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1切皮→递23号刀,电刀一次切开真皮皮下组织肌肉。
递会阴剪剪开剑突,片拉钩分离胸骨后间隙2开胸→电动胸骨锯自剑突向上锯开胸骨,递骨蜡,电凝止血。
牵开器牵开胸骨。
3切开悬吊心包→电刀切开心包,递7×17单针牵引线悬吊4-5针。
(小体重可选用5×12 6×14 涤纶编织线)4缝主动脉插管荷包→递2-0强生6977荷包线2针(一正一反),分别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5缝主动脉灌注针荷包线→递2-0强生6977荷包线一针正针,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6游离主肺间隙→递组织剪7游离上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上腔,直角钳,血管钳带阻断带8游离下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下腔,肾缔钳,血管钳带阻断带9固定体外循环管道→递扣扣钳两把,小纱,左、右心吸引管,管道阻断钳3把,粗剪刀。
10插主动脉插管→扁桃钳,白线绳,11号刀主动脉插管。
排气连接后,2把血管钳固定。
11插上腔静脉插管→蚊式钳2把,白线绳,11号刀上腔静脉插管。
12插下腔静脉插管→递11号刀,备组织剪,下腔静脉插管。
13插灌注针头→固定灌注管递血管钳1把,蚊式钳1把,组织剪,灌注针头。
14阻断上下腔静脉→收紧套管于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血管钳固定。
15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阻断钳。
.精心整理插单房管手术配合1-6同上7缝右房插管荷包线→2-0强生6977荷包线/3-0prolene ,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8固定体外循环管道 同上9插主动脉插管 同上10插右房插管→递蚊式钳1把 ,11号刀,白线绳,右房插管。
1112 12345。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

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婴幼儿体外循环(ECMO)是一种治疗严重婴幼儿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危重疾病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机器替代患儿的心肺功能,维持体内的氧合和血流,以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在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时,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一、ECMO操作环境准备在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操作环境。
操作室应保持整洁、无菌,室温要适宜,并准备好必备的设备和药品。
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二、ECMO设备准备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时,需要准备齐全的ECMO设备。
包括:血泵、肺气囊、多重管道、氧合器、监护仪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进行严密的质量检查。
三、ECMO导管插入将ECMO导管插入患儿体内是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插管前,要对咽部、气道进行充分的清洁,并确保插管器材的完好无损。
进行插管时应做好镇痛措施,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避免插管失败或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四、ECMO参数监测与调整在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ECMO参数,并及时进行调整。
主要监测项包括:血气分析、心电图、血流量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肺气囊、血泵、氧合器等设备的设置,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五、ECMO抗凝管理为了保证血液在ECMO循环中的良好流动性,需要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但是,抗凝治疗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
在给予抗凝药物时,要仔细掌握剂量和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现过度抗凝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
六、呼吸支持管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中,需要给予充分的呼吸支持。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的通气模式选择、调整通气参数等。
同时,呼吸机的操作要规范、准确,以保证患儿的氧合和通气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七、监测与识别并发症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循环系统障碍等。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情况,及时识别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以减少其对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
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常用于心脏手术、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手术中,是一种将血液从体内引出,使用机器代替心脏和肺脏完成氧合和排泄的操作。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室准备、患者身体检查、麻醉的选择和准备等。
2. 体外循环装置的安装:将体外循环装置的管路连接到患者体内的静脉和动脉,通过体外循环装置的泵将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送入氧合器中进行氧合。
3. 心肺支持:使用体外循环装置代替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完成血液循环和氧合,让患者的心肺得到支持。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手术支持下进行手术操作,可进行心脏修复、肝脏移植等操作。
5. 体外循环撤离:手术完成后,撤除体外循环装置,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和呼吸。
6. 术后观察和护理:患者需要接受术后护理和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体外循环手术的流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持,但对于某些手术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 1 -。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步骤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步骤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疾病。
该手术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然后通过人工血液循环系统将氧合后的血液送回体内。
以下是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步骤: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并接受全身麻醉。
2. 医生将插入一根管子到患者的气管中,以保证患者的呼吸。
3. 医生将在患者的心脏上进行切口,并将体外循环器连接到心脏和主动脉。
4. 医生将注射一种叫做肝素的药物,以防止血液凝固。
5. 医生会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并通过体外循环器将血液氧合后送回体内。
6. 医生进行心脏手术,并在需要的时候对心脏进行冷却。
7. 当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将体外循环器从患者的身体中移除,并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
8. 术后,患者会被送往恢复室,并接受密切观察。
9. 患者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康复治疗,并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10. 患者的康复期长度因手术的类型和身体状况而异,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 1 -。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用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建立体外循环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麻醉和体外循环装置连接,首先,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然后外科团队会在患者身体上建立血管通路,将患者的循环系统连接到体外循环装置,通常是通过引流管和回输管。
2. 引流和回输,一旦患者与体外循环装置连接,手术团队会开始引流患者的血液,将其送入体外循环装置进行氧合和循环,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3. 体外循环启动,一旦体外循环装置与患者连接并且血液循环正常,外科团队会启动体外循环装置,开始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下,外科医生可以进行需要停止心脏跳动的手术操作,如心脏瓣膜修复或更换、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在这个过程中,体外循环装置负责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5. 体外循环解除,当手术完成后,外科团队会逐步停止体外循环装置的功能,同时恢复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
一旦患者的心脏能够自主跳动并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装置会被完全解除。
总的来说,建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循环支持。
ecmo操作流程

ecmo操作流程ECMO操作流程。
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重要的心肺支持技术,用于治疗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
它通过将血液从体外引出,经过氧合后再输送回体内,帮助患者维持足够的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下面将介绍ECMO的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适当的患者选择和评估。
ECMO适用于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等。
在进行ECMO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颅内压等指标的监测。
其次,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
ECMO需要通过体外循环系统来实现,因此需要在患者体内建立血管通路。
一般来说,会选择颈内静脉和股动脉作为血管通路,通过手术在患者身体上建立相应的导管,以便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后再输送回体内。
然后,进行设备的连接和调试。
将ECMO设备连接到患者的血管通路后,需要进行设备的调试和监测。
包括调整气体流量、血液流速、氧合器的通气量等参数,确保ECMO系统能够有效地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合和循环支持。
接着,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调整。
ECMO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包括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监测、颅内压监测等,以及对ECMO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有效的支持和维持。
最后,进行适时的撤离和康复。
当患者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可以适时地进行ECMO系统的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物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总之,ECMO操作流程需要经过严密的评估、血管通路建立、设备连接和调试、持续监测和调整,以及适时的撤离和康复等多个步骤。
只有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并且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护理,才能确保ECMO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哎呀,这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啊,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呢!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得搭得稳稳当当的。
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呀,这就像要出门旅行得先收拾好行李一样。
医生们得把各种器械都准备齐全了,什么管子啦、机器啦,都得乖乖待在它们该在的地方,随时准备“上岗”。
接下来就是要切开血管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划一刀就行的哦。
就好比是打开一扇神秘的门,得找对钥匙孔,轻轻巧巧地打开,不能太粗鲁啦。
找到合适的位置,把动脉和静脉给暴露出来,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然后呢,就是插管啦!把管子插进血管里,就像是给血管安上了小翅膀,让血液能顺着管子飞起来。
这一步可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然血液可就要“迷路”啦。
插管完成后,机器就要开始工作啦。
体外循环机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接过了心脏的工作,让心脏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它呼呼地转起来,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可威风啦!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们就像是一群指挥家,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细节,手里不停地调整着各种参数,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再然后呀,就是要时刻关注着病人的情况啦。
这就像是照顾一个小宝宝,得时刻留意他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什么异常。
稍有风吹草动,医生们就得赶紧行动起来。
等手术完成后,还不能掉以轻心哦。
得慢慢地把体外循环停下来,让心脏重新接过工作。
这就像是交接仪式,得稳稳当当的,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真的是既复杂又神奇啊!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的。
医生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无比的耐心,完成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呀!这需要多少的努力和付出啊!所以呀,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医生们的劳动成果,对他们充满敬意和感激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准备]1. 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 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 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 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 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钾的不足。
6. 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 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 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1_1-1 .瓶电正中切口[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楼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1-2搁骨王中拗了崔开[手术步骤]1. 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o2. 锯开胸骨 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 胸骨用骨蜡止血。
3. 切开心包以利显露。
3]。
4. 心外探查 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 建立体夕卜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 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
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
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 )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 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
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 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
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
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 用粗线固定在一起。
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 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 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一起。
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 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 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 套上止血器, 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 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 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 定在一起。
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 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 机,不流入右房。
同时进行血液降温⑹阻断升主动脉:在全身温度降到30 C 左右时,提起升主动脉套带,用主动脉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
立即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 4 C 冷心停搏液(10〜15ml/kg ),同时心脏表面用 4 C 冰盐水或冰屑降温,以使心脏迅速停搏 [图1-4]。
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 5.33〜9.33kPa(60〜90mmHg) 中心静脉压 0.59〜1.18kPa(6〜12cmH2O)体温 一般手术28 C 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 心肌温度保持在15 C 〜20 Co 流量 50〜60ml/kg 为中流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 显露心脏[图1-1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力以及2〜3mm 的心耳和将其套入止血器。
将冷心停搏 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切 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20 C 〜25 C .量;70〜80ml/kg为高流量,临床常用高流量。
儿童与婴幼儿流量应高于成人。
稀释度细胞压积一般在25%〜30%&右。
血气分析PaO2 13.3 〜26.6kPa(100 〜200mmHg)。
PvO2 3.3 〜5.3kPa(25 〜40mmHg)。
pH 7.35 〜7.45。
PaCO2 4.6 〜6.0kPa(35 〜45mmHg)。
尿量2〜10ml/kg/小时。
血钾在体夕卜循环运转过程中K+保持在4〜6mmol/L,每小时应给氯化钾1~ 2mmol/kg。
肝素化人体按3mg/kg ;预充液1mg/100ml ;运转1小时后,经人工心肺机补充肝素半量。
运转过程中ACT应保持在600秒左右。
6. 终止体外循环⑴复温:心主要操作完成后,可开始复温,但心脏局部仍需要低温保护。
⑵排气: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即可进行心尖插针排气,主动脉根部插针排气,或将灌注针拔掉,通过主动脉壁上的针孔排气。
排气前将心包冰屑或冰盐水清除。
⑶开放主动脉: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此时应保证左心引流通畅,防止左心膨胀。
⑷去颤: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如条件合适,心脏多能自动复跳,如不复跳,可用电击去颤,一般用直流电5〜50瓦稍。
去颤前应查血气及离子,如不正常,应立即给以纠正,保证在生理条件下复成功。
复跳后应保持一段时间心脏处于无负荷跳动,以利心肌功能恢复。
⑸辅助循环:复后开放上、下腔阻断带,使完全体外循环转变成为并行循环,以辅助心脏搏动,降低心脏负担。
心操作时间越长,需要辅助循环的时间也越长,以利心脏代及功能的恢复。
⑹停止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停机的条件是:①体温达36 C ;②平均动脉压8〜10.66kPa(60〜80 mmHg);③手术野无重要出血;④血气分析报告正常;⑤血离子正常;⑥无严重心律紊乱。
停机前可使用血管扩药与利尿药,如硝普钠、速尿等,使人工心肺机存血逐渐减少,对人体实现正平衡。
到停机时,机只留下最低限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血量。
停机后要继续用动脉泵缓慢输血,以防止血量不足,也要防止输入速度过快而致心脏膨胀,损害心肌功能。
⑺中和肝素:根据ACT测定值计算鱼精蛋白用量;或按 1 : 1的数量给鱼精蛋白中和体肝素。
防止使用鱼精蛋白过量或不足。
⑻补充钾:终止体外循环之前,一般病人都自然利尿,如尿流速度不够理想,可用速尿,此时最易发生低血钾所致心律紊乱。
补钾量应根据尿量及血清钾的监测:一般每排出500ml尿应输入0. 7〜1.0g氯化钾,为防止液体过度负荷,可用6 : 1000〜15 : 1000氯化钾溶液静脉点滴,需注意高浓度的钾要从大静脉插管输入,周围静脉输入高浓度钾难以保证通畅。
⑼补充血容量:停机后,创面仍不断失血,加上利尿(尿流常较快),因此应立即输入新鲜血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血与血浆的比例可根据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测定数值来决定。
(10)拔管:停机之后,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可拔去上腔插管,将下腔插管退到右心房。
如病情继续稳定,可将下腔插管拔除。
如果不需要再输入机血液,应尽可能早拔除动脉插管。
同时在主动脉插管处的结扎线围注射鱼精蛋白,经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极少引起血压下降。
[术中注意事项]1. 解剖、切除剑突时常易损伤两侧腹壁上动脉的分支,应妥善止血。
2. 切开心包,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前,应通过心外探查,偶尔进行心探查,进一步确定诊断,或修正诊断及改变手术设计。
3. 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要常规检查有无左上腔静脉及有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4. 上下腔静脉套带有困难者,血管力或右房力大,或有粘连难以分离者,可先在右房插管,待体外循环开始后,心脏及腔静脉力下降后再进行套带;套带时如发生腔静脉破裂,可迅速经右心耳将管插入破裂的上(下)腔静脉,同时用手指捏住或压迫破口制止出血,启动体外循环,待心脏力下降后,修补破口。
5. 体外循环启动后应随时检查上、下腔静脉引流是否满意,中心静脉压是否升高,左心引流是否通畅,心脏是否膨胀,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6. 心操作要轻柔、细致,要以最小的损伤,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并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7. 阻断升主动脉进行心停搏液灌注时,应及早将右房切开减压,以免右心膨胀。
如切开右房(室)时发现有大量血涌出,应考虑两种可能:①升主动脉阻断不全;②下腔静脉阻断不全,或左上腔静脉没有阻断。
确定后应加以纠正,即可使手术野清晰。
8. 手术结束时应及早排除心腔的气体,尽早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
如不自动复跳,应及时去颤,勿使心室纤颤时间过长。
应依靠监测血离子及血气分析来保证复时环境处于生理状态。
9. 血管扩药的应用重症病人可于复温开始时静滴硝普钠,以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左心负担,增加心排出量;有利于机器余血输入体;加强利尿,有利于将体多余的水及早排出。
一般用量常在0.5〜3 pg/kg/分,很少需要超过5回kg/分。
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速度或用量。
10. 心肌保护心肌保护的总原则是增加能量储备,减少能量消耗;开始手术前,着重于术中,继续巩固于术后。
⑴冷心停搏液的灌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冷化学心停搏液,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钾15〜20mmol/L、镁、钠、钙和葡萄糖等。
多数学者主用含钙0.5〜1.0mmol/L ,但亦有用无钙心停搏液,其渗透压应略高于正常,一般主在340〜360毫渗量左右。
酸碱度应略偏碱,即pH在7.60左右。
温度为4C。
冷心停搏液要在升主动脉阻断钳的近端灌入主动脉进入冠状动脉,压力为5.3〜6.6kPa(4 0〜50mmHg )左右。
用量为10〜15ml/kg,要求在3〜4分钟注完。
手术中每隔20〜30分钟再灌注一次,其量可酌减,但在复前一次的灌注液应减低钾的含量为5mmol/L ,以免影响复。
近年来主心停搏液自冠状静脉窦灌入称为逆灌,或者顺灌和逆灌相结合使用。
⑵心表降温:灌注心停搏液的同时,用冰屑或冰盐水灌入心包腔进行心脏表面降温。
对有明显心肌肥厚的病人同时用冰盐水灌入心腔,以增加全心降温效果,使心肌温度保护在15 C〜20 Co⑶GIK溶液的应用:术前、术后均可用GIK溶液静脉点滴,以提高心肌糖原的储备,及改善心肌的能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