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107页PPT
重庆城市规划 ppt课件

规划至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 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自治 县)“四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 盖率达到90%。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西部第一大城 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十 大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 航运、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全国综合交通 枢纽,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 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 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 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 发的开发地区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为增长极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以中心
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 城五片、多中心组团 式”。
主城由中部、北 部、南部、西部、东 部五大片区组成。多 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 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 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 功能区。
ppt课件
19
ppt课件
重庆市总体规划浅析PPT课件

土地人口承载力高,人地矛盾突出。 2005年重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 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 人均耕地面积1.07亩,仅占全国平 均水平的76%;土地利用率91.34%, 土地垦殖率27.50%,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规划依据
理论依据 事实依据
法律法规
《城市规划原理》
重庆的自然社 会经济等一切 资料数据
土地利用特点
大城市,大农村。重庆市是我国中 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 四大直辖市中幅员面积最大,直辖 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城市化水平尚 不高,城市实体正在发育成长之中。 而且全市农业用地比重大,2005年 全市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4.42%, 农村建设用地占城 乡建设用地的 77.62%,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大农 村的土地利用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规划法》、 《重庆市城市规划 管理条例》、《重庆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城市发展目标
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 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山水格局分析
都市区绿地现状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1
2014年总体规划深化的主要内容
(一)突出了国家中心城市职能
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规划除进一步明确 了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城 市形态等的综合发展目标,即:建设具有强大“区域 组织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 面小康、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建成我国重要的先进制 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内陆开放高地,构建功能 完善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还 增加了“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要求,彰显了重庆的 山水城市特色。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2007-08-14 14:41:54)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标签:学习公社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陪都十年计划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
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
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精选】公共空间最新重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宣讲PPT优秀资料

公共步行通道(第三十三条)
3、入口位置应设置醒目的标示、标牌。 4、公共步行通道应保证有良好的通达性。
公园绿地控建(第三十四条) 1、分面积控制 ——用地面积小于或者等于2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仅允许建设为公 园绿地配套的市政设施用房和公园管理用房。 2、建筑占地面积——配套建筑占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公园陆地面积的3%。(专类公 园可专题研究后另定,如动物园等。)
公共空间布局及可达性要求(第三十二条)
公共空间分析图
广场、绿地等城市 公共空间应统筹规划、 集中布局。
规划要点: 构建城市级——社区级——组
团三级公共空间系统。
公共空间布局及可达性要求(第三十二条)
商业中心区应同 时规划广场、绿地等 公共空间,并有良好 的可达性。
公共空间布局及可达性要求(第三十二条)
公共空间周边控制(第三十一条)
重
长
庆
寿
中
湖
央
风
公
景
园
区
风景名胜区以及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或广场、重要河流水体等公共 空间周边的建筑布局、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天际轮廓线等内容,应当专题论证。
公共空间周边控制(第三十一条)
● 规划编制阶段 要 点: 规划方案中,深入分析公共开放空间以及周边地区的景观要素,明 确景观和空间环境等规划要求,做好公共开放空间以及周边地区建筑高 度、重要视线视廊、景观敏感区的保护和控制。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置要求(第三十五条) 3、不得设置阻碍行人通行和影响视线通透的花池、灌木等。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国外城市公园绿地控建效果公园绿地控建(第三十四条) 3、建筑高度控制 ——公园绿地配套建筑除塔、亭、台、阁等景观建筑小品外的建筑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

人口情况
2010年,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 2020年, 总人口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 规划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在基础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等的安排方面按1070万预留。
占地规模
2010年为24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 2020年为30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81平方米。 外围组团用地规模2000 年为4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3平方米;2010年 为89 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2020年为135 平方公里 ,人均面积83平方米。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
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 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 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 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 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 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 系统。
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现状及在
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 型对外客运站、内环线及外环高速公 路,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
铁路形成“三个主客运站Leabharlann 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
公路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
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 别为渝蓉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 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 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 江南通道。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强高速公路 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
港口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
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 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
机场机场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
实施情况
• 较好地落实了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和措施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水平逐年提高 • 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评估
•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 部分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实施策略
•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城市竞争力 •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 坚持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措施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 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 致 •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
01
重庆城市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市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地理环境特点
• 东邻湖北省,南邻贵州省 • 西邻四川省,北邻陕西省
• 地势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 •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天然 气、铝土矿等 • 水资源丰富,长江、嘉陵江及其 支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 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
重庆市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方案与措施
规划方案
• 构建均等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格局 • 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事业综合承载能力 • 优化社会事业布局,实现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措施
•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 优化社会事业布局,提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 发展多元化社会事业,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重庆城市规划

重庆城市规划摘要:没有雅典宪章的诞生,就没有现代城市功能的四大定位———居住、工作、游憩、交通,也没有对有历史文化意义建筑的保护;没有城市规划理念的创新,城市规划就缺乏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也没有“水上之都”威尼斯、“时装之都”巴黎等世界品牌城市的诞生。
对重庆而言,我们不仅要利用好自然山水资源,而且要通过遵循自然地理条件呈现出来的多中心组团式特点,培植森林城市,保护好主城区的天际线、水际线、街景线,突出鳞次栉比的靓丽风景线。
关键词:居住工作休闲交通1.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模式重庆何为城市,根据雅典宪章里面的解释,其必须具备基本的功能,即能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提供“居住,工作,休闲,交通”。
重庆山高坡度,在主城很多地方很难找到一块天然的台地,因此重庆不能想平原城市那样修建很多很宽的道路,重庆主城的交通不便很大程度是由于特殊地形的原因所致。
从另外一层面,重庆主城被长江和嘉陵江总体上分割为3大块,这同时为重庆城市空间结构总体规划为“自由多中心组团式”提供了优势,一个单核心的城市,随着其规模的扩大,经济人口的增长,到了一定的程度,各方面的能源就会供应不足,其主要就是交通,如果核心的交通不畅,就好比人体心脏部位的血液得不到供应,会导致整个人体失去血液循环功能,生命就会受到重大威胁,城市也是一样,所以现在规划专家也开始讨论城市的生与死,因此,重庆在以“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是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多中心即为多核心,每个核心都能解决人的需要,比如居住,工作,上学和购物等,使人出行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提高出行效率,因此,从这一层面讲,重庆空间布局总体是合理的。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谈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交通路网布局与之相适应,协调发展,目前,重庆主城区的“5617”的快速路网的格局已逐步实施,基本已经形成一半,同时干路与支路系统根据地块的开发也在大片大片的修建之中,但考虑到城市交通不能靠单纯的修路修桥能解决的,路修宽了,桥也修多了,交通问题依然还在,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和物的出行需求会更多,更复杂,主要因为有几点,一是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其出行需求总量会增加;二是城市规模扩大了,一部分人出行的距离也会增长,其表现在出行的“人.公里,物.公里”的量也会增大;其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出行目的也会多元化,以前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一天只需要满足上班和回家的2次出行,现在有可能还需要比如购物,娱乐等,很可能发生3-4次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