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1.2 通信卫星的应用领域目前,通信卫星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广播电视、全球定位系统(GPS)、互联网、军事通信等。

通信卫星可以通过覆盖范围广、信号传输稳定等特点,为各个领域的通信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1.3 现有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现有的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

其中,地面站负责与卫星的通信链路,卫星负责信号的转发和传输,用户终端负责信号接收和发送。

这种技术结构虽然能够提供覆盖范围广的通信服务,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由于天气原因,卫星通信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卫星通信在传输时延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2.1 高密度卫星网络的建设为了解决现有卫星通信技术的局限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朝着构建高密度卫星网络的方向发展。

高密度卫星网络是指利用大量小型卫星来构建通信网络,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更高效、稳定的通信服务。

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提供更高的容量、更低的时延,并能够应对更多的用户需求。

2.2 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卫星通信。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将会与其他技术进行融合,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例如,卫星通信与5G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更高速、低时延的通信服务,卫星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扩展应用场景,提供更全面的物联网连接。

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卫星作为媒介,通过卫星系统实现信息的传输、通信和导航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卫星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移动通信、天气预报、地球观测、导航和遥感等方面的领域。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全球移动通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移动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全球移动通信方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L波段和Ku波段卫星通信。

L波段卫星通信主要用于军事通信、监测和观测等领域,而Ku波段卫星通信则主要用于商业通信领域。

目前,全球主要的卫星通信公司都在积极开展Ku波段卫星通信业务,如INTELSAT、SES、Eutelsat等。

在天气预报和地球观测领域,卫星通信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欧洲气象卫星“METEOSAT”和美国高速气象卫星(GOES)等先进卫星系统广泛应用于全球气象监测和预报领域,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准确性。

此外,在导航和遥感领域,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GPS卫星系统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广泛应用的导航系统,并已经应用于航空、航海、交通、地震预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而以遥感卫星系统为核心的地球观测技术,则能够通过卫星获取大量的环境信息,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升级。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互联随着人们对网络通信的依赖以及数据计算和处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卫星通信技术因其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高速的网络通信服务。

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几十年来,卫星通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促进全球信息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卫星通信行业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先进通信方式。

目前,卫星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互联网接入、国际电话、远程教育、军事通信等方面。

卫星通信的发展离不开卫星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

首先,卫星技术的进步是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造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代卫星具备更强大的信号传输和处理能力,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同时,卫星的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其次,卫星通信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发射成本也在逐年减少。

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卫星通信服务的价格下降,更多的用户能够负担得起卫星通信服务。

这进一步推动了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

二、卫星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通信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高通量卫星将成为发展的新方向。

高通量卫星采用新型的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有效解决当前卫星通信容量有限的问题。

高通量卫星具备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的容量,能够满足用户对高速宽带的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内,高通量卫星将会成为卫星通信市场的主流。

其次,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

例如,卫星通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卫星通信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卫星通信行业将与其他领域产生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再次,卫星通信行业的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

目前,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运营、通信终端、地面设备等环节。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些环节的专业化和细分将更加明显。

同时,新的产业链环节可能会涌现,为卫星通信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信息传输从地面提升到了天空,不仅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效率,也拓展了人类的沟通空间。

本文将从卫星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卫星通信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美国率先推出了第一颗通信卫星,并成功将语音信号传输至地面。

此后,各国纷纷加入卫星通信领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磨砺和发展,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也实现了由单向通信向双向交互通信的转型。

到了21世纪,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

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航空、海事等传统领域,还被应用于无线通信、农业、环保、气象预报、安全监控、教育等新兴领域。

它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大大促进了信息交流、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之一,各国均在该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并建立了相应的卫星通信网络。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运行中的通信卫星数量已经超过2800颗。

其中,近800颗卫星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射的。

卫星通信技术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49亿美元,其中包括载人航天、无人机通信、智能交通、物流货运等多个领域。

预计到2027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近年来,随着电商、电子支付、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崛起,人们对卫星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此外,卫星通信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军事领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卫星通信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1.提高卫星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前,卫星通信网络在遭受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不可预测的因素时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致力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

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

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

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QOS)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

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

1996年,美国NASA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s的ATM试验。

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都是根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很小)而设计的。

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

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

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ACTS,the Europea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的若干项目——SECOMS(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wideband satellite demonstration of multimedia)和ACCORD(ACTS broad communicati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展现状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概述未来宽带卫星网络带宽由极高频(E H F)频段提供,如K a频段(20~30G H z),Q-V频段(40~50GHz)和W频段(76~110GHz)。

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各种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表明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向高速率、极高频、双向和因特网接入发展的趋势。

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

在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中,星上路由和星上交换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典型例子是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泰勒戴斯克”(Teledesic)系统,此系统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并于2002年应用,其星座图由288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实现“空间因特网”,向全球用户提供类似光纤网络服务质量(QoS)性能[误码率(BER)<10-10]的高质量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

尽管此系统复杂、昂贵并最终作废,但仍然是宽带卫星因特网系统的一个好例子。

近10年,“高适应”(Hylas)卫星、“太空之路”(Spaceway)、“电星”(Telestar)、“双向”(Tooway)、“狂蓝”(WildBlue)和“O3b”等系统表明了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所有这些系统不仅支持宽带通信应用与服务,如:高速、双向因特网接入(如视频下载、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忻向军 张琦 王厚天(北京邮电大学)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各行各业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宽带卫星通信将以其灵活、大范围的覆盖能力,成为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宽带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

宽带通信卫星正引领着卫星通信的重大变革。

Ku等商用频段能够提供的总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用户带宽需求。

Ka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由于其较宽的可用频段、远端设备小巧、点波束增益高、安装便捷等特点,代表了当代商用民用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阿联酋等国均发展了Ka 频段宽带卫星,成为宽带卫星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

根据欧洲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卫星宽带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9年卫星宽带接入用户数量预计可达约1190万人,主要来自于北美和欧洲,此外,南美约有130万,中国地区约有90万,南亚越有80万等,各地区将主要通过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来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

Ka 频段宽带卫星将成为世界各地未来卫星通信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码视听委员会(DAVIC)和数字视频广播组织等合作,以卫星数字视频广播(DVB-S/S2)标准为基础,建立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回传链路标准(DVB-RCS)。

该标准于2000年由ETSI颁发,成为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协议的一部分,并不断推出新版本。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回传链路标准支持视频编码标准—MPEG2和异步传输模式两种信息传输方式,提供高带宽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采用多频时分多址接入方案。

标准文件中定义了系统参考模型,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和物理层的实现机制,以及同步、控制管理和安全等实现过程。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回传链路标准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个基于卫星的互联网接入的公开标准。

2000年后,国外开始着手制定宽带卫星通信系统I P协议。

2003年,休斯公司的直播线路(Direcway)被电信行业协会(TIA)批准授权为卫星互联网协议(IPoS)标准。

该标准除规定了系统与协议参考模型外,主要规定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是适配层的设计方法。

从1997年到1999年,再到2006年,美国有线电视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CableLabs)发布了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标准(DOCSIS)1.0版、1.1版以及3.0版,定义了有线调制解调器的物理层和链路层规范。

S-DOCSIS标准是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标准的改进版,以适用于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部署了S-DOCSIS。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在太空之路-3卫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卫星网状网(RSM-A)标准,此标准规定了帧结构、信道编码、调制解调、无线传输和接收、无线链路控制和同步等空中接口和部分链路层设计方法。

与之前标准不同的是再生卫星网状网标准,该标准是专门针对具有星上交换能力的卫星提出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标准。

2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宽带卫星通信体制研究现有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多数集中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物理层主要用于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而数据链路层则用于保证节点间数据帧的可靠传输。

由于目前各国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方案基本上均为静止轨道卫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先后两次推出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计划,绝大多数为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利用中低轨道星座卫星系统组网提供宽带多媒体的项目由于多种原因被推迟或取消。

现在已经应用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体制有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回传链路标准、卫星互联网协议和“冲浪波束”(Surfbeam)等,卫星均采用透明转发模式,2007年的太空之路-3系统采用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议制定的再生卫星网状网标准,这一标准卫星加入了星上处理,它主要包括上行和下行链路的信道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帧结构设计、载波划分、同步方案、射频传输、功率控制、多址接入方式等方面内容,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对现有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体制进行研究与比较,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北京邮电大学卫星通信与网络联合实验室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宽带卫星通信体制的制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搭建了基于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回传链路标准的半实物仿真平台。

在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实验室利用opnet的可选附加模块SITL进行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

选择半实物平台对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回传链路标准协议进行实验和模拟。

使用一种常用的称为现实-仿真-现实方式。

在现实-仿真-现实的配置方式中,现实数据通过虚拟网络发送,不需要转化,以DVB-RCS协议为依托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网络作为传输网络,经过的数据包受到虚拟网络的作用,如同经过了一个实际的网络。

在服务器和终端可以实现网页访问业务、文件传输业务、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以及自动颜色管理等功能。

(a)发端用户视频显示晴天小雨启用自动颜色管理大雨(b)收端在不同条件下的接收情况自动颜色管理场景演示如自动颜色管理场景演示所示,在晴天条呈现雪花点,视频传输不再正常。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信道模型的研究中地理环境的变化在这两种信道状态之间切换。

2)马尔科夫链三状态模型。

在该模型中,根据不同的物理环境分为三个状态:直射状态(瑞斯模型)、中度衰落状态(Corazza模型)、深度衰落(-80dB)状态。

状态之间的切换概率由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决定。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媒体接入控制层设计近年来,以太空之路-3等为代表的宽带卫星系统均采用点波束、星上基带交换等技术来增加整颗星的通信容量,多址接入控制协议主要解决用户如何共享上行信道的问题,在MF-TDMA系统中,用户终端按照指定的媒体接入控制帧格式进行封装,并在指定的载波和时间上进行发送。

作为当前宽带卫星网络的重要课题,媒体接入控制在保障卫星信道利用率和业务端到端时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卫星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固定预约分配机制、自适应联合固定随机分配以及自由与按需分配相结合的方式(CFDAMA)协议等。

其中自由与按需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最早是由Le-Ngoc等人提出,由于其成功地结合了按需分配和自由分配方式,可以在负载不是很高时达到较好的信道利用率,同时可以保证较短的处理时延,该协议已经实用于基于卫星回传链路的数字视频广播系统,并采用MF-TDMA 技术作为用户接入卫星的多址方式。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北京邮电大学卫星通信与网络联合实验室在研究宽带卫星系统回传链路标准的基础上,将网络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中的令牌桶机制引入宽带卫星多址接入资源分配方案。

该方案不仅区分了用户的不同业务服务质量,而且采用令牌累积的方法在时间轴上引入关联保证业务的公平性与突发需求。

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令牌桶的引入,在不影响业务峰值的前提下,业务流量的波动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减少了网络突发对其他业务产生的影响,同时,令牌的灵活转移也给网络管理员提供了便捷的可操作接口,易于对网络进行流量配置与管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在信关站应用层收集所接收到的返向业务量,交互业务(Telnet session)、电子邮件(Email)、数据库业务(DB)、文件传输协议(Ftp)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五类业务共同组成了返向业务的总流量。

令牌累积机制与非累积机制并不影响单帧分配的时隙利用率,故两种机制均可以使返向业务总流量达到设计的峰值业务速率2Mbit/s。

而对两种情况下,5种返向业务流量送入微分器求导数。

累积令牌允许使用前次分配中未使用的确保令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流量较小的低等级业务,提高业务与用户的公平性。

在令牌累积与非累积下的部分时延对比图收集了2个重分配机制下,4位售货员用户业务的整体返向时延,采用无累积的重分配方案时,处于不同优先级的用户服务质量有明显的差别,而采用了令牌累积重分配方案之后,4位用户的业务在保证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下,避免抢占式分配带来的低等级业务过分“饥饿”现象。

3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星上处理(OBP)的技术趋势在使星上设备小型化方面,国外提出了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最新的FPGA具有先进的封装技术、抗辐射能力和现场可编程能力,在工程上容易实现星上处理硬件的高度小型化,而且速度较快,利于大批量生产。

目前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受制在于抗辐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选通时间较难匹配和SRAM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容量较小。

读写速度也不够快。

加拿大康考迪亚(Concordia)大学和英国萨瑞(Surrey)大学对FPGA的使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在降低卫星制造成本方面,法国的K e V i n K y e o n y i L C h o i等提出,利用运行个人计算机机上的辅助设计工具,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的廉价元器件,研制卫星使用的遥测、跟踪和指令(T T C)通信设备。

光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星际链路中的应用。

星上处理可能的光应用包括多载波分接和解调、光交换。

相挂阵(PAA)波束成型和光信号处理。

现在,RF和光电子技术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但是总的来看,还很不成熟。

多址技术和调制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业务质量,必须发展新的传输技术和调制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