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欣赏课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音乐欣赏结课论文教师:***专业:通信工程07-2姓名:***学号:**********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摘要:音乐是无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

在音乐欣赏课上,我听到了许多从未听过的音乐,接触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以下是音乐带给我的一些启迪和思考。

关键字:音乐启迪思考一﹑音乐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身心的快乐当我悲伤的时候,它可以让我快乐;当我开心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更开心;当我幸福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感动的流泪;当我孤独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感觉温暖;当我想要悲伤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流泪。

真正的音乐,或者说好的音乐、优秀的音乐,是以小见大,方寸之间尽展大千世界、丰富的思想。

而当今流行音乐——包括网络流行——是歪曲了音乐的本质,呈现给人们一种欲望的满足,当人们满足欲望后便抛弃他,昙花一现,流行而没有生命的东西,不值一提,真正好的音乐充满生命活力,万年流长,多年后在听依然历久弥新、耐人寻味、启人心迪。

二﹑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促进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是通过有规律的音响运动,形成音乐形象,诉诸听觉,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人类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寻觅。

音乐时时撞击着人类的心灵,爆发出灿烂夺目的生命火花。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和教育长河中,音乐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音乐,正是以它迷人的魅力,启迪我们的心灵。

促进良好道德的形成。

正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讲述的那样。

那样一群本是精灵一般的孩子在院长的体罚下干尽坏事,几乎是无恶不作。

然而正是音乐老师马修的到来,改变了他们,是他用音乐让他们重新变回了天使。

通过长期的音乐培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于心、导之以行。

使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思想不断得到升华。

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在训练演出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坚强的毅力,为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于音乐最早的认知也来源于《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爱北京天安门》这些儿歌。

再长大一些,就有了音乐课上咿咿呀呀的练声。

但真正开始认识和理解音乐,是在小学五年级之时。

那之前,看《还珠格格》,其中夏紫薇弹的古筝让我心向往之,于是在五年级时开始在少年宫学习古筝。

从此,逐渐对音律有了自己的理解。

随后,我又学习了扬琴、自学了葫芦丝等较简单的民族乐器,对民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音乐是最奥妙的语言,简简单单的几个音符,凑在一起,便成了各种风格的美妙的乐曲。

《高山流水》是在“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如歌的旋律中寻觅知音,《百鸟朝凤》是善良的凤凰为王是众鸟的热烈欢腾,《二泉映月》是刚直顽强的盲艺人讲述坎坷一生的凄切幽怨,《渔舟唱晚》是随波逐流的片片白帆下满载而归的渔船,和心情愉悦悠游自得的渔民,《十面埋伏》是金戈铁马的战场上胜利者欢快的号角以及失败者非凡的气概,《将军令》是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各种音乐加在一起,描绘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把形形色色的角色、各层各次的社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而最初学琴时,我仅仅为了考级而练习,并且对于长时间的练习长长心生厌烦。

但学久了之后,体味到了其中滋味,便爱上了练琴。

心烦的时候弹两只舒缓的曲子,可以怡情养性;开心的时候弹几首欢快的曲子,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

常常接触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放松心情、可以舒缓情绪。

常常接触音乐可以让人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可以让人变得更有智慧。

音乐里记载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要读懂它们并不容易,就像是哲学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想要彻底地读懂音乐是不可能的事,大概没有人感自称自己是个懂音乐的人吧。

但我相信,即使仅仅对它一知半解,也能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人。

事实上,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高雅音乐并不多。

不管是西洋乐还是民乐,都并不是大众音乐。

了解它们的人,大多是音乐家或者学习它们的人。

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大街小巷里放着的流行音乐。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音乐是一种美妙的东西,那么大学里面的音乐鉴赏课是否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呢?下面是店铺!让小编我来帮助你整理几篇相关的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篇一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

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体会论文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体会论文

浅谈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的体会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但如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件事。

要提高音乐欣赏课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对所听音乐的感受与见解。

同时,教师也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个人魅力,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上欣赏课,因喜欢欣赏课而喜欢你。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课堂导入方法适宜的导入方法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1.悬念法。

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律动法。

结合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从而产生共鸣,体验情感,再进行新课教学。

例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走军训中的步伐,鼓励全班同学分组参与律动,通过学生的律动,引入课题,从而导入《行进中的歌》的教学。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学生在听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便感受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1.分组体验法。

把班级分若干参赛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个竞赛组别,如,歌唱组、诗歌组、舞蹈组、表演组、图画组等等,让学生通过各成员主动的创编,设计成一个个节目,最后进行表演,由于集体荣誉的驱动,每位组员都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便一下活跃起来。

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刍议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摘要:作为音乐教师,要力求克服思想上的一些误区,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民主氛围;共鸣;主动探究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25-02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

那么,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从而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片面理解,乃至对音乐艺术其特征的错误理解,出现了各种各样有悖于中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造成了教学效果较差,并产生不良后果:一是使学生失去了获得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最佳启蒙时期,二是延误了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最佳发展时期。

由于音乐艺术学习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错过了最佳启蒙期和发展期,就会造成一批原本爱好音乐的学生的终身遗憾。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语言主导欣赏教学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因为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

音乐是流动的音响,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

这种形象是非视觉的,也是非语义的,它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趋势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

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性的,它对现实的反应比较间接,因此音乐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等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我与音乐理工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和喜爱以及在课上观看演唱会以后的一些感想。

关键字音乐品味经典老歌 VITAS 迈克尔·杰克逊一直很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对音乐方面的知识、常识也知之甚少,除了小学、初中在学校上过的音乐课外,我还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吉他,可能是当时年纪太小了,没有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至于学吉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名新手,对吉他这种乐器的掌握也停留在了初级阶段,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尽管如此,也依然改变不了我对音乐深深的喜爱。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与大部分同龄人的品位是不同的,我的很多同学喜欢像周杰伦、孙燕姿或是一些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歌手,和他们比起来我就算相当怀旧的了,因为我喜欢的都是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尤其是港台地区的经典老歌,对于罗大佑、邓丽君、许冠杰、BEYOND、陈慧娴以及那些在80或90年代家喻户晓的歌星我都很熟悉,他们的经典曲目我也都耳熟能详,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对中国流行乐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打开自己电脑上的播放器,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些经典金曲。

那一段段经典的旋律总是能深深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

很喜欢中央三套做的一些回忆经典老歌的节目,比如《歌声飘过30年》,归纳和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原创歌坛的经典歌曲,对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听觉享受。

有时候我也会听一些新歌或者网络歌曲,其中有不少歌曲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个人认为现在的很多新歌虽然好听、新鲜,却很难让人记住,最多就是新鲜几天,只有那些成为经典的歌曲才会像酒一样,时间越长越是醇厚,是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感觉回味无穷。

尽管自己弹吉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对于自己十分喜欢的歌曲还是能够弹唱的,比如《恋曲1990》和《萍聚》等等,还有我最喜欢的一首吉他曲是西班牙民谣《爱的罗曼斯》,这是学吉他的人必须会弹的曲子。

正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我才选择了古典、流行音乐对比分析与鉴赏这门课程。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2、对器乐曲的鉴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鉴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鉴赏乐曲内容。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乐鉴赏论⽂⾳乐鉴赏论⽂(精选10篇) 在学习、⼯作⽣活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论⽂吧,通过论⽂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

那么你知道⼀篇好的论⽂该怎么写吗?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乐鉴赏论⽂(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乐鉴赏论⽂1摘要:流⾏⾳乐的合理、科学引⽤不仅能满⾜学⽣的⾳乐主观学习需求,⽽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乐体会到其 摘要:流⾏⾳乐的合理、科学引⽤不仅能满⾜学⽣的⾳乐主观学习需求,⽽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乐知识原理,对于强化⾳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的⾳乐鉴赏能⼒有⾮常积极的促进作⽤。

关键词:⾼中⾳乐鉴赏教学流⾏⾳乐 关键词: 所谓流⾏⾳乐,指那些特定时间段内深厚⼤众欢迎、并在社会上得到⼴泛传播与普及的⾳乐。

⾼中阶段学⽣热衷于追求新鲜时尚,对于流⾏⾳乐更是格外青睐与喜爱。

流⾏⾳乐的合理、科学引⽤不仅能满⾜学⽣的⾳乐主观学习需求,⽽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乐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乐知识原理,对于优化⾳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的⾳乐鉴赏能⼒有⾮常积极的促进作⽤。

⼀、借助流⾏⾳乐可帮助学⽣实现对⾳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借助流⾏⾳乐可帮助学⽣实现对⾳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教育实践表明,流⾏⾳乐的恰当利⽤可充分激发学⽣的⾳乐学习兴趣,可帮助学⽣借助熟悉的浅层次流⾏⾳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乐原理等理论知识点,即实现对相关⾳乐内容的深刻理解。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

如为了帮助学⽣深⼊了解“不同地区的⾳乐风格也不尽相同”这⼀知识点,笔者便利⽤现代教育技术分别为学⽣播放了美国的R&B流⾏⾳乐代表⼈物亚瑟⼩⼦(Usher)的经典⾳乐曲⽬,随后⼜为他们播放了中国的R&B流⾏⾳乐代表⼈物周杰伦的优秀⾳乐作品。

由于平常现实⽣活中学⽣经常接触到这些流⾏⾳乐,因此他们中⼤多数⼈都随着作品的播放⼩声哼唱了起来。

⾳乐课堂⽓氛空前热烈⽽活跃。

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向学⽣提出⼀个问题:通过亚瑟⼩⼦及周杰伦不同R&B作品的对⽐,你能从中得出哪些中美R&B流⾏⾳乐上的异同点?要求学⽣结合刚才聆听的流⾏⾳乐作品,尝试对这⼀问题进⾏合作分析与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音乐欣赏课的思考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净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音乐课的认识,只限于单纯的唱歌,对于其他的如乐理、音乐常识、视唱练耳等不感兴趣,对于音乐欣赏来说,更不能打动他们的兴趣。

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这是我们基层音乐教师思考的问题,就此,我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歌唱、演奏、舞蹈、指挥、音乐常识等,而且要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如文学、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知识,才能在音乐欣赏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真谛,从而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唤醒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音乐教师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修养,虚心向别人请教,广览群书,特别是涉及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要全面学习和掌握,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拓宽视野,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型的人。

二、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按照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一般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
记”这种模式。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缺点: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因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地融入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体现出来,使得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失去兴趣。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课堂的推进,“开放启发式教学”逐渐展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改变。

在音乐欣赏中“开放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知音乐的内涵。

如,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呈示部时,有些学生认为是“命运的叩门声”;有些学生认为是“对命运的反抗声”;有些学生认为是“命运的起点声”……又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结束部时,有些学生认为是“主人公化蝶后飞向美好的未来”;有些学生认为是“表现了主人公的伟大爱情”;有些学生认为是“主人公有了美好生活的开始”……学生对于作品的这种讲法都应该予以肯定,同样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了不同的诠释,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这时需要教师做的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把握音乐的主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在音乐欣赏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会学生用音符感知作品的思想。

1.充分把握欣赏前的环节。

教师应在欣赏作品前先让学生谈自己
对于作品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观点介绍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在欣赏中不至于脱离音乐作品的主题,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产生兴趣。

2.根据作品内容鼓励学生即兴表演与创作。

音乐作品给了学生丰富的联想空间,学生在欣赏后可以以小品、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设宽松多样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灵活选择教学环境,如,在多媒体教室欣赏作品,播放与作品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音乐。

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小舞台,让学生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表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鹏飞,马晖.音乐欣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08.
[2]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