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发育特征剖析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发育特征剖析摘要:在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烃源岩发育特征清楚识别后,认识到煤系地层(山西组、太原组)有机质类型较为复杂,既有腐植腐泥型又有腐植型;有机质丰度较高,煤层平均TOC达40%以上,暗色泥岩最高TOC达70%以上;有机质成熟度总体在成熟—过成熟阶段,Ro平均值在1.58%;煤系地层生烃强度为10~20×108m3/km2为暗色泥岩2倍。
综合以上数据,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烃源岩足以有形成大气田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西南部;有机质类型;生烃强度;大气田引言: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主要是一套海相、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的含煤碎屑岩沉积,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煤、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三种。
并且许多专家学者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的气源具有煤成气混和充注的特点。
因此上古生界煤成气烃源岩发育程度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气源条件应具有很大程度影响。
1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分布截至目前为止,本文收集到的鄂尔多斯西缘地区有天然气探井100口左右,鄂尔多斯盆地在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西缘逆冲带的上古生界发现了胜利井和刘家庄两个气田,含气面积12.8km2,地质储量20.15×108m3;在天环向斜带发现了三个含气构造(天池、李家场和李华台)。
气井中产量最高的是任11井,下石盒组试气27.4×104m3/d,刘家庄构造刘庆1井二叠系每日5万多方气的产出,这些都完全证明在西缘地区上古生界具有较大规模工业性气藏。
经专家多方论证,上古生界的气田(藏)的气源来自于其自身生烃的煤成气,并且已经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工作的专业工作者们的共识。
其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的煤层及暗色泥岩为上古生界的主要烃源岩。
煤田和测井资料共同显示,上古界烃源岩在平面上具有广覆型的分布特点,但由于受岩相古地理的控制,东西变化较大,中央古隆起的两侧沉积厚度比较大,古隆起带及其以南地区沉积厚度普遍较薄。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
析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区域之一。
本文将对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开发潜力。
首先,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大陆盆地之一,地质条件优越,储层多样化。
盆地内的下古生界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页岩气资源。
这些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属性,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高孔隙
度和低渗透率。
同时,地质构造上的抬升和压实作用使得页岩气的富
集和保存条件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其次,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盆
地内已经建设了一系列的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开
发技术。
同时,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储量巨大,据预测,鄂尔多斯
盆地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达到了数万亿立方米,可供未来数十年的开发
利用。
然而,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
盆地内部的页岩气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的页岩气富集程度较低,开发难度较大。
其次,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地貌复杂、岩性差异大,加上页岩气开发技术相对较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技术手段。
最后,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开发还面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问题,
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显示,该盆地具备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和相对成熟的技术条件,具有较大的开
发潜力。
然而,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创新技术手段,解决开发中遇到的挑战,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以实现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田沉积相的特征及分析探讨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田沉积相的特征及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含有两套含煤岩系,分别为石炭一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发育,有着较大的厚度。
本文主要就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和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如何科学利用进行了探讨。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煤田储层特征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勘探程度也相应不断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演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中生代大型内陆拗陷。
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阶段,旱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为重要的聚煤期。
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煤层层数、厚度及横向变化规律在盆地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特点。
构造转折期与有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古气候的有机匹配是控制煤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也慢慢成为科学研究重点地区,对于构造活动比较微弱的鄂尔多斯盆地来说,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搞清储存空间的展布规律和聚煤区丰富的地段。
鄂尔多斯盆地经过了这么些个阶段的作用,如今盆地呈一个矩形形状,南北向分布,盆内大多都是水平分布着地层,倾角在3度左右,构造并不复杂,次级构造不发育。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盆内的盆地构造与盆缘的盆地构造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以来的沉积面貌以及聚煤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构造格局的影响,也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时期的活动特点。
1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1)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是由吕梁期形成的统一固化结晶基底-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变质岩与中、新元古代以后形成的盖层沉积构成,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
因此它属于一克拉通边缘拗陷盆地。
(2)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
陆相断陷盆地的拉张裂陷作用具有阶段性、旋回性的特点,是一个不连续的幕式沉降过程,其特有的这种沉降作用控制了盆地充填物的旋回性。
(3)岩石特征。
砂岩储层中杂基的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和高岭石,平均含量可达10%左右;胶结物的主要成分是硅质(石英)和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绿泥石、浊沸石等自生粘土矿物,含量约为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冯帅;王娅妮;欧阳静芸【摘要】从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储集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层系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腐殖型为主,成熟度多集中在1.3%~2.5%,处于大量生气阶段,为页岩气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成藏条件.【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2(009)012【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潜力;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冯帅;王娅妮;欧阳静芸【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页岩气多形成于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并以吸附态或游离态赋存于这些地层中[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发育了一大套暗色泥页岩层系,为页岩气的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5-7]。
下面,笔者从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储集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地层发育在太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
在早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盆地接受了一套海相地层沉积;中奥陶世由于中央古隆起的形成,盆地内地层沉积厚度减小;之后盆地全面抬升,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7]。
到海西期,开始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含煤沉积,包括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及上二叠统石千峰组。
地层的沉积特征见表1。
由表1可知,石炭-二叠系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多发育煤层、暗色泥页岩和含泥的生物灰岩等。
而暗色泥页岩、高碳泥页岩发育的层位正是需要重点研究的目标。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发育的是一套广覆式沉积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包括暗色泥岩、暗色页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等[7]。
岩相古地理特征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是广义中朝板块的一部分。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早期,该区为滨浅海~内陆湖沼环境环境,古气候温湿,植被茂盛,有广阔且厚度较大的煤、炭质泥岩的沉积,与河道砂岩相配置,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组合,晚二叠纪,气候逐渐干旱,形成了杂色砂泥岩互层的区域性分布的盖层。
该区上古生界已探明4个气田,分别为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榆林气田及米脂气田(图1),天然气探明储量达8223.01×108m3以上。
1.1 区域地质概况奥陶纪末,加里东运动使全区抬升,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沉积中断达1.2~1.5亿年之久,形成了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
之后,鄂尔多斯地区进一步与华北地块统一发展,持续下沉,形成了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体系。
在此阶段,北缘和南缘相对隆升,而贺兰坳陷于中石炭世再度拉开较早地接受沉积,形成上古生界区域性沉降带,出现了乌达(1700m)、韦州(1250 m)、中宁(1700 m)等三个局部坳陷;并形成中石炭世与特提斯洋连通的近南北向海湾,沉积了纳缪尔期到维斯法期的靖远组与羊虎沟组,岩性为黑色泥页岩、灰色砂岩、生物灰岩与煤层,其东部是与华北克拉通相连的潮坪区,沉积了维法斯期的本溪组,岩性为黑色页岩、灰色砂岩与灰岩,厚度小于50m。
晚石炭世,气候更加湿润,祁连海退缩,华北海进侵,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西侧的祁连海向中部古隆起东超,东侧的华北海向中部古隆起西超,最终汇合于东经107°~108°之间的地区。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中部古隆起仍有残余,西部浅凹陷在银川、环县一带,沉积岩厚150 m,东部浅凹陷在绥德、宜川一带,沉积岩厚100 m,而中部古隆起西区的沉积,厚度在75 m以内。
下石盒子及上石盒子组大体沿袭山西组的沉积特征,气候逐渐干旱,从下石盒子组的浅灰、灰白、灰绿色粗碎屑岩与浅灰色泥岩互层过渡到上石盒子组的杂色砂泥岩互层,西部沉降区厚度350 m,东部沉降区为420 m,中部古隆起区厚度为250 m。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 T3, 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I—II ]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

A s e r i e s o f a n a l y s e s a n d t e s t s , i n c l u d i n g t h i n s e c t i o n s , S E M, X R D,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 t o t a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 T O C ) , s p e c i i f c
Ab s t r a c t : R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t u d y i s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p o t e n t i a l o f o r g a n i c — r i c h s h a l e s .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R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e o r g a ni c - r i c h s h a l e s o f t h e Tr i a s s i c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系 延 长 组 富 有 机 质 泥 页 岩 储 层 特 征
耳 闯 , 赵 靖舟 , 白 玉 彬 , 樊 豪 , 沈武 显
( 1 .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2 .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
5 天然乞比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分析摘要:通过国内外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上古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地化特征(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虽然为陆相沉积盆地,但多种非常规资源共存,有勘探页岩气的潜力;(2)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广泛,机质丰度高(TOC>2%),热演化程度高(Ro>1.3%),鄂尔多斯盆地或许将会成为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碳含量成熟度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velation from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we analyz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rich shale of Upper Paleozoic in Ordos Basin, including gas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TOC, Ro, etc.we can found:(1) although Ordos Basin is a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resources existence,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s great;(2)organic-rich shale of Upper Paleozoic widely distributed,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TOC>2%)and high levels of thermal evolution(Ro>1.3%), Ordos Basin may become the breakthrough of continental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Key words:Ordos Basin;Upper Paleozoic;Organic-rich shales;TOC;Ro1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全球的页岩气资源丰富,总资源量约为456.24×1012m3,占全球非常规气资源量的近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分析摘要:通过国内外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上古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地化特征(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虽然为陆相沉积盆地,但多种非常规资源共存,有勘探页岩气的潜力;(2)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广泛,机质丰度高(toc >2%),热演化程度高(ro>1.3%),鄂尔多斯盆地或许将会成为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碳含量成熟度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b)-0123-02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velation from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we analyz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rich shale of upper paleozoic in ordos basin, including gas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toc, ro, etc.we can found:(1) although ordos basin is a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resources existence,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s great;(2)organic-rich shale of upper paleozoic widely distributed,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 of organicmatter(toc>2%)and high levels of thermal evolution(ro>1.3%), ordos basin may become the breakthrough of continental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key words:ordos basin;upper paleozoic;organic-rich shales;toc;ro1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全球的页岩气资源丰富,总资源量约为456.24×1012m3,占全球非常规气资源量的近50%。
主要分布在北美(占23.8%)、中亚和中国(占21.9%)、中东和北非(占15.8%)、拉美(占13.1%)等国家和地区[1]。
目前,美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走在世界前列,是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取得成功的唯一国家。
因此,了解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对于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研究有着重要借鉴和指导作用。
1.1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美国页岩气开采最早可追溯到1821年,当时其第一口页岩气井在纽约州 fredonia附近完钻[2];1921年美国页岩气井开始投入现代化工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中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受到各国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2009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更是从2000年的122×108m3增至878×108m3[3],占当年天然气产量的15%,其主要的页岩气产区分布在appalachian、michigan、illinois、san juan和fort worth等盆地。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在未来的20多年内,页岩气产量还会继续大幅上涨,到2035年页岩气产量将占到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4.3%[4]。
1.2 中国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目前,我国页岩气研究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要达到商业开发,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与美国相比,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总量与美国大致相当,经济价值巨大。
张金川等(2008)学者结合美国页岩气勘探研究成果以及我国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认识分析认为,中国页岩气发育空间广泛,陆区的页岩气分布在区域上可划分为南方(包括四川盆地等)、华北(包括鄂尔多斯、南华北及渤海湾等盆地)和西北(包括塔里木、准噶尔等盆地)三大区域,其中,中、古生界地层是主体富集层位也是重点研究层系[5]。
国内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江汉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均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2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研究现状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内陆的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约25×104km2,属于稳定的克拉通盆地。
盆地内地层平缓、接触整合、构造稳定,且无断层对气藏起破坏作用,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与聚集。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多个地区和层系发现了天然气。
鄂尔多斯盆地自下而上主要发育有2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沉积的煤系源岩,以及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的湖相暗色泥页岩层。
其中,三叠系延长组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深度和演化程度适中、生烃能力强、并且在钻井过程中,气测显示活跃、裂缝发育,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已受到广泛关注[6]。
但是,随着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改变了世界能源的格局,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研究已经在全面起步,全国各个盆地也都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所以在鄂尔多斯盆地,除了三叠系之外,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也应作为页岩气勘探研究的主力层系之一。
实践证明,上古生界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
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勘探不断取得重大发现,相继发现了榆林、乌审旗、苏里格和镇川堡等一批大中型气藏(田)。
并且在盆地内发现了多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水溶气等,近年来,盆地内天然气勘探又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含气范围进一步扩大,预示着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因此,在上古生界进行页岩气勘探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分析3.1 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煤系源岩(包括泥岩、煤)层位上主要分布于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平面上呈现“广覆型”分布,盆地东部和盆地西部厚度最大,盆地中部相对较薄,总体上分布比较稳定[7]。
其中,暗色泥岩厚度整体介于20~100m之间,盆地东部神木—榆林—安塞—高桥以东暗色泥岩整体厚度大于60m,盆地西部暗色泥岩高值主要分布在乌海—定边—环县以西,整体厚度大于60m。
盆地中部暗色泥岩厚度相对较薄,多数介于30~50m之间。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埋深主要分布在1000~3500m之间,而煤系源岩发育的山西组—本溪组地层埋深平均在2500~3000m之间,总体上与美国fort worth盆地生产层位埋深较接近,在盆地内进行页岩气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2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地化特征目前,页岩气地化研究评价参数主要包括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
3.2.1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总有机碳含量(toc)是烃源岩丰度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生烃强度和生烃量的重要参数。
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页岩含气量的大小。
一般有机质丰度越高页岩气含量越大。
根据北美的实践经验认为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藏有机碳含量下限应大于2%[8]。
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暗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在0.05%~23.38%之间,平均2.25%~3.33%,地区间差异不大,有机质丰度都相对较高。
泥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干酪根碳同位素分布于-22.4‰~-26.4‰之间[9]。
3.2.2 成熟度热成熟度反映有机质是否已进入成熟阶段,成熟度高低与生气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勘探实践结果显示,目前美国已发现的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藏成熟度ro一般均大于1.1%。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特征来看,盆地大部分地区已进入高成熟阶段,ro>1.3%[9]。
其中,有机质成熟度以盆地南部最高ro>2.0%,并向边缘呈环带状降低。
总体来看,上古生界暗色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为古生界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
4 结论与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虽然为陆相沉积盆地,但同样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并在盆地中发现了煤层气以及致密砂岩气等多种非常规资源,所以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页岩气的勘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可以进一步推动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类型天然气共同开采的实现。
(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广泛,虽然单层厚度相对较薄,但有机质丰度高(toc>2%),热演化程度高(ro>1.3%,已普遍达到成熟至高成熟阶段)、生气能力强,具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或许将会成为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1] 张焕芝,何艳青.全球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开发现状[j].石油科技论坛,2010.[2] 赵靖舟,方朝强,张洁,等.由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看我国页岩气选区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1-7.[3] kuuskraa a v.worldwide gas shales and unconventional gas:a status report,jaf29176[r].advance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inc,2009:26.[4] newell,r.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0[r]. washington,dc: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9-12-14.[5] 张金川,徐波,聂海宽,等.中国天然气勘探的两个重要领域[j].天然气工业,2007,27(11):1-6.[6] 徐士林,包书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发育区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3):460-463.[7] 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8] 蒋裕强,董大忠,漆麒,等.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天然气工业,2010,30(10):7-12.[9] 刘新社,席胜利,付金华,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生成[j].天然气工业,2000,20(6):19-23.①作者简介:张洁(1986年—)女,汉族,籍贯陕西延川,硕士,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