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第八讲《方言》、《释名》和《经典释文》

其四,《方言》反映的汉代方言区划 。
扬雄所区分的方言区域,在《方言》一书中有“楚”、 “齐宋”、“秦”、“晋”、“赵魏”、‘’宋魏”、 “秦晋”、、‘河济”、“陈郑”、 “陈楚”、 “韩郑”、“宋鲁”、“赵魏燕代”、“晋卫燕魏” 等不下一百个方言区域。他对汉语方言区域的区分, 基本上按照不同的行政区划,区分它们的不同。因为 行政区划体制的出现,是建立在人们自然居住单位的 基础上的。它反映了人们古老的生存状态和语言状态。 行政区划往往就是语言区域划分的最自然的形式。扬 雄在《方言》中罗列出来的众多方言区域的名称,反 映了当时方言存在的真实现实,构架了汉代方言体系 的基本框架。
《经典释文·序录》:
“余少愛墳典留意藝文雖志懷物外而情存著述 粤以癸卯之嵗承乏上庠循省舊音苦其太簡況微 言久絶大義愈乖攻乎異端競生穿鑿不在其位不 謀其政既職司其憂寧可視成而已遂因暇景救其 不逮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輒撰 集五典孝經論語及老莊爾雅等音合為三袟三十 卷號曰經典釋文古今竝錄括其樞要經注畢詳訓 義兼辯質而不野繁而非蕪示傳一家之學用貽後 嗣令奉以周旋不敢墜失與我同志亦無隱焉但代 匠指南固取誚於博識既述而不作言其所用復何 傷乎云爾”
首先,《方言》开创了描写方言学的科学方法。
扬雄分析汉语方言,细致认真,他对收集到手中的方言资料,逐一列出 它们的实际认读音值,对方音的排列,方式严谨,标音准确,毫无讹误。 《方言》的编写体例是以意义为单位,一条一条收集方言资料的。每条 先列出不同方言区对某一词语的不同说法,然后用一个比较常见的大家 都能懂的雅言对它们进行解释,使书面语与口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 雅言与方言共存的两个语言体系。
见明·鄭樸編《扬子云集》卷四,今本《方言》书末即第十三卷末所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西汉蜀 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西汉学者、辞 赋家、语言学家。
《释名》考论

《释名》考论
《释名》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专书,由汉代哲学家扬雄编纂而成,全书以汉代为起点,一直指导中国中古以来的文字学。
扬雄编纂的《释名》是一部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和深厚知识积淀的著作,他以开明的思路,全面分析了历史上著名他人,如史学家、哲学家、诗人及礼仪方面的将领、文字改良家提出的言论,由此得出了他对文字变化的统一规律。
他在全书中,着重查询文件史料,以博古通今,做到全路断案,以绝大多数的优秀文字史料无,疑考虑到其它文字史学家的发挥状况。
扬雄在《释名》中,用充分的细致之道和耐心的求证,努力查资料,按其所提出的“统一规律” 仔细核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和把关,最终发现了“统一规律”,在他的整个汉字文字界的定义下,让汉字文字的变化和发展有了秩序,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汉字文字规则词库断裂加回收中文字符处理原则。
后来由此出现了一批关于汉字语言文字文献及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著作,比如《释名》、《尔雅》、《疏止》、《唐书》、《四库全书》、《集古文言》等等,可谓为汉语言文字史和书面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史学家张路普尔也说:“任谁要了解汉字变化的秩序,看《释名》,涉及的文字史学家的论题,统一规律,无法替代扬雄编纂的《释名》,是最早对汉字发展规律进行提出和系统总结的伟大著作”。
综上所述,可以说扬雄编纂的《释名》书籍对学术界、语言学家和专业人士都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启了一个关于汉字发展的新纪元,成为汉字学的重要参考书,也指引着当今汉字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释名》的内容

《释名》的内容
《释名》是东汉末年刘熙的作品,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
它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释名》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天文地理:卷一至卷四主要解释了天、地、山、水、丘、道等自然元素和地理概念。
2. 人体与生物:卷五至卷七涉及人体各部位、生物、植物、动物等。
3. 器物与制度:卷八至卷十解释了各种器物、制度、风俗等。
4. 语言与文学:卷十一至卷十三关注语言、文字、文学等领域。
5. 伦理与宗教:卷十四至卷十六探讨伦理道德、宗教学等领域。
6. 艺术与娱乐:卷十七至卷二十关注艺术、音乐、戏剧等领域。
7. 其他: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三涵盖了诸如教育、政治、法律等其他方面。
具体到某一例子的解释可能更有助于理解,《释名》对“冬日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的训解为“天,显也,在上高显也”。
再比如,在解释“雨”这个字时,《释名》将其训解为“羽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如鸟羽动则散也”。
总之,《释名》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对于研究汉语词汇史、语言学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释名》

《浅谈《释名》》摘要: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1]由此可知,该书的主要内容在于解释名号,论叙指归,对比之下,《尔雅》全书中与人事有关的仅为《释亲》、《释宫》、《释器》、《释乐》四篇,其他篇目或专门解释字义,或与自然物类相关,涵盖极广,例如,在训释日、月以后,介绍光、景等;再如,在分别解释春、夏、秋、冬以后,介绍“四时”之概念;又如,在训释“虹”字以后,还介绍其别称“蝃蝀”“升朝”“美人”林韵璇摘要:《释名》一书为东汉刘熙所作,注重从语音的角度来推求词义,是一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
然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于《释名》的关注度不高。
本文主要对《释名》的概况、内容和体例等方面进行分析,辨明《释名》一书的价值与不足。
关键词:刘熙;释名;训诂;声训世间万物,各有其名;探其本源,自有深意。
《释名》一书,通过称名推求词源,是古代人民探究语言发展的一次伟大尝试。
然而,历代学者对此书褒贬不一,学界也对其关注不多。
笔者以为,《释名》虽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文化及历史价值应该得到重视。
一、《释名》之概况《释名》全书分为八卷,凡二十七篇。
《释名》序曰:“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名殊。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
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1]由此可知,该书的主要内容在于解释名号,论叙指归。
然而,“名号”的本身即是一个音义结合体。
若要推求称名之由来,则不仅要重视语义上的关系,更要关注语音上的联系。
刘熙深谙此道,故其多以音近或音同之字释名,还注意记录当时不同地域的发音情况。
如:①额,鄂也,有垠鄂也,故幽州人谓之鄂也。
——《释形体》28②兄,荒也;荒,大也。
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
——《释亲属》8二、《释名》与《尔雅》自先秦以来,传统语文学“小学”不断发展,出现了《尔雅》《说文解字》等著作。
释名 名词解释

释名名词解释
释名是指对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是中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释名通常包括对名词的定义、含义、来源、性质、功能等方面的解释。
通过释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名词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名词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解释“成功”这个名词,我们可以使用释名的方式,写道:
“成功”是指达成特定目标的过程,通常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和奋斗,取得了预期的成就和结果。
在中文中,“成功”是一个常用的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示某种状态的完成或达成。
通过释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名词的含义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名词的意义和用法。
此外,释名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与训释条例

《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与训释条例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民间习俗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特征就是释名,也就是对某一对象和其所属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时代特征等实行标记和区分,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历史上,释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曾经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释名把文化的范围从小到大、从普遍性到个性化,给出了极其重要的认知理论和思维方法,而以后的文化传承更加强化了释名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释名》,一种释名的特殊方法,它是一种以声音的发音来进行释名的方式,《释名》大致是由一组声音字符组成的句子,以此来记录和确定某一类物体或是行为表达等,从而可以较为精确地表达概念、意义等。
也可以说,《释名》在实践中是对释名方法的重新定义,而它的重要意义也被深深的感染到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传统中。
第二章《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主要是通过以声音发出的字符来进行解释,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解释一类名称。
诠释者需要不断地经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才能逐渐地对声音字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主要是将文字诠释为声音,然后将其再次转换为一个新的文字,这样可以有效地建立一种文化关系,从而使文字变得更加丰富有意义。
通过训练,诠释者可以快速熟悉并理解声训的语言特征,以及如何运用声训中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来描述某一客观事物的特征,从而将某一客观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
第三章释条例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训释条例,以用作指导、参考。
1.声训诠释条例:在声训诠释过程中,诠释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声音字符所对应的意义,才能恰当地解释出某一客观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得解释更加准确。
2.训释标准:在声训诠释过程中,诠释者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标准,一般而言,诠释者应该根据声音字符的构成来诠释,客观地描述某一客观事物的特征,而不能歪曲事实,造成歧义。
3.训释范畴:声训诠释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比如描述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思想理论、社会现象等。
释名 汉 刘熙著
简介
“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
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其名各异。百姓大众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适应这种心理需要,我国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这就是《释名》。
《释名》作者刘熙,字成国,北海(今山东省寿光、高密一带)人,生活年代当在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献帝建安中曾避乱至交州,《后汉书》无传,事迹不详。
从上所述可见《释名》对研究训诂学、语言学、社会学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著作。清人毕沅说:“其书参校方俗,考合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洵为《尔雅》、《说文》以后不可少之书。”(《释名疏证。序》)这一评价是很中肯的。
《释名》产生后长期无人整理,到明代,郎奎金将它与《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称《五雅全书》。
暑 煮 也 熱 如 煮 物 也
熱 爇 也 如 火 所 燒 爇 也
雨 羽 也 如 鳥 羽 動 則 散 也
春 蠢 也 動 而 生 也
夏 假 也 寬 假 萬 物 使 生 長 也
秋 緧 也 緧 迫 品 物 使 時 成 也
冬 終 也 物 終 成 也
四 時 四 方 各 一 時 時 期 也 物 之 生 死 各 應 節 期 而 止 也
瓦与当连,犹如人足与踝相连,故以“踝”释“瓦”)。这说明至少在汉末“瓦”的词义已发生了转移。这类材料对我们探讨词义学和汉语史都很有价值。
3。《释名》还保留了汉代的一些古语。如《释天》:“露,虑也,覆虑物也。”“覆虑”是古语,亦谓之“覆露”,在《汉书。晁错传》、《严助传》、《淮南子。时则篇》中都曾出现,是“荫庇”、“霑润”之义。《释天》:“虹,又曰美人。”这是古代俗称。传说古时有一对夫妻,荒年菜食而死,俱化成青虹,故俗呼为美人虹。《释丧制》:“汉以来谓死为物故。”“狱死曰考竟。”这些古语,传达了上古时代语言的信息,可以作为考察古今语言发展轨迹的凭据。
《释名》对词语研究的重要意义
《释名》对词语研究的重要意义【摘要】:《释名》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释名》是汉代出现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在词语研究和文化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汉代方言、上古汉语语音系统和词汇的重要资料。
【关键字】《释名》,古代汉语,词语,造词法《释名》对词汇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全书分释27类,可看作对汉语词汇的概念级语义分类,同一义类中又十分注意语义群的排列,试析释天:天和四时(天、春、夏、秋、冬),日月(日月),光(光、景、晷、曜),星(星、宿) 等。
语义群中不仅有同义、近义,相同范畴和相近范畴的排列,还有反义排列,如释语言》:文武、是非、善恶、好丑、缓急等。
由此看来,语义类别语义群落⋯⋯语义排列,是释名的三级语义层次。
这对研究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研究汉语语义场理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义和反义排列不仅对研究汉语词汇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都有极重要意义。
一、《释名》在古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价值《释名》一书最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是在词汇方面。
要了解刘氏的词汇研究,首先必须对声训这种训诂方法有一个辩证的科学的认识。
诚然,单纯从音义关系的角度去看声训,这种训诂方法确实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但如果我们对声训的认识仅限于此,那就未免把问题简单化了。
其实声训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探求名称与实体的关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探求词的音与义结合的理由;二是揭示词义与词所指称的事物本身特点的联系。
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对《释名》的词汇研究作一详细的分析。
先看第一个方面。
正如学术界早已分析过的,由于事物名称的取得并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可言,什么样的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是任意的,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释名》对部分词的音义关系的分析确实是带有主观随意性的。
但这绝不意味着刘氏所作的分析都是错误的。
首先,语言中最早的一批词形成以后,由它们孳乳派生出新词,就这些后起派生词而言,其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就不再是任意的,如《释首饰》:“冠,贯也。
《释名》——精选推荐
《释名》东汉刘熙第一卷释天第一: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
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春曰苍天,阳气始发色苍苍也;夏曰昊天,其气布散颢颢也;秋曰旻天,旻,闵也,物就枯落可闵伤也;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故月令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易谓之乾,乾,健也,健行不息也;又谓之玄,玄,县也,如县物在上也。
日,实也,光明盛实也。
月,阙也,满则阙也。
光,晃也,晃晃然也。
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景,竟也,所照处有景限也。
晷,规也,如规画也。
曜,燿也,光明照燿也。
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宿,宿也,星各止宿其处也。
气,忾也,忾然有声而无形也。
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泛也,其气博泛而动物也;青徐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也,气放散也。
阴,荫也,气在内奥荫也。
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
寒,扞也,扞格也。
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热,爇也,如火所烧爇也。
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雨水从云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也。
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
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秋,緧也,緧迫品物使时成也。
冬,终也,物终成也。
四时,四方各一时。
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止也。
岁,越也,越故限也。
年,进也,进而前也。
唐虞曰载,载生物也;殷曰祀,祀,巳也,新气升,故气巳也。
五行者,五气也,於其方各施行也。
金,禁也,气刚毅能禁制物也。
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
水,准也,准平物也。
火,化也,消化物也。
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
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於下也。
於易为坎,坎,险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
於易为艮,艮,限也,时未可听物生限止之也。
寅,演也,演生物也。
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
於易为震,二月之时雷始震也。
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巳,已也,阳气毕布已也。
於易为巽,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
午,仵也,阴气从下而上,与阳相仵逆也。
於易为离,离,丽也,物皆附丽,阳气以冒也。
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
《释名》的主要内容
功效:补骨活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应用于脊椎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局部的骨质增生、钙化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七、山药丸
功效:祛风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痹症,筋骨痿软,关节不利,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八、复方补骨脂颗粒
功效:温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止痛
主治:肾阳阴亏,腰膝酸痛,腰肌劳损及腰椎退行性病变等病。
二、龟茸壮骨片
功效:温阳补肾,益髓壮骨
主治:中老年人筋骨痿软的辅助用药。
三、骨愈灵胶囊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壮骨
主治:骨质疏松及骨折。
四、 龟芪壮骨颗粒
功效:补气补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腰膝酸软,气血不足等症。
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丸
功效:强筋壮骨,袪湿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功能主治强筋壮骨,袪湿通络,活血止痛。
[心]关注王医生,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科普不易,点个赞吧![比心]#头条健康##我要上微头发##中成药##腰腿疼##腰痛##健康解密#
中医骨科主任推荐的这13种强筋健骨的中成...
中医骨科主任推荐的这13种强筋健骨的中成药,赶紧为父母收藏吧!
人过中年,很多人会出现筋骨疼痛的小毛病,中医认为多跟肝肾有关系,以下十三种强筋健骨的中成药,赶紧为自己和父母收藏吧,总有一个用得上!
一、独活寄生丸
功效:养血舒筋,祛风除湿
主治:寒湿痹导致出现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的症状可以使用。
九、 壮腰健肾丸
功效: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
主治: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十、强筋健骨丸
功效:祛风除痰,强筋壮骨
主治:左瘫右痪,筋骨疼痛,风湿麻木,腰膝酸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釋名敘卷一釋天第一釋地第二釋山第三釋水第四釋丘第五釋道第六釋州國第七釋形體第八卷二釋姿容第九釋長幼第十釋親屬第十一釋言語第十二釋飲食第十三釋綵帛第十四釋首飾第十五卷三釋衣服第十六釋宮室第十七釋床帳第十八釋書契第十九釋典藝第二十卷四釋用器第二十一釋樂器第二十二釋兵第二十三釋車第二十四釋船第二十五釋疾病第二十六釋喪制第二十七釋名敘熙以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來迄於近代或典禮所制或出自民庶名號雅俗各方名殊聖人於時就而弗改以成其器著於既往哲夫巧士以為之名故興於其用而不易其舊所以崇易簡省事功也夫名之於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陰陽四時邦國都鄙車服喪紀下及民庶應用之器論敘指歸謂之釋名凡二十七篇至於事類未能究備凡所不載亦欲智者以類求之博物君子其答難解惑王父幼孫朝夕侍問以塞可謂之士聊可省諸劉熙成撰釋名卷一釋天第一天豫司兗冀以舌腹言之天顯也在上高顯也青徐以舌頭言之天垣也垣然高而遠也春曰蒼天陽氣始發色蒼蒼也夏曰昊天其氣布散皓皓也秋曰旻天旻閔也物就枯落可閔傷也冬曰上天其氣上騰與地絕也故月令曰天氣上騰地氣下降易謂之乾乾 也 行不息也又謂之元元懸也如懸物在上也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月缺也滿則缺也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廣也所照廣遠也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晷規也如規畫也曜耀也光明照耀也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宿宿也星各止宿其處也氣餼也餼然有聲而無形也風兗豫司橫口合脣言之風汜也其氣博汜而動物也青徐言風踧口開脣推氣言之風放也氣放散也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寒捍也捍挌也暑煮也熱如煮物也熱爇也如火所燒爇也雨羽也如鳥羽動則散也春蠢也動而生也夏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秋緧也緧迫品物使時成也冬終也物終成也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止也年進也進而前也歲越也越故限也唐虞曰載載生物也殷曰祀祀巳也新氣升故氣巳也五行者五氣也於其方各施行也金禁也其氣剛嚴能禁制也木冒也華葉自覆冒也水準也準平物也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於易為坎坎險也丑紐也寒氣自屈紐也於易為艮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卯冒也載冒土而出也於易為震二月之時雷始震也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巳巳也陽氣畢布巳也於易為巽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於易為離離麗也物皆附麗陽氣以茂也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西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於易為兌兌悅也物得備足皆喜悅也戌恤也物當收歛矜恤之也亦言脫也落也亥核也收藏百物核取其好惡真偽也亦言物成皆堅核也甲孚也萬物解孚甲而生也乙軋也自抽軋而出也丙炳也物生炳然皆著見也丁壯也物體皆丁壯也戊茂也物皆茂盛也巳紀也皆有定形可紀識也庚猶更也庚堅強貌也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壬妊也陰陽交物懷妊也至子而萌也癸揆也揆度而生乃出之也霜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露慮也覆慮物也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也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霂小雨也言裁 歷霑漬如人沐頭惟及其上枝而根不濡也雲猶云云眾盛意也又言運也運行也雷硍也如轉物有所硍雷之聲也電殄也乍見則殄滅也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又曰辟歷辟折也所歷皆破折也雹砲也其所中物皆摧折如人所盛咆也虹攻也純陽攻陰氣也又曰蝃蝀其見每於日在西而見於東啜飲東方之水氣也見於西方曰升朝日始升而出見也又曰美人陰陽不和婚姻錯亂淫風流行男美於女女美於男● 相奔隨之時則此氣盛故以盛時名之也霓齧也其體斷絕見於非時此災氣也傷害於物如有所食齧也暈捲也氣在外捲結之也日月俱然陰而風曰曀曀翳也言掩翳日光使不明也風而雨土日霾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珥氣在日兩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面旁也日月虧曰食稍稍侵虧如蟲食草木葉也晦灰也火死為灰月光盡似之也朔蘇也月死復蘇生也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昏損也陽精損滅也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祲侵也赤黑之氣相侵也氛粉也潤氣著草木因寒凍凝色白若粉之形也彗星光稍似彗也孛蒲沒切星星旁氣孛孛然也筆星星氣有一枝末銳似筆也流星星轉行如流水也枉矢齊魯謂光景為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亦言其氣枉暴有所災害也厲疾氣也中人如磨厲傷物也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 截也氣傷人如有斷截也災 也火所燒滅之餘曰 言其於物如是也害割也如割削物也異者異於常也青痟也如病者痟瘦也慝態也有姦態也妖殀也殀害物也孽孽也過之如物見髡孽也釋地第二地者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亦言諦也五土所生莫不信諦也易謂之坤坤順也上順乾也土吐也吐生萬物也巳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滿其中也壤瀼也肥濡意也廣平曰原原元也如元氣廣大也高平曰陸陸漉也水流漉而去也下平曰衍言漫衍也下濕曰隰隰蟄也蟄溼意也下而有水曰澤言潤澤也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徐州貢土五色有青黃赤白黑也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土黃而細密曰埴埴膩也黏 如脂之膩也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土白曰漂漂輕飛散也土黑曰盧盧然解散也釋山第三山產也產生物也土山曰阜阜厚也言高厚也大阜曰陵陵隆也體高隆也山頂曰冢冢腫也言腫起也山旁曰陂言陂 也山脊曰岡岡亢也在上之言也山旁隴間曰涌涌猶桶桶挾而長也山大而高曰嵩嵩竦也亦高稱也山小高曰岑岑嶄也嶄然也土銳而長曰嶠形作橋也小山別大山曰● 音彥● 甑也甑一孔者● 形孤出處似之也山多小石曰磝磝堯也每石堯堯獨處而出見也山多大石曰礐礐學也大石之形學學然也山有草木曰岵岵怙也人所怙取以為事用也山無草木曰屺屺圯也無所出生也山上有水曰垺垺脫也脫而下流也石載土曰岨岨臚然也土載石曰崔嵬因形名之也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山中藂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山體曰石石格也堅捍格也小石曰礫礫料也小石相枝柱其間料料然出內氣也釋水第四天下大水四謂之四瀆江河淮濟是也瀆獨也各獨出其所而入海也江公也小水流入其中公共也淮圍也圍繞揚州北界東至海也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川穿也穿地而流也山夾水曰澗澗間也言在兩山之間也水正出曰濫泉濫銜也如人口有所銜口闓則見也懸出曰沃泉水從上下有所灌沃也側出曰汍泉汍軌也流狹而長如車軌也所出同所歸異曰淝泉本同出時所浸潤少所歸各枝散而多似淝者也水從河出曰雍沛言在河岸限內時見雍出則沛然也水上出曰涌泉瀆泉並是也水泆出所為澤曰掌水停處如手掌中也今兗州人謂澤曰掌也水決復入為汜汜巳也如出有所為畢巳而還入也風吹水波成文曰瀾瀾連也波體泛流相及連也水小波曰淪淪倫也小文相次有倫理也水直波曰涇涇徑也言如道徑也水草交曰湄湄眉也臨水如眉臨目也水經川歸之處也海晦也主承穢濁其水黑如晦也水注谷曰溝田間之水亦曰溝溝搆也從橫相交搆也注溝曰澮澮會也小溝之所聚會也水中可居者曰洲洲聚也人及鳥物所聚息之處也小洲曰渚渚遮也體高能遮水使從旁迴也小渚曰沚沚止也小可以止息其上也小沚曰泜泜遲也能渴水使流遲也人所為之曰潏潏術也堰使水鬱術也魚梁水碓之謂也海中可居者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也亦言鳥也物所赴如鳥之下也釋丘第五丘一成曰頓丘一頓而成無上下大小之殺也再成曰陶丘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然也三成曰崑崙丘如崑崙之高而積重也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涇上有一泉水亦是也偏高曰阿丘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圜丘方丘就其方圜名之也銳上曰融丘融明也明陽也凡上銳皆高而近陽者也如乘曰乘丘四馬曰乘一基在後似車四列在前似駕馬車之形也如陼之與反者曰陼丘形似水中之高地隆高而廣也水潦所止曰泥丘其止污水流不去成泥也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往所都聚也當途曰梧丘梧忤也與人相當忤也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道出其前曰載丘在前故載也道出其後曰昌丘水出其前曰阯丘阯基趾也言所出然水出其後曰阻丘此水以為險也水出其右曰沚丘沚止也西方義氣有所制止也水出其左曰營丘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宗丘邑中所宗也釋道第六道一達曰道路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二達曰岐旁物兩為岐在邊曰旁此道並通出似之也三達曰劇旁古者列樹以表道道有夾溝以通水潦恒見修治此道旁轉多用功稍劇也四達曰衢齊魯謂四齒杷為欋欋杷地則有四處此道似之也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併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六達曰莊莊裝也其上使高也七達曰劇驂驂馬有四耳今此道有七比於劇也八達曰崇期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滿其上如共期也九達曰逵齊魯謂道多為逵即此形然也城下道曰● ● 翱也都邑之內翔翔祖駕之處也步所用道曰蹊蹊係也射疾則用之故還係於正道也徑經也人所經由也鹿兔之道曰亢行不由正亢陌山谷草野而過也涂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釋州國第七青州在東取物生而青也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徐州徐舒也土氣舒緩也揚州州界多水水波揚也荊州取名於荊山也必取荊為名者荊警也南蠻數為寇逆其民有道後服無道先疆常警備之也豫州地在九州之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涼州西方所在寒涼也雍州在四山之內雍翳也并州曰土無也其州或并或設故因以為名也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冀州亦取地以為名也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亂則冀治弱則冀彊荒則冀豐也兗州取兗水以為名也司州司隸校尉所主也益州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古有營州齊衛之地於天文屬營室取其名也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廣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為國都也宋送也地接淮泗而東南傾以為殷後若云滓穢所在送使隨流東入海也鄭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楚辛也其地蠻多而人性急數有戰爭相爭相害辛楚之禍也周地在岐山之南其山四周也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晉進也其土在北有事於中國則進而南也又取晉水以為名其水迅進也趙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國也魯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魯也衛衛也既滅殷立武庚為殷後三監以守衛之也齊齊也地在渤海之南渤齊之中也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之於此虞其志也越夷蠻之國也度越禮義無所拘也此十二國上應列宿各以其地及於事宜制此名也至秦改諸侯置郡縣隨其所在山川土形而立其名漢就而因之也河南在河之南也河內河水從岐山而南從雷首而東從譚首而北郡在其內也河東在河水東也河西在河水西也上黨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也潁川因潁水為名也汝南在汝水南也汝陰在汝水陰也東郡南郡皆以京師方面言之也北海海在其北也西海海在其西也南海在海南也宜言海南欲同四海名故言南海東海海在其東也濟南濟水在其南也濟北濟水在其北也義亦如南海也濟陰在濟水之陰也南陽在國之南而地陽也凡若此類郡國之名取號於此則其餘可知也縣邑之名亦如之大曰邦邦封也封有功於是也國城曰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周制九夫為井其制似井字也四井為邑邑猶悒也邑人聚會之稱也四邑為丘丘聚也四丘為甸甸乘也出兵車一乘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縣懸也懸係於郡也郡群也人所群聚也五家為伍以五為名也又謂之鄰鄰連也相接連也又曰此相親比也五鄰為里居方千里之中也五百家為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萬二千五百家為鄉鄉向也眾所向也釋形體第八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體第也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軀區也是眾名之大總若區域也形有形象之異也身伸也可屈伸也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且以自覆冒也皮被也被覆體也膚布也布在表也肌懻也膚幕堅懻也骨滑也骨堅而滑也胑枝也似水之枝格也肉柔也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於身形也膜幕也幕絡一體也血濊也出於肉流而濊濊也膿醲也汁醲厚也汁涕也涕涕而出也津進也汁進出也澤也有潤澤也汗涆也出在於表涆涆然也髓遺也遺● 也髮拔也拔擢而出也鬢峻也所生高峻也髦冒也覆冒頭頸也眉媚也有嫵媚也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首始也面漫也額鄂也有垠鄂也故幽州人則謂之鄂也角者生於額角也頞鞍也偃折如鞍也目默也默而內識也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睫插接也插於眼眶而相接也瞳子瞳重也膚幕相褁重也子小稱也主謂其精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鼻嘒也出氣嘒嘒也口空也頰夾也兩旁稱也亦取挾歛食物也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齒始也少長之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頤養也動於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養人也牙攄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其骨強所以輔持口也或曰牙車牙所載也或日頷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或曰鼸車鼸鼠之食積於頰人食似之故取名也凡繫於車皆取在下載上物也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脣緣也口之緣也吻免也入之則碎出則免也又取● 也漱唾所出恒加● 拭因以為名也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鼻下曰立人取立於鼻下狹而長似人立也口上曰髭髭姿也為姿容之美也口下承漿漿水也頤下曰鬚鬚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鬚上也亦取須體幹長而後生也在頰耳旁曰髯隨口動搖髯髯然也其上連髮曰鬢鬢濱也濱崖也為面額之崖岸也鬢曲頭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項确也堅确受枕之處也頸徑也徑挺而長也咽咽物也● 在頤纓理之中也青徐謂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又謂之嗌氣所流通阨要之處也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歛互物也胸猶● 也● 氣所衝也臆猶抑也抑氣所塞也膺壅也氣所壅塞也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心也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為幹也肺 也言其氣 鬱也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氣主化穀也腎引也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胃圍也圍受食物也腸暢也通暢胃氣去滓穢也臍劑也腸端之所限劑也胞● 也●空虛之言也主以虛承水汋也或曰膀胱言其體短而橫廣也自臍以下曰水腹小汋所聚也又曰少腹少小也比於臍以上為小也陰蔭也言所在蔭翳也脅挾也在兩旁臂所挾也肋勒也檢勒五臟也膈塞也塞上下使氣與穀不相亂也腋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脅皆相會闔也臂裨也在旁曰裨也肘注也可隱注也腕宛也言可宛屈也掌言可以排掌也手須也事業之所須也節有限節也爪紹也觔極為爪紹續指端也背倍也在後稱也脊積也積續骨節終上下也尾微也承脊之末稍微殺也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髖緩也其腋皮厚而緩也臀殿也高厚有殿 也尻廖也尻所在廖牢深也樞機也要脾股動搖如樞機也髀卑也在下稱也股固也為強固也膝伸也可屈伸也腳卻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脛莖也直而長似物莖也膝頭曰膞膞圍也因形團圜而名之也或曰蹁蹁扁也亦因形而名之也足續也言續脛也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蹄底也足底也蜾● 也居足兩旁磽确然也亦因其形踝踝然也足後曰跟在下旁著地一體任之象木根也鍾鍾也鍾聚也上體之所鍾聚也釋名卷一終釋名卷二釋姿容第九姿資也資取也形貌之稟取為資本也容用也合事宜之用也妍研也研者研精於事宜則無蚩繆也蚩癡也兩腳進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徐行曰步步捕也如有所伺捕務安詳也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奔變也有急變奔赴之也仆踣也頓踣而前也超卓也舉腳有所卓越也跳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騎支也兩腳枝別也乘陞也登亦如之也載載也在其上也檐任也任力所勝也負背也置項背也駐株也如株木不動也坐挫也骨節挫屈也伏覆也偃安也僵正直 然也側逼也據居也企啟開也目延竦之時諸機樞皆開張也竦從也體皮皆從引也視是也察是非也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觀翰也望之延頸翰翰也望茫也遠視茫茫也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倪也跽忌也見所敬忌不敢自安也拜於丈夫為趺趺然屈折下就地也於婦人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攀翻也連翻上及言也掣制也制頓之使順巳也牽弦也使弦急也引演也使演廣也掬● 也使相● 近也撮捽也暫捽取之也樝又也五指俱往也促捉也使相促及也執攝也使畏攝巳也拈黏也兩指翕之黏著不放也柣鐵也其處皮薰黑色如鐵也蹋榻也榻著地也批裨也兩相裨助共擊之也搏博也四指廣博亦似擊之也挾夾也在旁也捧逢也兩手相逢以執之也懷回也本有去意回來就巳也亦言歸也來歸巳也抱保也相親保也戴載也載之於頭也提地也臂垂所持近地也挈結也結束也束持之也持跱也跱之於手中也操抄也手出其下之言也攬歛也歛置手中也擁翁也翁撫之也撫敷也敷手以拍之也拍搏也手搏其上也摩娑猶未殺也手上下之言也蹙遒也遒迫之也踐殘也使殘壞也踖藉也以足藉也履以足履之因以名之也蹈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跐弭也足踐之使弭服也躡攝也登其上使攝服也匍匐小兒時也匍猶捕也藉索可執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雖長大及其求事盡力之勤猶亦稱之詩曰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是也偃蹇也偃息而臥不執事也蹇跛蹇也病不能作事今託病似此而不宜執事役也望佯佯陽也言陽氣在上舉頭高似若望之然也沐禿也沐者髮下垂禿者無髮皆無上貌之稱也卦賣卦掛也自掛於市而自賣邊自可無慚色言此似之也倚簁倚伎也簁作清簁也言人多技巧尚輕細如簁也窶數猶局縮皆小意也齧掣掣卷掣也齧噬齧也語說卷掣與人相持齧也脈摘猶譎摘也如醫別人脈知疾之意見事者之稱也貸騃者貸言以物貸予騃者言必棄之不復得也不相量事者之稱也此皆見於形貌者也臥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寐謐也靜謐無聲也寢權假臥之名也寢侵也侵損事功也眠泯也無知泯泯也覺告也寤忤也能與物相接忤也欠嶔也開張其口聲脣嶔嶔也嚏踕也聲作踕而出也笑鈔也頰皮上鈔者也釋長幼第十人始生曰嬰兒胸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也或曰嫛婗嫛是也言是人也婗其啼聲也故因以名之也男任也典任事也女如也婦人外成如人也故三從之義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青徐州曰● ● 忤也始生時人意不喜忤忤然也見始能行曰孺孺濡也言濡弱也七年曰悼悼逃也如有廉恥隱逃其情也亦言是時而死可傷悼也毀齒曰齔齔洗也毀洗故齒更生新也長丁丈反萇也言體萇也幼少也言生日少也十五曰童故有有陽童牛羊之無角者曰童山無草木曰童言未巾冠似之也女子之未笄者亦稱之也二十曰弱言柔弱也三十曰壯言丁壯也四十曰強言堅強也五十曰艾艾治也治事能斷割芟刈無所疑也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頭髮白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鐵也皮膚變黑色如鐵也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或曰黃耇鬢髮變黃也耇垢也皮色驪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雞胡也或曰凍梨皮有斑黑如凍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齒落盡更生細者如小兒齒也百年曰期頤頤養也老昏不復知服味善惡孝子期於盡養道而巳也老朽也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釋親屬第十一親襯也言相隱襯也屬續也恩相連續也父甫也始生巳也母冒也含生巳也祖祚也祚物先也又謂之王父王暀也家中所歸暀也王母亦如之曾祖從下推上祖位轉增益也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 諸下也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謂兄為荒也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