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

摘要:爆破振动频率的研究是爆破振动危害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引

入介质阻尼项建立的黏性岩体爆破振动频谱表达式,数值模拟分析球状药包、柱

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和平均频率的衰减机制和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球状药包

还是柱状药包,由于爆破地震波频谱曲线的多峰结构和高低频衰减速度的差异,

其爆破振动主频随爆心距的增大并非严格的衰减,在衰减过程中出现局部突变或

者波动,而爆破振动平均频率则随爆心距规则地衰减。

关键词:数值模拟;爆破振动;振动主频;平均频率;频谱曲线;衰减规律

一、爆破振动主频的衰减

1.球状药包

基于弹性介质中球形空腔激发的弹性波理论解,引入介质阻尼项,获得了黏

性岩体中爆破振动速度谱表达式Fn(ω)

其中,

式中:λ,μ为拉梅系数;CP为纵波速度;Qr为岩石的地质品质因子;re为

弹性空腔半径;Sσ(jω)为弹性空腔内的荷载谱;ω为角频率;r为爆心距。在

弹性空腔作用三角形爆破荷载,其爆破荷载谱为

式中:σmax为爆破荷载的峰值;τ为荷载作用持续时间;ae=τ1/τ;be=τ2/τ;τ1,τ2分别为荷载上升时间及荷载从峰值下降为零的时间。

本节利用振动速度谱Fn(ω)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球状药包主频fd随爆心距r

的衰减规律。采用的计算参数为:σmax=50MPa,Cp=5000m/s,ρ=2700kg/m3,

re=2.0m,ae=0.25,be=0.75,τ=10ms,泊松比ν=0.25。岩体在考虑阻尼条件

(Qr=12)下得到黏性岩体的fd随爆心距r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球状药包fd-r曲线

结合式(1)可知,黏性岩体(Qr=12)有高频滤波特性,fd不仅随r的增大

而衰减,且在r=72m处发生了突变。为揭示球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的突变机制,

本节对不同爆心距爆破振动频谱曲线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分析,随r增大,高频衰

减快,低频衰减慢,频谱曲线由以主频为对称轴的三峰结构变成主频位于低频带

的单峰结构。随爆心距的增大,在频谱曲线结构变化过程中,位于中部频带的主

频对应的速度幅值逐渐降低,位于低频带的第二主频对应的速度幅值逐渐增大。

在爆心距72m处主频对应的速度幅值和位于低频带的第二主频对应的速度幅值相同,此时fd发生了突变,主频由中部频带跃至低频带,导致fd与r的关系曲线

不连续。采用主频突变的爆心距为断点的分段函数对fd随r的衰减进行函数拟合,能准确地反映主频的衰减规律,在特定爆心距范围内主频平稳衰减。

爆破振动主频fd随爆心距r的衰减规律随r增大,fd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爆

心距50m范围内fd随r下降速度较快,而在50m范围外fd下降缓慢。fd随r的

衰减曲线形状和走势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似,因此得以验证球状药包的理论分析

结论的正确性。

2.柱状药包

柱状药包激发的爆轰波传播过程中存在非线性波动问题,无法获得其诱发爆

破地震波的频域理论解,因此本文基于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模拟其爆破振动

频率的衰减规律。针对单孔爆破,岩体为半径130m、高20m的1/4柱体,其中

炮孔深度9m,孔径150mm,装药直径130mm,堵塞段2.0m,轴向连续装药。

计算中炸药参数及岩体参数取值与球状药包数值模拟取值相同。而柱状药包采用径向不耦合装药结构,因此模型中空气采用MAT_NULL材料实现,同时结合下式的多线性方程描述空气的作用:

式中:C0=C1=C2=C3=C6=0;C4=C5=0.4;μ=ρ/ρ0,ρ,ρ0

分别为初始与当前的材料密度;e为空气初始比内能。对数值模拟的爆破振动数据分析,爆破振动主频fd随爆心距r的衰减曲线,随r增大,fd整体呈下降趋势,在r=40m处有明显波动。为分析柱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波动原因,对主频发生波动的测点及附近测点的爆破振动频谱曲线分析。在爆心距20m范围内频谱曲线为主频位于高频带的单峰结构;在30~50m范围内,岩体高频滤波特性导致了高低频成分衰减速度的差异,频谱曲线由单峰结构变为三峰结构,且3个速度幅值峰值差异不大,因频谱曲线在结构变化过程中不稳定,fd在该爆心距范围内由高频带移至中部频带又突变至高频带,fd随r的衰减出现波动;在60~120m 范围内,频谱曲线由多峰结构变为主频位于低频带的单峰结构。由于频谱曲线的多峰结构和高低频衰减速度的差异双重因素的影响,fd在衰减过程中并非稳定衰减,会发生局部的波动。

二、爆破振动平均频率的衰减

爆破振动主频随爆心距的衰减存在局部突变或者波动,不利于分析爆破振动频率的整体规律;同时考虑到爆破地震波实际传播过程的连续性且为更好地分析地震波信号频率的成分,本节引入平均频率研究其衰减规律。

1.球状药包

利用计算得到的振动速度谱Fn(ω)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球状药包平均频率fc随爆心距r的衰减规律。随r增大,由于岩体地质的高频滤波特性,频谱曲线整体向低频区域偏移,平均频率能良好地反映频谱曲线偏移速度和特性,整体呈均匀下降,无突变。

2.柱状药包

利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柱状药包爆破振动平均频率fc,研究其随爆心距r的变化规律。随r增大,频谱曲线的高频衰减快,低频衰减慢,fc准确地反映了频谱曲线的变化趋势,所有测点fc随r规则衰减,无局部波动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爆破振动频谱曲线的多峰结构和高低频成分衰减速度的差异导致主频的衰减过程中会出现突变或者波动,对爆破振动频率的整体分布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而爆破振动平均频率的衰减规律较主频更有规律,利用反幂函数拟合相关系数接近1,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

(1)由于地质的高频滤波特性,随爆心距增大,高频成分衰减快,低频成分衰减慢,导致爆破振动频谱曲线整体向低频区域偏移。爆破振动频谱曲线由主频位于高频带的单峰结构转变为以主频为对称轴的三峰结构,最终变成位于低频带的单峰结构。

(2)在频谱曲线的多峰结构和高低频衰减速度差异的共同影响下,随爆心距增大,爆破振动主频整体呈衰减趋势,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局部突变或波动,致使主频衰减经验公式拟合的离散。

(3)因爆破振动主频随爆心距的衰减不利于研究爆破振动频率的整体规律,引入由频谱曲线计算得到的爆破振动平均频率,平均频率能准确地反映频谱曲线的偏移特性,随爆心距的衰减呈规则的反幂函数关系。在工程中平均频率较主频

能得到相关系数更高的拟合衰减经验公式,更有规律。

参考文献:

[1]毕卫国,石崇.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的优化选择[J].岩土力学,2004,25(增1):99–102.

爆破地震波及防护探析

爆破地震波及防护探析 1、引言 爆破地震波是爆炸能量引起爆区周围介质点相继沿其平衡位置发生振动而形成的地震波。尽管爆破地震波波压低、速度慢,其传播能量仅为爆炸总能量的很少部分,但由其所致周围建(构)筑物的毁伤效果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其低频部分能量引起建(构)筑物所产生的共振,对建(构)筑物能产生致命的毁伤。目前对于爆破地震波的研究主要是在防护方面,目的是为了减小在工程实践中爆破地震的危害。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冲击波,另一种是爆炸气体。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冲击波衰减为应力波和地震波,地震波引气的(近地表)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当这种震动达到一定强度是,就会对爆区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很多爆破工作者正在进行不断地试验和研究,寻求有效地控制爆破震动的方法。 2 爆破地震波特性研究 2.1 爆破地震波的形成及分类 当炸药在岩体中爆炸时,一部分能量使炸药周围的介质引起扰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爆破近区、中区传播的依次是冲击波、应力波,地震波由应力波在传播远区到达界面产生反射和折射叠加而形成,它包括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沿分层岩石层面传播的面波。体波具有周期短、振幅小、衰减快的特点;面波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慢、衰减慢和携带的能量大。体积波特别是其中的P波能使岩石产生压缩和拉伸变形,它是爆破时造成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其在爆破近区起主要作用;表面波特别是其中的R波,由于它的频率低、衰减慢、携带较多的能量,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其在爆破远区起主要作用。 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 由于爆源的复杂性,传播介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地形地貌的多变性,使得爆破地震波具有随时间作复杂变化的随机不可重复的特性。不同条件下的爆破所产生的震动波形是明显区别的,不但在震动幅值上变化复杂,而且波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与震源特性、爆心距、爆破规模和介质的不同显出明显的差异性。文献[2]指出爆破地震波富含各种频率成份,具有瞬态性、随机性和危害性的特征。在传

爆破论文

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 1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 爆破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沿分层岩石层面传播的面波。振动区的能量仅占爆炸总能量的很小部分.在岩石和干士中.约为2%~6%,在湿土中约为5%~6%,。但是,振动区内的应力波虽然已经大大衰减,这些具有一定强度的小振幅振动仍足以使结构发生轻微破坏及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由于近年来爆破振动事故频繁,使得对爆破振动区的研究越来越多。 2爆破地震波速度峰值 爆炸波从介质中的振源出发向外传播,将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产生一个球面波。它的波阵面面积随,“为距振源距离1而增加,流过单位面积的能量随r-2而降低,从能量损耗的角度考虑,地震波强度应该随产或r的增大而衰减。同时,岩土介质中存在大量微观裂隙,客观上使地震波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呈指数形式衰减。另外,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地形的变化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当出现河沟、山谷、巷道、采空区、断层、裂隙时,振动效应明显减弱,当出现山坡、岩柱时,振动效应增强,称之为高程放大效应。地震波的强度随药包埋置深度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深度增加,爆破地震波在地下向周围扩散时,能量损耗也逐渐增大由于表面波和反射波的影响,地表测点振动大,衰减快,地下测点与地表测点相比,振动小,衰减慢。实际测量与研究发现:地下某一深度的爆破在地表产生的诱导振动,以垂直爆破点上方的竖直速度最大,而水平速度较小;离该点越远,竖直速度减小;水平振速随水平距离的增大,先是增大到某一峰值后再逐步衰减。炸药性能对爆破地震波幅值也有显著影响,通过近地表同药量的燃料空气炸药(FAE)和TNT爆炸振动对比试验,发现炸药性能对地震波峰值有显著影响,对地震波频则影响不大,距爆心等距离处FAE表现出峰值速度比TNT 高的特性。众多文献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同性能炸药爆炸,药量越大,振速越大;爆速越高,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振动强度也越大。 爆破地震波频域变化规律 (1)传播介质的影响。介质不同,主频各异,高频波容易在松软介质中被 滤掉或被衰减掉,故地震波在土壤中传播的距离往往比在岩石中传播的短。同时,由于波导效应,地层可能将某些频率的波传播得更远。 (2)传播距离的影响。地震波从爆源向外传播过程中,介质的阻尼使地震波幅值衰减,但这种阻尼作用的大小因地震波的频率特性而异,对于高频振动阻 尼作用较大。因此,对远距离范围的质点振动,高频成份衰减得非常快,低频成份则相对增大了。实验表明,在爆点附近,地震波主频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极大值‰后又下降,一直到r>(4~6)ro。时,频率才下降到其稳定值£,以

地震波衰减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影响地层吸收衰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过程中会存在能量衰减,这种衰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包括:频率、压力、温度、饱和度、应变振幅以及岩石的特性等。在研究地层吸收衰减特性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对于衰减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1. 频率 频率与衰减的关系目前尚未有定论。室研究表明 Q值与频率有关,而一些对实际地震数据的研究则表明了衰减与频率无关。现有的资料表明:对不同特性的岩石,频率的影响不同。对干燥岩石,衰减与频率无关(BirchandBancroft,1938;Born,1941;PeselnickandOuterbridge,1961;PanditandSavage,1973;NurandWinkler,1980;Tittmannetal.1981);对于部分饱和或完全饱和岩石,地震波以复杂的路线传播,由流体流动类型所决定,衰减通常与频率有关。Johnston等利用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孔隙流体的粘滞系数和标准线性粘滞性模型,计算出地震频段的衰减对频率的依赖关系;O’Connelland Budiansky(1977)分析了饱和碎屑岩石的弹性特征,提出了与频率相关的衰减模型,他们指出在两种特性频率条件下产生的衰减最大;White(1975)计算出了在部分饱和流体岩石的弹性波衰减,推断出 P波的衰减和频率有关,而 SH波的衰减和频率无关。 2.岩性 高速的岩石,吸收性弱,而低速的岩石,吸收性强。对于大多数地区,泥岩的平均吸收性比砂岩强,砂岩的吸收比页岩和灰岩的吸收强,砂岩含有油气时,其吸收性显著增强。总之,介质弹性越好,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损耗 3.压力 P波、S波在所有饱和岩石中,随压力的增加Q增大(衰减减小),在高压下则保持为一稳定值(Gadneretal.1964;Gordon and Davis,1968;Walshetal.1979;Tokso..zet.al.1979)。低频时增加较快,高频时趋于一稳定值。同时在干燥岩石中随压力的增加Q增大,主要是因为增加压力能减小岩石基质中的裂缝,从而减小摩擦。 4.孔隙度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 摘要:爆破振动频率的研究是爆破振动危害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引 入介质阻尼项建立的黏性岩体爆破振动频谱表达式,数值模拟分析球状药包、柱 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和平均频率的衰减机制和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球状药包 还是柱状药包,由于爆破地震波频谱曲线的多峰结构和高低频衰减速度的差异, 其爆破振动主频随爆心距的增大并非严格的衰减,在衰减过程中出现局部突变或 者波动,而爆破振动平均频率则随爆心距规则地衰减。 关键词:数值模拟;爆破振动;振动主频;平均频率;频谱曲线;衰减规律 一、爆破振动主频的衰减 1.球状药包 基于弹性介质中球形空腔激发的弹性波理论解,引入介质阻尼项,获得了黏 性岩体中爆破振动速度谱表达式Fn(ω) 其中, 式中:λ,μ为拉梅系数;CP为纵波速度;Qr为岩石的地质品质因子;re为 弹性空腔半径;Sσ(jω)为弹性空腔内的荷载谱;ω为角频率;r为爆心距。在 弹性空腔作用三角形爆破荷载,其爆破荷载谱为 式中:σmax为爆破荷载的峰值;τ为荷载作用持续时间;ae=τ1/τ;be=τ2/τ;τ1,τ2分别为荷载上升时间及荷载从峰值下降为零的时间。 本节利用振动速度谱Fn(ω)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球状药包主频fd随爆心距r 的衰减规律。采用的计算参数为:σmax=50MPa,Cp=5000m/s,ρ=2700kg/m3, re=2.0m,ae=0.25,be=0.75,τ=10ms,泊松比ν=0.25。岩体在考虑阻尼条件 (Qr=12)下得到黏性岩体的fd随爆心距r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球状药包fd-r曲线 结合式(1)可知,黏性岩体(Qr=12)有高频滤波特性,fd不仅随r的增大 而衰减,且在r=72m处发生了突变。为揭示球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的突变机制, 本节对不同爆心距爆破振动频谱曲线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分析,随r增大,高频衰 减快,低频衰减慢,频谱曲线由以主频为对称轴的三峰结构变成主频位于低频带 的单峰结构。随爆心距的增大,在频谱曲线结构变化过程中,位于中部频带的主 频对应的速度幅值逐渐降低,位于低频带的第二主频对应的速度幅值逐渐增大。 在爆心距72m处主频对应的速度幅值和位于低频带的第二主频对应的速度幅值相同,此时fd发生了突变,主频由中部频带跃至低频带,导致fd与r的关系曲线 不连续。采用主频突变的爆心距为断点的分段函数对fd随r的衰减进行函数拟合,能准确地反映主频的衰减规律,在特定爆心距范围内主频平稳衰减。 爆破振动主频fd随爆心距r的衰减规律随r增大,fd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爆 心距50m范围内fd随r下降速度较快,而在50m范围外fd下降缓慢。fd随r的 衰减曲线形状和走势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似,因此得以验证球状药包的理论分析 结论的正确性。 2.柱状药包 柱状药包激发的爆轰波传播过程中存在非线性波动问题,无法获得其诱发爆 破地震波的频域理论解,因此本文基于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模拟其爆破振动 频率的衰减规律。针对单孔爆破,岩体为半径130m、高20m的1/4柱体,其中

水下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水下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摘要:在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爆破技术会给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水下爆破施工产 生的有害效应主要包括爆破振动、水下爆破冲击波、爆破涌浪等。水下爆破冲击波及爆破涌 浪对周围的影响可通过防护措施进行较好的控制,但预测及控制水下爆破所产生的爆破振动 有害效应是水下爆破工程领域亟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下爆破;振动传播规律;控制技术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下爆破,指在水中、水底或临时介质中进行的爆破作业,与陆地爆破相比,由于水与 空气两种介质的特性差异存在,水下爆破与陆地爆破从爆破条件上来说差异较大,产生的危 害效应也比陆地爆破复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水下爆破时,可能产生四种效应降8]:即爆破 地震效应;水中冲击波效应;空气冲击波效应和浪击波效应。研究发现,在进行钻孔爆破作业时,爆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都作用于的岩石上,使岩石发生压缩、移动、破坏。据资料显示,在水下爆破中,只有不足1}5的爆炸能量对水体作用产生压力,形成水中冲击波。而在此过 程中,还会形成二次气泡的脉动,这种二次膨胀压缩会损失大量能量,对附近的建(构)筑物 造成的危害程度低;同时,空气冲击波是由于爆炸冲击波作用于水体,通过水中冲击波所形 成的,但一般强度较弱,而且水层厚度与水面的宽度都能够削弱空气冲击波的强度;而浪击 波则是有爆炸时发生岩石塌陷所形成的,在水下炸礁发生浪击波的概率很低,因而对于上述 的冲击波不做重点分析。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在岩层中传播转化成地震波,地震波携带 能量大,作用范围远,对周围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最强。因此,水下钻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波 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是本文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重点。 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是工程爆破主要危害之一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机理、爆破地震波对 结构的破坏机制、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以及爆破地震波的强度预测等一直是国内 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2.爆破地震波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现状 炸药在岩体中起爆,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进行传递,按照波能量的大小依次划分为冲 击波、应力波和地震波。根据大量工程实际,冲击波的作用范围为1015倍的装药半径(r), 这部分冲击波的能量巨大,形成的巨大的压力致使岩石粉碎;冲击波向远处传递转变为应力

地下矿深孔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分析

地下矿深孔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下矿深孔爆破技术有了很 大进展。为研究地下矿开采的深孔爆破过程中的振动效应对空区稳定和传播规律 的影响,以某矿山地下采场深孔爆破为背景,根据现场爆破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地 震波的振速衰减和频域能量变化规律,并拟合得到质点振速的经验公式,依此对 地下采场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进行论述。 关键词:深孔爆破;爆破地震波;规律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十分重视金属矿产开采的安全性。矿企生产 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地下采场中频繁的深孔爆破产生的强振动不仅直接威胁着地 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影响着空区及充填体稳定性。以某矿山地下采场深孔 爆破为研究背景进行振动监测,拟合得到爆破振动速度预测经验公式,对深孔爆 破在地下空间传播规律进行描述,以指导深孔爆破参数的设计和后续施工,确保 空区和充填体的稳定。金属矿山 1深孔爆破技术优势分析 深孔爆破技术,是指通过爆破地点的针对性计算,实行地表坚固性岩层的爆 炸性活动,以达到缩减地质挖掘过程的做功复杂性,也避免大规模演示处理造成 的施工事故,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资源开采施工技术。当前我们应用深孔爆破技术,在传统爆破处理基础上,实行集中性定点爆破处理,保障岩石爆破后,岩层结构 能够在最小抵抗线区域内碎裂,避免了炸药爆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 2深孔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分析 在调查现场的岩石爆破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爆破地震波数据采集方案。根据某矿山铁矿地质资料确定对该矿Ⅰ#矿体的-156m水平深孔爆破作业产生的爆破地震进行研究,地下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阶段高度为60m,分段高度12m,分别在3个开采水平(-132m、-144m、-156m)进行振动数据采集,测点分水平和铅垂方向布置,并使测点安装于同一铅垂方向。根据矿山爆破 施工技术资料,一次总装药量控制在400±20kg,对现场不同工况监测数据采集结 果进行整理,并对现场实测振动数据汇总。以一次总装药量420kg的监测数据为例,在-156m水平测点的PPV大于竖直方向,但随爆心距增加水平方向较铅垂方 向衰减要快。在水平和铅垂方向质点峰值振速均呈现指数衰减,但衰减的程度不 同的原因可能是矿岩性质非均质以及波动叠加等因素。在MATLAB中通过函数实 现db8小波基对振速信号10层分解,并调用Wenergy函数解析各频带能量分布,分解后对各个频带能量进行提取,对各频带和与之相对应的能量展开研究。分析-156m水平两测点能量的频带分布发现,13m爆距主要集中在7.81~15.63Hz和 23.44~31.25Hz两个频段,分别占总能量的27.8%和40.1%,25m爆距主要集中在7.81~15.63Hz、23.44~31.25Hz和15.63~23.44Hz三个频段,分别占总能量的 18.57%、16.74%和37.26%。在23.44~31.25Hz优势的频段上,能量随爆距13m增 至25m减少了2.8%。爆距13m铅垂正上方-144m水平测点能量主要集中在 15.63~23.44Hz和23.44~31.25Hz两个频段,分别占总能量的13.16%和33.51%,在23.44~31.25Hz频段能量随铅垂高度-156增至-144m减小了6.55%,地震波能量爆 心距增加12m时,竖直方向上衰减较水平方向要快。高频部分62.50Hz~ 101.56Hz均呈现衰减,中低频段占总能量比例相应增加,其中低频部分衰减率较 高频要低,衰减较慢。

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的稳健回归分析

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的稳健回归分析 武永猛;史秀志;唐礼忠;黄敏 【摘要】The classical least squares (LS) method can not withstand the impact of outliers due to the weakness of regressing and analyzing the blasting particular vibration velocity. In this study the robust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ttenuation formula of blasting vibration velocity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iteratively reweighted least squares (IRLS) method,which can assign to the abnormity a lower weight and the normal value a higher weight values. By comparing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abnormity and abnormity removal,the IftLS was proven to be of high reliability and superiority.%针对经典最小二乘法在回归分析爆破质点振速中存在的问题,即无法抵御异常值的影响,提出了爆破质点振速衰减公式的稳健回归分析.该方法基于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参数,对异常值给与较低的权重,正常值给与较高的权重,有效的抵御了异常值对回归模型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了2种方法在有异常值和剔除异常值后的回归结果,证明了稳健回归分析这一方法的可靠性及优越性. 【期刊名称】《爆破》 【年(卷),期】2012(029)004 【总页数】5页(P122-126) 【关键词】异常值;稳健回归;爆破振速 【作者】武永猛;史秀志;唐礼忠;黄敏

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报告

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地震波传播特性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以及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以及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地震数据,对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引言 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结果,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对于地震预测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2. 地震波的类型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等多种类型。P波是最快传播的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S波是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表面波是地震波在地表上传播的结果,具有较大的振幅和较慢的传播速度。 3.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介质中,P波速度大于S波速度,这是因为P波是纵波,能够通过压缩和膨胀的方式传播,而S波是横波,只能通过剪切的方式传播。 4. 地震波的衰减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即波幅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地震波衰减的 原因有多种,包括能量耗散、散射和吸收等。地震波的衰减程度与介质的衰减特性、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 5. 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 地震波在介质之间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 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当地震波遇到介质界面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 6. 地震波的散射 地震波在遇到介质中的不均匀性时会发生散射现象。介质中的不均匀性可以是 地球内部的岩石结构、地下断层等。散射会导致地震波传播方向的改变以及能量的分散。 7. 结论 通过对地震波传播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地震波 的传播规律。这对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和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地震波传播特性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附录: 本研究使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际地震数据的详细信息。

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波则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方式。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对于地震研究和地震防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包括震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频谱特性。 一、震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与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中位置有关。震源是地震 能量释放的位置,震中是地震波到达地表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震源 和震中之间的距离越近,地震波传播路径越短。震中地震波的传播路 径可以分为直达波路径和反射、折射波路径。 直达波路径是指地震波从震源直接到达震中的路径。在地球的外部 核和地幔中,直达波的传播速度较高,因此直达波是最先到达震中的波。 反射、折射波路径是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发生反射、折射后到达震 中的路径。地球内部的不同介质密度和速度不同,使得地震波在传播 过程中发生反射和折射。通过观测和分析反射、折射波的传播路径, 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二、震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地球内部介质的性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 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是一种沿着传播方向振动的波,它的传播速度比较高。在地球 内部的固体介质中,纵波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纵波沿着传播方向的振 动使得介质的粒子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来回振动,形成了介质中的压缩 和膨胀。 横波是一种沿着垂直于传播方向振动的波,它的传播速度较低。在 地球内部的液态介质和表层地壳中,横波相对于纵波传播速度较低。 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介质的粒子只沿着垂直于波的 传播方向振动。 三、震中地震波的频谱特性 频谱特性是指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减情况。地震 波的频谱特性与传播距离和介质性质有关。 在传播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地震波的频谱一般呈现较宽的频带特性。这是因为传播距离较短时,频率较高的波分量被较少吸收和衰减,能 够较好地保持传播的能量。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震波的高频分量逐渐被衰减,频谱特性呈 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与地球内部的 介质发生摩擦和能量损耗,导致高频分量的能量逐渐减弱。另外,地 震波经过长距离传播后,不同频率的波分量之间会发生相位的延迟和 叠加,导致频谱出现变形和偏移。 综上所述,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包括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频谱 特性。了解和研究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对于地震的监测、预测和防灾具

汶川地震反应谱衰减关系研究

汶川地震反应谱衰减关系研究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受伤,成为了中国社会重大事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自此之后,中国的地震学界在对该事件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并逐步发展出相应的研究模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其中,汶川地震反应谱衰减关系的研究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地震反应谱是指一个给定频率下的地震动力特性的总体表现,包括地震动力特性的振幅和时间,它是衡量一次地震能量的常用手段之一。当地震发生后,其反应谱的值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如地震的震级、震源距离以及构筑物的结构强度等等。因此,建立反应谱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地震反应谱的研究中,关键的一环是其衰减关系。衰减关系是指反应谱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变化规律,即当震源距离增加或时间增加时,反应谱的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的研究中。对于汶川地震这样的大震它们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已有的成果,研究者发现,反应谱的衰减规律是一个复杂的多参数模型,主要由震源距离、频率和时间等多个参数共同决定。具体而言,震源距离远近、地层特性、震

源深度、地震波类型等因素都会对反应谱衰减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而,不同地震事件反应谱衰减规律的研究往往受到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且对应的数据难以获取。因此,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如基于有限元方法和边界元方法的地形地层模拟。这些方法在挖掘反应谱衰减规律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有限元法是通过数值计算求解精确的波动方程后得到地面加速度的变化,边界元法则将边界上的物理量作为边界条件来求解,高效而准确地得到反应谱衰减规律。除此以外,还有基于多源地震波合成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将现有的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合成的地震波,再从中获得反应谱衰减规律。这种方法盲区较少,且能够模拟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波形变化。 目前,对于汶川地震反应谱衰减规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也层出不穷。其中,研究者通常用衰减指数和衰减常数两个参数来描述衰减规律。衰减指数描述随着震源距离的增加,反应谱的衰减速率,衰减常数则描述震源距离相同情况下不同频率反应谱的衰减速率。据研究者的计算,针对汶川地震,反应谱的衰减指数大约在0.035~0.066之间,衰减常数则在0.005~0.01之间。研究表明,反应谱衰减关系是一个复杂

隧道开挖形成的空洞效应对爆破振动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

隧道开挖形成的空洞效应对爆破振动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 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道路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北部以及西南山区等地,修建道路最 大的难度是开挖山岭隧道。我国山岭隧道的开挖会导致一般采用钻爆法,钻爆法 虽然成本较低,但是钻爆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尤其要注意爆破振动对于地 表建筑的影响,监测不当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研究隧道开挖形成的空洞 效应对于爆破振动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隧道开挖;空洞效应;爆破振动波 1 爆破振动波传播特征以及强度监测分析 1.1 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我国目前主要的隧道开挖方式是钻爆法,钻爆法就是通过钻孔,往钻孔中装入炸药,然 后通过炸药爆破开挖岩体的方法。岩体中的炸药爆炸时,会在岩体介质中激发质点沿平衡位 置的往复振动,这种现象称为爆破振动。爆破的冲击压力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扩散,称为应 力波,最常见的应力波就是地震波。由于岩体的爆破受自身性质以及周围环境等的影响,存 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复杂,研究难度大。 根据距离爆破源距离的远近,可以将爆破应力波分为冲击波、应力波和地震波。冲击波 和应力波分别存在于近源区和中源区。应力波传播到远源区遇到界面以后,经过反射和折射 叠加,形成爆破地震波。地震波是由近源的应力波转化而来并且在岩土介质中传播时,能量 逐渐衰减的扰动。爆破振动波由于其爆破源情况复杂,传播介质环境多变,受炸药性能、岩 体性质、钻孔规格、装药结构以及岩体传播介质的岩石物理性质和地形地貌环境等影响,爆 破振动波在传播过程中随机性较强,研究其传播规律,需要对振动波组成、传播方式、以及 传播过程进行分析探究。爆破地震波是一种宽频带波,含有多种频率的成分。由于岩体介质 具有滤波作用,在地震波传播的过程中,高频易被吸收,低频不易被吸收,传播距离远。地 震波中,不同波频对于环境、岩体结构、设备和人员的影响也不同,当地震波频率和设备的 固有频率一致,会产生共振,对岩体和设备造成损害。因此,要监测爆破振动波的频率变化。 地震波按照波面形状,可以分为球面波、柱面波、平面波三种类型,地震波在岩体中传 播时,主要是以球面波和柱面波的方式传播,并且,随着传播距离的不断增大,波面的形状 也随着不断扩展,由于波能是均匀分布在波面上的,随着波面的增大,波能逐渐降低,发生 衰减现象。同时,地震波在岩体等介质中传播时,要克服质点之间的摩擦和粘滞作用,使得 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 1.2 振动强度监测及预测 爆破施工过程中,爆破振动、冲击波、噪声等都会对环境、设备以及人员造成不好的影响,而爆破振动对岩体结构、设备的危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岩体垮塌滑坡及 开挖隧道的坍塌等。因此,对爆破振动波进行监测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爆破振动造成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振动的强度、频率以及振动的持续时间,其中,强 度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工程上对爆破振动进行现场监测应用最为广泛的是TC-4850爆破振测仪,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采集振动信号,如图1所示,当信号传递至三 矢量传感器后,传感器的感应原件受外界的振动扰动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会存储到电容器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次,要进行振动信号的转换,经过三矢量传感器后,振动信号转化 为电信号,而电容器中又以电动势的形势储存下来,因此,信号振动的强弱就可以用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来表示。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爆破测振仪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对 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以波形等能够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参数形式将数据输出。 图1 爆破测振仪监测原理 2 空洞效应对爆破振动的影响研究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分析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分析 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产生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的衰减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影响着地震波的强度和传播距离。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震波传播中的能量衰减的原因和其对地震灾害的影响。 地震波传播的能量衰减是由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能量损耗机制导 致的。这些机制包括摩擦耗能、散射、吸收等。首先,摩擦耗能是由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介质中传播时,地震波与介质颗粒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摩擦耗能主要取决于介质的密度、粘度和孔隙度等因素。其次,散射是地震波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前会被不同的地质体散射并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引起能量的分散和衰减。此外,地震波还会受到介质的吸收作用,部分能量会被介质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量衰减对于地震波的传播距离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 地震波的能量会逐渐减弱,波峰和波谷的振幅会逐渐降低。这种能量衰减现象被称为振幅衰减。振幅衰减的程度取决于地震波的频率和传播介质的特性。在高频率地震波中,振幅衰减较快,能量的损失较大;而在低频率地震波中,振幅衰减较慢,能量的损失相对较小。此外,传播介质的特性也会对振幅衰减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岩石等坚硬的地质体对地震波的传播具有较小的能量损耗,而水等液体介质则会引起较大的能量损失。 能量衰减也会影响地震灾害的程度和范围。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的衰减 会导致地震波强度的降低,从而减少了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力。此外,能量衰减还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较大,传播距离也相应减小。这意味着,离震源较远的地区受到的地震影响相对较小,而离震源较近的地区则可能承受较大的地震灾害。

隧道分区爆破振动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隧道分区爆破振动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孟海利 【摘要】T he tunnel face blasting was implemented by dividing the tunnel face into cutting area,auxiliary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 separately during the tunnel excavation of Chongqing terminal connecting line and the different regional vibration caused by blasting excavation are monitored and analyzed. T 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vibration caused by tunnel blasting appears in cutting area,the vibration attenuation parameters are different with the different blasting zone of tunnel face,vibratio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K decreases gradually w ith excavation zone increasing,the vibration attenuation exponent α basically unchanged,which is determined by geological conditions, K value of auxiliary area is 0. 50 ~0. 67 times the value of cutting area,K value of surrounding area is 0. 25 ~0. 33 times the value of cutting area,K value should be 110 ~120,60 ~80,30 ~40 for cutting area,auxiliary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 respectively during partial excavation of C hongqing tunnel,and α should be 1. 5 for cutting area and 1. 6 for both auxiliary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在重庆枢纽联络线隧道掘进过程中,将隧道掌子面划分为掏槽区、辅助区和周边区分别进行爆破,并对不同区域爆破开挖引起的振动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爆破的最大振动出现在掏槽部位,采用分部开挖方式和在掏槽区设置大直径空孔可有效降低爆破振动;隧道掌子面爆破区域不同,振动衰减参数也不同,振动衰减系数 K 随着开挖区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振动衰减指数α由地质条件决定,基本保持不变,辅助区K为掏槽区的0.50~0.67倍,周

爆破作用下埋地管线安全允许振速研究

爆破作用下埋地管线安全允许振速研究 地铁区间隧道、基坑及桩孔等工程中,爆破仍是主要开挖方法之一。爆破施工过程中瞬间产生的地震波必然会扰动周围的土体,进而可能会对其中的管线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管线破坏。但是包括《爆破安全规程》(2014)在内的相关规范均缺少埋地管线安全允许振速标准,因此,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埋地管线的动态响应以及地表临界振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进行现场爆破试验和数值仿真软件的方法,采集到了丰富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地震波的传播及衰减规律。 从管线的埋深、水平净距、管线材质以及直径的角度考虑,建立了管、土和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管线、管周土体及地表峰值振速的变化特征。得到了以下研究成果:1.单孔爆破现场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地震波以竖向振动为主。随爆心距增加,各向质点振速均呈现减小的趋势。振动频率分布在100Hz~200Hz之间,且不随爆心距的变化而变化。 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地表质点振速预测公式。2.借助ANSYS/LS-DYNA数值软件建立了单孔爆破的数值模型,对数值模型地表质点振速分析可得,数值计算的结果比现场试验数据的结果大20%,证明了用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3.埋地管线动态应力响应的现场试验的应变花数据表明,爆破荷载下迎爆面应力>背爆面应力>管顶应力>管底应力;主应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基本成90°夹角,表明爆破动荷载下管线的破坏主要受轴向应力影响。4.管线的监测质点的振速响应结果表明,迎爆面质点振速>背爆面质点振速>靠近爆源的左侧质点振速>远离爆源的右侧质点振速。 管线埋深越大,管线质点振速越大;管线与爆源的水平净距越小,管线质点的振速越大;传播介质中结构面间裂隙越多,管线振速越小;管线的振动强弱与管线材质有一定关系,钢管材的振速<铸铁管<PVC管<混凝土管;管线直径较小的范围内增加直径会使得振速增大,当直径超过此范围时,振速增加却不是十分明显。5.在考虑管线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不同材质管线的极限应力。钢管、铸铁管、PVC管线和混凝土管所能承受的最大单段药量依次为75kg、65kg、35kg和25kg。钢管、铸铁管、PVC管线和混凝土管的地表临界振速依次为 23cm/s、19cm/s、15cm/s 以及 14cm/s。

城市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影响规律及降振技术研究

城市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影响规律及降振 技术研究 摘要:由于当今城市化以及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爆破的规模和数量也越 来越多,对附近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由此,文章专门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对影 响工程爆破振动的原因进行探究,并且重点解析有关爆破减震对策,对提升工程爆 破的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爆破;振动;影响原因;降振对策引言: 一、引言 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爆破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在工业生产和挖掘施 工中也是常用的。爆破工程在水利、公路等工程中的应用,在材料加工、矿山爆 破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爆破工程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便利,但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爆炸的效果。在 这段时间内,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危险性,甚至对爆炸人员的安全都有很 大的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爆破的影响,并根据施工 现场的情况,制订出一套更加科学的爆破方案,以保证爆破的效果,降低爆破费用, 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解析影响爆破地震波的原因 从现阶段工程爆破行业的探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产生地震波的主要原因可以 分为爆破自身特征参数,包括振动的频率范围和振动维持频率的持续时间长度等。另外一个是对爆破受振的目标的物理属性,包括爆破目标的物理具体的位置、地 质结构特征以及与其对应目标的相对距离等。在此研究期间一定要注意指出这些 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互相的制约作用与相互影响的作用,以便于建立起一个关系 比较紧密复杂紧密的关联体。一般的情况,爆破建筑物自身振动的相对强度就越

强大,振动产生的相对频率也就会越与普通住宅楼振动的相对固有振动频率相接近,并且维持的时间非常长,对后面所带来的损害也逐渐增加。 2.1爆破现场区域地质结构条件 是针对于爆破活动场所介质本身的力学特性条件来说,其在重要的程度客观上也会直接影响涉及到现场爆破设备振动破坏情况发生的难易程度大小与特点。如果爆破点所在的区域地质结构相对比较坚硬,其产生震动时的基础频率也相对而言也就相对较高,包括震动所延续下来的时间也会相对有较明显的下降,震动衰减的相对幅度也就会相对越来越低。假设爆破的具体目标位置是处于较松软的地质,那么对上述的几个震动参数的微小改变都将会导致产生的相反效果。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爆破具体位置的自身情况,同样会受到这个地点介质特性所影响,这样就会使自振的周期以及振动大小等各方面出现变化情况,爆破振动情况发生后,振动波的传播出现反常变化,并会对其预测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对爆破来源影响区域内构建粘土或回填土上的住宅楼,一定要对其增加具体保护方案,从而确保其安全性。 2.2爆破振动频率 因为爆破的频率跟住宅楼固有的频率相似,而导致强烈共振是造成住宅楼受到爆破振动波影响而出现损坏的重要因素。其频率和距离之间的变化呈现曲线关系,很多都呈现负指数变化。在此期间,爆破地震波的高效频率,部分因为受到地质层的过滤作用而极速下降,低频部位下降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探究众多文献和有关记录中可以看出,很多爆破振动的频率在10~300Hz左右,同时会被各项因素所影响出现动态性比较强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建筑物频率振动波动力的响应关系跟其振动的危害性密不可分,比如一般民用低层住宅楼,其固定频率通常都在 4~12Hz左右,相对而言高层住宅楼就比较低。 2.3爆破振动维持时间 所谓的爆破振动周期指的是从爆破开始,一直到振动最后停止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将这个周期跟天然地震周期进行对比而言,其比较短,并且跟爆破的用药量有很大关系。由于振动所持续的时间越来越大,振动效应对其传播范围之内的住

水下爆破振动特征及衰减规律研究

水下爆破振动特征及衰减规律研究 邵蔚;王长柏 【摘要】针对传统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公式因没有考虑水体波动对爆破振动传播的影响导致预测结果精度较差的问题,以某核电站水下爆破实验为背景,分析了水下钻孔爆破时地面质点振动特征和水下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由现场实测爆破振动速度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水下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具有振幅小,衰减慢等特点,传统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公式不适用于水下爆破振动传播的预测,鉴于此,对其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预测公式考虑水深比的影响,将拟合系数从0.45提高到0.92,由此可见,修正的预测公式能够更好地反映水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由于爆破振动的频谱特征也是决定其灾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傅里叶变换,对比分析了水下爆破与露天爆破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水下爆破具有明显的滤频效应,具有主频小,频带窄,能量小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爆破灾害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工程爆破》 【年(卷),期】2018(024)005 【总页数】8页(P15-22) 【关键词】水下爆破;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频谱特性;预测公式;衰减规律 【作者】邵蔚;王长柏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河南南阳 473068;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5 目前,水下爆破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围堰拆除、导流疏浚、海岸开挖及大坝修建等工程中。水下爆破作业在给工程建设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产生的冲击波、地震动及爆破涌浪等次生灾害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1]。由于水下爆破的复杂性,若对其理论研究并建立起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使水下爆破问题得到完全解析是十分困难的[2]。相对露天爆破,水下爆破具有明显的单耗系数大,灾害类型多,施工困难等特点[3]。因此根据现有的工程经验和实验数据,研究水下爆破的危害程度就显得至关重要[4]。 水下钻孔爆破部分能量从孔口洩放至水体,水中冲击波强度因水深条件相差较大[5]。一般而言,水下爆破对岸基振动作用由爆破直接引起的岩基振动、水中冲击波导致水体波动所产生的二次振动以及水体与海岸之间的黏滞作用组成[6]。因为爆炸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的岩基振动具有能量大,传播迅速,频率高等特征,而水体波动所产生的次生振动往往较为延迟,且频率小频带较宽。所以二者叠加的振动效应相比露天爆破更为复杂,频谱特征更加显著。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做了一系列研究,Temkin和Ecker[7]根据小药量水下爆破实验,建立了非线性的压力脉冲传播模型;俞统昌等[8]研究了水下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与炸药爆轰,爆速以及振动强度与装药量和爆距的关系;杨磊等[9]结合小波分析,得到不同位置不同频带上的爆破能量分布,描述了水下爆破的频谱特征。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水下爆破冲击波压力的相似性规律上,很少有对水下爆破产生振动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进行描述。因此,本文以某核电站水下爆破实验为背景,结合现场勘察资料和实验数据,分析了水下爆破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在传统振动控制标准基础上,考虑了水体波动的减振效应,并对水下爆破的频谱特征进行分析,为水下爆破灾害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直达波和反射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研究

直达波和反射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研究 郝亚飞;周桂松;刘涛;朱根华;李海波;夏祥 【摘要】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对于工程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无节理岩体和含一条节理岩体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直达波和反射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衰减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相比无节理岩体,含一条节理岩体具有明显的反射波;直达波的频带宽度随爆源距离的增大而变窄,直达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损失严重,保留了低频成分;相比直达波,经过衰减后的反射波频带能量分布较均匀;爆源距离大于一定值后,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振动主频趋于稳定;直达波振动能量越大,反射波振动能量越大. 【期刊名称】《爆破》 【年(卷),期】2013(030)003 【总页数】8页(P26-32,115) 【关键词】地震波;UDEC;频率;能量;工程地震勘探 【作者】郝亚飞;周桂松;刘涛;朱根华;李海波;夏祥 【作者单位】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山西江阳工程爆破有限公司,太原030041;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84 由于工程地震勘探具有无损、费用低和效率高等特点,其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查、岩土的状态及性质、工程质量检测、环境与灾害地质调查、地震工程地质评价等方面。根据地震波传播特征的不同,工程地震勘探方法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和面波法等[1,2],其中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应用最为广泛。 地震波传播衰减理论是工程地震勘探的研究基础,国内外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当地震波在单层介质中的传播时:卢文波通过分析不同爆心距处典型单孔爆 震实测波形,提出了确定爆破地震波中P波、S波和Rayleigh波在岩体中传播时的衰减参数的方法[3];张永哲根据李家峡工程爆破震动实测数据,研究了爆破地震波在地表和岩体内部的传播衰减规律与特征,发现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别[4];张义平结合现场爆破震动信号,从爆破地震波的传播形式、传播方式、波的特征、波的衰减吸收及传播介质的力学模型等方面分析了爆破地震波特性[5];龙源通过对大量的深孔爆破地震动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岩石中爆破地震波传播的频率、幅值和持续时间等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6];李洪涛基于地震学相关理论,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爆破地震的能量衰减规律,表明地震波峰值能量随距离的衰减系数同振速系数呈2倍关系,爆破地震波的总能量同峰值振速的平 方近似成正比例[7];郭学彬从理论上说明了爆破地震波沿岩层走向、倾向传播时其强度衰减不同的原因[8]。当地震波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时:苏佳胜通过选取不同地质分布典型参数,研究了地震波作为简谐波在多层无衰减介质和有衰减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分析了不同地质分布对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9,10];王明洋从断裂构造的地质特征出发,提出了计算爆破地震波通过削弱层的简化模型[11];文 献[12-14]对单个裂隙质对波传播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随着裂隙刚度的降低,入射波不断衰减,入射波的衰减同时与振幅和频率有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