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等级

清朝妃子等级

后宫之主(凤品):皇后(1名)

(持有凤印,可以将庶二品及以下妃嫔废去。)

祥风品:地位在四妃之上:皇贵妃(两名)

正一品:贵妃德妃贤妃淑妃【贵妃为首,地位依次递减,各一名】

从一品:夫人【有一字封号,三名】

庶一品:妃【有一字封号,六名】

正二品:贵姬【有一字封号,四名】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庶二品:淑仪淑媛淑容淑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正三品:修仪修媛修容修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三品:贵嫔【有一字封号,四名】

庶三品:嫔【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正四品:婕妤【有一字封号,三名】

从四品:贵仪【有一字封号,二名】

庶四品:顺仪顺媛顺容顺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正五品:充仪充媛充容充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五品:姬【有一字封号,五名】

庶五品:容华婉容【有一字封号,各三名】

正六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贤仪微仪【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六品:良媛良娣【有一字封号,各两名】

庶六品:小仪小媛【有一字封号,各两名】

正七品:贵人【有一字封号,各六名】

从七品:美人才人良人【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庶七品:常在【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正八品:选侍【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从八品:娘子舞涓【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八品:宝林娱灵【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九品:芳婉柔婉【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从九品:顺常顺成【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九品:承徽列荣【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十品:御女采女【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从十品:答应【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十品:充衣承衣刀人更衣【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八品:御女、淑女

从八品:答应

清代后宫嫔妃首饰大全(一)扁方

扁方. 扁方是梳两把头最主要的东西,相当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以真发分成两把,当然“扁方”起着骨干作用.扁方的制作有整块玉的、翡翠的,也有用金胎镶玉、镶翠、镶其他珠宝的,或金錾花、或银镀金等等. 金錾花双喜扁方 玳瑁镶珠嵌玉石花卉扁方:长32厘米,宽2.9厘米.玳瑁质地,头尾均银镀金累丝嵌碧玺,珍珠,翠,青金石的海棠花图案 金镶珠镂空扁方:长34.3厘米,宽3.3厘米.中镂空图案,两端共镶珠93颗. 扁方很好看啊,我觉得比那个佃子好看了,不过扁方是缠在头发里的,做那么精致干嘛呀,难道黄桑临幸还帮妃子拆头发么?! 金累丝嵌珠五凤钿:钿长30厘米,宽23厘米,高14厘米。钿以纸板为形,点翠为饰。通身共有金累丝凤十四只,上嵌珍珠,宝石。每只凤口衔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宝石等贯穿的流苏。钿后有流苏垂饰。 银镀金累丝嵌珠宝扁豆、蝴蝶、飘带簪; 银镀金嵌宝蝴蝶簪:银镀金双针,点翠嵌珠宝、蝴蝶、白玉、珊瑚菊花 银镀金广片蝴蝶簪 通草蝴蝶头花簪; 金镶珠石秋叶蝴蝶簪.; 银镀金嵌珠石蜻蜓簪; 银镀金嵌珠宝蜻蜓簪 银镀金嵌珠宝簪 银镀金嵌宝玉蟹簪 金镶珠宝蟾簪 金镶料艾叶蟾簪 银镀金嵌翠花碧玺佛手簪(女主 金镶宝石云芝簪(福晋 银镀金点翠碧玺花簪(福晋,李氏 金镶宝石花簪 银镀金碧玺穿珠点翠花簪( 银镀金花盆簪 金镶宝石菊花簪(李氏 蓝宝石簪(钮钴禄 珍珠簪(女主,李氏 银镀金嵌翠石耳挖簪;银镀金嵌翠石耳挖簪;翠镂雕双钱鱼簪; 金镶珠点翠如意簪 银镀金点翠簪 银镀金嵌宝花盆簪 银镀金嵌宝石婴戏簪 银镀金东升簪 银镀金嵌珠宝簪 银镀金镶珠娃娃瓶簪 银镀金嵌珠石花篮簪

清朝妃子等级

后宫之主(凤品):皇后(1名) (持有凤印,可以将庶二品及以下妃嫔废去。) 祥风品:地位在四妃之上:皇贵妃(两名) 正一品:贵妃德妃贤妃淑妃【贵妃为首,地位依次递减,各一名】 从一品:夫人【有一字封号,三名】 庶一品:妃【有一字封号,六名】 正二品:贵姬【有一字封号,四名】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庶二品:淑仪淑媛淑容淑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正三品:修仪修媛修容修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三品:贵嫔【有一字封号,四名】 庶三品:嫔【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正四品:婕妤【有一字封号,三名】 从四品:贵仪【有一字封号,二名】 庶四品:顺仪顺媛顺容顺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正五品:充仪充媛充容充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五品:姬【有一字封号,五名】 庶五品:容华婉容【有一字封号,各三名】 正六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贤仪微仪【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六品:良媛良娣【有一字封号,各两名】 庶六品:小仪小媛【有一字封号,各两名】 正七品:贵人【有一字封号,各六名】 从七品:美人才人良人【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庶七品:常在【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正八品:选侍【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从八品:娘子舞涓【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八品:宝林娱灵【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九品:芳婉柔婉【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从九品:顺常顺成【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九品:承徽列荣【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十品:御女采女【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从十品:答应【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十品:充衣承衣刀人更衣【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八品:御女、淑女 从八品:答应

清朝后妃列表

清朝后妃列表 清显祖宣皇帝爱新觉罗·塔克世 1571年—1583年 1 显祖宣皇后喜塔腊·额穆齐大福晋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2 哈达那拉·肯姐继室福晋子:巴雅喇 3 李佳氏子:穆尔哈齐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帝1616—1626 (1559-1636) 68岁1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侧福晋 1588年10月-1603年(1575-1603) 29岁皇太极 2 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1626年 37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殉葬 3 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正室大福晋褚英、代善女:东果格格 4 继妃富察·衮代继室大福晋莽古尔泰、德格类女:莽

古济 5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侧福晋、寿康太妃侧妃那拉氏侧福晋巴雅喇 7 侧妃叶赫那拉·怜儿 7 侧妃哈达那拉·阿敏(阿敏格格) 8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阿巴泰女一 9 庶妃兆佳氏阿拜 10庶妃钮祜禄氏汤古代、塔拜 11庶妃嘉穆瑚觉罗·真哥巴布泰、巴布海女三 12庶妃西林觉罗氏赖慕布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女一 14乐妃李惠霞乐妃回族人 15庶妃德因泽宫人、庶福晋殉葬 16庶妃博尔济吉特氏安布福晋 1612-1644 17庶妃绰奇德合母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帝1626—1643

1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福晋、中宫大福晋(清宁宫)、皇后、皇太后 1614年4月-1649年4月51岁逝世女三 2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庄妃、西宫侧福晋(永福宫)、皇太后、太皇太后、昭圣皇太后 1636-1687年12月11日女:雅图、阿图、淑哲子:福临 75岁 3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宸妃、东宫大福晋(关雎宫) 1636-1641 33岁逝世子一,二岁殇 4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林丹汗妃(囊囊太后)贵妃、麟趾宫贵妃 1636-1675博穆博果尔女一 5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林丹汗妃窦土门福晋(苏泰太后)淑妃、东宫侧福晋(衍庆宫)1636-1668 6 元妃钮祜禄氏洛博会 7 继妃乌拉那拉氏豪格、洛格女一 8 侧妃叶赫那拉氏硕塞 9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二 10庶妃那拉氏高塞女二

清朝皇帝的后宫结构

清朝皇帝的后宫结构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除皇贵妃、贵妃之外,也还有其他妃号,如庄妃、瑾妃、珍妃等。制度规定尽管十分严格,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康熙、乾隆的妃嫔都大大超过规定,而同治、光绪等又远没有那么多的妃嫔。清朝宫女人数比明朝减少,按定制在三百人以下,实际上也不止此数。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皇后(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8人) 贵妃(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8人) 妃(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6人) 嫔(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6人) 贵人(五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六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七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宫次:皇后坤宁宫东宫西宫 位次:皇后(1)皇贵妃(2)贵妃(2)妃(4)嫔(9)贵人(数名)常在(数名)答应(数名)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 例如: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不一定都是明黄色。 1.朝褂: (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朝褂,按《大清会典》规定,有三种款式,均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帨、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华美绝伦。 ①圆领对襟,有后开裾,缺袖的长背心,自胸围线以下作襞积(褶裥),其纹饰在胸围线以上前后绣立龙各二条,胸围线以下则横分为4层,第1第3两层分别织绣行龙前后各2条,第2第4两层分别织绣万福(蝙蝠)万寿(团寿字),各层均以彩云相间。 ②圆领对襟、缺袖、后开裾、腰下有襞积(褶裥)的长背心,纹饰前胸后背各织绣正龙一条,腰帷织绣行龙4条(前后各2条),下幅织绣行龙8条(前后各4条)。三个装饰部位下面均有寿山纹,平水江牙。 ③为圆领、对襟、缺袖,无襞积左右开裾至腋下的长背心,前后身各织绣大立龙各二条相向戏珠。下幅为八宝寿山江牙立水、立龙之间彩云相间。如果说前两式朝褂的装饰风格是横分割,精美秀丽,则这第三种款式为竖分割,豪放富丽。(2)贵妃、妃、嫔朝褂,与皇贵妃相同,但领后的绦为金黄色。 (3)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世子福晋朝褂,用石青色,织金缎、绸边,饰纹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绦,上缀杂饰。 (4)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朝褂,石青色,织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 (5)民公夫人以下朝褂,石青色,织金缎、绸边,饰纹前行蟒二,后行蟒一,领后垂石青绦。 2.朝袍: (1)皇太后、皇后朝袍,分冬夏两类,均为明黄色,其基本款式均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合。开领和袖子另有特点,开领是从领口右缘向右方折斜,故与斜领或圆领右衽的一般款式不同。袖子是由袖身与接袖(约12厘米宽)、综袖(又称中接袖)、袖端(即马蹄袖)相接而成,并在腋下至肩部加缝一段上宽下窄的装饰性护肩,领后垂明黄绦,上缀珠宝。穿时朝袍必与朝褂配套。 (2)皇子福晋朝袍,用香色,披领及袖石青色,片金缘,冬加海龙缘,护肩外边亦加缘,饰文前胸后背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绦。亲王福晋、亲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朝袍与此相同。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金簪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

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骨簪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

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点翠钿子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

嘉庆帝后妃列表

嘉庆帝后妃列表 嘉庆帝是乾隆之后,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入关之后的第五位。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在圆明园出生,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十五岁的时候,举行大婚,娶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喜塔拉氏。后来嘉庆帝继位后,喜塔拉氏被封为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喜塔拉氏十五岁的时候被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喜塔拉氏与嘉庆帝同岁,且比嘉庆帝大四十多天。喜塔拉氏一生为嘉庆帝,诞育了两女一子,第二女和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以及第二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 喜塔拉氏为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不过其父的头癣,多为追封,实际上喜塔拉氏的出生一般。祖上阿塔在后金时期仅为正白旗包衣,其家族繁衍七、八代后,至嘉庆朝,孝淑皇后之父和尔敬额也不过才是名总管内务府大臣。至于她为什么能凭借一般的出生,做了皇子的正妃,应当是通过正常的选妃途径,而没有涉及政治权利。以一介包衣,成为嫡后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情。不过可惜的是,在嘉庆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岁。谥孝淑皇后,道光、咸丰累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嘉庆帝在喜塔拉氏死后,娶了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继后

孝和睿,原为潜邸侧妃,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嘉庆元年册为贵妃,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嘉庆六年正月初八立为皇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绵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昌西陵。 嘉庆帝后妃列表 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终年三十七岁。是嘉庆后妃中死后惟一与嘉庆同葬昌陵的女人。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六年,由皇贵妃而册为皇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还有昌西陵。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嘉庆初年被选入宫,赐号如贵人。嘉庆十年封为如嫔。十五年晋封为如妃。二十五年,道光晋尊为皇考如贵妃。道光二十六年,晋尊为如皇贵妃。三十年,咸丰晋尊为皇祖如皇贵太妃。咸丰十年去世,终年七十四。 华妃侯佳氏:嘉庆元年正月册封为莹嫔。六年晋封为华妃。九年去世。 淳嫔董佳氏:委署库长时泰女。嘉庆初年赐号淳贵人,嘉庆六年册封为淳嫔。二十四年去世。 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公安英之女。本为宫女,后被嘉庆临幸,封为常在。 恩嫔乌雅氏:父左副都御史万明。嘉庆赐号恩贵人。

清朝后妃侍寝制度

清朝后妃侍寝制度 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新婚之后,皇后要和皇帝在坤宁宫洞房旁的东暖阁同住三天。 紫禁城内的养心殿东侧有体顺堂,便是皇后与皇帝同居待寝的住所。度过新婚之期后,皇 帝仍回养心殿后殿寝宫居住,皇后便选定东西六宫的一处居住。除新婚期之外,平时皇帝 要召幸某妃侍寝,一般都在晚饭时,皇帝亲自翻后妃的绿头牌,皇帝喜欢哪个妃子,便把 那个妃子的绿头牌翻过来,随侍太监心领神会,马上禀知某妃到皇帝寝宫承欢。 清代嫔妃侍寝与各代不同,皇帝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位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子都 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 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 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 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 门负责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被裹着扛到皇帝的寝所来。 清朝入关以后,驻防关内的八旗军面对的是纯粹的农业社会以及繁华的市井生活,他 们与游猎驯牧生产逐渐疏远。因此旗人失去了平素维持训练的生活模式,在平淡的农业田 园与五花八门的城市喧闹环境中长大的年轻旗人自幼就无法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而简陋 的八旗军事组织又无理长久维持有效的军事训练,久而久之八旗子弟的军事素质急剧下降。清中期以后关内八旗军的训练废弛,尤其是生活在城市内的旗人由于没有分配田地耕种, 旗内任职又有限额,造成大量八旗子弟闲散终日,无所事事。于是他们就以养鸟逛街,唱 曲听戏打发时光。朝廷发放的月饷经常被拿去赌博,有的甚至人还未到家饷银就全部花光。 俞大纲对隋置进士科一条颇有疑义,他说:“若谓察举对策之法,已为完形之考试制度,则当上溯两汉为权舆,若谓朝廷,开科待人,士子投牒自试,始可谓完形之考试制度,则当以唐为始,不可谓肇基于隋,确定于唐矣。” 提出士人“投牒自试”是科举制度起源的主要标志这一极有价值的见解。唐长孺提出了与 俞大纲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特点在于是否“准许怀牒自试”,而南北 朝后期,已出现士人“怀牒自试”的个例,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正在萌芽之中。 当然,徐娘的猎物,绝不止季江一人,譬如,瑶光寺中的智远僧人也是其中一位。可 智远毕竟不是编制之人,出入皇宫自然多了诸多盘查,当然,这对于化妆高手徐昭佩而言,本非难题,但逢饥渴难耐之时,便将其化成宫女模样,喊入宫中消遣。但是,常在河边走,难免要湿身的,终于,到了东窗事发的时候了。萧绎可没有高湛的大气度,这堂堂一国之君,难道被一个花和尚戴了绿帽子?自尊心备受打击的萧绎,倒丢掉了学术男的包袱,一 个狠心,逼着发妻投井自尽,事后,萧绎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特长,在皇家官方博客上,亲自写了《荡妇秋思赋》一文,述其淫行,以泄其愤。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 1357年明玉珍率军占领重庆,被徐寿辉任命为陇蜀行省右丞,此后又率兵入川,占领成都。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便与陈友谅断绝关系,自称陇蜀王。1362年明玉珍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明玉珍占据川蜀一带,但并无远略,派人 交好朱元璋。此时朱元璋不想树敌,回信道:“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 1.朝褂:(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朝褂,按《大清会典》规定,有三种 款式,均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 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华美绝伦。①圆领对襟,有后开裾,缺袖的长背心,自胸围线以下作襞积 (褶裥),其纹饰在胸围线以上前后绣立龙各二条,胸围线以下则横分为4层,第1第3两 层分别织绣行龙前后各2条,第2第4两层分别织绣万福(蝙蝠)万寿(团寿字),各层均以 彩云相间。②圆领对襟、缺袖、后开裾、腰下有襞积(褶裥)的长背心,纹饰前胸后背各织 绣正龙一条,腰帷织绣行龙4条(前后各2条),下幅织绣行龙8条(前后各4条)。三个装 饰部位下面均有寿山纹,平水江牙。③为圆领、对襟、缺袖,无襞积左右开裾至腋下的长 背心,前后身各织绣大立龙各二条相向戏珠。下幅为八宝寿山江牙立水、立龙之间彩云相间。假如说前两式朝褂的装饰风格是横分割,精美奇丽,则这第三种款式为竖分割,豪放 富丽。(2)贵妃、妃、嫔朝褂,与皇贵妃相同,但领后的绦为金黄色。 乃皇上不责西甯,而反笑周元理者又何也?盖皇上知汉人中有以奴才二字为自昔北俗 骂人之词,而不甘为满洲奴才也,故借周元理以警惕之。在马人龙则恐其冒认奴才焉,在 周元理则恐其不服为奴才焉,操纵臣下之术亦神哉! 2.朝袍:(1)皇太后、皇后朝袍,分冬夏两类,均为明黄色,其基本款式均由披领、 护肩与袍身组合。开领和袖子另有特点,开领是从领口右缘向右方折斜,故与斜领或圆领 右衽的一般款式不同。袖子是由袖身与接袖(约12厘米宽)、综袖(又称中接袖)、袖端(即 马蹄袖)相接而成,并在腋下至肩部加缝一段上宽下窄的装饰性护肩,领后垂明黄绦,上 缀珠宝。穿时朝袍必与朝褂配套。 提起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位明君,甚至称之为 圣祖仁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圣祖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秽乱私生活。那么,康熙的 后宫究竟有多少嫔妃?他的私生活到底有怎样的秽乱?为什么一代明君的私生活如此的秽 乱呢?康熙究竟有多少嫔妃?染指过多少女人,这给连史学家都没有统一说法的问题,恐 怕普通人更难说得清楚了。

后妃、皇子、公主 最全清朝后宫等级制度一览表

后妃、皇子、公主最全清朝后宫等级制度一览表 一、后妃等级 太宗初始,定“一后四妃”的后宫制度,除立有皇后外,还有分局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的嫔妃;世祖入关后,完善后宫制度,皇后居中宫坤宁宫,设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锺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合称“东西十二宫”,后妃亦按等级分为 中宫皇后【母仪天下掌凤玺】皇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嫔贵人常在答应在同等级的妃嫔中,两字封号的妃嫔要稍高于一字封号的妃嫔,同理,三字封号高于二字封号 二、后妃礼仪 1、自妃位以上可为一宫主位,居于东西十二宫正殿中,管束一宫嫔妃,有升降宫内嫔妃的权利 2、若一宫尚无主位时,便由宫中位分最高者暂管宫内事务 3、后宫嫔妃每日上线需至太后、太妃、皇帝、皇后与所居宫中主位娘娘处请安,其他高位处可视情况而定, 4、嫔妃若是犯了小错,可在自己宫中禁足,不得侍寝,禁足天数由主位妃嫔决定,但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将人禁足,不管是陷害还是确实犯错,要有确实的证据。 三、后妃的自称与她称 1、嫔以上可称娘娘,或主子,对上自称臣妾,对下自称我、妃位以上居主位者可自称本宫, 2、贵人以下称呼职位即可,如X贵人,或X常在等,对上自称奴婢、XX氏,对下自称我 四、秀女选秀 1、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选中者,留在宫里随侍皇帝成为妃嫔,或被赐给皇室子孙做福晋未经参加选秀女者,不得嫁人。 2、选秀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因为

妃嫔职位表

{北齐嫔妃} 一品:皇后 正二品:昭仪【二人】; 从二品:弘德正德崇德【各一人】 正三品:上嫔:光猷昭训隆徽【各一人】 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各一人】 从三品: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各二人】 正四品: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各三人】 (人数后填) {隋朝设置,后唐朝完善} 隋朝后宫六尚【即女官】 从九品: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 尚仪【掌礼仪教学。】 尚服【掌服章宝藏。】 尚食【掌进膳先尝。】 尚寝【掌帷帐床褥。】 尚工【掌营造百役。】 ==========以上各一人 勋品: 管司【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 管司饰【掌簪珥花严】 管司医【掌方药卜筮】 管司制【掌衣服裁缝】 外流二品: 典琮【掌琮玺器玩。】 典赞【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典栉【掌巾栉膏沐。】 典器【掌樽彝器皿。】 典会【掌财帛出入。】 ==========以上各三人,比六尚低

尚宫局: 司言【掌宣传奏启】{二人} 司簿【掌名录计度】{二人} 司正【掌格式推罚】{二人} 司闱【掌门阁管龠】{二人} 尚仪局: 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二人} 司乐【掌音律】{四人} 司宾【掌宾客】{二人} 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二人} 尚服局: 司玺【掌琮玺符节】{二人} 司衣【掌衣服】{二人} 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二人} 司仗【掌仗卫戎器】{二人} 尚食局: 司膳【掌膳羞】{四人} 司酝【掌酒醴益醢】{二人} 司药【掌医巫药】{二人} 司饎【掌廪饩柴炭】{二人} 尚寝局: 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二人} 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二人} 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二人} 司灯【掌火烛】{二人} 尚工局: 司制【掌营造裁缝】{二人} 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二人} 司彩【掌缯帛】{二人} 司织【掌织染】{二人}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外有无数无品女史 六尚拟前朝六部尚书省。 唐朝

清代公主等级划分

以清朝为例。 1 后妃排序:将后妃分为八品级,辨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朱紫,常在,容许。 2 皇子排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 3 公主排序: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4 侍卫排序: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 5 宦官排序:总管宦官、副总管宦官、领袖宦官、宦官。 6 宫女排序:代诏女官、内廷女官、女史、司记、昭训、采女、奉仪、宫女 中国现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位置次于后的妾。据纪录,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一致天下,尽收六国宫女空虚内廷,等级爵位排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品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 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有宫官女职,常无数百人之多,以供陪侍。明代建立六宫定制并严厉收支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依然为数不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秀士、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妃、妃、嫔、朱紫、常在、容许等等级。宫女分秀女、官男子两等。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残妇女的罪过制度。嫔妃一旦得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曩昔,天子去世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称号: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称号:郡主 2、正二品官职称号: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称号: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称号:尤物、良媛 5、正五品官职称号:秀士、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称号: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称号: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称号:采女 9、正九品官职称号:奉仪 别的不列等级:宫女、民女

清朝后宫制度

清朝后宫制度 导读:本文是关于清朝后宫制度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清朝后宫规矩】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除皇贵妃、贵妃之外,也还有其他妃号,如庄妃、瑾妃、珍妃等。 清朝的后宫同辈情形是: 皇后(大太太),其次为皇贵妃(大姨太)其次为贵妃(二姨太。二人),其次为妃(三姨大。四人), 其次为嫔(四姨太。六人),其次为贵人(五姨太。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六姨大。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七姨太。人数不定), 最后为宫女。宫女最特别,她们的地位是丫鬟,除非被皇帝看中,并且“幸”过,她们到了二十五岁,可以退回本家,另行出嫁,同时期官女的平均数目,在清朝最少,约两千以下。 在这方面,清朝比起来最有“仁政”。因为,比起唐玄宗的四万宫女来,当然是“仁政”。宫女可以升级,但很难跳级。婢作夫人,要慢慢来。选进来的秀女就不同。宫女要升到贵人或嫔,得经过做答

应和常在的阶段,秀女则一进来,便可做到贵人以上。例如宣宗道光皇帝的和妃,就是由宫女科班出身的;文宗咸丰皇帝的贵妃(后来的慈禧大后),就是由秀女一做便是贵人,由贵人升为嫔,做嫔时候生了儿子(后来的穆宗同治皇帝),皇帝一高兴,再把她升为妃,以至贵妃(大家称为懿贵妃)。 除宫女以外,其他的都是皇帝正式姨太太,永远不能脱离宫廷。她们中间,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就分配给她们一起住。 宫女名额按地位来分,一般情形是:皇后分到宫女十人,皇贵妃、贵妃分到宫女八人,妃嫔分到宫女六人,贵人分到宫女四人,常在分到宫女三人、答应分到宫女二人。 进宫以后,通例就不准再回娘家了。要回娘家,得经过特例恩准。清朝慈禧太后年轻时候,当秀女选进宫去,为文宗咸丰皇帝生下男孩,皇帝高兴之余,才“特恩赐”她回娘家几小时,大家认为这是“旷典”。人不能回家,家人能做到到宫里来探望,就很不错。家人到宫里来,能在皇宫附近下轿的,更是殊荣。据濮兰德《慈禧外记》(陈冷太译,台湾中华书局)有一段这类事实的稀有描述: 慈禧既离锡拉胡同家中,而入宫闱,从此与家人隔绝。有一老妇侍彼多年,尝谈老太后入宫之后,仅归省一次,其言甚有趣味。今述之于下:一千八百五十七年英一月,即咸丰六年,乃同治皇帝诞生之九月。慈禧蒙皇帝特恩赐回家省亲一次。归省之日,早有太监至其家中,告以某时驾到。其家人及亲戚人等,闻此旷典,莫不欢忭。邻居

历史趣谈:康熙的妃子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的妃子列表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熙的妃子揭秘清朝康熙皇帝的妃子列表简介 导语:康熙的妃子:康熙,说到他想必大家都是十分的熟悉,他被后世人们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康熙有50多个儿女,那么这些儿女都是谁 康熙的妃子:康熙,说到他想必大家都是十分的熟悉,他被后世人们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康熙有50多个儿女,那么这些儿女都是谁生的呢?的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伙罗列一下康熙的妃子们。 1.孝诚仁皇后(1654年—1674年):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崩于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生承祜(2岁夭折)、胤礽。 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温僖贵妃的姐姐。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 3.孝懿仁皇后:佟佳·仙蕊,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收胤禛为养子,生皇八女。 4.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4年):乌雅·德宛,德嫔(1678年)、德妃(1680年)、仁寿皇太后(1723年)。生胤禛(雍正)、胤祚、允禵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1724年逝世,享年64岁。 5.敦怡皇贵妃(1683年—1768年):瓜尔佳·和双,和嫔、和妃、贵太妃,享年86岁。生一女殇,与悫惠皇贵妃一同抚养过弘历(乾隆)。 6.敬敏皇贵妃:章佳·阿秀庶妃、追谥敏妃(1699年)。生胤祥、和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称谓注解

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 清制,亲王、世子、郡王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封侧福晋。福晋,满语,妻子或贵妇之意。额定,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其冠服比福晋降一等。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 阿哥: "阿哥"也是满语音译,其意为"哥哥",它有两个义项.一是清代满族宫廷称皇子,可按排行称阿哥,如大阿哥,二阿哥等.二是旗人的贵族称儿子,此处尤须注意"阿"读四声,"哥"读轻声. 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 王爷:(包括亲王和郡王) 王爷是皇帝的直属亲戚但不一定是皇帝的兄弟,地位没有亲王高。历史上由有很多异姓封王,如吴三桂就是其中之一,不单单异姓还是异族。且王爷也要看亲属关系,如亲王就是最高的根绝位有一定关系。 王爷的封尚则较为广泛,例如拥有皇族血脉而非正统皇族因立战功,对国家有杰出贡献。亲王与王爷都是世袭的,在清朝,满族与皇室沾亲切立过大功者通常封为王爷。 亲王: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一般为皇亲宗室) 一般来说亲王较于王爷高,亲王只能是黄族嫡亲,也就是说,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子嗣 皇族女室的丈夫(皇帝的兄弟和儿子) 郡王: 郡王是亲王的儿子 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爵位上讲,亲王的等级更高些。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 亲王就是有血缘关系的,郡王是册封的 贝勒:(贝勒是属于爵位名,而不是官名) (贝勒-贝勒是皇族的一个封爵,可以是皇帝的儿子,也可以是其他皇族的承继人。清制,入八分皇族的爵位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护国公,镇国将军等,非皇族不能封(除了乾隆间的福安康封贝子)是有一定的续承关系。

汉朝后妃列表

汉朝后妃列表 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 2汉高祖刘邦曹夫人 3汉高祖刘邦戚夫人 4汉高祖刘邦薄姬 5汉高祖刘邦赵姬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窦皇后 汉文帝刘恒慎夫人 汉景帝刘启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王皇后 汉景帝刘启栗姬 汉景帝刘启程姬 汉景帝刘启唐姬 汉景帝刘启贾夫人 汉景帝刘启王夫人 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 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李皇后[李夫人]追封汉武帝刘彻赵婕妤 汉武帝刘彻李姬 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许皇后[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霍皇后 汉宣帝刘询王皇后 汉宣帝刘询张婕妤 汉宣帝刘询卫婕妤 汉宣帝刘询戎婕妤 汉宣帝刘询公孙婕妤

汉元帝刘奭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傅昭仪 汉元帝刘奭冯昭仪 汉成帝刘骜许皇后 汉成帝刘骜赵皇后[赵飞燕] 汉成帝刘骜赵昭仪[飞燕妹] 汉哀帝刘欣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郭圣通皇后汉光武帝刘秀阴丽华皇后汉光武帝刘秀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马皇后 汉明帝刘庄贾贵人 汉明帝刘庄阴贵人 汉章帝刘炟窦皇后 汉章帝刘炟宋贵人 汉章帝刘炟梁贵人 汉章帝刘炟申贵人 汉和帝刘肇阴皇后 汉和帝刘肇邓皇后 汉和帝刘肇冯贵人 汉和帝刘肇周贵人 汉安帝刘祜阎皇后 汉安帝刘祜李姬 汉顺帝刘保梁皇后 汉顺帝刘保虞贵人 汉桓帝刘志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邓皇后 汉桓帝刘志窦皇后

汉灵帝刘宏宋皇后 汉灵帝刘宏何皇后 汉灵帝刘宏王美人 东汉后少帝刘辩唐姬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 汉献帝刘协曹皇后 汉献帝刘协董贵人 三国 汉昭烈帝刘备甘皇后 汉昭烈帝刘备穆皇后 汉昭烈帝刘备麋夫人 汉昭烈帝刘备孙夫人 汉孝怀帝刘禅敬哀张皇后 汉孝怀帝刘禅张皇后[敬哀皇后之妹] 汉孝怀帝刘禅王贵人 汉孝怀帝刘禅李昭仪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1112841131.html,/question/78542653.html?si=2

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妃等级制度如下: 皇后一人 皇贵妃一人 贵妃两人 妃四人 清代后宫佳丽,按名位、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月银、服饰、伙食标准、服务人员数额、住房面积及其装修水平,还有仪仗的规模等等,都各有相应的规格。皇太后每年的津贴,累计有二十两黄金,二百两白银。皇贵妃每年八百两银子,配八名女佣;贵妃六百两,八名女佣;妃三百两,六名女佣;嫔二百两,六名女佣;贵人一百两,四名女佣;常在五十两,二名女佣;答应三十两,二名女佣。 嫔六人 看起来当上了皇子皇孙金枝玉叶,就一定会享受荣华富贵,得到美满幸福。事实上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在看似风光的背后,其实也有着异样的苦衷,只不过有些人命好点,有些人命苦罢了。不过,要算真正苦的,大明所有公主都可以入列,其中永宁公主应该拿第一。 雍正十一年,河南学政俞鸿图担任主考官,一次就卖了47个秀才,赚得12000多两的银子,而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光绪十九年(1893)为儿子考举人密定关节,最终败露而遭牢狱之苦。 贵人不限人数 常在不限人数 答应不限人数 官女子不限人数(官女子是宫女晋封)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大清后宫皇后和众嫔妃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

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 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 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 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 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 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话说,顺治皇帝14岁那年,在他的母后孝庄太后和叔叔多尔衮的主持下,迎娶了自 己人生中的第一任皇后。这个皇后不是外人,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清朝后宫嫔妃的开销和俸禄

清朝后宫嫔妃的开销和俸禄 皇太后: 年例:金20两,银2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1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10匹,纺纱10匹,杭细10匹,绵绸10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2号银钮200,3好银钮200,2等貂皮10,3等貂皮20,5等貂皮70,里貂皮12,海龙皮12 日用:猪1口,羊、鸡、鸭各1只,新粳米2升,黄老米1升5合,高丽江米3升,粳米粉3斤,白面51斤,荞麦面、麦子粉各1斤,豌豆3合,芝麻1合5勺,白糖2斤1两5钱,盆糖8两,蜂蜜8两,核桃仁4两,松仁2钱,枸杞4两,干枣10两,猪肉12斤,香油3斤10两,鸡蛋20个,面筋1斤8两,豆腐2斤,粉锅渣1斤,甜酱2斤12两,清酱2两,醋5两,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7支,黄蜡2支,羊油蜡2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20斤、冬40斤,黑炭夏40斤、冬80斤 皇后: 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 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 皇贵妃: 年例:银8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6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3匹,帽缎1匹,杨缎4匹,彭缎4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8匹,里纱7匹,绫7匹,纺

清代嫔妃等级

清代嫔妃等级 这些年,清宫剧着实不少。 对清朝后宫的等级,普通观众已有基本认知,不过总体仍是一知半解。 今天我们一并了解清楚。 清朝后宫分为八个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实则,还有一个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寝的宫女。既是宫女,自然也就排不上等级。 不同等级,其实也是不同官职。 官大一级压死人,等级不同,待遇就不同,比如册封: 册封皇贵妃和贵妃用金册;册封妃用镀金银册;册封嫔用银册;贵人、常在及答应无册。 至于每个月的用度,上下尊卑的礼仪,尤其是周边奴才的尊上踩下,我们在剧中也能窥见一二。

我国古代,从周朝开始,就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家庭也不例外。 皇后是妻;皇贵妃至嫔4个等级为妾;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仅为通房,不算妾室,没有朝服和朝冠。 清初(入关前),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 妻妾都称“福晋”或“格格”,像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 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 但直到康熙,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此时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晚清时,皇帝的后妃人数与前朝相比大为减少。

同治帝仅一后四妃,光绪帝仅一后二妃。末代皇帝溥仪甚至还遭遇离婚,此是后话,不提。 嫔妃来源主要是选秀。 清朝每三年选一次秀女,为了保证所谓尊贵血统,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 秀女的年龄要在13至16岁之间,身体健康无残疾。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 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一去不返。 好在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多,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

各朝代嫔妃等级

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 三夫人 九嫔 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共一百二十一后妃。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婧娥、容华、充衣。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婧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衣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舞涓、共和、娱灵、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人,御女八十一人。 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紫绶金章,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国 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婕妤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叡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