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地下车库设计详解分析
万科济南公司地下车库设计施工指引3.0

济南万科地下车库设计施工指引济南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年月目录总则 (4)第一篇地下车库配置标准和建筑细部尺寸要求 (5)一、车位配置标准及建筑细部尺寸二、车行坡道宽度三、读卡区与路的距离四、出入口设置,同进同出或出入分离研究五、排水沟位置六、车库入口雨篷的位置七、地库层高、楼盖形式、柱网设计指引表格八、底板构造第二篇地下车库配套专业作法 (10)一、动力及照明二、智能方面三、设备防潮措施第三篇地下车库减少结露现象施工措施 (15)一、施工中控制要点二、使用阶段时注意事项第四篇地下室防渗漏节点作法 (16)一、施工中控制要点二、使用阶段时注意事项第五篇混凝土密封固化地坪技术标准及施工要求 (19)一、施工中控制要点二、使用阶段时注意事项总则I. 为加强对济南万科项目地下车库的管理,保证施工及设计的高质量完成,特制定本指引。
II. 本指引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规、规范济南万科项目的实施方案图纸及文件III.本指引适用于济南万科项目中所有地下车库IV.本指引未作要求的内容以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规范为准。
V. 本指引是济南万科公司内部操作管理文件,内容涉及济南万科设计施工的相关成果,请勿外传。
VI. 本指导书的解释权属济南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济南万科地库痛点描述:1:地库柱网尺寸偏小,停车不便,引起客户投诉。
2:柱帽影响防火卷帘的安装,带来后期凿除混凝土的拆改变更。
3:消火栓靠框架柱布置,影响业主停车、降低地库使用品质。
4:地库灯具数量偏多,灯具安装方式不合理,造成成本浪费和使用品质的降低。
5:地库大量的排水沟设置,影响了客户正常使用,排水篦子破坏率高,后期物业维修费用高。
6:地库顶板、底板形式及层高设计不合理,提高了地库的造价。
7:地库变配电室、生活泵房等配套房面积、层高、门洞大小设计不合理,造成了后期的拆改变更,产生无效成本。
8:地库管线排布不合理,现场签证变更多,净高不满足规范要求2200,带来验收和客户投诉风险。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缺陷总结与分析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缺陷总结与分析地下车库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车辆停放提供了便利。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地下车库设计的各种缺陷和问题。
本文将对万科地下车库设计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与分析。
首先,万科地下车库存在的一个设计缺陷是停车位的数量不足。
由于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车位紧缺已成为城市普遍的问题。
而在万科地下车库中,由于设计不合理,停车位的数量比实际需求要小很多。
这导致车主停车时常常面临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的困扰,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拥堵的风险。
其次,地下车库的通行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常见的设计缺陷。
万科地下车库中,通行道路狭窄,转弯角度过小,车辆之间的间隔不够,这些都限制了车辆的通行能力。
当车流量较大时,容易导致车辆排队、阻塞,甚至发生事故。
这不仅给车主带来不便,也给地下车库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另外,万科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存在不足。
地下车库长期封闭的环境容易导致空气污浊,车库内的氧气含量低,车辆尾气等有害气体难以排出。
这不仅对车主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车库的设施设备造成腐蚀和损坏。
因此,地下车库应该加强通风与换气的设计,保证车库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此外,万科地下车库的安全设施设计亦存在不足。
在地下车库中,应该为车主提供安全出口、紧急逃生通道等应急设施。
然而,在万科地下车库中,这些设施的数量不足,位置不明确,使用者不够清楚。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车主可能无法及时找到安全通道,加重了事态的严重性。
最后,万科地下车库缺乏智能化管理的设备和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地下车库设计的趋势。
然而,在万科地下车库中,缺乏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如智能停车系统、车位导航系统等。
这不仅繁琐了车主的停车过程,也限制了地下车库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万科地下车库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停车位数量不足、通行能力不足、通风设计不足、安全设施不足以及缺乏智能化管理设备和系统等方面。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停车位数量的规划,优化通行道路的设计,加强地下车库的通风与换气,增加安全设施与应急设备的配置,引入智能化管理设备和系统等措施,提高地下车库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案例分析总结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缺陷总结与分析二季度出图的“东海岸3A、3B,广州蓝山、第五园、万科城8C”等几个项目均有设地下或架空车库,在审图过程中发现,地下车库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结构专业,均存在设计失误或设计不当等问题,主要为“车库设计不合理(车道宽度、转弯半径、入口、车库排水)、层高设置不当、坡道计算失误、以及楼面及顶板与梁设计失误”等等。
这些问题往往是在施工图出图后才发现,且有的项目基础已施工,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明确一些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避免日后类同问题的重复发生。
对各类问题,详细分析如下:1、车道宽度问题描述:主车道宽度设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个别项目,双车道宽度宽达8米,单车道宽达5米;而国家规范双车道仅为5.5米、单车道为3米;由于车道宽度过宽,导致每个停车位面积高达60平米;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为27~35平米,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产生原因:对国家规范有关各类车道宽度的规定不熟悉或理解不够。
解决措施:应熟悉掌国家规范的相关数据要求,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车道(含出口)宽度。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详下表:2、车库出入口设计不当问题描述:能设一个单车道出口设成双车道出口;或能设两个“单车道”出口设成两个“双车道”出入口,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产生原因:对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出入口的设置要求,理解不当。
解决措施: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合理的出入口数量及宽度。
国家对出入口数量及宽度的基本要求,详下表:3、转弯半径设计不当问题描述: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
(注: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道内径的关系详下图所示。
万科完美地库的八项设计原则

万科完美地库的⼋项设计原则地下车库的空间品质通常能反映出⼀个⼩区、⼀个楼盘的品质。
通过空间组织、界⾯处理、照明系统、通风采光等设计,减少安全隐患,提⾼客户⼼理安全感与归属感,通过提⾼地库的品质,提升⼩区的整体品质,今天就给⼤家分享《万科⾼效地库⼋项设计原则》⼀.地库选型及埋深原则1.1 地库布局地库布局⽐较常见的有两种类型:附建式和单建式。
1.2地库类型地库可分为单层、双(多)层,敞开式、封闭式等不同类型,对于刚需项⽬优选⽤敞开式地库,当地库采⽤⾃然排烟时,应满⾜以下要求。
相同⾯积下,单、双层地库的经济性与其所在地地质情况有较⼤相关性,⼀般⼟质情况较差,地下⽔位较⾼,单层地库更经济;通常情况,⼆层地下车库成本⽐⼀层地下车库⾼ 500 元/平⽶1.3 地库埋深1.4 地库⼩结⼆.⾏车流线原则2.1 地⾯车⾏主流线与地库出⼝关系2.地下车⾏主流线与坡道⼝关系汽车坡道及出⼊⼝除了考虑地⾯位置外,还需考虑与地库⾏车流线的关系,并注意以下⼏点:3 .车⾏主流线与停车位关系若涉及⼈防要求,需综合考虑停车效率与⼈防成本,选择更经济的停车⽅式。
4.车⾏主流线设置原则主流线可使⾏车快速到达⽬的地:1) ⼤型车库主流线应设成环形;2) ⼩型车库主流线应设成鱼⾻型。
5.多层地库时汽车坡道设置原则对多层地库,建议某个汽车坡道能直下最底层(蓝⾊坡道)。
汽车坡道⾸选直⼊式。
当不能选⽤直⼊式汽车坡道,则宜选⽤类似剪⼑楼梯室的汽车坡道。
⾏车流线⼩结:三.设备与消防原则1.消防疏散距离的设置汽车库防⽕规范对于⼈员疏散距离的规定:当项⽬所在地要求疏散距离按⾏⾛距离时,可借⽤车位空隙或⽆障碍车位来解决。
2. 防⽕分区的设置3.配电房、⽔泵房、风机房布置4.设备⽤房的消防设置四.⾮机动车库与主楼空间1.主楼设置夹层的影响因素2. 主楼设置夹层对成本的影响当主楼位于地库中央,因剪切刚度限制原因,主楼设置夹层成本更优。
当主楼位于地库边缘,有夹层成本⾼于⽆夹层约 22.45%,可综合投⼊产出⽐决定是否设夹层。
地下车库设计六大失误汇编万科总结

地下车库设计六大失误汇编万科总结一、引言地下车库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
万科集团在多年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下车库设计经验,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设计失误。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失误,为未来的地下车库设计提供参考和警示。
二、设计失误汇编失误一:规划布局不合理问题描述:地下车库的规划布局未能充分考虑车辆流线、停车效率和行人安全。
万科总结:在设计初期,应充分调研周边交通状况,合理规划车库入口、出口和内部流线,确保车辆顺畅通行和安全停放。
失误二:结构设计不安全问题描述:地下车库的结构设计未能满足安全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万科总结:结构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充分的结构计算和安全评估,确保车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失误三:排水系统设计不足问题描述: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倒灌或积水问题。
万科总结: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车库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排水畅通。
失误四:通风照明设计不足问题描述:地下车库通风和照明设计不足,影响使用体验和安全。
万科总结:通风和照明设计应满足车库的使用需求,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并考虑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可能性。
失误五:智能化系统设计落后问题描述:智能化系统设计未能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步伐,功能单一。
万科总结:应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如车牌识别、车位引导、智能监控等,提高车库的管理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失误六:环境美化和人性化设计缺失问题描述:地下车库环境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影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万科总结:在设计中应注重环境美化和人性化设计,如设置休息区、绿化景观等,提升车库的整体品质。
三、改进措施加强前期规划措施:在设计前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合理规划车库布局。
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确保安全。
优化排水系统设计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
万科(全套)地库经济性设计控制要点详解

万科(全套)地库经济性设计控制要点详解万科在研究地下车库经济性的过程中,对万余份地下停车大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总结了针对各种住宅产品组合地下停车情况的普遍性规律,制定了与集团当下需求相对应的地下车库控制指标,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一、万科停车效率维度①万科集团指标要求②万科控制要点汇总③万科控制要点详解控制要点①详解总结:地库设计必须前置,在规划布置塔楼时兼顾停车效率,利用地库经济性要求反推规划布局调整。
控制要点②详解通过结构、车道、地库轮廓线的微调,尽量消除单侧停车的车道。
控制要点③详解坡道应优先选择在停车效率不高的区域布置,如塔楼附近,地库边界附近。
问题: 坡道选择布置在停车效率高的区域,影响停车效率指标坡道应优先选择在停车效率不高的区域布置,如塔楼附近,地库边界附近。
控制要点④详解应尽量保证上下层车道应重叠设计(坡道地面出入口则以地面流线便利为主)问题:上下层车道不重叠,坡道占用地库面积大优化建议:应尽量保证上下层车道应重叠设计,在平面上减少坡道所占用的面积。
(注:坡道地面出入口则以地面流线便利为主)控制要点⑤详解设备用房应尽量布置在塔楼下等无法停车的区域,让出车道边的空间做停车位问题:设备用房挤占停车空间。
塔楼下方空间留在大面积无效空间设备用房应尽量布置在塔楼下等无法停车的区域,让出车道边的空间做停车位控制要点⑥详解充分利用塔楼下方可停车的空间,调整停车布置的方式,可做少量的柱子移位,激活死角空间问题:塔楼下方空间仍有可停车的空间被浪费充分利用可停车的空间,调整停车布置的方式,必要时可做少量的柱子移位,激活死角空间控制要点⑦详解严控柱网尺寸。
在项目档次较高,尺寸需要提升时,提升尺寸需要详细论证后,报区域审批问题:柱网过大,在正常车位,正常柱径的情况下,采用8.6*8.2米的柱网,车道宽度达到6~6.2米优化建议:严控柱网尺寸,常规项目车道宽度控制在5.5米为宜二、层高净高维度①指标要求及剖面关系万科地下室指标要求:地下室层高需考虑覆土层厚度、结构形式、机电设备空间、施工误差等因素,并结合地库所需要净高要求综合确定。
解密万科·湖心岛如何做出逆天车库

所有的所有,也都化作最初那个问了无数 人也问了自己无数遍的问题。车库,你究 竟想成为什么样子。 截至14年7月,超过300位高净值资产人 群率先买入,作为厦门岛内惟一原生富人 区,湖心岛已成为南中国首席高资产净值 住区。
206平亲地复式院落,前庭后院,茶室加 氛,最大100平赠送庭院。420平顶层复 式大宅,空中270°湖景露台,深入半岛湖 心极致世家领域!今夏,2015年印记系列, 16座首批登场!实景花园尽享非凡体验!
首先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叫“景观车库”,而 不是“地下车库”,这个还要从主入口开始。 这也是整个车库开始持续逆天的地方。
从图中可以看 出,从外部街 道到车库,整 个路面是平的, 没有任何常规 车库的下降或 上升坡度。这 其实是因为, 整个湖心岛地 势是堆高的, 车库作为最下 层,自然而然 就成为了外部 街道的延伸。 因此,不能算 作“地下”车 库。但是为什 么叫“景观” 车库呢?
设计师对于车 库的关爱似乎 一发难收。强 大功能带来的 人性化,已远 远不能满足设 计师的设想。 中轴车道的所 有地面,全部 采用石材铺贴, 如果说功能上 是为了耐磨、 以及避免返潮 天的地面结露 还说的过去, 那么设计形式 上则夸张到几 近疯狂了。
全部采用荔枝 面,全部采用 天花分割形式, 用两种石材交 错形成一道又 一道线条,增 加整体层次感, 起到减速带作 用。中轴车道 与次车道的所 有挡墙,全部 为全石材铺贴, 而这,仅仅是 为了在设计形 式上让万 科· 湖心岛出 现的所有罗马 拱门拥有一致 的视觉感。
由于景观车库与上方的景观 轴线平行,当初设计时,特 意在上方水景预留采光通道, 这样天光经过上方水景的折 射后会进入车库,并产生了 有趣的光影。 这些光影正好照在“脊骨线” 暖光源与“分骨线”冷光源 过度的地方。不仅如此,为 了让这些光影不仅限于满足 人性化功能,还要演绎成对 美与艺术的追求,设计师特 意在过度处使用了大量罗马 柱列与拱门,于是光照在水 面,折射进车库,穿过罗马 柱,在地面上就形成了我们 经常在地上庭院才能看到的 斑驳光影。
中海、万科地下车库设计解析

中海万科地下车库设计解析欢迎关注地产公众微信:地产创意策划(dichanchuangyicehua)地下车库由于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总结。
本文提炼了万科、中海在地产车库设计优化方面的关键措施,以供同行小伙伴们参考。
1.地下车库平面布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
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顶板上部绿化覆土荷载,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应尽量综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载取值的平衡,减少桩基础抗浮,并控制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减少地库埋深。
2.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考虑停车效率与工程成本、车型适应范围,综合性最优柱网8.1m*8.1m,建议高档项目采用;经济柱网 7.8m*8.1m,为节省成本,建议大部分项目采用此种尺寸,同时另设10%大型尺寸停车位,解决大型车停车问题。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结构方案,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对停车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虽然理论上停车效率较 7.8m*8.1m 方案,单车面积上升 1.5平米左右,立柱数量增加近50%,但立柱对总成本影响甚微,且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200~300。
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且基坑维护条件较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相当的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成本节约显著。
但此柱网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后采用。
3.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集中地库面积优化设计方法:(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车单元进行组合设计。
高效单元是经设计研究优化的车道面积最小、停车效率最高、面积是 4000平方米(一个消防分区)的设计模数单元;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地库适应性方案比较,使用地库停车标准,进行地库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住宅楼栋间距避免出现车辆单排布置、被动利用塔楼地下空间、支护间距预留不够等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缺陷总结与分析
二季度出图的“东海岸3A、3B,广州蓝山、第五园、万科城8C”等几个项目均有设地下或架空车库,在审图过程中发现,地下车库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结构专业,均存在设计失误或设计不当等问题,主要为“车库设计不合理(车道宽度、转弯半径、入口、车库排水)、层高设置不当、坡道计算失误、以及楼面及
顶板与梁设计失误”等等。
这些问题往往是在施工图出图后才发现,且有的项目基础已施工,返
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明确一些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避免日后类同问题的重复发生。
对各类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车道宽度
问题描述:
主车道宽度设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个别项目,双车道宽度宽达8米,单车道宽达5米;而国家规范双车道仅为5.5米、单车道为3米;
由于车道宽度过宽,导致每个停车位面积高达60平米;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为27~35平米,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产生原因:
对国家规范有关各类车道宽度的规定不熟悉或理解不够。
解决措施:
应熟悉掌国家规范的相关数据要求,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车道(含出口)宽度。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详下表:
2、车库出入口设计不当
问题描述:
能设一个单车道出口设成双车道出口;或能设两个“单车道”出口设成两个“双车道”出入口,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产生原因:
对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出入口的设置要求,理解不当。
解决措施:
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合理的出入口数量及宽度。
国家对出入口数量及宽度的基本要求,详下表:
3、转弯半径设计不当
问题描述:
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
(注: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道内径的关系详下图所示。
解决措施:
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4.10条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车库汽车环行道的最小内径:一般取3.9~4.2米即可。
此数据要牢记。
4、车库排水设计失误
问题描述:
地下车库,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开敞式集中停车库未考虑明沟排水;
个别项目,由室外进入室内的坡道起始点和结束端,未设排水明沟。
产生原因:
l 一是有的项目地下车库底层层高未考虑250(最薄处)~350厚的滤水层的厚度,导致地下室层高不够不能设滤水层及排水明沟。
l 二是,对明沟设置原则,不是很明确,从而遗漏。
解决措施:
在进行集中车库设计时,明沟的设置应应遵循如下原则:
附图一
附图二
5、车库坡道设计失误 坡道设计问题主要有二:
l 问题一:当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的上下端未设缓坡使坡道设计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导
致设计变更较大。
l 解决措施:
在计算坡道坡度时,一定预选考虑缓坡要求。
缓坡的具体规定详下图所示:
l 问题二:个别项目,坡道设计宽度过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l 解决措施:
应熟悉掌国家规范的相关数据要求,在方案设计时,选择合理的坡道宽度。
各类坡道宽度具体规定详下表:
C、顶板排水找坡
对于双面停车的车库顶面,一般采用≥2%的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结构找坡。
面层做法详景观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