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郑功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要素1.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3.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4.属于社会化行为。
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二、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第二节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2.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3.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第三节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由于各种先天与后天因素及自身与外来原因的影响,部分国民可能因疾患、天灾人祸、失业等事件陷入生活困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国民将陷人生存危机而无法自拔,因此,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目标。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保障制度正是通过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乃至精神保障的提供,来达到满足国民福利增长需求并保证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的,它相对于前一个目标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个由多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或项目构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追求的并不只是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而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社会保障教程》

六、新剑桥学派理论 他们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合理,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症结。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措施,调节国 民收入分配,使之趋于合理,使个人收入趋向“均等化 ”,就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Hale Waihona Puke 收入分配理论的要点是: (1)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2)肯定分配论和价值论的联系。
2
第二,社会保障的 权利应当完全得到 保障。
3
第三,与性别、年 龄、国籍、人种、 宗教等无关,所有 社会成员都能够无 差别地、平等地享 受社会保障待遇。
2.列宁社会保障的特征 第四,社会保障的实施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虽然没有失业
保险制度,但是,在任何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都可以享受社 会保障待遇。 第五,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或社会来负担,劳动者等国民不负担 任何社会保障费用。
第二,保险的实施范围必须包括劳动者本人及其所有家属。 第三,所有的受保人根据补偿原则得到工资的全额补贴,而且保险
费用全部由企业或国家来负担。 第四,必须按照受保人完全自治原则在各地建立统一的保险组织,
由它来管理保险事务。
2.列宁社会保障的特征
1
第一,社会保障的 实施对象具有普遍 性,所有劳动者都 属于社会保障实施 范围,医疗以及其 他一些社会保障制 度的实施对象是全 体社会成员。
的影响; 政府需要强调终身教育,以便能提出一些配套的教育项目,使人们在童
年时就可以开始受教育,而且这种受教育的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老年。
(三)福利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
1
第一,保证个人 和家庭的最低收 入;
2
第二,使个人和 家庭能够应付社 会意外事件(疾 病、老年和失 业),以降低不 安全程度;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石一、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答:福利经济学是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亦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
2.帕累托最优答: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最适度即当某种分配标准既定时,遵照这种标准,研究何种状态会使集体中各个人达到最大可能的福利。
我们规定最大偏好状态是:在那种状态,任何微小的改变,除了某些人的偏好依然不变而外,不可能使所有人的偏好全增加,或者全减少,这就是帕累托最优。
3.凯恩斯主义答: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盛行30多年的凯恩斯主义,则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摒弃以前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这种传统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这一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4.仓储后备论答:仓储后备论是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渊源,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
正是基于仓储后备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仓储,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等,这些设施也确实为救济灾民贫民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5.大同社会论答:大同社会论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用精炼的语言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等。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ppt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选自《礼记·礼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社会再 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 理,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从经典作家和理论家的论述中可以将马克 思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概括为以下主要观 点:
一、满足人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满足人的需要是人 们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 目的,这一基本观点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之 一。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四、瑞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 想及其政策主张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否定 社会救济作用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 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一) 代表人物:古斯塔夫.施穆勒、布伦坦诺
强调自由主义立场相对性,突出国家地位与作用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 (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目标:消灭贫富的巨大差距和对立,使全民共享社会经
(1)国家不仅应该提供适当水平的养老金,而且应支持强制 性的养老储蓄。
社会保障学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二 、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社会保障思想是在统治阶级中被迫形成的, 是与安民 、抚民的思想混合在一起的。 主要思想: 大同社会论(孔子) 社会互助论 仓储后备论 社会救济论
西方与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有共同点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也有区别 (中国更早的论及政府责任 , 并有仓储后 备等积极的防范措施等)
福利经济学均关注到了社会公平
三 、经济学家与社会保障
凯恩斯《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冈纳 ·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 一些国家贫 穷的研究》 庇古 帕累托 阿马蒂亚 ·森
第三节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一 、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1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 2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 3伦理道德—— 社会保障
以上思想作为现代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对 现代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经济学领域对社会保障的影响是日益增强 的。 社会保障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特定社会 目标与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 , 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活动。
一 、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体现在:
1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是一种社会价值选择, 经济学的选择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2 、经济学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提供技术 支持 。如收入分配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等 3 、经济学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提供有 价值的思维方式 , 保证社会保障从空想主 义进化到理性发展。
二 、社会学家与社会保障
马斯洛 需求层次论 帕森斯 结构功能论 涂尔干 社会整合论 罗尔斯 正义论
第四节 政治学与社会保障
政治学关注的核心领域与社会保障的基础 性理论问题几乎完全相同。
一 、政治需要与社会保障
一方面 , 政治需要社会保障作为实现目标 的工具和手段; 另一方面 , 社会保障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 推动 , 并对政治产生相当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凯恩斯学派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创立一、德国历史学派1、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2、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二、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的产生2、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一、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二、“福利国家论”的社会福利思想1、改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2、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思想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思想4、《贝弗里奇报告》第三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一、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1、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2、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二、现代货币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三、供给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1、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2、供给学派理论中有关的社会保障思想四、消费理论和交叠世代模型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1、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2、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3、关于最低工资的社会保障思想二、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1、社会保障原则2、社会保障权利3、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考试范围:1、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是什么?2、凯恩斯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具有哪些特征?4、列宁的“国家保险”思想的主要含义是什么?5、试分析新福利经济学与旧福利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6、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试题型: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主要参考书:1.郭士征.社会保障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第3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3.社会互助论
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 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 人。若此,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 则得治,此安生生。”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国与国 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2.大同社会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大同章》
中国农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
2006年的43.02%,下降了3%。
财政经济与社会保障
从资金分配量方面看: 社会保障资金是政府财政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公共支出: 经济性支出 社会性支出 维持性支出
经济性支出: 政府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通常是生产性的。如: 对国有企业的投资。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
收入分配状况的一条曲线,它由一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来
表示。
对角线称为绝对平等线,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折线称为
绝对不平等线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则是
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向下弯曲 的程度越大,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就越严重。
社会性支出: 用以提供社会性服务,典型的项目有三个: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维持性支出: 用以提供维持服务,以保证国家机器的存在和运作。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些主张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 新历史学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社会保障思想的学派。
2021/7/1
5
2、福利经济学
• 代表人物:A.C.庇古(1877~1959),是英国剑桥经济学派的 主要代表之一,因研究社会福利经济而名声鹊起,是福利经济学 的开山鼻祖。1920年出版发表《福利经济学》,标志着福利经济 学的正式诞生。
2021/7/1
11
新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理念: 新福利经济学着眼于整个经济的良性运行,认为实现社会福利的 最大化需要同时考虑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主张通过建立各种税收 制度,实现福利的合理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力度要适中,社会政 策不能为实现公平放弃效率,也不能为追求效率罔顾公平。兼顾 效率和公平成为社会保障发展的一大原则。
•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一批经济学教授瓦格勒、施穆勒、桑特巴、布伦坦诺 等,在大学讲坛上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 可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
• 新历史学派极力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 主张: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整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一、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 • 二、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 (一)、国家干预的社会保障思想 • 1、德国新历史学派 • 2、福利经济学 • 3、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4、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5、新剑桥学派 • 6、第三条道路理论
2021/7/1
1
• (二)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 1、亚当·斯密与古典自由主义 • 2、供给学派 • 3、现代货币主义 • 4、哈耶克与新自由主义 • 三、 社会保障经典著作及其影响 • 1、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影响 •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3.社会互助论
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 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 人。若此,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 则得治,此安生生。”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国与国 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以上数据来自《1999—2000世界发展报告》
♣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200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
0.417,超过发达国家19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 ♣ 胡鞍钢和王绍光在《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发表的 文章中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 ♣ 根据李实、岳希明撰写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 中国的基尼系数1995年为0.437, 2002年为0.454。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本章学习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学习作为社会保障理论基石的社会保障理论 发展渊源了解社会保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学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渗透基础上的学科 体系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配合课堂讨论 【学时分配】5课时 【学习要点】通过本章学习,应当了解社会保障学是建立在多学 科交叉渗透基础之上的一个学科领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 学、社会学、政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 【关键概念】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保障 泛政治化
莫尔和《乌托邦》
乌托邦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官员都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 生,任期一年。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家族生 活制度依族长制。在乌托邦人看来,婚姻关系是神圣 的、破坏婚姻关系的人将被罚做奴隶。莫尔在《乌托 邦》中还提到了男女平权的思想,主张妇女有受教育 权、婚姻自主权。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社会劳动:因为 实行公共食堂制,从而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 出来。乌托邦岛国主张,人们可以“奉行各种各样的宗 教”。他们最古老的一条法律是:“任何人不能因为自 己的 宗教受到责罚。”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 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 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 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目前许多发 达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3-0.4之间。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基尼系数
瑞典和日本,0.25; 德国,0.28; 加拿大和韩国,0.32; 美国,0.41; 尼日利亚,0.45; 俄国,0.47; 哥伦比亚,0.57。 奥地利,0.27; 印度,0.3; 法国,0.38;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
收入分配状况的一条曲线,它由一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来
表示。
对角线称为绝对平等线,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折线称为
绝对不平等线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则是
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向下弯曲 的程度越大,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就越严重。
莫尔和《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 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 义者和人文主义思想家。
莫尔和《乌托邦》
“乌托邦”这个词,如果翻译过来,是“最美好的地 方”或“不可能有的地方”。十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的奠基人、英国人托马斯·摩尔写了一本书《乌托 邦》,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鼓吹要建立 一种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社会和谐的世外桃园式的社 会制度。摩尔和后来的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极尽努 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因此“乌托邦”和 “陶花源”一样成为梦想的美好地方的代名词。
社会性支出: 用以提供社会性服务,典型的项目有三个: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维持性支出: 用以提供维持服务,以保证国家机器的存在和运作。
我国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介绍说,全 国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不含卫生经费中的行政事业 单位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乡医疗救助等 医疗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9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 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增幅明显高于同期预算 内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 5.52%提高到2006年的11.05%。
墨子(约公元前479年~前381 年),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 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科学 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 爱”“非攻”等观点,并有 《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 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学”。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3.社会互助论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 睦。” ——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2、经济学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 的理论方法。
3、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 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西方经济学贫困理论
1.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洛 伦 兹 , . . H A (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 1928) ~
一般而言,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越严重,劳伦兹曲线
就越向右下方弯曲,越接近于横轴。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 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 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 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 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 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 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 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莫尔和《乌托邦》
《乌托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国的蓝图,全书共分 两部分。第一部分对15、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 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作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对封建 的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以锐利的眼光,透视 了英国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他深刻地认识到 了君主国家的实质.认为君主制国家是压迫人民的工 具,为贵族、富豪所操纵,国家实质上成为保护其私财 和奴役劳动者的机构。而法律只不过是“把他们的阴谋 规 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根本无正义可言。贵族、 富 人穷奢极欲,挥金如土,挥霍无度。而穷苦老百姓终年 劳作,却不得温饱。是他们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然而生活却不如牛马。这种社会现实是极其丑恶的。
摩莱里和《自然法则》
摩莱里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 1700~1780年间。是十八世纪法国学术史上最神秘的人 物之一,一生写了许多著作,但都用不同的笔名发表, “摩莱里”是他笔名,真实名字不详。最有影响的著作 是《巴齐里阿达》和《自然法典》。
摩莱里和《自然法则》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较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会 学思想。他认为上帝规定了自然界中的不变的运动原 则,这个原则无疑也应当成为人的行为规定同样不变的 原则。他主张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会状态,认为这是人 类历史上一个完全现实的阶段,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自 然人就是原始人,他纯洁无瑕地离开了自然的怀抱,他 的本能、他的自然需求应当引导他而且也的确引导地趋
1.柏拉图和《理想国》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 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 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 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 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 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 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 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 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 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 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 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 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 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 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政治学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概述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古代先贤们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及其对后世的影 响,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存在着渊源关系。 宗教的产生于发展,亦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渊 源的另一个来源。
向自然状态,趋向行善而不做恶。
空想社会主义者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灾祸或战乱导致生存危机——百姓起义—— 动摇统治秩序——造成朝代更迭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观念或思想是在统治阶 级中被迫形成的。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1.尧舜禹时代
慎身 安民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系数在0.5和0.6之间为温饱,
系数在0.4和0.5之间为小康, 系数在0.2和0.4之间为富裕,
系数在0.2以下为最富有。
中国恩格尔系数的有关数据
北京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从
1978年到2006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 数由58.7%下降到30.8%,下降了27.9个百分 点。
莫尔和《乌托邦》
《乌托邦》第二部分,莫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 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画卷。与柏拉图的“理想 国”不同的是,莫尔的“乌托邦”不是一个消费 性的共产主义,而是一个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
共产主义社会。
莫尔和《乌托邦》
在乌托邦岛国内,财产公有,消灭了私有制, 所有东西都尽归公有。在平等基础上实行生产公 有和消费公有。在乌托邦岛里“没有穷人、没有 乞丐”、“一切为大家所公有”。凡是有劳动能 力的 人,不论男女,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因为人人 劳动、所以消除了剥削。在分配问题上,莫尔提 出“按需分配”的主张,尽管在以手工生产和农 业 生产为主的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剩余 产品不多,要实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不过, 莫尔大胆地提出了这一原则,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