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自考《政治学概论》仿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7分。)

1.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

A. 国家

B. 权力

C. 法律

D. 政策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3.氏族制度的解体是___________的结果。( )

A. 社会内部生产发展

B. 人们之间根本利害冲突

C. 父权制代替母权制

D. 部落联盟组织出现

4.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 )

A. 前提

B. 保障

C. 核心

D. 条件

5.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对敌人的专政

B. 对人民的民主

C. 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防御

D. 组织经济文化建设

6.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___________问题。( )

A. 革命和政权

C. 阶级关系

D. 民族关系

7.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多党合作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政治协商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

8.英国国王是英国___________的一部分( )

A. 议会

B. 内阁

C. 保守党

D. 工党

9.目前仍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是( )

A. 乌拉圭

B. 摩洛哥

C. 英国

D. 日本

10.资产阶级思想家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是( )

A. 分工原则

B. 议行合一原则

C. 分权原则

D. 民主集中制原则

11.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

A. 国体

B. 政体

C. 国家职能

D. 国家本质

12.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 )

B.《君主论》

C.《国家论》

D.《论法的精神》

13.德国的政党制度是( )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多党合作制

14.领导科学化指的是___________问题。( )

A. 领导权力

B. 领导责任

C. 领导方式

D. 领导观念

15.行政决策的最大特点是( )

A. 指导性

B. 民主性

C. 及时性

D. 执行性

16.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是( )

A. 国家

B. 民族

C. 国际组织

D. 国家领导人

17.在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于“一般政治性组织”的是( )

A. 联合国

B. 国际海事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维护原始公社的社会秩序主要靠( )

A. 道德习惯

B. 共同信念

C. 社会舆论

D. 法律

E. 氏族部落首领的威信

2.民主的含义是指( )

A. 居民与政权的关系

B. 国家结构形式

C. 政体问题

D. 国家活动的原则

E. 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3.民族问题表现的范围包括( )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语言

E. 生活方式

4.我国最高决策体系由___________组成。( )

A. 人民政协

B. 党中央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国务院

E. 中央军委

5.政治统治体系的一般特征有( )

A. 局限性

B. 集合性

C. 整体性

D. 有序性

E. 变动性

6.资产阶级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范围主要有( )

A. 审判权

B. 非诉讼事件的处理权

C. 违宪审查权

D. 豁免权

E. 制宪权

7.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职权有( )

A. 立法权

B. 行政执行权

C. 组织中央其它最高国家机关的权力

D. 决定一切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

E. 对其它中央机关活动的监督权

8.根据君主权力受限制的程度,可以把立宪君主制分为( )

A. 等级君主制

B. 贵族君主制

C. 二元君主制

D. 议会君主制

E. 专制君主制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构成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议会制度、政党制度。

2. 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五花八门,但都涉及到___________这个中心点。

3. 国家职能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___________。

4.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自行消亡”的只能的_________________国家。

6. 每一个社会居民间的矛盾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7. 邦联是一种松散的___________联盟。

8. 瑞士的联邦委员会既是最高行政机关,又是国家___________。

9. 被称为“既是议会制,又是总统制”的国家是___________。

10.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契约论

2. 总统制行政机关

3. 民族政策

4. 政治领导

5. 国际政治格局

五、判断改错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就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阶级消灭后,在人民内部还存在民族问题。( )

2.单一制是由若干个国家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的形式。( )

3.国家统治包含阶级统治。( )

4.法西斯专政是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阶段。( )

5.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自决权的途径是各民族的分离。( )

六、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 简述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2. 简析资产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时所采用方法。

3.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点。

七、论述题(联系实际,展开论述。14分)

什么是国际社会行为准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社会行为准则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评分细则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7分) 1. A 2. C 3. A 4. C 5. B 6. A 7. B 8. A 9. B 10. C 11. B 12. D 13. C

14. C 15. D 16. A 17. 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 ABCE 2. ACD 3. ABCDE 4. BCD 5. BCDE 6. ABC 7. ACDE 8. CD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选举制度; 2. 国家; 3. 功能; 4. 共产党宣言; 5. 社会主义; 6. 生产关系;7. 国家; 8. 元首; 9. 法国; 10. 爱国统一战线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契约论是西方学者关于国家起源的一种理论。(1分)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3分) 2. 总统制行政机关指国家的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2分)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2分) 3. 民族政策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4分) 4. 政治领导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活动,即隶属于一定阶级的领导者通过政治统治体系的影响力、强制力(2分)引导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达成政治和社会目标的活动。(2分) 5. 国际政治格局指一定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几种基本政治力量的实际配置比例(2分)以及它们之间以政治权力关系为主轴的相互关系结构。(2分) 五、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改由若干个国家为若干个行政区域3.×改为阶级统治包含国家统治4.×改是为不是5.×改分离为平等的联合六、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 答:第一,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不同。西方是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2分) 第二,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不同。西方是等级制,中国是官僚制。(2分) 第三,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不同。西方宗教直接干预政权,中国是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3分) 2.

答:1)实行民族歧视,制造民族纠纷、民族隔阂和民族仇恨;(2分) 2)强制推行民族同化,用暴力消灭落后民族和种族;(1分) 3)分化少数民族,收买少数民族上层,实行民族怀柔政策;(1分) 4)制造民族分裂,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1分) 5)假借民族自决的口号煽动民族分裂,煽动少数民族脱离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 3. 答:1)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2分) 2)有利于充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2分) 3)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1.5分) 4)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1.5分) 七、论述题(14分) 答:国际社会行为准则泛指在国际交往中各个国家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或规范。(2分) 国际社会行为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1) 国家主权原则即国家不分种族、大小、强弱,其主权一律平等;(2分) 2)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指国家之间发生纠纷时,各方都有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的义务,而不诉诸战争、使用武力威胁手段;(2分) 3) 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即相互尊重他国的主权与独立,不干涉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不强迫他国接受本国统治阶级的意志;(2分) 4) 互不侵犯原则即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武力威胁或其它方法侵犯他国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2分) 5) 和平共处原则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现存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不使用武力以及其它方法改变他国的社会制度。(2分)

政治学概论-第一套

第一套: 1.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 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 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稳定的社会环境 改革政治领导人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2. “国家的三要素”中的三要素是指 主权、军队、制度 主权、领土、居民 主权、领土、政权 领土、居民、机构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主权、领土、居民 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府职能转变 机构改革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 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 国家的本质问题 国家统治形式问题 国家统治方法问题 政党问题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国家的本质问题 5. 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 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 以下不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 公民 政党 利益集团 臣民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臣民 7.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国家

自耕农占有制 地主占有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地主占有制 二判断题 1. 奥古斯丁在其代表作《论上帝之城》一书中提出了神权政治理论。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对 2.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实施过程中的合法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错 3. 政治发展的途径只有政治革命一条道路。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错

北大政治学概论难吗,考研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成分和类型 一、政治文化的成分 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理论;政治意识形态则是特定政治系统试图获取其社会成员认同和支持的权威阐述系统,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一)政治心理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而言,它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现象。而就政治心理本身所呈现形式外观而言,它常常是一种直观的心理反映,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未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政治心理的内在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 1、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者、认知客体以及认知情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与认知主体自身的智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以及他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

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政治认知过程要求认知主体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所以,它是整个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对于政治心理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觉,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政治心理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前者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切身的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暂时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的、肯定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否定的;如果说政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那么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的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3、政治动机。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政治主体的政治动机取决于主体的政治目标以及主体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对自身政治能力所做的评估。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在以上三个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认知的重要环节。主体政治态度的肯定与否、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反映在主体最终的行为选择上。作为政治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上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政治心理的特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2)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3)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4)政治心理积淀相对稳定。】【政治心理的基础:(1)客观基础。指外在于政治主体的,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系和条件。这些要素可以用“社会环境”来概括。政治心理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四个层面。(2)主观基础。主要指政治主体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政治主体已经形成的心态或心理背景。其构成包括政治主体的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和个性倾向结构等。】 【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2)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3)政治心理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 (二)政治思想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它仰赖于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验和体验、

政治学概论

2012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 ) A.经济关系 B.社会关系 C. 阶级关系 D. 阶级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2.( )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A.国体的性质 B.国家结构形式 C. 国家管理形式 D. 国家权力配置 答案:C 解析: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3.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 A. 民族矛盾 B. 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 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的关系由于剥削阶级的消灭成为各族工人和各族农民之间的关系,这种民族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 4.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 ),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 A.“混合权力体制” B.“议会至上制” C.“双重领导体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A 解析: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首相和内阁是国王的辅佐,行政与立法分立。5.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的更替都是通过( )来实现的。 A.社会变革 B. 经济发展 C. 生产力发展 D. 和平手段 答案:A 解析: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也已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后一种剥削制度,资产阶级是最后一个剥削阶级。 6.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 )的国家。 A.“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B.“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 C.“非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D.“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7.最早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 ) A.亚里士多德 B.希罗多德 C.孟德斯鸠 D.布丹 答案:B 解析:最早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类型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由此而区分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

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007年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专业考研真题及答题思路解析(官方版)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 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2007年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宪政 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着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

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参与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比如,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过程中,只要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中国公民,都享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依法参加各级选举,而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 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限制。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政策的决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政治参 与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选举、政治投票行为,而且还包括公民参与各级政府 公共决策、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各种其他活动。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政治参与行为并不涉及导致这些行为的主观因素或这些行 为所产生的(或将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政治发展的动力 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人。追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现 实的经济发展,为人们在更高水平上追求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和可能。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社会中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发 展状况决定的。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阶级间的冲突和斗争是政 治发展的一大动力,是政治变革发生的直接原因,并将决定政治变革 的命运。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既遵循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又遵循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当代世界各国的 政治发展。 三、国家起源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理论解释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方面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洛克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都拥有“自然权利”,拥有自然权利者之间发生的不是战争,而是彼此关联的义务和责任。人们有三种最主要的自然权利:生存、自由、财产。 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自由的,和平快乐的。个人没有自然权利,一切权利都是社会的。体现社会权利的是人们的“共同意志”,而这个共同意志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3.1) 课程讲义

1.3西方政治概念的起源 “政治”这个词和“政治学”这个词,尽管中国原来有非常多的使用,但是今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是从19世纪中后期受西方的影响引进过来的,所以为了理解这个词,下面,我开始进入我们这个第二部分,也是主要的部分——西方的政治概念。 “政治”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许多西方的重要的词汇都起源于古希腊。我是讲不少西方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今天,不管是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它用的这个政治这个词,法语的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polis,这个词从希腊来讲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建在山顶的卫城叫做“阿克罗波里”,这个大家要知道的,这个非常简单用不着很高的学问,我去希腊做过一次旅游,到雅典,你到雅典以后你要到卫城,就那个原来在古希腊时候最著名的那个城,它就是这个词,就是叫这个阿克罗波里是吧,就四周有那个墙能够围起来保卫这个城,这个城叫阿克罗波里,简称就叫polis。雅典那个卫城今天还保留的非常的好,那下面它有城墙,卫城里面那山坡上面有我们今天读的时候想象的那个时候,希腊的著名的演悲剧的地方,演喜剧的地方,有苏格拉底做演讲的地方,有伯利克里站在那个地方做著名的葬礼上的演说那个小土山堆,一个小小绵延的山坡,你可以感觉到那个地方有非常发达的market,交换的地方。苏格拉底在market旁边有一个辩论的地方,穿梭其中和别人讨论哲学。翻过那个小山,那个背面有几个剧场,包括一个是经常演悲剧的,一个是经常演喜剧的。这个地方叫

polis。为什么叫politics,到城邦制形成以后,这个polis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他这个polis,每一个城邦,一个group一群人,都组成一个polis。所以它polis就和土地、人民以及他们的各种生活——我这里边已经把这个“政治”使用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个polis就具有这个邦和国的含义。希腊,我曾经那年写过一篇非常好玩的一个小文章,大家以后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我最后收到《群己论识》里面的第一篇,叫“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用政治的方式来解读希腊,我当时觉得西方历史,我说是如果用政治的角度解读历史,和用其他角度解读历史,结论是不一样的。我说,譬如,希腊被公认为西方文明滥觞之地,在哲学家眼中,希腊文明美不胜收,哲学艺术悲剧史诗群星璀璨,构成西方文明的坚实基础,写下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至为灿烂辉煌的一页,这是希腊。但是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当然了我这个讲得稍微刻薄了一些,希腊文明的价值恐怕会大打折扣。当时在爱琴海与爱奥尼亚海之间这块今天看来并不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上百个城邦polis,尽管这些城邦,出现了像雅典民主这样伟大的制度,为后人的政治理论探讨提供了很多启迪——我只是说政治理论探讨,并没说政治实践——提供了很多启迪,但从政治的视角来看,希腊的政治实在难以令人崇敬。城邦的规模较小,少则几万人多则二三十万人,城邦之间战争频仍,最终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两大军事同盟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整个希腊文明元气大伤。著名的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可谓第一部伟大的西方政治名著。然后我讲,希腊衰落之后,罗马就取而代之。在有希腊文明、希腊非常辉煌的时候罗马就存在,罗马是在另一个地方,亚平宁半岛,在意大利,翻过山、翻过那片地方就在那。由于希腊人,我刚才讲了,就那么一片巴掌大地方,二三百个城邦,互相之间的

西安交通大学《政治学概论》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一)1

西交《政治学概论》(一) 第一章政治学概述 一、政治的涵义 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 ②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③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总之,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社会现象(关系)。 二、政治学的涵义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关于政治学的这一定义表明: (1)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型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 制度形态,政治文化史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是政治学研究的 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及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 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 (3)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 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1)政治学分类

按照不同的原则,可以对这些内容作不同的分类: A.按照政治学的本质属性来划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对政治进行的研究。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外的各种政治学理论、观点和方法。 B.按照政治学的功能来划分: 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C.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 宏观政治学微观政治学 D.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 静态研究动态研究 (2)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①政治学基本理论。 ②政治思想。 ③政治制度 ④行政管理 ⑤国际政治 (3)政治学特性 ①抽象性。 ②一般性。 ③基础性 (4)政治学的作用和意义 ①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②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政治学原理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概论

1政治发展过程一般采用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 C A.政治斗争 B.政治民主 C.政治改革 D.政治变革 2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B A.政治活动 B.夺取政权 C.暴力手段 D.战争 3政治改革是以()方式进行的活动。D A.激烈的 B.缓慢的 C.渐进的 D.和平的 4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A A.阶级性 B.国家性 C.统治性 D.群众性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要特点是() B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________提出的。() 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A A.国体 B.政体 C.国家职能 D.国家本质 8社会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是________。() C A.革命和变革 B.改革和变革 C.变革和调整 D.改革和调整 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B A.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的统一。ABE A.阶级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艺术性 E.实践性 11一般而言,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包括()ACE A.生产资料 B.首领威信 C.暴力 D.精神财富 E.物质财富 1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包括()BDE A.选举权 B.平等权 C.参政权 D.民主权 E.自由权 13暴力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CDE A.冲突 B.对抗 C.战争 D.暴动 E.武装起义 14政治统治行为特征表现为()ABCE A.阶级性 B.最高性 C.强制性 D.合法性 E.有序性 15政治管理行为方式包括()ABCE A.政治领导和政治决策 B.政治组织 C.政治协调和政治沟通 D.政治控制 E.政治监督 16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有()ABC A.主动参与 B.动员参与 C.消极参与 D.不参与 E.放弃参与 17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A A.正确 B.错误 19大学生书画协会是一种政治社团。() B A.正确 B.错误 20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A A.正确 B.错误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1.1) 课程讲义

1.1中国古代“政-治”意涵考辨 我们可以举出来很多关于政治的一些概念,实际上从我们这个学问的角度来理解,对政治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可以说涵盖了政治学里面和整个人类社会科学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我讲这个话以后你们就会知道,等到你们到后来研究各种不同的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和主义、极权主义,所有这些主义的最核心的,就是它对政治的不同理解。所以政治的概念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界定的。 下面,我今天讲的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讲一下中国的“政”和“治”这个词,“政-治”这个词的意涵。我今天一个是讲中国,一个是讲西方。我采取什么讲法?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们讲,我自己受的学术训练的背景是受很强的分析哲学的影响。因此,我在讨论一些重要的概念的时候,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要对这个概念的缘起,进行一种考释、考察。今天这个方法,大家如果以后念历史学、念观念史、念哲学、念社会学、念观念史的时候,国外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受德国一个叫Kosseleck的影响,最后在英国有一个叫“剑桥学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夫,就是做观念史的研究。好比说,人们说我喜欢自由,我喜欢民主,我喜欢平等,我喜欢公正,它要用观念的分析哲学、语义哲学的方法,要让你分析分析,你要民主是个什么东西?分析出来以后你再决定要不要。最后很多人做了观念的分析之后,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的好处,什么样可能的负面的东西。这样,人就容易对你的社会政治的东西有个理性的决定。如果你以为上政治哲学的目的就是知道,“自由好民主好,人家有我也要,你不给我就闹”,这个不是一种政治学培养出来的。你应该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想理性思维能力,就要有一个非常扎实认真的学术方法,当

政治学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君主制 答: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的政体由单一国家领袖行使名义上或是绝对的政体权力,通常为世袭制,且为终身任期。 2.政治体制 答: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 3.国家机构 答: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4.国家元首 答:国家元首是一国的最高首脑,是一个国家在实质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3.政治改革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4)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4.中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又是多民族国家.要在单一制形势下来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实行一种特殊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我或这样的单一制国家中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政策.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论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a)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b)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 (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a)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b)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c)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北大《政治学原理》课件

北大《政治学原理》课件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教学目标 了解: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学的定位; 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西方诸种政治观、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研究的途径、政治研究的方法; 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2)西方的例子: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3)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中国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2)西方的例子: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3)不足之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3.管理论解释: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1)中国的例子: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政治学概论重点(自考纲要汇编)

政治学概论重点资料 第一章 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政治等把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9、(单选)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10、(多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1、(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2、(多选)儒家的主要思想:“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 13、(多选)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一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14、(单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因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15、(多选)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16、(多选)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17、(多选)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18、(多选)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难度整体分析

3、政治权利(参照王浦呴书) 权利定义:做某事的资格或正当性,多角度理解,积极和消极。 政治权利定义、特性、基本内容、作用 4、利益(参照王浦呴书) 定义、内在矛盾、在政治关系中地位和作用 三、政治体系(政治行为体) 首先明确一个理论:系统分析理论 每一个完整的体系都可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政治体系亦是。 1、国家(许sir 讲义第二章,可参考) ①概念: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但国家并不仅仅意味着行使于市民社会内部的政治权力,(在国际关系上,意味着这个社会本身)经典定义 四个构成要素 其他多角度理解,如马克思主义观点等。 ②国家理论诸流派 比如自由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国家等。 ③国家形式

(古典及当代划分)古典亚里士多德 6 类,当代三类 ④国家结构形式 即单一制和复合制,详见政治制度一章。 ⑤国家与社会(市民社会)二者关系的区分 ⑥国家与阶级(中产阶级) 一个中间阶级占主导的社会往往是政治上十分稳定的社会。 ⑦国家面临的威胁 全球化、国家回退、地方分权压力等。 2、政府 ①定义:国家权力机关,狭义仅指行政机关。 ②政府与国家及一般社会组织区别 众多方面 ③政府基本职能及职能边界 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等,政府亦须约束,代议制民主、宪政、政府失败等的约束。 ④国家元首:简单了解即可 ⑤立法机关(议会) 概念 功能:立法、代表、审查、选民服务 议会制度:一院制、两院制;优缺点 议会分类:(按照议会与行政关系,分 3 类) 议会的衰弱:原因众多

⑥行政机关(功能、准政府组织)了解官僚制 ⑦司法机关 了解分钟法院体系。单轨制和多轨制,重点是司法审查权。 宪法的作用、运转、及法官影响力的获得。 ⑧军队和警察:了解相关情况 3、政党 ①定义、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区别、类型、功能 定义:西方政治学界公认的观点,四个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的。 区别于利益集团:四点 类型:四种方式划分 功能:众多,注意其负功能 ②政党制度:详见后政治制度专题 ③政党危机和改革 危机的表现、原因;改革的措施等 4、社团组织(利益集团) ①社团划分的三大种类、意义(其他可参照利益集团板块) 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协会性团体 ②重点——利益集团: 概念: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以影响政府政策为目标,组织化社团。(区别于政党)政治模式: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和新右派模式(一种反法团主义模式)。 决定团体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支持和反对利益集团的观点

(完整word版)政治学概论

2012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根本上说,( )是产生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A. 阶级矛盾 B.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矛盾尖锐化 答案:B 解析:从根本上说,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产生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其只说明了革命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至于革命会在什么时间和情况下发生,还要取决于其他条件。 2.( )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 A.父系氏族 B.普那路亚 C.母系氏族 D.议事会 答案:C 解析:在氏族社会初期,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 3.英美两国的选举制度是( ) A. 比例代表制 B. 多数代表制 C. 混合代表制 D. 有限投票制 答案:B 解析:英、美两党制都是与本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相协调并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4.在社会主义社会,( )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国家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政治评价标准,根本的内容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至上。 5.在社会主义社会,( )是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 A.共产党的领导 B.党的政策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 答案:D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价值认同。 6.被马克思称作是新时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马基雅维里 C.卢梭 D.洛克 答案:B 解析: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马基雅维里,他在《君主论》一书中,不仅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7.(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 A.公社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苏维埃制 D.民主集中制 答案:A 解析: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公社制。 8.政治文化这个概念,首先是在( )研究领域中出现的。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比较政治学 D.国际政治学 答案:C 解析:政治文化这个概念,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 9.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提出的分权、法治等原则,它的哲学逻辑基点是( ) A.人性是完善的 B.人性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C.人的不完善性 D.人是自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