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耳饰文化

合集下载

清代后妃首饰

清代后妃首饰

清代后妃首饰作者:朱家溍来源:《艺术与设计》2015年第09期数百年来皇家的金玉珠宝首饰,按常理说是最多的、最好的。

不过也不可能全部以质地精美为准,还必须照顾到品种具备,方可以反映当时六宫粉黛的宝钿光辉。

清代后妃冠服上的金玉珠宝,载入《大清会典》的有朝冠、金约、耳饰、领约、吉服冠、朝珠等六项。

皇后朝冠:“……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九、猫睛石一、珍珠各二十一。

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

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

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湖。

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金约,缕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

红片金里。

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耳饰,左右各三(即三对耳环)。

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

”“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

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朝珠三盘、东珠一盘、珊瑚二盘。

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宜。

”“吉服冠,顶用东珠。

”以上各项,皇后以下,因等级高低不同,饰物数字亦不同。

如皇后至贵妃,东珠顶都是三层,朱纬上金凤七只。

妃和嫔的东珠顶都是二层,金凤五只。

至于珍珠数字,自皇后至嫔等级数字差别为三百二珠、百九十二珠、百八十八珠、百七十二珠。

其余金约、领约、耳饰,在数字和质地上,亦各有等级的差别。

以上是载入《会典》的后妃所戴饰物。

另外还有未载入《会典》的,例如皇后、皇贵妃、贵妃日常生活中,穿吉服有时不戴吉服冠,而戴“钿”,俗称钿子。

满族妇女,上至皇后,下至品官命妇,很早以前已有钿子这种饰物,但穿吉服袍褂以钿子代替吉服冠,却是清晚期才流行。

西太后、瑾妃都遗留有穿团龙褂戴钿子的照片,品官命妇这种打扮的照片就更多了。

早期的钿子形式是个算形的框架,上面插戴一些简单的饰物。

清朝皇后服饰,配饰,朝冠(图)

清朝皇后服饰,配饰,朝冠(图)

描述:朝冠之皇后夏朝冠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一周金凤共7只和金翟1只,位于后面的金翟向脑后垂珠为饰,皇后为五行二就,冠后又垂护领。

【典制】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

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

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

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描述:·皇后朝珠·皇后朝珠须佩戴三盘,东珠一盘正佩于胸前,另外两盘珊瑚朝珠交叉于胸前,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

且女性所戴朝珠两串记念的一侧在右胸前,与男性正相反。

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东珠串成的朝珠。

皇贵妃以下至妃为蜜珀1串、珊瑚2串,嫔以下至乡君为珊瑚1串、蜜珀2串。

【典制】皇太后、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

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绦皆明黄色。

描述:·皇后金约·金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冠下檐的饰品,形似圆形发卡。

金约以其上镂雕的金云纹和镶饰的珠宝数目以及脑后所垂贯珠的形制区别等级。

【典制】皇太后、皇后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

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五行三就,共珍珠三百二十四,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描述:·皇后领约·领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袍披领之上的饰品,形似项圈。

领约以所饰东珠数和两端所垂绦色区别等级。

【典制】皇太后、皇后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

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描述:·皇后彩帨·彩帨是清代后妃等女性贵族垂戴于胸前的彩色绸带。

彩帨在颜色及纹饰上尊卑有别【典制】皇太后、皇后彩帨绿色,绣文为五谷丰登,佩箴管、縏袠之属。

清代后宫-饰品篇-梁婉怡

清代后宫-饰品篇-梁婉怡

满族妇女的鞋称为“旗鞋”,极富特色。由于满族妇 女从小骑马,从不裹脚,她们习惯穿这种鞋,尤其是 贵族妇女,普通穿这种鞋,所以称为“旗鞋”。
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 便在鞋底绑缚木块,穿上这种鞋可以驱蛇虫,蛇虫听到走路的声音,就会 远远的避开。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
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 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 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 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 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 实用簪,另一类为装饰簪。
约长30厘米,宽3-4厘米,厚0.2—0.3厘米
diàn
清代耳饰分两大类,有流苏的为耳坠,无流苏的为耳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珠耳环
清宫的皇后、嫔妃,极喜 欢蓄指甲。一般来说,蓄 一根一寸长左右的指甲, 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 稍不留神,就会劈裂折断, 为了保护这种细长的指甲, 特在手指上加罩一个套筒, 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这就 是人们俗称为护指的器物。

浅析清代后宫嫔妃妆饰

浅析清代后宫嫔妃妆饰

浅析清代后宫嫔妃妆饰作者:熊毅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51期摘要:文章主要从唇妆、发式、耳饰三个方面浅析和探讨清代后宫嫔妃的妆饰。

关键词:清代;唇妆;发式;耳饰引言清宫剧是以清朝宫廷为题材的影视话剧的统称。

广义上是指有关清朝时期的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的统称;狭义上是指与清朝后宫相关的电视剧和网络角色扮演。

它们涵盖了从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第一代清宫剧是早期的港台作品《戏说乾隆》,电影《末代皇帝》、到《孝庄秘史》、《还珠格格》、《康熙王朝》、《甄嬛传》,直到近期热播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及话剧舞台作品《北京法源寺》等,不同角度地展现清朝后宫的勾心斗角以及政治斗争的内幕。

通过这些影视话作品,我们探索妆面、发式和耳饰的同时,也研究清代妆饰的审美价值。

这对历史题材的清宫戏剧的考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清朝唇妆的化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女性的妆容也颇有考究。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数名族建立的几个朝代之一。

为了统治汉人,满清统治者入关时,实行残酷的镇压政策。

首先令汉族人民剃发易服,用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致使近三百年来男子的服饰和发式基本以满人为模式。

不过,在“男从女不从”的约定之下,满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制,因此清代的妆饰文化也反映了满汉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清朝时期的宫廷女子和民间女子的穿着打扮有了很大不同。

面部化妆趋向淡雅、简约,繁复的面部图案和装饰物,如花钿、面魇等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对于胭脂水粉的喜爱仍然依旧。

红妆依然是当时女性的最爱,妆面多为薄施朱粉、清新雅致,比起唐代的红妆要淡雅很多,但在点唇的样式上相对统一,仍以艳红色为主,涂抹的范围很小,呈花瓣形。

此时的唇妆以樱桃小口为美,沿袭了古代以往点唇的画法。

除了樱桃小口之外,较为有代表性的唇妆为上唇涂满口红,而下唇只涂中间一点点,这种唇妆在当时宫廷中十分流行;还有一种涂法是只涂下唇,不涂上唇。

清朝皇后的朝袍朝褂—凤穿牡丹与“玉堂富贵”

清朝皇后的朝袍朝褂—凤穿牡丹与“玉堂富贵”

清朝皇后的朝袍朝褂——凤穿牡丹与“玉堂富贵”清代皇后朝服也分为冬、夏两款,在主要的构成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材质方面有些差异。

下面展示的是《孝恭仁皇后朝服像》夏朝服、冬朝服以及相关配饰的穿戴情况。

皇后头上戴的凤冠,《大清会典·冠服》中说:“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薰貂为之。

顶三层,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后金翟一,翟尾垂珠,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明黄条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而夏朝冠则“青绒为之。

余制如冬朝冠。

”朝冠正中的顶饰为三层凤顶,每层间以一等大东珠一颗,金凤的尾部饰小珍珠。

朝冠的朱纬上缀七只金凤,凤尾朝内,凤首朝外,每只金凤以二等东珠和小珍珠装饰,金凤背部中央嵌猫眼石一块。

冬朝冠上的金凤是累丝金凤,夏朝冠则是金镶桦皮凤。

冠后部饰金翟(“翟”原意是一种长尾雉鸡,后来延伸指一种凤鸟,体型比凤凰小)一只,翟尾朝外,翟首朝内,金翟饰小珍珠,背部中央嵌猫眼石一块。

翟尾垂五列珠穗,中贯一枚金累丝圆形结,结中间嵌青金石,下垂珍珠六结,珠穗末尾缀珊瑚。

冠后垂下的一块叫护领,材质和帽檐相同。

护领末尾垂两条明黄绦带,绦带末尾缀青金石和珊瑚。

朝冠下方额头上一圈蓝色、金色相间的装饰物就是金约,《大清会典》载:“皇太后、皇后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

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五行三就,共珍珠三百二十四,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要说明一下的就是金约上的装饰——镂金祥云十三枚,中心嵌一颗东珠,用青金石间隔。

清代后妃着朝服时还要佩戴相应的耳饰,也就是耳环。

清代,特别是青早期的满族妇女都会打三个耳洞,皇后着朝服时要佩戴六枚耳坠,每边三枚。

这就是《大清会典》中记载的:“皇太后、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

”以龙首装饰耳坠,更从细节处凸现皇后身份的尊贵非凡。

皇后的朝服要比皇帝朝服复杂得多了,光是衣服就有三层。

故宫藏清代后妃首饰

故宫藏清代后妃首饰

故宫藏清代后妃首饰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

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

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

比如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

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

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

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

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银镀金嵌珠宝扁豆蝴蝶簪长13厘米,宽5厘米,长形,银镀金累丝嵌珠宝扁豆、蝴蝶、飘带银镀金广片蝴蝶簪长20.5厘米、宽13.8厘米,银镀金针,广片翅、红宝石蝶头、碧玺蝶身,银镀金点翠嵌珠宝飘带银镀金嵌珠石蜻蜓簪长14.5厘米,宽7.5厘米,银针,银镀金嵌宝石蜻蜓,翠翅,黄碧玺蝶头,累丝嵌珠触须,点翠嵌红宝石飘带银镀金嵌宝石蜻蜓簪长18厘米,宽10厘米,银针,银镀金点翠嵌宝石、碧玺蜻蜓银镀金嵌珠宝蜻蜓簪长16.4厘米,宽17.6厘米,银针,银镀金蜻蜓托,嵌翠、红宝石、碧玺、锞子石、缉米珠蝶翅。

累丝嵌珠触须。

点翠嵌红宝石、碧玺花蕾和花叶。

银镀金嵌珠宝簪长24.6厘米,宽22厘米,银针,银镀金点翠托,翠蜓翅,珊瑚身,累丝嵌珠触须。

珊瑚、碧玺梅花,缉米珠花卉,蜜蜡瓜。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

例如: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

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

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

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不一定都是明黄色。

1.朝褂:(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朝褂,按《大清会典》规定,有三种款式,均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

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

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帨、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华美绝伦。

①圆领对襟,有后开裾,缺袖的长背心,自胸围线以下作襞积(褶裥),其纹饰在胸围线以上前后绣立龙各二条,胸围线以下则横分为4 层,第1 第3 两层分别织绣行龙前后各2 条,第2第4两层分别织绣万福(蝙蝠)万寿(团寿字),各层均以彩云相间。

②圆领对襟、缺袖、后开裾、腰下有襞积(褶裥)的长背心,纹饰前胸后背各织绣正龙一条,腰帷织绣行龙4 条(前后各2 条),下幅织绣行龙8 条(前后各4 条)。

三个装饰部位下面均有寿山纹,平水江牙。

③为圆领、对襟、缺袖,无襞积左右开裾至腋下的长背心,前后身各织绣大立龙各二条相向戏珠。

下幅为八宝寿山江牙立水、立龙之间彩云相间。

如果说前两式朝褂的装饰风格是横分割,精美秀丽,则这第三种款式为竖分割,豪放富丽。

(2)贵妃、妃、嫔朝褂,与皇贵妃相同,但领后的绦为金黄色。

(3)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世子福晋朝褂,用石青色,织金缎、绸边,饰纹前行龙四、后行龙三。

领后垂金黄绦,上缀杂饰。

(4)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朝褂,石青色,织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

(5)民公夫人以下朝褂,石青色,织金缎、绸边,饰纹前行蟒二,后行蟒一,领后垂石青绦。

2.朝袍:(1)皇太后、皇后朝袍,分冬夏两类,均为明黄色,其基本款式均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合。

【稀世之珍】故宫博物院清宫后妃首饰大赏(一)

【稀世之珍】故宫博物院清宫后妃首饰大赏(一)

【稀世之珍】故宫博物院清宫后妃首饰大赏(一)清代宫廷后妃们的首饰由广储司和造办处的撒花作、累丝作、玉作、牙作、镶嵌作、珐琅作等处承做。

这些宫廷首饰造型高贵典雅,做工细致入微,所用金银珠宝的数量之巨难以数计。

同样,这些首饰中间也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后妃们的首饰按习惯分成头饰、颈饰、手饰、佩饰等几大类。

这些精美绝伦的饰品,以金银、翠玉、珍珠及各种质地的宝石来制作,精雕细琢,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累丝、镶嵌等手法,再加上清代特有的掐金丝和点翠等工艺,使清代的宫廷女子们显得更加高贵典雅,美丽动人,也体现了匠师们高超的工艺水平。

白玉镂雕凤凰坠佩,宋,长5cm,宽3.5cm,厚0.5cm。

坠佩呈片状,正面略鼓,背面稍平。

双面雕工,镂雕凤凰衔草纹,刀法简洁。

宋代玉佩饰品种极多,有带饰、佩饰等多种形式。

从目前发现的宋代佩玉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以鱼、花、鸟、兽、人物等坠佩。

其中鸟形玉佩极多。

整体采用镂雕技法,透空的比例几乎等同于留料处,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和玉质的莹润与坚实。

撰稿人:赵桂玲金镂空嵌珠石扁方,长34.7cm,宽4.7cm。

扁方饰镂空花叶纹,两端在镂空处分别用翠、碧玺和珍珠填嵌枝叶、花瓣及花蕊,周边嵌以珍珠,全器共镶嵌珍珠100粒,断接处包以银箍。

扁方背面有“宝华13”、“华13”两方戳记。

此扁方形体轻盈剔透,颜色搭配和谐,表现了清代宫廷流行的审美情趣。

撰稿人:赵桂玲双喜字錾金扳指,高2.6cm,直径3cm,厚0.5cm。

扳指里外层皆纯金质,中间夹以木质内胆。

外层环绕金圈镂雕5个双喜字,均匀排列,上下边沿各饰一周回纹;内层金圈刻有“义和”、“足金”两戳记。

撰稿人:赵桂玲金錾花镶碧玺翠珠扁方,长31.1cm,宽4.2cm,厚0.4cm。

扁方金质,单面饰纹。

正面在錾刻的席纹地上用翠和碧玺嵌成相间的花与蝴蝶,寓意花耋绵绵。

上下边沿分别錾饰梅花纹和绳纹。

扁方头部两侧各镶1颗珍珠,正中嵌饰1只翠蝠,其下有“粤东新长兴足金”戳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后妃耳饰文化
耳饰,主要包括耳坠、耳环、耳钉三种。

清宫耳环,是以金属或者玉石、翡翠等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环形耳饰。

耳坠,则是在耳环下再挂一件或一组流苏或坠饰物。

其材质以金、银、白玉、翡翠、珍珠等制成,金耳饰高贵富丽,白银素洁纯朴,珍珠浑然天成不加雕琢,玉石、翡翠则以材质本身的自然美突显色泽的莹润。

在喜庆节日里,繁缛华丽、色彩亮丽的耳坠常常作为耳饰的主要装饰;在重大典礼活动中,东珠金耳饰的沉稳最能与隆重场所相衬;
而宫中遇丧事时,后妃则要去掉耳环,穿素服后戴银耳饰,事毕,才能换戴金耳饰。

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双目失明了。

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认为她可以复明。

在征得姑娘的同意后,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

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

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她日益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

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功效
耳饰的佩戴位置很独特,也很醒目,能够起到整体协调和修饰脸部的效果。

耳饰还有另外奇特的功效。

古代最初出现耳饰的时候,人们是为了通过佩戴耳饰避邪驱魔,保佑平安。

而现代医学证明,耳饰佩戴的位置正好是中医常用的穴位,佩戴耳饰的时候能够缓解佩戴者的视力疲劳,帮助保持愉悦的心情。

搭配技巧
1、脸庞偏大:大脸美眉不宜用圆耳饰,最好佩戴较大的耳饰或是三角形、水滴形上小下大的耳饰,可以减小脸颊的宽阔感,视觉上起到拉长脸型的作用。

2、方形脸:方形脸需要对脸部线条进行视觉上的柔和处理。

适宜选择花形、心形、椭圆形的耳饰,可以很好地缓和和修饰脸部菱角,
减少脸部线条太明显的缺憾。

3、长脸:最好选用密贴耳朵的圆形耳饰,减少纵向延展感。

像纽扣型的耳饰、耳钉都是不错的选择。

4、心形脸(就是下巴比较尖的脸型):适合选戴圆圈,圆边等款式的耳饰。

5、瓜子脸:可以选择那种下端宽、上端窄的耳饰,用来平衡尖下巴的感觉,水滴形、三角形或耳钉都很适合哦,但是如果是上端宽、下端窄的“倒三角形”还是千万不要尝试!
6、卵圆形脸:东方妇女传统的标准脸形,几乎什么形状的耳饰都能佩戴,但是还要注意耳饰的大小要与自己的整体感觉相符,与自己的身材、发形及服装配合才能完美动人哦。

7、圆脸:圆脸型避免佩戴圆耳环,耳环的大小则应与面部的大小成正比。

8、夏季可佩带小型带钻石的耳环,冬季佩带金耳环较适宜。

9、脸色黄者宜佩带白色耳环;脸色白者选粉色耳环,或镶玛瑙、
红宝石的耳环。

10、女性身材瘦小可选镶钻小型耳环;身材高大可选佩垂挂式长耳环。

11、成熟女性可佩带圆形纯金耳环,少女则选三角形耳环为好。

温馨提醒
耳钉不佩戴的时候,或者佩戴之前,最好放入酒精里浸泡5分钟即可。

有些人因为敏感会对一些金属产生过敏反应,建议如果过敏,
最好使用银质的耳钉。

更多精美耳饰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