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运用钢结构的建筑

合集下载

10个国内钢结构建筑

10个国内钢结构建筑

10个国内钢结构建筑国内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是现代建筑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国内的钢结构建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国内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钢结构建筑,展示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和成就。

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标志性的超级高层建筑,位于上海中央商务区。

这座摩天大楼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其中包括钢结构框架。

它的建筑特点是超薄且高度灵活的结构,为城市天际线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2. 广州塔广州塔是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之一,也是具有创新设计的钢结构建筑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莲花,外观优美且结构稳定。

该建筑由多个钢制材料组成,支撑着整个建筑,并提供了各种功能,包括观光、餐饮和会议。

3. 鸟巢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它的钢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创新和可持续性。

鸟巢的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制材料,创造出一种极富动感的雄伟效果。

这座建筑还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是位于山西的一座具有创意设计的建筑。

它运用了大量的钢结构材料,将摄影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

建筑外观独特,富有现代感,而内部则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展示空间,以展示摄影作品。

5. 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奥体中心是为2014年青奥会而建造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

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

整个建筑采用了复杂的钢结构系统,可容纳大量观众,在体育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是北京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也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

它的设计结构复杂,使用了大量的钢结构材料。

这座建筑的外观独一无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景点。

7. 成都天府新区体育中心成都天府新区体育中心是一座集体育比赛、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采用了创新的钢结构设计,具有高效和环保的特点。

它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体育需求,也为城市增添了现代的氛围。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欣赏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欣赏

澳大利亚馆
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等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 同挑战。澳大利亚国家馆将展馆主题设定为“战胜挑战” ,正是希望借助展馆,共同探讨人类的未来。

展馆内既展现澳大利亚强大而富有活 力的经济,也有体现澳大利亚技术优 势的创作,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育机 构,丰富多彩的澳洲文化和自然美景, 同时还有展示澳大利亚城市的优质生 活。整个展馆集趣味、休闲、文化等 元素于一体,适合各年龄段的参观者 游玩。在那里,参观者们还能与讲双 语的澳洲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欣赏澳 洲本土音乐家和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品尝闻名遐迩的澳洲美食及红酒。 澳大利亚国家馆想给所有参观者 呈献一个“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地”的 城市形象,并以次探讨如何缔造城市 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和 谐。
到风筝、纸飞机、飞鸟等象征自由、美好生活的 元素。 虑了通风、隔热、遮阳等需求,同时尽可能利用 自然采光和节能效果明显的半导体照明灯具。
• 此外,主题馆注重节能、环保,相关设计较多考
围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主 题,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将通过“城市人”、 “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 和 “城市足迹”五个展馆,展示组织者对这一 主题的理解和阐述。 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 “城市星球”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为新建 场馆;“城市未来”馆和“城市足迹”馆位 于 浦西园区,利用工业遗产改造。

匈牙利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匈牙利馆的四周将被悬挂的木条 包围。这些木条会动,动起来就 像波浪一样。在展馆的内部,也 少不了木头装饰。在地面上有固 定的木杆,在头顶上有悬挂的木 条,这些木条也会动。走进那里, 如同走进森林里,在大自然里散 步。匈牙利馆将隆重展示匈牙利 数学家的新发明“格姆伯茨”。 在匈牙利语里“格姆伯茨”的意 思是“像球一样的物体”。有的 中文刊物根据这个词的英文发音, 将其翻译成“攻不克”,也有人 干脆叫它“魔球”。

中国著名建筑 金属与木头结合的案例

中国著名建筑 金属与木头结合的案例

中国著名建筑金属与木头结合的案例以中国著名建筑金属与木头结合的案例为题,列举如下:1.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它由瑞士建筑师雅克·赫尔茨奇格和中国建筑师李兴钢共同设计,采用金属与木头结合的建筑风格。

鸟巢的外部结构是由钢材构成的,而内部的座椅和观众席则采用了木质材料,使得整个建筑既坚固又具有温暖的感觉。

2.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由中国建筑师陈钢设计,采用了金属与木头结合的设计理念。

中国馆的外部覆盖着金属板,形成了独特的“蓝天白云”的外观效果,而内部的展馆则运用了大量的木质装饰,营造出传统中国建筑的氛围。

3. 广州塔广州塔,又称“小蛮腰”,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金属与木头结合的设计手法。

塔的外观由钢材和玻璃构成,而内部的观景台和餐厅则使用了大量的木材装饰,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现代感又融入了自然元素。

4. 成都东站成都东站是成都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一座以金属与木头结合的建筑。

车站的外部覆盖着金属板,而内部的候车大厅和各个功能区则采用了木质装饰,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5. 上海外滩金茂大厦上海外滩金茂大厦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一座金属与木头结合的建筑。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金属材质,而内部的办公区域和商业空间则运用了大量的木质装饰,使得整个建筑既现代又具有温馨感。

6. 重庆大剧院重庆大剧院是重庆市的一座现代化建筑,也是金属与木头结合的经典案例之一。

大剧院的外部覆盖着金属板,而内部的剧院和演出厅则采用了木质装饰,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现代感又融入了自然元素。

7.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的一座超高层建筑,也是一座金属与木头结合的建筑。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金属材质,而内部的办公区域则运用了大量的木质装饰,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

8. 广州南站广州南站是广州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一座金属与木头结合的建筑。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2010/4/29/9:48来源:新浪世博丹麦馆场馆主题:梦幻城市国家馆日:6月29日占地面积:3000平米展馆位置:C片区概况展馆由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形成室内和室外部分,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来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的感受。

展馆就像一本打开的童话书,分“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如何娱乐”、“我们如何设想未来”三章,介绍丹麦人日常生、性格爱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丹麦的象征、著名雕塑——“小美人鱼”第一次走出国门,放置于丹麦馆中央,让参观者感觉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国。

建筑外观整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管状钢结构,就像一艘钢铁巨轮的船身。

展馆的外立面是该建筑中最为经济、节能的部分。

外立面上的孔洞可以让阳光照进室内,还有助于自然通风,每个孔洞都安装有LED光源,既可以调节场馆内的光线,也可以在夜间照亮外立面。

因此,丹麦馆的外立面犹如一幅光与影的抽象图案,映射出场馆内川流不息的人流、自行车以及钢墙内的压力流动。

展示内容丹麦馆如同一本生动的童话书,带领参观者亲身体验丹麦的城市生活。

童话书分为三个章节:丹麦著名电影导演Martin deThurah制作了第一章“我们如何生活”,讲述了丹麦人如何在城市生活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结构,包括如何创建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城市;第二章“我们如何娱乐”则是与摄影师PeterFunch联手制作的,介绍了丹麦人以及他们关于生活价值的个人故事;最后一章“我们如何设想未来”则展望了丹麦-中国的共同未来,以及双方在技术和知识领域的合作将如何改善城市生活。

亮点与“小美人鱼”一起戏水哥本哈根久负盛名的小美人鱼铜像此次将首次走出国门。

她将被安放在丹麦馆内的一个水池中央,水池中放置1000立方米海水,水池的一旁设计了水净化系统,在世博会召开的半年时间里,丹麦馆水池的水将不再更换,完全靠净化系统保持清洁。

为了使参观者有一种亲临哥本哈根的感觉,丹麦馆的水池允许参观者戏水,让参观者体验海水轻抚脚趾的感觉。

上海世博中心钢结构施工方案

上海世博中心钢结构施工方案

第一章、综合说明一、工程概况世博中心为中国2010年世博会三大永久场馆之一,位于世博会规划园区浦东B片区,浦明路以北,世博轴以西,北临规划中的防汛墙。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4.2万m2。

建筑群落由2个单体组成:西侧为会展区(X区),南北长约90米,东西长约162米,地下1层,地上7层,屋面高度约39米,东侧为会议区(Y区),南北长约90米,东西长约180米,地下1层,地上7层,屋面高度约40米;东区局部地下室为6级人防。

二、工程范围本工程由东、西两个区域组成,施工内容包括:地上及地下部分的钢结构柱、钢结构梁、钢支撑、钢桁架、钢楼梯、UBB构件、楼面压型钢板以及土建结构相连的预埋件等的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吊装、除锈、防腐、防火等的制作吊装深化及安装、复测,按照钢结构验收规范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钢板材料复验和必要的试验,以及按照设计要求对上述构件必要的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

三、工程建设目标及承诺1、质量目标及承诺本工程按照国家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一次验收合格,并确保工程获得上海市钢结构工程的“金钢奖”,节能环保目标为美国USGBC LEED金奖标准。

若达不到LEED认证罚款1500万元;若未能获得“白玉兰”奖罚款1500万;若未能获得“鲁班奖”,则扣除合同总价的1.0%;若工程未获得上海市钢结构工程“金钢奖”,则扣除合同总价的1.0%。

2、进度目标及承诺本工程工期节点工程目标如下:(1)图纸深化设计完成(含设计院确认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会签时间):基础埋件、地下室劲性柱2007年10月24日;上部结构为2007年12月30日。

(2)现场安装工期:基础埋件安装: 2007年11月15日——2008年1月25日;地下室劲性柱安装: 2007年11月30日——2007年2月28日;上部主体钢结构安装: 2008年3月15日——2008年10月15日;压型钢板铺设: 2008年5月10日——2008年11月15日;竣工日期(含验收时间):2008年11月30日。

世博轴阳光谷钢结构稳定性分析

世博轴阳光谷钢结构稳定性分析

一、世博轴阳光谷钢结构节点设 计
世博轴阳光谷钢结构节点设计独特,结构形式复杂,需要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 以确保其结构性能和稳定性。在设计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包括钢 框架、钢支撑框架、拉索结构等,这些结构形式各具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 复杂性。
二、试验研究
为了验证这种节点的设计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了模型试 验和实物试验。模型试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通过对缩小比例的模型进行加 载测试,以验证节点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物试验则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 对实际使用的节点进行加载测试,以验证节点的实际性能。
2、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种节点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 和可靠性;
3、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节点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变形规律,为结构设计提供参 考依据。
谢谢观看
3、结构优化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对世博轴阳光谷的结构进 行优化是可能的。例如,可以研究采用更高效的材料、更精细的节点设计或其 他创新的结构形式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
4、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设备对结构进行深 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和了解结构的性能。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等,用于检测构件内 部缺陷和表面损伤。应力监测是通过在构件内部粘贴应变片或使用光纤监测系 统,实时监测结构应力状态。变形监测则是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对结 构变形进行定期检测和持续监测。
通过这些监控措施的实施,施工监控团队及时发现并处理了部分施工质量问题, 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监控措施的可 行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需 要加强,以更准确地反映结构实际状态。

世博会建筑

世博会建筑

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
• 由两座流线型建 筑体组成,好像环 抱在一起的双手, 又好似一只海中的 贝壳。为了突出上 海这座沿海城市, 也为了呼应“海宝” 的名称,以色列国 家馆特意为展馆取 名“海贝壳”。这 只美丽的贝壳不仅 要向参观者展现传 统的犹太文化,更 要展示不断进步的 犹太文化,并通过 各种展示形式,传 递犹太文化与中国 文化的共通之 处。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城市未来馆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 城市未来馆
• 展馆从“昨日 之梦”开始重 温人类的实践 过程,运用影 片、书籍和雕 塑等方式展示 从古至今人们 对未来城市的 幻想、设计与 实践,并向参 观者展现当今 的实践成果和 未来城市是建 立在今日挑战 基础上的理念。
北京当代十大建筑网投结果出炉 第一名: 第一名:北京南站
•。“阳光谷”就如同 。 阳光谷” 一个“漏斗” 一个“漏斗”,通过 表面巨膜的合理遮挡, 表面巨膜的合理遮挡, 可达到有效的遮光作 阳光谷” 用。“阳光谷”还具 备雨水采集功能, 备雨水采集功能,经 循环处理的雨水可用 于世博园区厕所、 于世博园区厕所、绿 化灌溉等用水。 化灌溉等用水。
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
2010世博会建筑 2010世博会建筑
上海世博会远大馆 可持续建筑
• 作为房子“桩基”的钢柱深入地下2米,预涂了4 层防腐涂料,足以抵抗8级地震。一幢500多平方 米的3层住宅,从无到有,从平地到可以入住,仅 用一天多时间就可以完成。 • 这座建筑既没有土建,也没有装修,不用水泥, 所有的配件都是由工厂先设计、制作好,现场只 是照图安装。所以它无垃圾建筑。而一幢同等尺 码的传统建筑,至少要产生30吨的建筑垃圾。 • 建设过程就像搭积木,一台吊车从平板车上吊装 起特制的钢材、墙体泡沫板、管材、地板等配件, 安装工人将其依次组装到预定的位置。安装工人 腰间系着装有扳手、螺丝刀等物件的工具袋。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

03
CATALOGUE
意大利馆活动
文化表演
意大利歌剧
馆内安排了多场意大利经典歌剧的演出,让观众 领略到意大利音乐的魅力。
舞蹈表演
来自意大利的专业舞蹈团队为观众呈现了优美的 舞蹈表演,展现了意大利的文化艺术。
传统乐器演奏
现场演奏意大利传统乐器,如小提琴、手风琴等 ,为观众带来别样的音乐体验。
互动体验
烹饪表演
邀请意大利知名厨师进行现场烹饪表演,展示意大利烹饪技艺和食 材的独特之处。
美食品鉴活动
举办美食品鉴活动,邀请观众参与评选最佳的意大利美食,增加互动 性和趣味性。
04
CATALOGUE
意大利馆影响
对世博会的影响
提升世博会知名度
意大利馆作为世博会的重要展馆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媒体关 注,提高了世博会的国际知名度。
科技创新产品
意大利高科技产品
展示意大利最新的高科技产品,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智 能家居等,展现意大利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意大利环保技术
展出意大利先进的环保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 和废弃物处理等,强调意大利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 成果。
意大利医疗技术
展示意大利先进的医疗技术,包括医疗器械、诊断设备和 生物技术等,展现意大利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成果。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意大利馆展示了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果,为各国之间提供 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
推动绿色环保理念
意大利馆在设计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 术和材料,向世界宣传了绿色环保理念。
对中国的影响
促进中意文化交流
意大利馆展示了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加深了中国民众对意大利的了解和认识,促 进了中意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上海世博会运用钢结构的建筑近年来,在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轻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共同发展推动下,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钢结构的广泛运用展示和证明了它的建筑魅力,以及无限的发展空间。

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气罐、油罐和变压器等。

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

主要用于重型车间的承重骨架、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厂房结构、板壳结构、高耸电视塔和桅杆结构、桥梁和库等大跨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等。

钢结构今后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

钢结构又分轻钢和重钢。

判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有经验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也常常不能完全说明白。

在世博园这片5.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无论是“东方之冠”中国馆,还是依江而建的一个个造型独特的世界各国场馆,大都以钢结构建筑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众多富有想象力带有幻想光彩的建筑造型,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尚、地域气候、科技信息等方面,通过应用现代钢结构建筑技术对建筑空间、外型、表层材料肌理的处理,诠释出形式各样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理念,营造出不同的主题展示空间。

上海世博园汇聚了许多富有创意、千姿百态的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钢结构建筑,成为世人目光的焦点。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一个世界性博览会所要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世博展会本身的科技信息,而且世博
园内的建筑无懈可击是最大、最直观的信息传递符号,是承载世界各地人文精神的大舞台。

因此,历届世博场馆建设最为引人瞩目。

由于钢结构建筑具有结构多样化、排放低碳化、施工精确等独特的优越性,历来是世界各国建造大跨度、大空间、外形奇特建筑的首选。

同样,在上海世博园内,从浦东到浦西,在世博园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场馆形成钢结构建筑艺术长廊。

各国设计师们以本国文化为背景渗透到设计各个环节,把各设计元素组合成优美的曲线、自然凹凸的建筑表层。

应用当代钢结构建筑技术的表现手法,以富有张力的钢结构建筑体型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美妙结合。

使坚硬的钢材通过各式结构形体组合,空间分割、延伸、表层肌理的转换,雕琢出一幢幢完美无缺富有艺术魅力的钢结构建筑。

日本馆是上海世博会42个国外自建馆之一,日本馆整体以蜗牛为形状,其外观宛如一只卧蚕,通体透出淡淡的紫色,外壳上既有突出
的“触角”,又有凹进的“鼻孔”,被命名为“紫蚕岛”。

虽然这个图很有创意,但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图很费功夫,技术难度也很大,但经过龙门钢构3个多月的忙碌,最后终于通过了日本方面的考核。

于2009年3月,最终获得了整体制作和安装日本国家馆钢结构工程的任务。

“一轴四馆”作为上海世博的永久性建筑,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轴四馆”更是当代钢结构建筑科技成果的结晶,以美轮美奂的建筑造型吸引了世人眼球。

中国馆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设计理念。

以中华民族独特的内涵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国馆呈现出中国建筑最为典型的斗拱结构,将无数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

以建筑外形最直接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精髓,也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载体。

走在中国馆屋檐下,没有人能忽略它遮盖天空的威严。

钢梁像积木一样横竖交错,垒向半空,越向上钢梁越宽,和塔正好相反。

没有顶点可以聚焦,这对眼睛是一种新鲜的刺激。

但这种复杂的“斗拱”结构,
如何能保证安全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及其团队,携20年的研究成果,顺利解决了安全难题。

“中国馆属于大空间钢结构建筑,构件跨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建造难度很大。

”李国强说,“为了保证从施工各阶段到完工,结构绝对稳固,工程师们想方设法”。

 首先,他们利用计算机制定工序,保证在施工中,所有的钢梁不失精确的方位和角度。

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拉升一条钢梁往往需要几十个吊点。

在这里,机器胜过人的细心。

顺利搭建后,施工者还需要检测重要构件的变形情况,由此去判断建筑内部的受力情况与当初预想的是否一致。

在哪里测,如何测?同济大学专家们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解答。

过去由于害怕火灾,人们给每一根钢梁和钢柱覆盖上防火涂层。

中国馆没有这样做。

专家们利用计算机模拟火灾,计算出位于不同位置的构件所受到的威胁,由此得出适当的涂料用量。

如李国强所说:“如果馆内火焰最高只有五六米,就没必要给位于30米高处的钢结构刷涂料。

”由此大量资源得以节省。

这个鼎形“斗冠”,施工采用巨型钢结构箱梁,构件数量多、吨位重,最重的构件达到135吨。

中国馆建设者们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采用钢柱、箱型钢梁和钢筋桁架模板等施工工艺,“钢梁与斜撑分段拼接,整体吊装到位”施工方案,克服了无支撑化施工困难,只用了100天,就圆满完成了钢结构施工任务,创造了一大奇迹。

中国馆建设者通过科学组织和奋力拼搏,完成了通常情况下一年才能完成的钢结构工程量,安装了21959吨钢结构,组装了9673件构件,耗用了100吨焊条,这些数字无不记载着中国馆建设者们创造的奇迹。

具有“飞碟”之称的世博文化中心更是园区里最具未来感的建筑,柔和的建筑形体融于滨江公园绿地之中。

世博文化中心以不同角度和不同空间呈现出不同形态。

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迷离,恍如“浮游都市”,其建筑造型有相当的变幻色彩。

世博主题馆外形设计从“折纸”的创意出发,屋顶则模仿了上海里
弄“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显示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魅力。

可以说:世博园的一轴四馆的建筑外形很有创意,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用钢结构的建筑表现手法,支撑起富有艺术张力大跨度空间。

其实它更是一个“大肚子巨人”,骨架用掉1.7万吨钢。

它的西展厅有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净高14米,却没有一根柱子。

它的安全保障,同样依赖同济大学专家们的理论总结和大量计算。

像中国馆一样,主题馆的建造也是高度自动化的。

它在园区内首次采用了机器人滑移安装技术,滑移距离达180米。

这项高新技术,在程序设计和机械人制造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钢结构工程——世博轴,流云般舒卷的白色顶棚、玉兰花般怒放的“阳光谷”,宛如一座立体天桥。

世博轴长约1045米、宽约130米,由地上地下各两层组成,总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

世博轴大道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倒锥形钢结构,它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阳光谷”——顾名思义就是让自然光洒落“谷底”。

世博轴“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是当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

“阳光谷”采用的是钢结构网壳形式,网壳里镶嵌的都是玻璃,是专门展现玻璃特色的造型工程,由近2万块不同规则的三角形夹胶玻璃组成,其功能是让自然光透过“阳光谷”倾泻出来,加强地下空间的采光效果。

然而阳光谷的建成并不容易。

巨大的“阳光谷”,其中最大的顶部直径99米、底部直径20米。

整个钢结构由10348个节点单元和31000多根杆件相互连接而成,构件数量巨大且各个节点的形状又互不相同,节点上每个“花瓣”的角度都不同,要做到无缝对接,就要求每个节点单元的尺寸误差小于0.5mm,角度偏差要小于0.25度。

建筑精度的要求很高,具有世界级难度。

德国厂家提出了6.7亿元的工程报价。

天津大学提出了一个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更高的新方案。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的
师生们拿出了自行设计的“天大焊接机器人”,设计了全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确保了每个节点的尺寸和角度毫厘不差,可以精确地吻合起来搭构出“阳光谷”的钢结构框架。

“快速地在黑暗中前进的时候,突然之间阳光来了,你就知道到了我们的世博地铁站。

”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说,“门一打开,车站门口外面都是花卉、竹林、草皮,全在你的眼前。

”这里被人称作“阳光谷”,它就在“世博轴”的地下。

当我在世博地铁站下站后,经过检票口大概几十米,就进入了阳光谷,一朵“喇叭花”就矗立在阳光谷中。

阳光就这样倾泻而下。

“阳光谷”就位于“喇叭花”的正下方。

这里虽是地下,却有自然柔和的光照,以及潺潺的小溪。

光,是“喇叭花”拦截的阳光;水,是“喇叭花”截留的雨水。

“喇叭花”的奥秘就在这里:它向黑漆漆的地下空间输送生机和灵气。

阳光进入地下后自然漫射,不会有阴影。

要归功于它的独特造型,以及用高新材料制造的膜。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发展成为能够完成人类梦想,实现更多可能性的空间,建筑的功能正在被无限延展。

所有这些富有灵气的上海世博园钢结构建筑,是世上规模最大、最集中的钢结构建筑艺术长廊。

它以环境艺术的无穷魅力,传递各国文化的精髓。

风格炯异的建筑,毋可置疑是当代钢结构建筑大师、建设施工单位智慧的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