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实验教学设计

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实验教学设计
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实验教学设计

在“数字和逻辑运算”找到命令积木

事实上,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

六、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步骤

计算机手工模拟实验报告.doc---完整版---副本

计算手工模拟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郑州大学商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此账套的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网络,使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学习和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础的操作方法,以加强我们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于基本操作流程的熟悉以及对于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达到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的双向统一。另外,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个人亲自尝试出纳员、存货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员、记账员、会计主管等多项工作,从而对会计的各个岗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达到学生从全面角度,认识、了解、掌握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的要求 1、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2、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3、掌握模拟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 务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实验的内容及具体操作的程序 一、实验内容: (一)模拟企业概况 单位名称:天海振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住所:天海市珠江道15号 法定代表人:杨帆

纳税识别号:19547365 开户银行:工行陈塘分理处 账号:60488-148 行号:604 设立日期:2002年12月20日 电话:2 (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 1、会计核算方面采用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每半个月汇总一次)会计核算。 2、企业使用机打“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7%、营业税5%、教育费附加3%, 核定每月交纳一次增值税。 3、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存货采取永续盘存制。 4、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平均年限法。 5、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6、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付福利费分别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1.5%、14% 提取。工会经费提取后划拨工会账户,职果张经费采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7、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按受益原则,根据计量记录、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制造 费用按生产人员工资进行分配,生产成本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 8、企业业务招待费按年销售额的0.4%限额列入管理费用,年末按照应收账款余 额的0.5%提取坏账准备金,差旅费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报销。 9、企业每月按25%的税率预缴所得税,于每月结束后10日内办理完税入库手续, 年底清算,多退少补。 10、利润分配:按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 然后按45%比例向投资者分配红利。 (三)本次实验过程 1、期初建账。建立明细分类账,日记账,总账。登记期初余额。 2、经济业务处理。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学院课程教案*** ~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系(部) 教研室计科教研室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年级、专业、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 职务 使用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来分析工程实际中的模拟电路,为后续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做铺垫,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半导体器件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时间第1周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 2.熟悉: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常用半导体器件; 3.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以及初步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初步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 2.重点:模拟电子电路与数字电路的概念; 3.难点:对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理解。 讲课进程和时间分配: (1)课程介绍、导入模拟量与数字量的概念、半导体的概念;(20分钟) (2)本征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杂质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30分钟) (3)PN结的形成及特性;(35分钟) (4)本章小结。(5分钟) 讨论、思考题、作业: 见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承,徐安静.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传统讲授 双语□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EDA技术实验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EDA技术实验 任课教师:王小虎 所属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班级:自本1201-02 教学时间: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湖南工学院课程基本信息

P 1 实验一原理图的绘制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绘制一张完整的电源电路原理图. 1.绘制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并填上正确的封装,完成后将文件存盘。 2.对完成的电路图进行ERC校验,若有错误,则加以改正,直到校验无误后, 存盘. 2.对修改后的电路图进行编译,产生网络表文件,将网络表文件存盘后退出 3.根据以上的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并将绘制好的完整电源电路图打印出来 贴在报告中,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用到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PROTEL99的基本操作。 2.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 3.掌握电路图的ERC校验、电路错误修改和网络表的生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调用元件;创建原理图元件库;网络标号。 难点:原理图元件库的创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大概20分钟时间,对原理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多媒体进行演 示、制作教学幻灯片。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并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要给元器件定义封装形式?是否所有原理图中的元器件都要定义封装 形式? 2、放置元器件时系统提示没有打开元器件库,应如何解决? 3、使用网络标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总线和一般连线有何区别?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P 2 实验一原理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PROTEL99的基本操作。 (2)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 (3)掌握电路图的ERC校验、电路错误修改和网络表的生成。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新建文档,设置参数的基本操作。进入ADV ANCED SCHEMATIC,新建一张原理图,并设置它的工作空间参数和文档参数。其中,电路图大小设置为A4, 横向放置,标题栏选择标准标题栏,栅格大小均选为20mil。 (2)装入元器件库。执行相关命令, (3)放置元器件。按照如图1-1所示,从元器件库中放置相应的元器件到电路图中,并对元器件做移动,旋转等操作,同时进行属性设置。各元器件的元器 件标号及标称值均采用小四号宋体,完成后将文件存盘。 (4)全局修改。利用SCH的全局修改功能,将图1-1中电阻的标号和标称值均由小四号宋体改为五号黑体,并将电阻的编号R*由大写改为小写r*,完成后将 文件改名存盘。 (5)绘制电源电路图。按照如1-1所示,绘制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并填上正确的封装,完成后将文件存盘。 (6)对完成的电路图进行ERC校验,若有错误,则加以改正,直到校验无误后,存盘 (7)对修改后的电路图进行编译,产生网络表文件,将网络表文件存盘后退出

随机行为的模拟

随机行为的模拟:随机抛掷硬币和骰子出现特定面的概率 ——蒙特卡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 1摘要 对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的简介并概述了蒙特卡罗方法的概念、应用领域、求解步骤。以抛掷硬币和骰子为例,论述了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随机行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计算机模拟的MATLAB程序,并且通过最高达千万次级别的计算机模拟试验,准确地模拟了随机抛掷硬币和骰子出现特定面的概率。 2关键词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方法;计算机模拟;随机行为;模拟;概率;MATLAB 程序 3引言 3.1蒙特卡罗方法的概述: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统计模拟法、随机抽样技术,是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方法,是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的方法。将所求解的问题同一定的概率模型相联系,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统计模拟或抽样,以获得问题的近似解。为象征性地表明这一方法的概率统计特征,故借用赌城蒙特卡罗命名。 3.2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通过设定随机过程,反复生成时间序列,计算参数估计量和统计量,进而研究其分布特征的方法。具体的,当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已知,但系统的可靠性过于复杂,难以建立可靠性预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模型太复杂而不便应用时,可用随机模拟法近似计算出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值;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多,其预计精度也逐渐增高。由于涉及到时间序列的反复生成,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以高容量和高速度的计算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只是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推广。

3.3 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 蒙特卡罗方法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计划的成员S.M.乌拉姆和J.冯·诺伊曼首先提出。数学家冯·诺伊曼用驰名世界的赌城—摩纳哥的Monte Carlo —来命名这种方法,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这之前,蒙特卡罗方法就已经存在。1777年,法国Buffon 提出用投针实验的方法求圆周率。 3.4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应用领域: (1)、直接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应用大规模的随机数列来模拟复杂系统,得到某些参数或重要指标。 (2)、蒙特卡洛积分:利用随机数列计算积分,维数越高,积分效率越高。 (3)、MCMC:这是直接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推广,该方法中随机数的产生是采用的马尔科夫链形式。 (4)、蒙特卡罗方法在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学,生物医学,计算物理学(如粒子输运计算、量子热力学计算、空气动力学计算)等领域应用广泛。 3.5 蒙特卡罗解题归结为三个主要步骤: (1)、构造或描述概率过程; (2)、实现从已知概率分布抽样; (3)、建立各种估计量。 4 问题重述 蒙特卡罗模拟的真正威力在于对随机行为建模。 从长期来看,一个事件的概率可以视为比值:事件的总数 有效的事件数概率 )(A P 下面3个随机模型: (1)、抛掷一枚正规的硬币 (2)、抛掷一个正规的骰子 (3)、抛掷一个不正规的骰子 以剖析如何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这些随机行为,以及基于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实现。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2 单管放大电路 1.1 实验目的 (1) 熟悉电子元件和模拟电路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测量放大器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的特性。 (4) 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模拟/数字电路实验箱。 1.3 预习要求 (1) 熟悉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元器件参数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熟悉放大器的动态及静态测量方法。 1.4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连接直流电路,测量静态工作点 1.连接直流电路 (1)用万用表判断实验元件(三极管、电解电容、电阻、电位器)及实验所用导线的好坏。 (2) 连接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的直流通路,电路如图1-1所示,将R W的阻值调到最大100K。 图1-1 分压式偏置单管放大器的直流通路

(3)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输出调节旋钮,使其输出+12V(方法: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监测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端口,调节旋钮使万用表显示+12 V) 2.调节静态工作点 接通稳压电源(方法:用红色导线连接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与R W R C的公共点,用黑色导线连接直流稳压电源的负极与R B2 R E的公共点),调节R W使U CE=1/2 U CC,V BE=0.7V 测量晶体管各极对地电压U B、U C和U E,将测量结果和计算所得结果填入表1-1中。 U CE =U C-U E U BE =U B-U E I C = I E= U E /R E 表1-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 (二)、连接完整电路,测量动态参数 1.连接完整电路 图1-2 分压式偏置单管放大器原理图 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 3.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1)接通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旋钮和幅度调节旋钮,使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 f =1 kHz ,输出电压U S=10 mV (有效值)的交流信号(若输出不能达到10 mV,可调节输出衰减旋钮20~60 dB和幅度调节旋钮即可)。 注意:信号发生器输出交流信号的频率通过数码管显示即可读出来,输出交流信号的幅度必须使用晶体管毫伏表检测方可读出电压有效值。 (2)将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按图1-3接入。信号发生器的正极、示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赵晓磊学号:1120130376 班级:02311301 科目:模拟电子技术实验B 实验二:EDA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DA技术的发展、应用概述。 2. 掌握Multisim 1 3.0 软件的使用,完成对电路图的仿真测试。 二、实验电路

三、试验软件与环境 Multisim 13.0 Windows 7 (x64)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了解元件工具箱中常用的器件的调用、参数选择。 调用各类仿真仪表,掌握各类仿真仪表控制面板的功能。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实验(不带负反馈)。 2.实验步骤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要求调整后Uc1 = 10V。 测定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 测输入电阻Ri,其中Rs = 2kΩ。 测输出电阻Ro。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五、实验结果 1. 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断开us,Ui+端对地短路

2. 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接入us,Rs = 0 带载: 负载: 经过比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同相。 3. 测输入电阻Ri Rs = 2kΩ,RL = ∞ Ui = 1.701mV

Ri = Ui/(Us-Ui)*Rs = 11.38kΩ 4. 测输出电阻Ro Rs = 0 RL = ∞,Uo’=979.3mV RL = 4.7kΩ,Uo = 716.7mV Ro = (Uo’/Uo - 1)*R = 1.72kΩ 5.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电路最大增益49.77dB 下限截止频率fL = 75.704Hz 上限截止频率fH = 54.483kHz 六、实验收获、体会与建议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1.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掌握二极管基础知识,掌握二极管应用;掌握双极型晶体管(BJT)工作原理,伏安特性曲线,BJT的各个参数;对比学习场效应管(FET)的原理和特性曲线. 2. 本章教学内容和学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2 1.2 半导体二极管 2 1.3 双极型三极管 2 1.4 场效应三极管 2 3.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4.本章重点: 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PN结的特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场效应管的压控特性,以及三种器件的等效电路. 5. 本章难点:PN结的形成原理,器件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方程和曲线,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6.本章习题: 7,课时与内容安排:(8学时) 1-2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过程.PN结的特点,几个特性.特别强调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方程的应用. 3-4节: 半导体二极管结构,基本特点,等效电路;稳压二极管工作原理,特点,电路分析. 5-6节:BJT结构,类型,电路符号,电流放大作用,放大模式下载流子运动过程,电流分配关系;BJT共射特性曲线(输入,输出);介绍BJT的极限参数. 7-8节:例题:器件选择,管脚判断;特别强调电流分配关系,特性曲线的应用.FET 分类介绍,以N沟道JFET为例介绍FET工作过程,JFET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小结FET,BJT的特性差异,小结FET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学习过程中强调FET,BJT的对比性学习.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 1. 本章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放大器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BJT的简化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掌握BJT的偏置电路,及工作点的估算方法;掌握BJT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器电路组成,指标,特点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概念和描述;熟悉放大器的低频,高频截止频率的估算;了解单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分析,波特图的折线画法.掌握FET的偏置电路,工作点估算方法;了解FET的小信号跨导模型和FET的共源特点. 2. 本章教学内容和学时: 2.1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 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2.3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2.4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 2 2.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 2.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 3.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4. 本章重点:静态工作点及其稳定,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共射,共集,共基三种

MATLAB实验题目及答案

实验二一维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寻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创建和寻访的几种方法。 2、区别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的差别。 3、熟悉执行数组运算的常用数组操作函数。 4、掌握数组运算中的关系和逻辑操作及常用的关系、逻辑函数。 5、掌握“非数”、“空”数组在MA TLAB中的应用。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装配有MA TLAB7.6软件的计算机 三、预习要求 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第三章MATLAB的数值数组及向量化运算功能。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有: ①递增/递减型一维数组的创建:冒号生成法:x=a:inc:b 线性(或对数)定点法:x=linspace(a,b,n),x=logspace(a,b,n) ②逐个元素输入法:如x=[0.1,sin(pi/5),-exp(-3),-2*pi] ③运用MA TLAB函数生成法:例ones,rand等。 2、输入以下指令,并写出运行结果。本例演示:数组元素及子数组的各种标识和寻访格式;冒号的使用;end的作用。 A=zeros(2,6) %创建(2×6)的全零数组 A(:)=1:12 %赋值号左边:单下标寻访(2×6) 数组A的全部12个元素 %赋值号右边:拥有12个元素的一维数组 A(2,4) %双下标:A数组的第2行第4列元素 A(8) %单下标:数组A的第8个元素 A(: , [1,3]) %双下标:显示A的“第1列和第3列上全部行的元素” A([1, 2, 5, 6]') %单下标:把A数组第1,2,5,6个元素排成列向量 A(: , 4:end) %双下标:显示A的“从第4起到最后一列上全部行的元素” %在此end用于“列标识”,它表示“最后一列” A(2,1:2:5)=[-1, -3, -5] %把右边的3个数分别赋向A数组第2行的第1,3,5个元素位置 B=A([1, 2, 2, 2], [1, 3, 5]) %取A数组的1,3,5列的第1行元素作为B的第1行 %取A数组的1,3,5列的第2行分别作为B的第2,3,4行 L=A<3 %产生与A维数相同的“0,1”逻辑数组 A(L)=NaN %把逻辑1标识的位置上的元素赋为“非数” 运行结果: A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几何画板模拟抛硬币——制作步骤

几何画板模拟抛硬币——制作步骤 【设计思路】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抛掷硬币是典型的随机实验,通过实验活动,统计实验次数、正面朝上个数,计算总面数,计算正面朝上平均数,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分布的特征等等,通过实验活动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 利用几何画板的随机动画功能可以制作模拟抛硬币的动画,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数据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制作步骤简述】 1.制作圆和圆弧制作两个同心圆,把大圆上作两个半圆; 2.制作动画在小圆上任意取一点,制作该点的随机动画按钮“抛掷”,播放次 数设置为1次; 3.粘贴图片作通过圆心和小圆上的点的射线,作射线与大圆上两个半圆的交 点,分别把硬币正面图片、反面图片粘贴到交点。 4.复制动画选择所有对象进行复制,粘贴三次,得到抛四个硬币的动画; 5.动画合成将四个抛掷按钮分别命名为“抛掷1”、“抛掷2”、“抛掷3”、“抛 掷4”,制作它们的系列按钮“抛掷0”,设置执行顺序为同时执行方式; 6.制作计数器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M1N1上取点P1,将点P1向右平移一个单 位,得到P1′,制作点P1到P1′的平移按钮“k”,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用来统计试验总数;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M2N2上取点P2,将点P2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P2′,制作点P2到P2′的平移按钮“m”,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用来统计正面个数;制作点P1到P1′、点P2到P2′的平移按钮“归零”,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把“抛掷0”按钮、试验总数按钮“k”合成系列按钮“抛掷”;选择点M1、N1、P1,度量比值“k”,计算4k;选择点M2、N2、P2,度量比值“m”;选择数值“4k”、“m”列表; 7.美化界面隐藏不必显示的对象,制作操作说明,美化界面.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报告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商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与内容 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有目的地检验和复习所学的会计理论、方法、技能和技巧通过实际的操作,使我们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我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把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具体的操作,使我们能够形象地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掌握账簿的处理及登记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掌握各种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方法,同时,我们可以体验在不同岗位进行不同操作,使之在实验中,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工作能力,为我们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验要求 ①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②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③掌握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务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 津阳市永安公司是批零兼营的以零售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五金、百货、家电等商品,分设一部四柜组,其中一部为批发部,四柜组为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贵溪分理处 5189958。 地址:津阳市盛兴路160号。 经营规模: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纳税人识别号:235678902283156。 所得税税率:25% 2、内部主要财务会计制度 (1)批发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商品品名开设明细账进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成本本月末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库存商品——批发”账户中倒算并结转成本。平时只填制出库单。 (2)零售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库存商品”账户按零售分设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分户进行明细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实行“价税合一”、平时“商品销售收入”反映含税(增值税、下同)销售额,月末按下列公式调整为不含税销售额,以此计算冲销已销商品收入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⑤商品销售成本按含税销售额随销随转办法,注销书屋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反映含税售价与不含说进价之差的数额,并按前述四柜组分别核算。 ⑦月末,按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计算并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3)本公司采用的是非定额的备用金制度 3.实验过程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1. 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验所用设备与器材见表1.1。 表1.1 实验4.1的设备与器材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 实验台1台 2 双踪示波器0~20M 1台 3 电子毫伏表1只 4 万用表1只 5 三极管1只 6 电阻1kΩ/0.25W 1只R e 7 电阻 2.4kΩ/0.25W 2只R S、R c、R L 8 电阻20kΩ/0.25W 1只R b1、R b2 9 电阻500kΩ/0.25W 1只R b2 10 铝电解电容10μF/25V 2只C1、C2 11 铝电解电容50μF/25V 1只C e 3. 实验电路与说明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安装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和信号源的极性。 图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I c/mA U ce/V u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 2.0 (5)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度 置R C=2.4kΩ,R L=2.4kΩ,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使U s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直到输出波形刚要出现失真而没有出现失真时,停止增大U s,这时示波器所显示的正弦波电压幅度,就是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将该值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增大U s,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失真情况。 5. 实验总结与分析 (1)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填入表1.2中,再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的原因。 (2)通过电路的动态分析,计算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包括不接负载时的A u、A us以及接上负载时的A u、A us。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3中,再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回答以下问题: ①放大电路所接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对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有何影响? ②怎样用测量信号电压的方法来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心得体会与其他。

计算机仿真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作用-计算机仿真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仿真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作用-计算机仿真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为充分发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摒弃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并适应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1],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开放化、素质化和节约化。 1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计算机仿真实验平台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其中的每一个可视化仿真物体代表一种实验仪器或设备,通过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2-3]。 具体的仿真实验项目可采取如下操作过程:(1)在Windows下运行“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系统”;(2)授权登陆,选择实验;(3)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在“实验演示”中,根据实验要求,用户可选择仪器及药品自己组装装置,实验过程采用动画方式来演示全过程;(4)

实验结束后,返回主菜单。选择课堂练习和实验要点总结相关思考题或进行练习;(5)退出系统。 2物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实现 2.1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5](GreenChemistr)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BenignChemistry)是指从污染预防的基本思想出发,在化学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科学手段,整个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到很多化学试剂,有些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如“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中制备锌电极就需要使用到硝酸亚汞;并且在各实验过程中排放的“三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虽然看起来量好像不大,但这种“聚沙成塔”的效应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很早就提出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并把绿色化学理念融会到实验教学中[5]。 在计算机仿真实验中学生通过鼠标就可以完成实验,实验药品零投入,在过程中也就不存在三废的产生,可以说在源头上杜绝了污染的产生,特别是那些传统实验中必需使用有毒有害药品的实验,计算机仿真无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了解分子反应动态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 掌握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涵义。 3. 了解宏观反应和微观基元反应之间的统计联系。 【实验原理】 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碰撞并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或原子的过 程,模拟出碰撞规律,发生反应的概率等,将真实的反应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 本实验采用准经典轨线法,以经典散射理论为基础的分子反应动态学计算方法。 设一个简单的反应体系,A+BC ,二者碰撞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 A+BC(non-reactive collision) B+AC(reactive collision) A+BC → C+AB(reactive collision) ABC(complex) A+B+C(dissociation) 本法将A 、B 、C 三个原子都近似看作是经典力学的质点,通过考察它们的坐标和动量 (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就能知道原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即是否 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这相当于用计算机来模拟 碰撞过程,所以准经典轨线法又称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通过计算各种不同碰撞条件下原 子间的组合情况,并对所有结果作统计平均,就可以获得能够和宏观实验数据相比较的理 论动力学参数。 1. 哈密顿运动方程 设一个反应有N 个原子,它们的运动情况可以用3N 个广义坐标q i 和3N 个广义动量p i 来描述。若体系的总能量计作H (是q i 和p i 的函数),按照经典力学,动量和坐标随时间的变 化情况符合下列规律 ()()i N N i i N N i p q q q p p p H t q q q q q p p p H t p ??=??-=321321321321,,,,,,,d d ,,,,,,,d d 对于A 原子和BC 分子所构成的反应体系,应当有9个广义坐标和9个广义动量,构成9 组哈密顿运动方程。根据经典力学知识,当一个体系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整个体系的质 心应当以一恒速运动,并且这一运动和体系内部所发生的反应无关。所以在考察孤立体系 内部反应状况时,可以将体系的质心运动扣除。同时体系的势能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是 由体系中所有原子的静电作用引起的,所以它只和体系中原子的相对位置有关,和整个体 系的空间位置无关,因此只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扣除体系质心位置的三个坐标, 将A +BC 三个原子体系的9组哈密顿方程简化为6组方程,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若选取 正则坐标系,有三组方程描述质心运动的可以略去,还剩6组12个方程。以正则坐标表示 的哈密顿能量函数表达式是 ()∑∑==++=31i 621642BC 2BC A,,,,2121 q q q V P p H i i i μμ 式中,μA ,BC 是A 和BC 体系的折合质量;μBC 是BC 分子的折合质量。若能知道V 就得到 哈密顿方程的具体表达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000502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游红梅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选修的技术应用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并会用Saber进行系统仿真。掌握利用系统仿真常用的计算方法,掌握用Saber求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方法。 了解系统病态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解决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讲课2学时)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掌握计算机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原则和步骤。了解常用仿真软件。介绍Saber仿真软件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模型与仿真(讲课4学时) 掌握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理解等价性原理。 重点: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部分数字仿真原理(讲课8学时) 掌握插值法、数值微分、数据拟合法、数值积分等常用的计算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求解方法和相互间的关系。掌握数字仿真的特点,掌握数值积分法和离散相似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误差估计与步长控制。了解病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决方法。 重点:数值积分法。 难点:R-K法。 第四部分 Saber仿真软件(讲课10学时,上机8学时) 了解Saber仿真软件的使用环境。掌握Saber仿真软件的基本编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重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难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课外作业、课堂测试和上机实验。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理论部分理论性较强、内容广泛且抽象,同学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授课时不追求对仿真理论的全面介绍,而是从实际应用出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2.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教案与上机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 3.计算机的应用:上机做实验。 4.外语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能读懂Saber软件的说明文件。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编号:1038181007 湘潭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2007年11月30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掌握典型的电子线路的装配、调试和基本参数的测试,逐渐学习排除实验故障,学会正确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并在实验中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之风。 二、适用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或《电路》。 网络化模拟电路实验台:36套(72组) 主要配置:数字存储示波器、DDS信号发生器、数字交流毫伏、模块化单元电路板等。 六、实验总体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组装各种典型的应用电路,并用常用电子仪器测试其性能指标,掌握电路调试方法,研究电路参数的作用与影响,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1、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对一些主要的基本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应能较熟练地使用。 2、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牢固掌握基本电路的调整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其中还要掌握电路的设计、组装等技术。 3、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和实验工作作风的培养。

七、本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实验的重点是电路的正确连接、仪表的正确使用、数据测试和分析; 本课程实验的难点是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综合测试与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实验应提前预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原理指导实验,利用实验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分析电路、测试电路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