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遣兴 课件 (1)

合集下载

西江月-遣兴课件

西江月-遣兴课件

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后世词人创作的典范。
对后世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 生了影 响,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05
西江月-遣兴的实践应用
朗诵技巧
01
02
03
语速控制
根据诗词的情感和节奏, 调整语速,使朗诵更具表 现力。
语音变化
意象分析
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 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意境领悟
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理解作 者的审美追求。
情感体验
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情感,理 解诗词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
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语音的高低、快慢、 强弱等变化,表达诗词中 的情感起伏。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突 出诗词中的重要信息和情 感焦点。
诗词创作技巧
意象选择
选取典型的意象,营造诗 词的意境和氛围。
语言锤炼
精炼语言,运用修辞手法, 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表达
通过具体的描绘和叙述, 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鉴赏技巧
文学影响
前人影响
辛弃疾的文学创作受到苏轼等前代文人的影响,他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 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代影响
辛弃疾的同代文人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他与同代文人交流切磋,互 相学习,共同进步。
03
西江月-遣兴的诗词分析
诗词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该词通过描绘农村夏夜的宁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 往。
西江月-遣兴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西江月-遣兴的创作背景 • 西江月-遣兴的诗词分析 • 西江月-遣兴的文学价值 • 西江月-遣兴的实践应用

西江月辛弃疾课件

西江月辛弃疾课件

西江月辛弃疾课件西江月辛弃疾课件1西江月辛弃疾课件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夸姣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份。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夸姣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味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菁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经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西江月 课件(完美版)ppt

西江月  课件(完美版)ppt

为什么昔日的茅店就在社林 的旁边而词人找不到呢?
生活的乐趣
黄沙道上 旧时茅店 暗山 花重 明水 又复 一疑 村无 路 柳
遇雨
避雨
喜出望外
诵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纷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到了知了轻叫,众蛙齐鸣,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 即,不禁欢快地唱道:
明 清 稻 听 七 两 旧 路
辛弃疾
月/ 别 枝/ 惊 鹊 风/半 夜 /鸣 蝉 花 香 里/说 丰 年 取/ 蛙 声 /一 片 (押“an”韵) 八 个 星 /天 外 三 点 雨 / 山 前 时/ 茅 店 / 社 林 边 转 /溪 桥 /忽 见
理解诗句
1、借助注释 2、看图 3、单音节词 变双音节词 4、调换顺序 5、补充词语
名句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将对丰收的盼望融进 自然之景
手 法
诵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赏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
好在何处
数量词
两三点
有意境美,透 露出轻巧随意
赏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惊飞 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 惹得蝉儿在半夜里轻声嘶鸣。漫 村遍野的香气,一片蛙声欢唱丰 收前景,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 滴小雨。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 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 然间出现了。
赏析
明月
嗅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PPT(上课用)

《西江月》PPT(上课用)

看到这样的美景,闻到这样的香味,听到这 样美妙的声音,作者心情如何呢?从上阕的 哪句话可以看出?
喜悦
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可 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认为丰收在望。
这儿的“说”字,仅仅是青蛙在说吗?那还 有可能是谁在说? 青蛙(拟人)、农人、作者自己,都 可以。
其实谁说都不重要,关键是处处洋溢 着喜悦之情。那么这些声音除了渲染 了欢乐的气氛,还有什么作用呢?
辛 弃 疾
西 江 月
导语
• 一般人在旅途当中,都希望一帆风顺,如 果遇到麻烦使行程受阻,会有怎样的情绪 呢? • 有没有与此不一样的情绪呢?你能根据我 们前面所学过的诗词来印证这一点吗? •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看看作者 在这首词中表达的又是怎样一种情绪?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爱国词人。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 隐居上饶达年。曾短期被起 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 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 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 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 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 短句》。
No Image
品词
(齐读下阕)从下阕我们看到下雨了, 作者美好的心情还能继续吗?从哪句话 中最能看出作者的心情? 依然喜悦。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 忽见。” 可看出其中“忽见”最能表现诗人 的惊喜之情。
点评: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 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 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 体会体会——齐读下阕。(读出欣喜之情)
问: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 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词八首【教学课件】《西江月 遣兴》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词八首【教学课件】《西江月 遣兴》

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
弃疾逝世,年68岁。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 辛稼轩诗文钞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写作背景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就在沦陷区的北方举起
抗金义旗,为义军首领耿京掌书记,并劝耿京南
向联络宋廷。后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 率五十骑,将张安国劫出金营,解送南宋的建康
斩首。这时的辛弃疾,豪气干云。但入南宋后,
由于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辱求和,主张抗金的辛弃 疾不是沉沦下僚,就是被派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去 任职,不能发挥他抗金的志向与才能,最后还被 废退家居,过着闲居生活达十八年之久。《西江 月·遣兴》这首词,大概是在他废退闲居时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初读课文,化诗为文
1.醉后竟与松树对话,问松树自己醉得如何,这是 醉态之一。 2.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极少。自己醉后摇晃,却 以为松树摆动;明明是自己扶着松树站起来,却 说松树要扶他,这是醉态之二。
3.最后是用手推开松树,命令它走开。表现独立不
倚的倔强性格,这是醉态之三。 但这不拘形迹的醉态,实际上也都是表现对 当时现实的一种反抗。
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 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 我近来才感觉到那些古人的书, 如果都信了它们,就完全没有用处。 昨晚我在松树边醉倒, 笑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呀?” 我怀疑松树走过来要将我搀扶, 赶快用手推它说:“去你的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品读课文,体会意境
课文怎样写醉态?表达了什么感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 有名的小词,选自《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西江月》通用课件(页)

辛弃疾《西江月》通用课件(页)
《西江月》的词文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01
02
03
04
描述了明亮的月光使鹊鸟惊飞,树枝摇曳的场景。
描绘了夜晚清风徐来,蝉鸣声声的情景。
通过稻花的香气,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听取蛙声,仿佛在庆祝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的主题思想
《西江月》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词描绘了农村夏夜的美丽景色,通过描绘明月、清风、蝉鸣、稻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现代评价
《西江月》的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西江月》,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诗词风格,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目的
采用讲解、朗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江月》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方法
先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诗词风格,再逐句讲解《西江月》的词意,引导学生朗诵并体会情感,最后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辛弃疾《西江月》通用课件
目录
辛弃疾简介《西江月》的创作背景《西江月》的词文解析《西江月》的主题思想《西江月》的艺术特色《西江月》的影响与评价《西江月》的实践应用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山东历城人。
早年抗金起义,后归南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终因与主和派政见不合,被弹劾罢官,最终病逝于江西铅山。
用典丰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辛弃疾的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八百里”和“五十弦”都是典故,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情景交融
辛弃疾的词善于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通过描绘月夜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西江月__遣兴(上课)课件

西江月__遣兴(上课)课件

辛弃疾与南宋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 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 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 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2、辛弃疾其词: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 人的战斗传统。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 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 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 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 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我讲完了。。。。。
朗读感知: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 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小组讨论:
1.上阕:作者愁还是不愁?
如果愁,那么他愁什么? 下阕:作者到底醉得怎么样? 何以见得?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 句写读书。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这四句惟妙惟肖的写出作者的醉态,展示了他 虽寂寞孤独却又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 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2. 全诗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全词三见“醉”字,可见 它的重要,是全词的词眼。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但这类词作,并不意味着辛弃疾悲愤的心境随着年岁 的增长与生活的闲适而谈化。这只是一时的忘情,也是悲 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 积蓄了太多太深的苦闷,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 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 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 的社会中的不得已的选择。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辛弃疾 写这一类词时真正的心态。

西江月-遣兴课件

西江月-遣兴课件

词的下片解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
下片中“酒神鱼龙舞罢,乱鸦啼后,归兴浓如山”等句,抒发 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豪放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描绘作者的醉态
下片中“醉眠松石上,天地为衾枕”等句,描绘了作者的醉态 ,表现出作者的放荡不羁和豪放不拘的性格特点。
整体思想感情解析
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我们思考了古典文学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联系,如何从中获取人生的 启示和智慧。
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讨论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古典文学,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 续发挥其价值和影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西江月-遣兴课件

CONTENCT

• 课程导入 • 西江月-遣兴的创作背景 • 西江月-遣兴的内容解析 • 辛弃疾其他作品欣赏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01
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西江月遣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02
通过对西江月-遣兴的学习,可以 深入了解中国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
课程目标
03
西江月-遣兴的内容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静谧的乡村夜晚
详细描述
上片通过“清溪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等句,描绘出一幅宁 静的乡村夜晚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恬静与自然之美。
总结词
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详细描述
上片中“路转河桥忽见”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逃避。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 来的期望。
辛弃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提升】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 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 用孟子的一句话概括。从这句话中你得到 哪些启示?试写下来。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 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 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 出词人对现实的激愤不满之情。
西 辛江 弃月

遣 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体味其词谴 词造句的妙处。
3、体悟作者抒发的情感。
解题
• 词题为“遣兴”。何谓“遣兴”? • 遣: 即排遣,抒发。 • 兴: 即兴致,情趣。
遣兴”就是排遣意兴。
1、辛弃疾其人:
姓名: 辛弃疾 生卒:1140-1207 描述:字_幼_安_,号_稼__轩___。历城(今山东 济南市)人,_南__宋__(朝代)著名_爱_国_词_人。是 继苏轼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豪_放___派”词 人,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_辛__”,史上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著有《_稼_轩_长_短_句_》。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 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 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 《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 长调三种。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 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 (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
要努力多读书,读好书!
送你一句名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思考
1.全词有三个“醉”字。“醉”字 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三个“醉”字是全词的词 眼。诗人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消 愁。“醉”字中隐含着太多的悲 愤、辛酸和无奈,表现了诗人不 与世人同流合污之心和借酒浇愁 之痛。
请赏析词中最传神的一句
最生动传神的是: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赏析]这一句是辛弃疾写他醉后的狂态,
醉得狂,醉得迷糊,醉得憨,也醉得可爱。 醉眼惺忪中,好象整棵松树都跟着全动了 起来,他以为是松要过来扶他了。立刻拒 绝地挥手推松说:“去!”我才不要你来 扶呢?该句以生活情境入词,以口语入词, 全用白描,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写出了 最后的狂态,也写出了对于不理解自己的松 树的拒绝。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 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 五个字,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 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是从来少见的。
【当堂检测】
1、《西江月 遣兴》最为突出的一
点是:

拟人。诗人以松喻人,借以表达 自己喝酒尽兴后的醉态、兴致。
小 结
同学们:读书学习目的就是精通应用, 应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用于主观世界,
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提
高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等。二是用
于客观世界,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用于
工作,取得成就。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
信著/全无是处。
近来开始发现古人书中的道 理,信了它竟一点都行不通。
昨夜/松边/醉倒, 昨晚醉倒在松树下,问松树 问松/我醉何如。 我醉成什么样。
只疑/松动/要来扶。
只疑心松树动了,要来扶我, 就用手推松树说:“走开!”
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孟子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当堂检测】
1、第二句说“要愁那得功夫”是属于直抒胸 臆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
不是直抒胸臆。说“没有工夫愁”实 际上是因为“愁”太多、太深重,无法 排遣,词人一生立志报国,渴望亲上前 线杀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可是这志 向一直无法实现。所以,用反语的形式 把自己内心极度的激愤、忧愁表现出来。
朗读这首词。(时间10分钟)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我会翻译词句
醉里/且贪/欢笑, 酒醉中只顾着贪恋欢笑,要 要愁/那得工夫。 发愁哪来的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豪放派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 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其诗作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 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 律等。
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 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