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六章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负责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保 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动脉将氧合血输送至全身 各个器官和组织,是循环 系统的主要血管。
静脉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 液回输至心脏,准备再次 被氧合。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让氧气、养分和废物在组 织间交换。
心脏的生理功能
营养物质。
3
血液回流
4
静脉将含有废物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心脏收缩
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送至动脉。
废物排除
毛细血管接收组织产生的废物和二氧 化碳,带走这些废物。
心脏病的常见疾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不规律或过快、过慢,可 能影响血液循环。
1 泵血
2 供氧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 个部位,保持血液循环。心脏肌肉需要大量氧气供应以维持其 Nhomakorabea常 功能。
3 排泄废物
4 调节血压
心脏将含有废物和代谢产物的血液送至肺 脏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脏通过改变血液输送量和血管的收缩程 度来调节血压水平。
血液循环的过程
1
氧合和营养交换
2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与组织交换氧气和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 六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脏和血管。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运作至关重要。
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四个腔室
心脏包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每个腔室都有 特定的功能。
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确保血液顺利流 经心脏。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束细胞(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为间皮和结缔组织.
二、动脉: (一)肺动脉 (二)主动脉
1. 升主动脉 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 2.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4胸椎体
(1)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 动脉—肱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
恢复活性的钠通道数增多。 *钠通道三种状态的转换是电压依从性和 时间依从性的.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可引起局部兴奋的时期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 (3)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SNP)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的 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 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 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 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心脏的传导系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乳糜池
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 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 之间,与第9~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 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 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 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静脉曲张的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活性药物 如黄酮类、七叶皂苷类等。非药物治 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 站、适当运动等,以及穿弹力袜、注 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
06 实验指导:循环系统实验 操作及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在 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VS
功能
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液 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小 孔或裂隙,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等可 以渗透到组织液中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 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也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被运走 。
04 血液循环过程及调节
体循环过程及特点体循环路径来自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 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 脉→右心房。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2. 解剖操作
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解剖,暴露心 脏、血管等循环系统器官。注意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 生理指标记录
连接生理记录仪,记录实验动物 的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确 保记录准确、连续。
1. 实验动物准备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麻醉 和固定。
4.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根据需要采集血液或其他样本, 进行相应处理如抗凝、染色等。
防治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 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 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 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 ,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 。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
静脉曲张的病因包括静脉壁的结构问 题和瓣膜的缺陷、静脉内压持久升高 、年龄和性别等。
量。

中医专业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

中医专业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
深层(髓质):髓索(B细胞、浆细胞、巨噬C) 和髓窦
• 作用:滤过淋巴,免疫应答
4、脾spleen (1)位置:位于胃和胰的左侧,与第9—11肋相对。 (2)内构:脾的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白
髓是脾产生淋巴细胞的地方。红髓是位于白髓之 间的血窦(脾内毛细血管),血窦的内皮细胞有 较强的吞噬能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六章 循环系统Angiology
一、总论 1、循环系统的组成:由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和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组成。淋巴系统,属循环系的辅助部分。 2、血液循环: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二部 分。
大循环途径:血液经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 身毛细血管网→小静脉→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 房
②静脉:可分大、中、小三种,管壁也可分外膜、 中膜与内膜三层。静脉有深、浅静脉(皮下静脉) 之分。静脉内有静脉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 用。
③毛细血管: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 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
1、肺循环的血管 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
2、体循环的血管
包括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体循环的动脉的主干 为主动脉。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 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3)功能:造血、破血和储血的器官。
三、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结、扁 桃体、脾、胸腺)和淋巴组织。
1、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 和淋巴导管。
• 毛细淋巴管:单层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大 • 淋巴管:类似静脉,管壁薄,瓣膜多 • 淋巴干:9条,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一条肠干
6、心的血管: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 冠状静脉所组成。冠状动脉包括左右冠状动脉。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酸碱平衡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六章【3】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六章【3】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由快Na+通道开放而出现的电 位变化称为快反应电位。
0期:由Na+快速内流形成
适宜刺激 部分电压门控式Na 部分电压门控式 +通道激活 少量Na 内流, 少量 +内流,膜部分去极化 达阈电位(- 达阈电位(-70mv) (- ) 大量Na 大量 +通道由备用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膜进一步去极化 大量Na+内流 大量
下肢的静脉
• 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大隐静脉
• 浅静脉
走行 属支: 属支: 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小隐静脉
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特点 无脉 hepatic portal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L- Ca+2通道 -
窦房结细胞膜电位 (mV)
0
延迟整流性 K+ 通道 没有内向整流钾通道
-50
If 电流、T-Ca2+通道 电流、 -
200 msec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 • • • 自律性 兴奋性 以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 传导性 收缩性: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 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
绝对值增大, 距离加大,刺激阈值增大 绝对值增大 RP-TP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兴奋性降低 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2)阈电位水平 )
TP水平上移 RP-TP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兴奋性降低 水平上移, 距离加大, 水平上移 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膜内电位急剧上升,直至接近钠平衡电位,形成 期 膜内电位急剧上升,直至接近钠平衡电位,形成0期

人解生理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解生理第六章循环系统

5、营养心的血管(P99-100)
1、动脉 主动脉窦左右侧发出的左右冠状动脉,冠状
动脉阻塞将引起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塞。
2、静脉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汇入冠状
窦口将静脉血带回右心房。
6、心包
心包:包囊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 维心包和浆膜心包。对心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同 时可保持血容量恒定。
组织间隙(组织液)
10
%
毛细淋巴管 (淋巴)
(各级) 淋巴管
¾的淋巴(下半身
及左侧上半身) 胸导管
左静脉角
上 腔

¼的淋巴(右

(9条) 淋巴干
侧上半身) 右淋巴导管 右静脉角
右淋巴导管
上腔静脉
淋巴干
胸 导 管(
30~40cm)
淋巴结
毛细血管 组织液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
Hale Waihona Puke 淋 巴管 系 图2要点
• 循环系统的组成 • 血液循环路径 • 冠状循环 • 心脏的构造 • 血管分为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 中动脉又叫肌性动脉;大动脉又称弹性动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 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
左、右髂总动脉
颈外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尺动脉 桡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
股动脉
(2)体循环主要动脉(示意图)
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示 肱 动 脉 图
示胸主动脉图
3、静脉(自学)
1、体循环的静脉系主要有哪些干支?
2、什么叫门静脉?
3、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哪些?
心血管系统 小动脉小静脉
•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 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 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 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 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 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4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不停地流动和互相交换的过程,包括: 血液循环(起主导作用,也是最主要)、 淋巴液循环、脑 脊液循环、组织液循环。
血液循环 :是指血液在心血管闭合的管通系统内按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不停的流动。 动力器官:心脏 分 部:按循环途径可分为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功 能: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组织 器官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 CO2 和其它代谢产物带到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 进行。
1、工作细胞 :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
2、特殊分化心肌细胞 :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结区 、 结 希区)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 野纤维 非自律细胞 :结区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心室肌)
1、心肌细胞 静息电位 :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呈极化状态,这种膜内外的电位差。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 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 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 →右心房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的 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 房
一、心
(一) 心的位置
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
前方:胸骨体和 2-6 肋软骨 后方:5-8 胸椎体 心包区: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 和胸膜所遮盖,只下 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 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 4-5类软骨相邻。
入口:左右两侧→ 对肺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 二尖瓣→ 左心 室。
4. 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入口:左房室口→二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心内瓣膜、腱索、乳头肌是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 它们是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重要装置。
动脉瓣的开闭与血流方向
心脏泵血时,瓣膜开闭与血流方向的确定。
23
心房肌分泌; (1)心纳素:利尿、降压、排钠、扩张血管。 (2)脑纳素、抗心律失常肽等。 (3)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促进心肌生长,增加心肌收缩力
3、心外膜 : Epicardium 由间皮和少量结 缔组织组成,其 内含有血管、神 经、和脂肪组织。
24
心瓣膜(cadiac value) 心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表面 为内皮,内为致密结缔组织。
(二)心脏的外形
倒置的圆锥形,大 小与自己拳头相当。
心尖向左前 下方。
心底向右后 上方。
心的表 面浅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与 心 脏 相 连 的 大 血 管
与 心 脏 相 连 的 大 血 管
(二)心的构造
房间隔
中 隔
肌部
室间隔
膜部
左心房
左半心
心 (左房室口) 左心室


右心房
腔 右半心
正常值(人、哺):-90 mv
机制: 和神经及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相同即K+
平衡电位。


舒张期电位: 在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细胞
的静息电位。

浦肯野细胞:-90 mV
窦房结细胞:-70 mV 左右
2、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扩布出去的电位变化。
心脏的血流方向和瓣 膜的开闭方向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心是一个肌性器官,有 较强的收缩能力。
心内膜
心 壁
心肌层
心外膜
心 内皮

内 心内皮下层 肌
膜 心内膜下层 层
心房肌-两层 心室肌-三层
六、 心脏 Heart
(一)、心脏的结构 1、心内膜: Endocardium
(1)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延续。 (2)内皮下层:除结缔组织外含有少量平 滑肌。 (3)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在心室 壁的心内膜下层内含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 支—蒲肯野纤维(束细胞)。
27
(3) 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分布:房室束及分支,心内膜下层。 ? 短粗。 ? 肌丝少,位于周边。 ? 核周较多糖原和肌浆,浅染。 ? 闰盘发达。 作用:传导搏动。
28
蒲 肯 野 纤 维—H-E
29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第六章 循环系统
The circulatory system
What composes the circulatory system?
2
The circulatory system composes both the blood and lymphatic vascular system. The blood vascular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heart, the arteries, the capillaries, and the veins. The lymphatic vascular system begins in the lymphatic capillaries closedended tubules that anastomose to form vessels of steadily increasing size; these vessels terminate in the blood vascular system emptying into the large veins near the heart.
25

(二)心脏传导系统
1、心脏传导系统组成 窦房结(右心房心外膜)、房室结、房室束(心
内膜下层)、左右束支、终支。
26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 (1) 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分布: 窦房结和房室结。 (1)细胞小,梭形、多边形。 (2)肌丝少,糖原多。 功能:心肌收缩的起搏点。 (2) 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 窦房结、房室结的周边;房室束 (1)比一般心肌纤维细短。 (2)肌丝比起搏细胞多。
(右房室口) 右心室
一、 右心房 right atrium 右心耳-梳状肌
上腔静脉口 入 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房间隔-卵圆窝
2. 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入口:右房室口→三 尖瓣→腱索→乳突肌。
出口:肺动脉口→肺 动脉瓣。
3. 左心房 left artrium
左心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