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美学原理03

六、什么是意境:“意境”的意蕴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意境”是“意象”当中的一种:“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的规 定性(情景交融)之外,还有特殊的规定性。这种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 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因此, 我们可以说,“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 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 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 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 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 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 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 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 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 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玩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 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陶渊明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朱熹谈《诗经》的欣赏: “此等语言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
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却诗人活底意思也。” 爱因斯坦谈音乐的欣赏:
“对巴赫毕生所从事的工作我只有这些可以奉告:聆听,演奏, 热爱,尊敬--并且闭上你的嘴。”
“关于舒伯特,我只有这些可以奉告:演奏他的音乐,热爱-- 并且闭上你的嘴。”
激浪派艺术家白南准:《禅之电影》 在室内挂上银幕,还有一架倒放的钢琴和一排鲈鱼。在30 分钟之内,用放映机把一盘长达4米的空白胶片放完。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美学

简答题:1.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即:①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②美与审美形态;③美感与审美经验;④艺术和艺术活动;⑤审美教育。
2.审美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整体性的,因而也就是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
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①它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它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它还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3.简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的内涵。
①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②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③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美学史上关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美学史上关于喜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一些:①柏拉图的喜剧发生论,认为滑稽和可笑缘起于大多数人在心灵品质方面所犯的认识错误。
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
”②康德从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他说:“笑是一种从紧张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③黑格尔从矛盾冲突观点出发,认为喜剧“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悲剧的缺陷,突出主体性在乖讹荒谬中自由泛滥以达到解决。
”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喜剧问题,马克思说喜剧是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⑤现代美学理论更多地把喜剧和人生存在的阐释联系在一起来解释。
苏珊•朗格把喜剧解释为人的存在的感受形式。
巴赫金提出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喜剧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5.什么是想象?想象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①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②想象活动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艺术与意象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艺术与意象重点解析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答:第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主要有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第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主要有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符号说(朗格)。
第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主要有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2.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答:① 被“艺术” 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②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③“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④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
3.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答: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第一,物质实在层。
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
(完整版)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说到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首先要说说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这种主观行为属于娱乐游戏的范畴,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
因为,离开了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活动,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都是能够正常维持的。
那么,是不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显然不是的。
如,小孩子掏鸟窝、摸鱼、斗蛐蛐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不能称为艺术。
而弹琴、作诗、画画、唱戏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能够称为艺术。
这是人们的共识。
尽管不能够把娱乐游戏活动都称为艺术,却能够把艺术确定为娱乐游戏的组成部分,确认为娱乐游戏活动的一种方式,这在逻辑上是不会有问题的,也似乎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然而,对于人类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确地称为艺术,又把其余的哪些明确地称为不是艺术呢?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回答。
但是,问题还远不止于此。
如,对于画画这种娱乐游戏活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能够称其为艺术。
然而,是不是对于所有的画画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同样都是画画,老画家的绘画就能够称为艺术,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
随便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能够称为艺术吗,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
只有当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才会称其为艺术。
那么,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称为艺术呢?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据说美国的一只黑猩猩会“作画”,人们给它纸和笔,它能够“饶有兴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画”来。
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画”也称为艺术,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赞同了。
那么,我们在理论上应该怎样区分艺术和非艺术呢?或者说,从理论上讲,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具有其客观性和历史性。
只要人们的审美需求仍就存在,只要人类社会不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艺术的基本特质与功能就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艺术的发展同其他人类社会活动一样,不可能割断历史,它不仅出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又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点上发展变化的。
什么叫艺术

生命情感除了现时人生的直接感受外,还可以利用象征性语言把在场的现时感觉书写出来。生命情感的流走性、无限性,是因为它在向着无限者本身流走。它要求生命情感的主体和在上的普遍自我合一。在现时的伦理生活中,人彼此感受着这种情感上的合一。但生命情感的流走性,又要求人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为感觉,以便借助象征性语言记录生命情感如何彼岸化的历程。所谓感觉,就是对生命情感流走性感受的自觉。
生命情感因对象的不同所体现出的个我、他我、全我,同一个绝对的差别性的我相关。我之所以是我,因为是我绝对地领受着普遍自我的本性,因为是普遍自我应允我的存在的个别性、不可代替性。有没有对普遍自我的承受,不但是优秀艺术与拙劣艺术的分界,而且在终极意义上是艺术与非艺术的标记。伟大的艺术品超越时空成为历史上的经典,因为,它们能唤起个体生命同普遍自我的合一,能给与艺术爱者的有限存在以无限的、神圣的依据。艺术作品越是艺术的,它所象征的我就越有普遍性,就越能使艺术爱者充满神圣的人性;艺术作品越是现实的,它所象征的我就越无普遍性,就越能使艺术爱者走向物性的人性。这便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伽达默尔指出:象征并不是对非现时之物的指点,而是把在根本上属于现在的东西替代、表现出来。关于象征的替代性,的确道出了象征同符号的根本差别。符号是人关于物的概念或人关于自身的观念。每个符号所包括的能指与所指的对应性、感应性,使符号在指点中面临间隔和差距。于是,由概念构成的知识体系和以观念构成的思想体系,无不存在真伪的问题,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是否彼此一一相应的问题。
查常平博士
其实,克莱夫?贝尔艺术定义中所关涉的审美感情问题和苏珊?朗格把艺术看作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都标明他们已走到艺术对象的先验性面前了。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的对象,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对象。前者先于艺术作品而存在,因而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对象的给与者;后者只存在于现成的艺术作品之中,对于还未被创造的艺术作品而言,它们根本不存在对象的问题。
美学02-12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2002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D3.C4.B5.A6.D7.C8.A9.D 10.B11.B 12.D 13.A 14.B 15.B16.B 17.B 18.B 19.B 20.A21.A 22.C 23.B 24.B 25.A26.A 27.C 28.D 29.C 3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CDE 32.ABCE 33.ABD 34.CE 35.B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 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 生命的机械化(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 集体无意识说(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 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熊念内容摘要%区分艺术和非艺术是研究不同艺术形式的重要前提,尤其是语言艺术8笔者从艺术的本质属性出发,探求其审美性与社会性的关系8除此以外,以文学为例,将文艺与非文艺从三个V度进行区分,诠释真正的文学艺术8关键词%艺术非艺术文学功利独特真实艺术可以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来定义「哲学”就是挑起争论的「科学”就是能终止争论的。
“艺术”就是哲学与科学的抽象实体。
此外,艺术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9笔者这里主要谈论的是艺术的狭义概念,即艺术作为一个文化名词9是一种审美表现的结果。
在这里9审美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9是区别于一切非艺术的根本标志。
对艺术的审美分类9主要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来进行。
依据这个原则9艺术可以分为艺术、表艺术、艺术和语言艺术类。
笔者将主要从艺术这一大类着手9以文学为例9对艺术的本质属性进行入的B学的说「艺术的本质是的:一9现实和果一9属于现实9属于这个B于是特的美学现象0终是审美的9同是现象的B”9艺术来源于9于B以9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审美性9而非艺术是性B一是艺术是非艺术9在于一个美9的艺术能一种外的审美感受9也不能于审美属性9这入审美9将艺术的。
古来9能在的的艺术作9是美的9能B的作卿》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第一部多幕剧9刻画了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碗豆”性格9唤起了观众烈的义感9艺术价值是不喻的9倘若仅仅具有审美这一个特性9也不仍被奉为圭臬B典之所以成为经典9还在于的思想深度9也就是对现实的反应与投射B剧的卿铮铮铁骨9不愿意修改删减自己的作来附和封建官僚背后的统治者9胆反抗一切不公不仁不义的黑暗现实。
与相对应的是作者9也是想借助关汉卿的传奇事迹鼓舞们向一切黑暗的封建制度抗争9要做一个和卿一沉毅不屈的道主义斗士9为民请命同样是田汉本人的生命底色B成的艺术作将己的属性在具有审美的文9具有义性和性9这就成了者在的9同这也是文学作的艺术在B审美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说到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首先要说说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这种主观行为属于娱乐游戏的范畴,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
因为,离开了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活动,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都是能够正常维持的。
那么,是不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显然不是的。
如,小孩子掏鸟窝、摸鱼、斗蛐蛐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不能称为艺术。
而弹琴、作诗、画画、唱戏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能够称为艺术。
这是人们的共识。
尽管不能够把娱乐游戏活动都称为艺术,却能够把艺术确定为娱乐游戏的组成部分,确认为娱乐游戏活动的一种方式,这在逻辑上是不会有问题的,也似乎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然而,对于人类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确地称为艺术,又把其余的哪些明确地称为不是艺术呢?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回答。
但是,问题还远不止于此。
如,对于画画这种娱乐游戏活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能够称其为艺术。
然而,是不是对于所有的画画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同样都是画画,老画家的绘画就能够称为艺术,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
随便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能够称为艺术吗,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
只有当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才会称其为艺术。
那么,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称为艺术呢?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据说美国的一只黑猩猩会“作画”,人们给它纸和笔,它能够“饶有兴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画”来。
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画”也称为艺术,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赞同了。
那么,我们在理论上应该怎样区分艺术和非艺术呢?或者说,从理论上讲,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具有其客观性和历史性。
只要人们的审美需求仍就存在,只要人类社会不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艺术的基本特质与功能就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艺术的发展同其他人类社会活动一样,不可能割断历史,它不仅出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又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点上发展变化的。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
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
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
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
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
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等艺术形态。
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的发生基础;如果人们相互间语言不通,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交流。
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
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
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就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艺术效果。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
感,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些许的喜悦。
古人有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的发生原理和社会功能的最生动和精辟的阐述。
艺术应当是非实用的,它主要用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
但艺术的这一特性不是唯一的,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大都是非实用的。
艺术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而并非是自然的,这是区别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重要标志,但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的成果均是人类创造的,因而也不应该成为判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唯一标准。
艺术应当是审美的,而不是非审美的,期间包括人类审美情感的倾注,也包括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美因素的认同,以及对于人类精神类的追求。
但是,审美性也并非艺术所专有,在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的运行中,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开始融入审美的质素。
可以说,如果具备了以上条件,就应进入艺术的范畴。
艺术不是逗人开心的玩笑,也不是无病呻吟的愁肠,更不是吹鼓手的号角。
我不否认艺术需要快感,也需要伤感。
然而,艺术更需要感动和感化!因此我们能够简单地把感动、感化并且能给人以快感的艺术形式称之为“艺术”;而把逗人开心,无病呻吟,吹鼓手视为“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