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合集下载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体外循环操作规程

体外循环操作规程

体外循环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了确保医院体外循环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特订立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进行体外循环操作的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

三、定义和缩写•体外循环:指将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出、经过人工氧合装置进行氧合、清除二氧化碳等功能后再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生命支持技术。

•体外循环操作:指对体外循环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操作。

四、操作流程4.1 准备工作1.预检查:确保体外循环设备的完好性,检查机器是否正常工作,确认全部连接管道、电缆等无异常。

2.消毒准备:对体外循环系统及相关工作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3.空气排出:开启体外循环设备,将血液泵和气泡漏斗充气、泄压,确保无气体存在。

4.2 输血与加热1.输注血液:将已经通过特殊处理的血液输入体外循环设备,设置好合适的流量。

2.加热血液:通过血液加热装置,将输入体外循环的血液加热至合适温度,一般为37±1℃。

4.3 排气与校验1.排热蒸气:打开发热器排放蒸气通道,排出体外循环中的气体。

2.压力校验:确保体外循环的压力仪表正常、灵敏可靠,校验泵流量掌控器的准确性,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4.4 患者连接与启动1.皮肤准备: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2.血管连接:将体外循环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接,确保连接坚固、无泄漏。

3.气管插管:将气管内插管与体外循环连接,确保连接坚固、无异常。

4.启动体外循环:开启体外循环设备,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导管连接无异常。

4.5 监测与维持1.血流监测:通过体外循环监测仪器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标等。

2.温度维持:依据患者的体温变动,通过调整循环中的温度掌控装置,确保患者体温在合适范围内。

4.6 异常处理1.气体栓塞:如发生气体栓塞,应立刻关闭气体进入口、气泡漏斗,快速排气。

2.栓塞处理:对于导管或装置发生栓塞的情况,应及时排出,防止血流动力学失稳。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是指在程序中使用循环结构时,循环条件的判断不是在循环体内部进行,而是在循环体外部的控制结构内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体外循环通常在循环结构的外部使用条件语句判断循环是否继续执行。

只有当条件满足时,循环才会执行,否则循环将被跳过。

这种循环结构常用于需要先判断条件再执行的情况,例如先读取一个值,再根据这个值来决定是否执行循环。

体外循环的一个常见示例是do-while循环,它的循环体会先执行一次,然后在循环结尾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满足,则继续执行循环体,否则结束循环。

另一个常见的体外循环是for循环,其中的循环条件通常在循环的第三个部分进行判断。

它首先执行循环的初始化语句,然后在每次循环结束时执行循环的迭代部分,再在控制结构内部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

总而言之,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循环结构外部进行条件判断的方式,用于控制循环是否执行和何时终止循环的流程。

ECMO护理流程

ECMO护理流程

ECMO护理流程简介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重症护理技术,用于治疗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本文档将介绍ECMO护理的流程和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实施该技术。

流程步骤1. 病人筛选和评估- 严格按照ECMO适应症对患者进行筛选,包括但不限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肺旁路技术(Bypass)失败等。

- 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生理指标、病史、年龄等。

2. 器械准备- 检查ECMO设备的完整性和便捷性。

- 准备所需的附件和配件。

- 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报警和故障。

3. 在体外建立膜肺氧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ECMO模式(例如VA-ECMO或VV-ECMO等)。

- 进行体外膜肺氧合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并防止气体泄漏。

- 通过适当的监测仪器监控患者的体外循环和氧合状况。

4. 监测和调整-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心率等。

-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ECMO设备的参数和设置,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5. 防控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出血、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

-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定期更换ECMO回路、合理使用抗凝剂等。

6. 定期评估和撤离-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ECMO治疗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ECMO治疗,或者考虑逐步撤离ECMO。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ECMO护理的流程和步骤,希望对医务人员正确实施ECMO技术提供帮助。

在操作过程中,请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变化,并及时调整ECMO设备的设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术前准备]1. 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 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 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 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 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钾的不足。

6. 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 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 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1_1-1 .瓶电正中切口[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楼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1-2搁骨王中拗了崔开[手术步骤]1. 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o2. 锯开胸骨 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 胸骨用骨蜡止血。

3. 切开心包以利显露。

3]。

4. 心外探查 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 建立体夕卜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 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

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

电力公司体外循环管理制度

电力公司体外循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电力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体外循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体外循环的资金运作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体外循环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风险控制等,确保体外循环活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第四条体外循环管理组织架构如下:1. 体外循环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体外循环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决策,对体外循环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2. 体外循环管理办公室:负责体外循环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和检查,协调各部门开展体外循环管理工作。

3.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体外循环管理工作,包括资金筹集、使用、回收等。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分工:1. 体外循环管理领导小组:(1)制定体外循环管理政策和制度;(2)审议体外循环管理重大事项;(3)监督体外循环管理工作的实施。

2. 体外循环管理办公室:(1)制定体外循环管理制度;(2)组织开展体外循环管理培训和宣传;(3)监督体外循环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4)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1)负责体外循环资金筹集、使用、回收等工作;(2)制定体外循环资金使用计划;(3)对体外循环资金进行风险控制;(4)定期向体外循环管理办公室报告体外循环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章操作流程第六条体外循环资金筹集:1.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制定资金筹集计划;2. 经体外循环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报体外循环管理领导小组审批;3.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按照批准的资金筹集计划,依法合规筹集资金。

第七条体外循环资金使用:1.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2. 经体外循环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报体外循环管理领导小组审批;3.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按照批准的资金使用计划,依法合规使用资金。

第八条体外循环资金回收:1. 体外循环管理部门根据资金回收计划,依法合规回收资金;2. 回收的资金应按照规定及时上缴公司财务部门。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行业知识)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行业知识)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第一节转机前准备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

(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A.检查水箱水量;B.变温水箱的电路;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1、氧合器(1)选择氧合器类型(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2)心内吸引管;(3)心外吸引管;(4)循环管道的准备;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二.CPB前准备工作1、预充排气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管到氧合器的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夹动、静脉管路;●调整泵的松紧度,排净多余液体,并考虑是否加入胶体或血液,内走血式膜式氧合器在灌注前应维持循环回流的自身循环;●预充液、血内加入适量肝素,防止凝血。

第二节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一.前并行循环1、开始条件:a、确认肝素的抗凝,ACT>480s;B、管道连接的方向及是否排气完全,并要求外科医生协助动脉滚泵松紧程度调节完成;C、气源开放通畅;D、血管活性药物准备完善;E、压力监测零点校正完毕;F、动脉插管完毕后,开放动脉端夹钳,低流量下泵压监测压力正常;G、上下腔静脉导管插管完毕,并妥善固定,连接Y插接头,并与静脉回流管稳固连接,管道无扭曲、压迫,主刀分别钳夹上下腔静脉插管,备用。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常规步骤 ppt课件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常规步骤  ppt课件
13
14
15
在右心耳做荷包缝合,切开右心耳,将静脉插管经右心耳插入上腔静 脉
也可以在上腔静脉缝荷包,将静脉插管直接插入上腔静脉 将上腔静脉插管与体外循环机静脉管道连接,开始转流
16
17
18
19
游离下腔静脉,套下腔静脉阻断带 在邻近下腔静脉的右房壁上做切口,插入下腔静脉插管(也可以先做
29
脱离体外循环的原则
辅助循环时间充分,至少达到1/4阻断循环时间 复温,鼻咽温37度,肛温35度 心搏有力,心肌颜色正常 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心率、心电图波形 补足血容量,观察尿量 酸碱电解质平衡
30
拔出上、下腔静脉插管和主动脉根部灌注管 将体外循环机的余血经主动脉管道输入病人体内,补足血容量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拔出主动脉插管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手术入路 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完全劈开胸骨 部分劈开胸骨 前外侧切口 后外侧切口 胸腹联合切口 微创小切口等
5
切开皮肤、皮下各层 电刀分离胸骨切迹及剑突下组织 电锯劈开胸骨 止血:胸骨表面涂抹骨腊,电刀烧灼胸骨骨膜出血点 放置自动开胸器,牵开胸骨 切开心包,缝合心包牵引线悬吊心包 肝素化
6
7
8
心外探查 心房、心室形态及位置关系、大小 心肌颜色、搏动是否有力 主动脉、肺动脉直径、位置关系 主动脉有无钙化 有无肺静脉异常连接,有无左上腔静脉等异常血管 手指触诊大动脉及心脏表面有无震颤,震颤部位 冠状血管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第一节转机前准备
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
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
(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

(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
A.检查水箱水量;
B.变温水箱的电路;
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
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
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
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
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
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
1、氧合器
(1)选择氧合器类型
(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
(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
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
(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
(2)心内吸引管;
(3)心外吸引管;
(4)循环管道的准备;
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
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
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
二.CPB前准备工作
1、预充排气
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
●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
●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管到氧合器的
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
●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夹动、静脉管
路;
●调整泵的松紧度,排净多余液体,并考虑是否加入胶体或血液,内走血式膜式氧合器在
灌注前应维持循环回流的自身循环;
●预充液、血内加入适量肝素,防止凝血。

第二节体外循环中的管理
一.前并行循环
1、开始条件:a、确认肝素的抗凝,ACT>480s;
B、管道连接的方向及是否排气完全,并要求外科医生协助动脉滚泵松紧程度调节完成;
C、气源开放通畅;
D、血管活性药物准备完善;
E、压力监测零点校正完毕;
F、动脉插管完毕后,开放动脉端夹钳,低流量下泵压监测压力正常;
G、上下腔静脉导管插管完毕,并妥善固定,连接Y插接头,并与静脉回流管稳固连接,管道无扭曲、压迫,主刀分别钳夹上下腔静脉插管,备用。

H、心内、心外吸引管连接,并核对管道颜色无误(红动脉、蓝静脉、黄右心、绿左心、无色灌注),吸引泵松紧程度适度;
2、开始前并行循环
A、接到主刀命令,准备开始前并行循环,主机予以重复回应主刀命令后,松开台下静脉夹钳,主刀根据情况开放上、下腔夹钳,注意静脉引流情况,及时与主刀保持沟通,并观察平均动脉压情况;
B、使用膜式氧合器,开始体外循环时先转流后开通气体,停机时相反,先关气源后停机,始终保持转流过程中膜肺的血相压力大于气相压力;
C、严密观察氧合器工作情况,动、静脉管道内血液的颜色;
D、降温:与主刀医师沟通,确定降温程度,并遵循水温与血温的温差原则;
E、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压、氧合器内血平面、颜面部皮肤颜色的改变;
二、完全体外循环
1、肛温降到目标温度。

2、接到主刀医师命令,准备阻断主动脉,主机逐渐减低流量,并与主刀医师保持沟通,阻断完成后恢复流量。

2、接到主刀准备冠脉灌注指令,松开灌注管夹钳,请主刀协助再次灌注管道排气,并机器灌注
压力正常。

3、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停跳液,并记录灌注总量及灌注液体回收情况。

4、据具体情况转流过程中复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及ACT情况。

5、心肌阻断期间,根据阻断时间,提醒主刀医师是否再次灌注停跳液。

6、并注意主刀医师的复温指令,据情况选择是否血液及体外复温装置,并根据静脉回流情况适当增加灌注流量;
7、准备开放主动脉阻断时,注意肛温是否恢复至35℃以上,最好保持36℃以上,并复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
三、后并行循环
1、接到主刀医师开放主动脉阻断指令,逐渐减主泵流量,开放主动脉,注意心脏复跳情况;
2、复苏成功后开放上、下腔阻断带,使完全体外循环转变成为并行循环,以辅助心脏搏动,降低心脏负担。

3、内环境稳定,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平稳后,接到主刀指令,准备停机,逐步夹闭静脉引流管,并同步减少流量,密切观察心脏充盈情况及心律、血压情况;
4、夹闭静脉引流管,视情况主动脉灌注,与主刀医师保持沟通;
5、中和肝素:根据ACT测定值计算鱼精蛋白用量;或按1∶1的数量给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

防止使用鱼精蛋白过量或不足。

并停用左右心吸引;
6、病人情况稳定后,拔除上下腔插管,并充分回收管道内血液;
7、拔除动脉导管及回收血液;
8、观察病人情况,做好再次体外循环准备;
9、回收回流室血液,交予麻醉医生输注;
10、病人情况稳定,拆除所有管道,并做好机器保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