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选修课论文
故乡的歌谣——大学音乐选修课期末小论文

故乡的歌谣——谈我所熟悉的一首民歌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一首熟悉的洪湖水浪打浪,引起了多少荆楚学生的思乡之情。
我曾在雨雾迷蒙的四月,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太湖,听忽远忽近的渔歌,看雁落平沙的远景。
渐行渐远而略无歇泊,乃是因为,我觉得江南最好的花汛和鱼汛,总在桨橹不及的前渚。
我亦在天高云淡的八月,翻越雪花飘飘的念青唐古拉山口,千里万里,怀着朝圣的心情,我来到地球上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面对千万顷纤尘不飞的澄碧,我眼含热泪跪下去。
在那里,我不可能得到舣舟的乐趣,但是,我知道了什么叫圣洁,什么叫宁静。
它们有着溶解一切喧嚣的空灵,有着翡翠一般的冷润的颜色。
然而现在,在这红叶摇落的暮秋,我记忆中的这些湖水,突然像风中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散去了。
一只古铜色的的臂膀,奋力地摇着桨板,把我带进另一片苍茫的波心。
映日的荷花,被炎热的夏天带走了;夕照中的芦苇,兀自用大片大片的空翠,抵抗日重一日的秋寒。
突然,一只鱼鹰飞起了,被它勾起的晶莹的露珠,又飘然而下,就在溅落的那一刻,风起了。
平静的湖面顿时推起层层怒涛,在这蕴蓄着闪电飘雷的雪浪中,一曲熟悉的旋律像湖鸥一样掠起:洪湖水,浪打浪……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首洪湖水浪打浪是《洪湖赤卫队》的插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选修课《中国名族器乐作品鉴赏》论文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欣赏》论文其实,我选这一门选修课,原因也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我自己本来就对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兴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到骄傲的同时,很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一类的信息,以弥补自己某些知识的空白。
同时,我自己觉得,上课都可以听音乐,那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上这个课的时候,老师您放了很多许多民族歌曲,都是很好听的纯音乐,是由不同民族器乐弹奏出来的歌曲。
听着这些音乐,我会一边欣赏歌曲美妙的同时,一边在想象着古代那些风光美景,又一边感叹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由于我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本来就有一种很敏感而又特别的情怀。
所以,老师每次播放这些由中国器乐弹奏出来的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幻想着,我回到了古代,穿梭于绿柳红花间,然后手抓钓鱼竿,悠闲的,坐在河边,垂钓。
那种闲情逸致,是何等的诗词画意啊。
说说我对老师的上课的一些看法吧。
比较喜欢的是,老师上课的时候,先把要介绍的民族器乐先用通俗易懂语言给介绍一片,然后再播相关的歌曲给我们听。
这个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器乐的音色,音质等方面的信息。
不过,我有一点要提的是,老师,我希望您每次播放歌曲的时候,不要把声音的音量调得过高,或者每次播放的时候,把课室的门窗稍微关一下。
毕竟如果声音过大,会影响到附近课室自习的同学。
接着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说一下我比较熟悉的二胡吧。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而到了唐代,取名“胡琴”并开始流传。
宋代,又改名为“嵇琴”。
明清时候,胡琴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更名为“二胡”。
二胡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邓组成。
二胡独特的构造,使其音色独具一格。
二胡音色具有柔美抒情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其实这得益于二胡本身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加之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因而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拉弦和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
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
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音乐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古老的中国乐器--------筝
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而古筝的弹奏同样具有很高的技巧性。
在古代,有的筝派弹筝戴义甲(假指甲),有的筝派弹筝时候不戴义甲。
现在一般弹古筝者戴着假指甲,通常由玳瑁制成。
甲片会用专用胶带缠绕黏于第一指节,异于琵琶所用之甲片黏在指甲上。
传统筝演奏仅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拨弦,指法指序有严格的限定。
左手则根据需要在弦柱左侧无效区按弦,以修饰音色或演奏定弦音阶以外的变化音。
现代筝演奏用双手拨弦,指法则增加了摇指、扫弦等以加强气势。
而现在古筝约有16弦筝、21弦筝、26弦筝。
(*以下向“内”一律指向“掌心方向”。
)
在指法方面,大拇指向内拨弦称为“托”,向外称为“擘”;食指向内拨弦称为“抹”,向外称为“挑”;中指向内拨弦称为“勾”,向外称为“剔”;无名指向内拨弦称为“摘”,向外称为“打”;中指和大拇指一起向内拨弦弹八度音称为“撮”;摇指分为食指摇与拇指摇,为连续擘(大指向外)、托(大指向内)或是抹(食指向内)、挑(食指向外)同一弦,一般而言拇指摇较常见;右手拨弦后左手在弦柱(雁柱)左侧连续按放弦,使琴音出现起伏称为“吟”;上滑则是右手拨弦后,左手立刻在雁柱左方按弦不放,使琴音滑高;下滑则是左手先在雁柱左方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放弦,得一滑低之音。
声乐基础选修课论文

声乐基础选修课论文声乐基础课感想在这几周声乐基础课的学习中,通过老师上课对我们讲解声乐基础的知识还有训练我们发音的基本功,使我对声乐基础知识的了解有了很大的收获。
声乐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一种艺术,还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经过勤学苦练,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再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在前几周的课程中,我们主要就是展开表达意见练。
我们练声的目的就是必须调整稳固科学的表达意见状态,把较好的歌唱状态维持至歌唱中回去,发生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表达意见习惯,并使之沦为合乎歌唱表达意见的习惯和状态。
我们在展开表达意见练时老师着重于建议我们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每位同学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关上喉咙,平衡喉头,就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
很多同学声音上的毛病,多就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听上开、不平衡导致的,而恰当的喉头边线就是协同呼吸器官的运动,赢得平衡、简洁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
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恰当的表达意见必须与恰当的咬字、吐字结合。
通过字、声融合的练去提升唇、齿、舌的有效率运动能力,并使之更轻松而生动地整体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选修课-音乐名著赏析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姓名:徐赛院系:物理学院年级:大一学号:2011012556【摘要】:艺术素养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的素养有多高,往往从他的为人处世和行为规范来看,一个人善于为人处世或者一个人行为合乎较高的道德标准,我们就称他“素养高”;我觉得艺术素养是人的真正的一种精神品质,这种品质的高低是不需要衡量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我们只能尽量去提高,而无法知道我们的艺术素养到底能达到何种高度。
本篇论文主要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展开论述。
同时把它作为音乐名著赏析课的一些体会。
【关键字】:艺术素养大学生音乐正文:一.为什么要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读一本好书,欣赏一件艺术品,看一部电影……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和满足。
艺术素养越来越成为当代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在学校里,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大学生往往能得到众人的关注,让同学和老师刮目相待;当某一天我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艺术素养也对我们同样重要。
从小处讲,我们拥有的艺术方面的特长,能让我们比其他人更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优势,有时就是凭借我们的一技之长,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抱负。
从大处讲,一个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也能给国家增光添彩。
比如一个优秀的歌手,艺术家,当他们的创作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我们必然为之骄傲无比。
所以,艺术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的血液,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我们必须去关注和提高的。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一)开设相关艺术方面的课程首先,我很高兴东北师范大学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
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
《音乐无国界》大学音乐选修论文

音·悟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正如伟大的德奥作曲家马勒说的“一部交响乐就犹如一个世界”,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灵魂。
怪不得有人曾说“音乐无国界”。
我是一个动漫迷,喜欢动漫里唯美的画面和经典的音乐,当然还有那亘古不变的主题——友谊。
说到音乐,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交响情人梦》,一遍一遍的翻看,用心品味动画里的每一个细节,使得我从最初的音盲演变为对音乐尤其交响乐略知一二的音痴。
在与音乐的对话中我学会了长大,坚持为梦想而不断前进。
我觉得,音乐有一种力量,特别是古典音乐,它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洗涤和净化着人的心灵,鼓励着人们不断为梦想而奋斗。
说到交响乐,你一定会想到那挥舞着指挥棒的指挥家、那阵势庞大的乐队,还有那有着恢弘震撼音乐效果的音乐厅。
他们无一不是交响乐必备的要素。
交响乐队最灵魂的人物——指挥家。
在乐队的正前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身穿黑色燕尾服、手拿指挥棒的人,他们常常沉浸在音乐中,或摇晃或跳跃,情不自禁地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棒,然后演绎着名师大家的曲目。
有时候指挥家嘴里还会念念有词,如果再加上挥动的指挥棒,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对,就是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师使用魔法时的样子。
以至于每当美妙的音乐倾泻而出的时候,我总会误以为被指挥家施了神奇的“魔法”呢。
但何尝不是呢?正是因为有了指挥家,才能使一个乐队演奏的更加有灵魂、有情感。
交响乐不仅仅有激情慷慨的气度,而且还有诙谐幽默的童真。
他就像一个人,乐器的丰富恰恰体现出他情感的细腻。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部分: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如果将我熟知的乐器排个英雄榜的话,那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钢琴。
既因为它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乐器,更因为那黑白键的构造让人可以领悟到生活中的许多真谛。
动画《交响情人梦》将钢琴置于梦幻与现实之间。
女主角梦幻着自由自在的弹琴,却与规规矩矩演奏的现实相左,钢琴夹在中间,但最终钢琴选择了她,她亦选择了钢琴。
中外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古代与现代、西洋与民族音乐的差异、联系或结合音乐——心灵的舞蹈,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它,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说到古典音乐,人们就会想到诸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但真正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人说除了朋克、摇滚、爵士乐,其他的都可以算做是古典音乐,当然,这并不准确。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宗教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
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艺术音乐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欧洲音乐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记谱法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
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一同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
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和流行音乐。
通俗的讲,古典音乐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作的。
而我们所说的“现代音乐”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范畴(音乐和历史是共同发展的),“现代”的本意即“现在这个时代”,它理应包容时下所有音乐创作的各类风格(甚至流行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论文
在大学的选修课,是我们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
在众多的选修课中,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这一课程,虽然我们都不怎么懂得音乐,但是听音乐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音乐选修课对我们大学生都是很有意义的。
音乐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风格、艺术的形式,正如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它们之间是互补互存,百花齐放,而绝不是什么竞争关系。
可以说,一部音乐的历史,就是将音乐与生命割裂的历史,就是将音乐与生活分离的历史,就是将音乐变成音乐家的音乐的历史!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建立的历史功绩。
当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回到自燃春所生活的自然状态中去,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迪,促使我们呼吸;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内修的作用,古今中外已经有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音乐家做过说尽的、精辟的论述,应该说,音乐对于当今人欲、物欲横流的社会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需要。
音乐欣赏选修课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音乐选修课。
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欣赏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其次,音乐欣
赏选修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三,音乐欣赏选修课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直觉的发展。
在教会我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欣赏选修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
勿庸之言,音乐欣赏选修课作为素质音乐选修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听了许多音乐。
比如《好日子》,《东方之珠》,《茉莉花》,《走进新时代》等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
特别是“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
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茉莉花》是江苏的民歌,它符合了当代的审美风尚。
《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势,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茉莉花》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是因为:所选意象突出、鲜明, 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 表现手法一唱三叹, 反复回旋, 主题集中; 以独特的情节, 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 古老而又新鲜; 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 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学的音乐欣赏选修课,对我们大学生的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