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巩固措施及其影响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如下:01、统一货币、度量衡及文字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对货币、度量衡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战国时期,由于商品交换日益频繁,货币流通也随之扩大。
当时各诸侯国所铸造的货币,种类形制繁多,大小轻重各异,计算单位很不一致。
战国时期的金属铸币,考古发现数量极大。
其中以铜铸的货币为主,黄金铸币极少,只局限于个别地区。
铜质币可分布、刀、圜钱、铜贝等,分别在不同地区流通。
布币,形如铲状,或称铸币。
它的流通地区,主要在韩、赵、魏、周等地。
刀币,如刀形,流通地区主要在齐、燕,还有赵国等。
圜钱,为圆形,可分圆孔、方孔两种。
主要流行于秦国,以及周、魏等地。
铜贝,俗称蚁鼻钱,形同海贝,流行于楚国。
金质货币,有楚国的金版,外形呈不规则方形;另一种是圆形的,又称金饼。
秦统一全国之初,上述货币依然在局部地区流通,与当时的统一局面很不适应。
为此,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旧币,统一使用两种货币。
一种是黄金,称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一种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称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币制的统一,有利于商品交换,便于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也相当混乱。
它给地区间的商业交往造成很大困难,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对秦朝课取赋税,也很不方便。
秦统一后,下令对度量衡制度进行改革。
现存秦朝的铜权及方升,就是这次改革的遗物。
与此同时,对六国异形文字加以整理。
我国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自西周末年以来,逐渐出现文字分歧的现象。
到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分立,各自为政,文字异形情况,更加严重。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以秦的字体为规范,对六国文字加以整理,将繁难的大篆省改为小篆。
秦朝还有一种书体,称为隶书(秦隶)。
隶书笔画方折平直,比小篆书写更为简便。
这种书体的流行,与秦的“官狱多事”,政务繁忙有关。
因为日常公文往来,用秦篆书写很不方便。
隶书不是创始于秦朝,至少战国晚期已广为使用。
云梦出土的秦简,就是用隶书写成。
秦朝“书同文字”不仅使当时通行的小篆、隶书两种主要书体规范化,便于政策法令的推行,而且由于隶书的推广及流行,终于为汉字新书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与手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与手段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事件中,秦始皇所采取的政策和手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和手段进行探讨。
一、强制统一的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之一就是强制统一的政策。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他采取了强制的手段来实现统一。
他废除了六国的封建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制度,并且以法律统治国家。
同时,他还大规模地修建官道和运河,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和交通联系。
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统一得到了非常有效地实现。
二、同化的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之二就是同化的政策。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他采取了同化的手段来实现统一。
他废除了六国的大小不等的文化差异,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法律等方面的制度。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种较为统一的国家官方语言,这对于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疆拓土的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之三就是开疆拓土的政策。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他采取了开疆拓土的手段来实现统一。
他对外征服越南、云南和南方的岛屿等地区,开辟了南方的新疆域。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打通了通往中亚和西亚的贸易路线。
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领土进一步扩大,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四、重视军事的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之四就是重视军事的政策。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他采取了重视军事的手段来实现统一。
他制定了征兵制度,组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军队的装备和训练都非常先进。
同时,他还建立了强大的镇压机构,对任何反抗都进行严密的镇压。
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综上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策和手段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政策和手段不仅是秦始皇所建立的秦朝强大政权的基础,也为后世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和国家发展进程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这些措施对于社会发展的具体贡献。
第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取缔商人与土地贵族的特权。
秦始皇实行三公九卿制,将各地的诸侯、县、邑长直接任命,表示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决心。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和土地贵族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国家也成功依靠统一的法律制度去强化对市民和平民的监管。
第二步,实行均田制和轮耕制,改善农业生产。
秦朝实行的均田制和轮耕制使得土地重新分配,确保了每户人家的耕地数目大致相等,进而使得单个家庭能够维持基本生产需要。
同时,轮耕制的推行也使得土地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收益,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
第三步,推广车同轨,便利商品流通。
秦朝推行车同轨制度,使得各地商人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商品流通,有利于商品的交换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之间可以建立更紧密的网络,增强了对商品的交换,布局更广泛的市场,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总之,秦朝所采取的经济措施,不仅在当时对于固定和发展经济制度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具备着更广泛的历史意义。
有效地整合
各方力量,在农业、商业和交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改进,从而实现了国家实际上的一体化。
秦朝统一巩固政权的措施

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5、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影响: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采取的文化统一措施,对于世 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使中华文 化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秦始皇实行“以法为工具管理社会,以儒为 工具驯服百姓”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 通过官学、私塾等教育机构,普及儒家经典 和文化知识,培养人们忠诚于中央集权的臣 民意识。这一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秦朝的统一
和加强了中央集权。
04
社会措施
推行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抗击匈奴
秦始皇领导了抗击匈奴的战争, 稳定了边疆局势。
移民实边
为了巩固边疆,秦始皇实行移民 实边的政策,将大量人口迁移到 边疆地区,加强边疆的开发和建
设。
和亲政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缓解边境压力,秦始皇采取 和亲政策,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联
姻来巩固友好关系。
06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2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严明军纪
秦始皇对于违反军纪的行 为严惩不贷,确保军队的 纪律严明。
大力发展军队,加强边防
扩充军队
秦始皇大力发展军队,扩充兵力 ,保障国家的安全。
边防建设
为了稳定边疆,秦始皇加强了边防 建设,修建了长城和其他防御工事 。
驻防制度
秦始皇实行驻防制度,派遣精锐部 队驻守边疆,确保边疆的安全。
抗击匈奴,稳定边疆
推行郡县制
将全国分为若干个郡,设 立郡守、郡尉等官员,负 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设立三公九卿
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中央 政府中的最高行政长官。
九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 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 府,是中央政府中的重要官员, 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事务。
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举措

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举措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一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
为了巩固统一,在秦始皇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举措,并简要探讨其影响。
一、削弱诸侯国权力秦朝通过一系列政策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了朝廷的统治地位。
首先,秦朝推行了郡县制,并设立了郡县官员,以代替原本的诸侯国官员。
这样一来,朝廷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确保统一的政策得以贯彻。
其次,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度,取消了大量诸侯国,将其变为郡县,进一步削弱了诸侯国的独立力量。
这些举措有效地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统一。
二、推行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的权力,秦始皇在政治改革方面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首先,秦朝采取了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政策,对统治进行了集中化。
秦始皇通过制定一系列严苛的法律和法规,规范了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并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
这一举措使得统治更加有序,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力量。
其次,秦朝大规模修筑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巨大工程——万里长城,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
这些措施都有力地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地位。
三、加强军队建设巩固统一离不开强大的军队,秦朝在军队建设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首先,秦朝推行了兵役制度,对全国范围内的男丁实行军役。
这一举措使得秦朝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有效地应对内外威胁。
其次,秦朝实施了兵器统一制,建立了专门的兵器制造工场,提高了战争的效率。
此外,秦朝积极开展军事改革,改进军事制度和战术,为后来的统一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措施保证了秦朝在国内外的战争中保持了强大的军事优势,也为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削弱诸侯国权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和加强军队建设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消除了割据势力,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
秦朝的统一成就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秦朝巩固统一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巩固统 一的措施》 知识清单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清单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巩固这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方面,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首先,他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掌管军事和监察百官。
九卿则分管着不同的具体事务。
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他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作为通行货币,这有利于商品的交换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统一度量衡,使得各地在计量长度、容积和重量时有了统一的标准,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
文化方面,秦始皇统一文字。
他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便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对于政令的推行、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在交流和书写上更加便利,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交通方面,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和直道。
驰道宽阔平坦,便于皇帝出行和政令的传达;直道则是从咸阳通往北方边境,用于军事用途。
这些道路的修建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军事方面,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同时,他还派兵南征百越,统一了岭南地区,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法律方面,秦始皇颁布了秦律。
秦律十分细密严苛,对民众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秩序,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思想方面,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
他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以外的其他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还坑杀了一些儒生和方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
一、北击匈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
万大军北征匈奴,在同匈奴作战当中,秦
朝修筑了举世著名的秦长城。
军事
二、南征百越
秦始皇在灭楚国之后,就开始了征服百
越的军事行动,但遭到越族的顽强抵抗,再
加上运粮困难,战争相持了三年,后专门开
凿了灵渠,并于公元前214年征服了百越,建
置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
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明之。”
—邱隆、邱光明等《中国古代度量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
经济
三、实行土地私有制度,按亩纳税
公元前216年“(始皇帝)令黔首自实 田”。(即让老百姓如实上报自己的所有土地 (包括耕地和休耕地)。在此基础上,废除爰 田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私有制。
文化
一、统一文字
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
秦初天下
一、没有一套确定的政治体系
二、天下初定,民心不稳,六国流寇不断
三、全国各地风俗文化、文字货币、道路 不通,造成一系列麻烦
四、北方匈奴,南方南夷不断侵扰
面对这样一个秦国,你会怎 么做来巩固自己的江山?
小超子讲秦史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系别:历史文化系 班级:1307班 姓名:刘 超 学号:20131603711
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母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
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 令;后来又制定出隶书。
文化
二、焚书坑儒 焚书: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 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 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 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 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 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 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文化
二、焚书坑儒
坑儒: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 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 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 余人,全部坑杀。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
“秦令定车轮间距为6尺,一车可通国”
“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齐吴楚,江湖之
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 树„„”
——《汉书·贾山传》
政治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
地方政府
经济
一、统一货币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
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 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 藏,不为货。” ——《史记·平准书》
经济
二、统一度量衡
“二十六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黔
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昭丞相状、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