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公开发声离职央视
张泉灵:所谓的华丽转身其实是骗人的

2015年,张泉灵和她那封名为《生命的后半段》的辞职书一时成为热点。
在那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曾经说要把记者作为终生职业的她会选择离开。
就像她自己写道的:还是最好的新闻平台,还是最好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然而她还是咬着牙选择转换赛道,并在短短4年间,陆续就任了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和少年得到董事长。
作为一款面向青少年语文教育的应用软件,少年得到也是她前同事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投资的项目之一。
对于张泉灵,罗振宇曾经这样评价:“她是我唯一羡慕嫉妒恨的人啊,因为她是我见过知识最驳杂,也是学习最快的人。
”张泉灵:所谓的华丽转身其实是骗人的“真的蛮难的,还好过来了。
”四年后再谈起转型,张泉灵脱口而出。
在最近半年多时间中,张泉灵保持了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律性,去上了戏剧课,减重12斤。
采访当天,她穿着一身黑色连衣裙,留着精致的短发,言谈中,依旧充满活力,保持了当记者时的敏锐与犀利。
P eak of figure巅峰人物本栏目冠名:东莞鸿企机械有限公司所谓的华丽转身其实是骗人的对于当时的离开,张泉灵把这种内在动因解释为焦虑,她用一个”段子”来说明自己心中的担忧:“刚开始碰到我的人会说,‘泉灵,我非常喜欢你’,后来发展成‘泉灵,我爸妈非常喜欢你’,再后来是姥姥……所以,赶在快没人喜欢我的时候,我转行了。
” 张泉灵内心深处的焦虑显然不是对受众层次变化的恐慌,而来自与时代的脱节和一种堪忧的被淘汰感。
后来,张泉灵把自己离开央视比喻成跳出“鱼缸”。
当然,跳出去的鱼没有了水会很危险,但是如若不跳出来,就没有海洋生物进化的那一天。
从放下到重新开始,张泉灵几乎和所有转换跑道的人一样,走得并不轻松。
在最开始的半年中,张泉灵说自己一个人偷偷哭过的次数,比前十年加起来都要多。
外界眼中的“华丽转型”,对于她本人而言却像是一场高空杂技,从一个秋千跳到另外一个秋千,被逼着做一个接一个的高危险系数动作。
“你被不断地逼入困境,筋疲力尽,还要鼓起勇气跳到下一根秋千上,但是,这个时候放开手里的那根杆,真的好难。
重来一次的精神自由

重来一次的精神自由作者:刘东华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8期原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离职,她在自己的微博发文称:“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对张泉灵的离职,很多人肯定不解、惋惜、惊诧,或者还会有很多对她辞职原因的猜测、臆断,但这一段博文做了最好的解释。
“生命的后半段,我想,再来一次”,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力量,更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了。
几年前,我也有过离职的经历,也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从自己做了20多年的岗位离开。
不过,我缺少离职之前的心理准备,是这个平台的裂变重组,让我失去了早就习惯的位置、环境。
所以,我对自己的“被离职”充满了怨愤,我仇视那些让我失去了“位置”的人,甚至,在我内心悄悄地拟好了一个“恶人”的名单。
有一段时间,我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打击的时候,把责任归咎于这些“恶人”,我自己认为,如果不是他们排斥我,我生活的环境应该安逸得多。
其实,这样的结果,只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心理压抑,情绪无常的“边缘人”。
让我不再用阳光的心态去接受社会,也不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把自己的生命无辜地托付给了迷茫。
后来,我遇到了我之前的一位同事大李。
他和我一样,也在那次重组中意外出局,其实那时候他是技术骨干,他负责的项目一直是原单位收益最高的,很多人觊觎他的位置。
但他的态度明显乐观得多,他没有张泉灵说的那么含蓄,很直观地鼓励我:”人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大不了重新再来。
“大李说:“重新去选择自己的路子,让自己尝试新的环境、新的业务,去了解未知的领域,生活才有意义。
”大李做的项目是食品发酵,这是他大学的专业,离职后,他选择去做了医疗器械。
开始,他去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销售,渐渐了解了一些医疗器械方面的知识和市场规则。
后来,干脆与人合伙做起了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加工。
他根据客户反馈的意见知道一些传统的医疗器械存在缺陷,其实这些缺陷,只需要小小的改动就可以接近完美。
现在,大李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成了很多医疗机构的首选产品,并且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生命的后半段

生命的后半段
张泉灵
【期刊名称】《健康人生》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导语2015年9月9日,央视知名主持人张泉灵以《生命的后半段》为题发布长微博,宣布从央视离职,投身创投界。
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部对她的决定感到吃惊与不解,毕竟央视主播的位置在他们看来与"金饭碗"无异。
那么,是什么促使已经42岁的张泉灵毅然选择丢掉"金饭碗",将自己生命的后半段投入到全新的事业之中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这篇《生命的后半段》中来一探究竟吧。
生命的后半段,是否来得及从头来过?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
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
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我今年42岁,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
人生从哪个角度算都过了一半。
一切都算顺利。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张泉灵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命的后半段
2.生命的后半段
3.体育课堂教学应多关注\"后半段\"\r——课课练与结束部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4.青霉素的后半段故事——\r政府如何推动高质
量科研成果商业化5.“塔克—伍德命题”的后半段——对“非道德的善”概念的批评与改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泉灵自述离职心情就像离婚

张泉灵自述离职心情就像离婚中央电视台最近成为了最热门的“围城”,外面的人使劲浑身解数想挤进去,而里面的名嘴却纷纷辞职离走。
几天前,《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递交了辞职信。
9月9日早间,央视原主播、张泉灵发布长微博,记录自己从央视离职的心路历程。
2015年年初的一场“咳血”之症,让她开始换角度思考人生;《三体》和《大设计》中的独特角度,让她开始转变思维方式。
她说:“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
”于是,她决定离开工作了18年的央视,投身“创投界”。
“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发微博公开证实离职央视9日上午8时,张泉灵发表长微博《生命的后半段》,首次公开证实离职央视:“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文中,张泉灵表示辞职之后将成为基金的合伙人,投入创投界。
其实早在8月6日,曾经执导过三届春晚的央视导演哈文提出辞职当天,网曝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已提出辞职,去向或是一家有众多大佬投资的基金公司。
此前,央视主持人赵普曾发出微博,“打包祝福仨同行,郎永淳、李小萌、张泉灵”,似乎预示张泉灵辞职传言的真实性。
时隔一个月,有关张泉灵离职原因及去向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9月8日下午,张泉灵离职央视后首次亮相,以紫牛基金合伙人身份主持今日头条的活动。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
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
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编导、主持人、2000年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
张泉灵最新演讲: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张泉灵最新演讲: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作者丨张泉灵来源丨好大夫医生端Lite(ID:haodf_dr)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我前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东北人讲述自己的故乡。
我读了感触挺深的。
这篇文章里面,作者讲了一个案例。
他说:他爷爷有一年给他打电话,特别着急说「你们俩夫妻别在北京混了,赶紧回哈尔滨吧。
这儿有好事情,这儿的环卫局在招环卫工人,不是临时的,是正式的。
而且给上保险,2000 多元/月,可好了。
」如果你不是一个东北人,可能理解不了「体制内、有保障」这六个字的魔性,也就更理解不了作者爷爷为什么会如此看中一份2000 元/月的工作了。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后来哈尔滨招环卫工这个岗位时,报了几千人。
其中200 多人有完整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硕士毕业生。
我不知道这些硕士在走进大学校园时,甚至在完成他们硕士论文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竟然会去做一个环卫工。
当然,我们还是比较强调「人人平等」,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
但实际上,不同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去选择走环卫工这样一条路呢?借着这个案例,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活得特别不容易。
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了,但我们内心的价值观有可能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甚至在上上一个时代。
这个故事里的爷爷,我相信他的价值观,其实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早期。
他相信一个不变的体制、一个不变的单位,一个体制内可以每个月给你固定工资的人生状态是最有安全感的,他完全不知道在外面世界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面对变化的焦虑感,其实在2 年前也发生在我的身上。
很多媒体会问「你当着央视的主持人,为什么要去改变身份,做另外一个职业,你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我通常开玩笑说,我在央视面临这样一个状态,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人说:泉灵姐,我特别喜欢你。
后来有人说:泉灵姐,我妈特别喜欢你。
再有人说:泉灵姐,我奶奶特别喜欢你。
我特别担心很快就没有人喜欢我了,我就离开了。
名记名嘴频离职,党媒人的价值去哪儿了?

名记名嘴频离职,党媒人的价值去哪儿了?2015年09月15日文/张国营张泉灵、郎永淳等央视“著名员工”离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抛开个人的特殊原因,“央视”本身带有的复杂性使其一丁点动作都会成为聚焦点。
作为全国最受关注的党媒,它的官方权威性和市场竞争力搅拌在一起,既制造了不能有政治偏差和道德瑕疵的标志“国字脸”,也打造了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众多明星。
我想,无论在央视工作有多少辛苦和困难,他们都比其他党媒的员工要幸运得多,起码他们的价值能够得到一定体现。
我从毕业就进入党报工作,至今已有五年多,而遭遇的最大困惑就是个人价值如何体现和提升。
我们被称为“记者”,但“党媒”这个前缀又限制了我们不能完全履行记者的职责,这使我们在稿件的生产过程、生产方式和写作立场等方面既不符合基本的新闻操作规范,也无法满足普罗大众的阅读需求。
新闻稿件的真实性、时效性、思想性和用事实说话等要求,我们都很难做到或做全。
例子不用多举,单从那些被吐槽嘲笑的新闻通稿中,就可以一窥我们的行业处境。
而且我们的工作是带有很大的重复性,每年的宣传主题都大同小异,即便主题不同,操作方式也无不同,所以入行一两年就会丧失新鲜感,对以后的工作不会有太多期待。
可以说,很多党媒记者是无法在行业内体现专业价值的,即便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不是冲着记者个人,而是冲着所属单位。
央视是一个政治性、新闻性、市场性等各种性质兼而有之的平台,总能让工作者找到一个价值归属,即便明星只是少数,但新闻的时效性、监督功能还是有所体现的。
然而,很多党媒无法做到如此庞大和细致,除了为政治服务,既没有新闻专业性生产的大环境,也不具备制造行业明星的条件,栖身其中的新闻工作者实质上就是宣传工作者,工作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政治正确、领导满意,而大多时候领导满意就代表了政治正确。
如此环境下,很多党媒记者的价值并不体现在专业性上,甚至也不怎么体现在政治素养上,而是体现在社交能力上。
从我的工作范围和接触范围中,我发现很多党媒记者的“逆袭”之路似乎只有一条,就是通过平时接触的政治资源来谋取发展,让自己也走上领导岗位。
张泉灵辞职为何引发热议

张泉灵辞职为何引发热议?2015-09-09老徐时评今天早上8点,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发布一条微博:“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这篇长微博瞬间被热传,一个多小时就被点赞9700多次,转发、评论上万。
据悉,她将投身创投领域,成为紫牛基金的合伙人。
一个央视的主持人辞职,为何能引发这么广泛的热议呢?央视的主持人里面,张泉灵似乎比较受老百姓喜欢。
不仅仅因为她那南方女子特有的小巧玲珑的身材、精致细腻的五官,还因为她在节目中的率真和真情流露。
记忆中在汶川地震后的那次直播中,张泉灵一边流泪一边播报,然后扭头哭着走了,摄像跟在后面伴随着哭声和脚步声,那个场景真的很感人,让人流泪,成为永久的记忆。
如今,在她42岁事业顺利、功成名就的时候,毅然决然重新创业再来一次,这种决心和勇气实在令人钦佩。
她在文章里写到,令她决心改变这一切的,起源于一场虚惊。
今年初,她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得了肺癌。
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她换个角度去思考人生。
读了她的长微博,做为在央视工作了18年的老员工,却连一句感谢央视的话都没有,着实令人感到诧异。
她把央视比作“鱼缸”,而跳出鱼缸,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央视已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梦想的人的跳板,所谓大海不选尘、好花不择处,离开还是留下,无非就是选择稳定还是挑战。
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
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
最终,张泉灵选择了跳出鱼缸,“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我想,这恐怕是张泉灵辞职创业引发热议的最主要原因。
做自己想干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这些在当下的社会,可能有些还是梦想。
但是,毕竟有这么多为了这个梦想而打拼的人,梦想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其实,现实中有张泉灵那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少,但是能真正走出她这一步的,毕竟是少数。
离开央视变身投资人名嘴张泉灵

离开央视变身投资人名嘴张泉灵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年第11期2015年9月9日,央视知名主持人张泉灵,以《生命的后半段》为题发表长微博(微博全文见本期杂志第82页),证实自己已从央视辞职,加入创投界。
文中写道,2015年年初的一场“咳血”之症,让她开始换个角度思考人生;而小说《三体》和物理学家霍金在一篇文章中的独特视角,又让她开始转变思维方式。
于是,42岁的她决定离开工作了18年的央视变身投资人:“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截至9月14日,该长微博的阅读量已超过900万,有超过1万6千名网友给她留言。
绝大多数网友表达了对张泉灵的支持,认为其勇于追求梦想,适应互联网思维,与其“才女”的身份定位符合。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则不折不扣的广告文案。
但愿我们都有能力为梦想买单张泉灵的长微博最近刷爆了朋友圈,因为其离职公告的主旨是关于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与挣脱,这篇文章并没有像郎永淳离职那样引发大众对于广电人离职潮的感慨,而是在朋友圈引发了一股像模像样的“我的后半生”的感悟撰写大赛。
当你42岁的时候,你的生活将是怎样?是不是每天按部就班,操心着柴米油盐,操心着孩子和老人,然后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你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读过一本书了?你有多久没有独处过了?你有多久没有跟自己的内心谈一谈了?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里,我们心浮气躁、得过且过,是否还会记得曾经的梦想?是否还对这个广袤的世界保持好奇、保持怀疑、保持批判?正如张泉灵所说,她离开央视的原因,是因为怀有对世界的天真和好奇,害怕被真实的世界所抛弃,所以才鼓足勇气去离开那个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儿。
敢于打破铁饭碗,放下国家电视台这样的光环,不论动机如郎永淳那样是为了妻儿,还是张泉灵这样是因为思维更新,有勇气舍弃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坚持尊重内心的真实,至少比那些一边数落体制,一边又对体制内的工作依恋不舍的人要洒脱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泉灵公开发声离职央视
早在今年5月,就有传闻称原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辞职的消息。
昨日,张泉灵在微博上正式发布长文,表示已离开央视:“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她配了一段长微博详细解释了自己辞职的原因,直言决心起源是“误以为自己得了肺癌”。
微博中,张泉灵首次袒露心声,表示自己从去年开始关注互联网行业,“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
”而这也成了她最初冒出离开央视想法的最直接原因。
同时张泉灵也谈到了辞职的决心来源于一场误会,“决心改变起源是虚惊一场。
年初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肺癌。
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我换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
”于是,张泉灵进行了思考,“如果,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那么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
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
”
此外,在微博中张泉灵也透露,在自己最初作出离开的决定时,曾受到包括家人在内的劝阻,“那些爱我的而企图保护我的人,都在坚决地说不。
”但这些并没有让她放弃,甚至最终成为支持她的人,“幸好,爱我的人只是因为想保护而阻拦,他们终究是爱我的,知道于我,浇灭好奇心,无异于谋杀。
”而在42岁的张泉灵看来,此时选择重新出发,一切都来得及,“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
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岁了。
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
其实,早在7月上旬,张泉灵从央视离职。
7月13日,猎豹CEO傅盛战队官方微博对外公开宣布,张泉灵以顾问形式加盟傅盛战队。
傅盛战队由猎豹CEO傅盛去年12月发起设立,是一家专注于最早期的天使轮创业孵化平台。
张泉灵同时还是傅盛旗下的紫牛基金合伙人。
此外,就在前天,张泉灵也以紫牛基金合伙人身份主持了一场互联网企业的活动。
而在其中,张泉灵也透露,紫牛基金已投资三个项目,都是以内容生产为主。
以下是张泉灵微博全文:
生命的后半段,是否来得及从头来过。
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
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
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我今年42岁,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
人生从哪个角度算都过了一半。
一切都算顺利。
按通常的视角,功成名就。
按通常的规划,还是最好的新闻平台,还是最好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初心其实未改。
我的初心就是满足好奇心和不止于独善其身。
决心改变起源是虚惊一场。
简单说,年初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肺癌。
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我换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
如果,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那么如果
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
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特别关注互联网。
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
比如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针对出租车司机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下降,完全不是因为有更好的节目出现了,而是司机都在用滴滴接单就不听广播了。
很像《三体》里,一句无情的话,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总之,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积累了多年的知识和逻辑可以解释的。
而它,毫无疑问在渗透进我习惯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开始有一种恐惧。
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
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有一天,我看见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蒙罗蒂诺合写的文章。
文章的开头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
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在金鱼的世界里,由于光在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在金鱼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线运动的。
而如果金鱼足够聪明,那么,金鱼也可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结出一套物理学规律。
虽然,这样的规律对于金鱼缸外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是胡说。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一个更大的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圆形金鱼缸里呢?
其实,人生时不时的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久了便习惯了一种自圆其说的逻辑,高级的还能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洽。
从职业到情感,从人生规划到思维模式,无不如此。
我突然觉得,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
我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要离开我工作了18年的央视,去换一种视角看世界?
傅盛带我见到了一批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们,全新的思维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轻的活力,尽管不成熟却一直向前冲的动力。
他们像一群新世界的侦察兵,他们是未来。
" face="这时候,猎豹的CEO傅盛带我见到了一批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们,全新的思维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轻的活力,尽管不成熟却一直向前冲的动力。
他们像一群新世界的侦察兵,他们是未来。
">这时候,猎豹的CEO傅盛带我见到了一批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们,全新的思维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轻的活力,尽管不成熟却一直向前冲的动力。
他们像一群新世界的侦察兵,他们是未来。
多想,把他们记录下来。
多想,可以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需要我重新建立一种更开放的学习心态,也需要一猛子扎下去的时间和精力。
无论如何都不是,隔着玻璃可以完成的。
而跳出鱼缸,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是否要去冒这个险?在我已经42岁的时候。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格雷厄姆认为,最适合创业的年龄在25岁。
因为25岁时,人们拥有“精力、贫穷、无根、同窗和无知”的武器。
这里的无知是创业者们根本不知道创业的前途有多么艰难,因而无所畏惧。
而我,既没有25岁的熬夜能力,也没有随时把所有东西打包就能搬家走人的方便。
事实上我第一次提出要离开的时候,那些爱我的而企图保护我的人,都在坚决地说不。
在这个年纪,从婚姻的角度,什么决定,都得是两个人的接受而不是一个人的痛快。
和那些多年来给我机会给我指点的师长们谈起改变也总有一种内疚,说好的体制内宝贵的坚持,我没有走到底。
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岁还有的好奇。
艰苦的挣扎也没有磨蚀的好奇。
幸好,爱我的人只是因为想保护而阻拦,他们终究是爱我的,知道于我,浇灭好奇心,无异于谋杀。
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我没有说服他们,甚至没有说服自己,这一步的跳出去我是安全的。
最早离开海洋的生物,一定有一大批在肺进化完全之前灭绝。
既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放下,失败又如何,不过是另一次开始。
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
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
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所以,这就是我新的开始,紫牛基金的合伙人。
用实实在在的创业帮助,带你一起飞。
希望路上,有你,同行。
此前,央视主持人赵普曾发出微博,“打包祝福仨同行,郎永淳、李小萌、张泉灵。
”对此网友纷纷感慨:“佩服你的勇气”“央视又一人离开了”“很喜欢你,加油,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