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押韵规则

合集下载

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

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

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是指律诗在韵脚的选择上需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保持韵脚的和谐和诗歌的整体美感。

下面是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的相关参考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规律。

1. 集中押韵:一般而言,律诗的每一句都应当有押韵,通常是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东篱菊弄翠,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中的“菊”和“山”就是押韵的部分。

2. 排列押韵:在律诗中,押韵可以按规律的顺序排列。

常见的押韵顺序有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等。

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拍篷声惊秋,风沙散马蹄。

”这两句中的“秋”和“沙”以及“声”和“蹄”都遵循了仄仄平平的押韵规律。

3. 近韵押韵:律诗中,押韵的词语可以相近,但不能相同,这样既保证了韵脚的和谐统一,又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中的“尽”和“流”虽然不同,但音近,形成了近韵押韵。

4. 文心韵脚变化:律诗中的韵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包括声母韵母的变化、去声调的变化等。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风多杨柳晚,月明杏花泥。

”这两句中的“晚”和“泥”虽然是不同的字,但由于其发音相近,所以也可以形成押韵。

5. 单韵叠韵:律诗中也可以出现单韵叠韵的情况,即在同一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韵脚。

这种叠韵的使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独有宦名世所赏,虽无兄弟愿同郎。

”这两句中的“赏”和“郎”就是形成单韵叠韵的部分。

总之,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集中押韵、排列押韵、近韵押韵、文心韵脚变化以及单韵叠韵等。

这些规律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使诗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然,以上只是律诗押韵的一些常见规律,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变化和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写作需要和创作情感进行灵活运用。

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

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

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一、关于用韵1.挤韵。

在格律诗中,挤韵不论是白脚句,还是韵脚句,只要出现同韵脚相同韵部的字,就是挤韵。

值审中,发现挤韵的字,要指出并纠正,尤其是韵脚句,最好杜绝,白脚句尽量避免。

但与韵脚连用的叠韵是可以的。

如悠悠。

2.撞韵。

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

3.其它出韵:说白了,就是韵脚字不在同一韵部。

重韵:就是一首诗中出现相同的韵字,这样的诗读起来就如一个人走路顺拐一样,缺乏美感,别扭。

复韵:同一首诗中,押韵的字意义相同就属于复韵,一般比较典型的如:“忧”和“愁”,“芳”和“香”。

别韵:就是一个多音字,用了它的韵,却用了另一种读音的字,比如“行”字,做“xing”读时属于平水韵下平八庚韵部,而做“hang”读时属于下平七阳韵部,假如一首绝句,押韵字都在八庚韵部,其中一句韵脚用了“行”字,但从字意上却用了“hang”音的意,就属于别韵。

混韵:一首诗中,平水韵与中华新韵混用。

倒韵:诗中用了词组,为了押韵强行将词组顺序颠倒。

同音字韵:即押韵句使用同音字,比如要写一首绝句,第一句用了“乡”字,第二句用了“香”字,第四句又使用了“湘”,和重韵一样,读起来不美,应避免。

连韵:是指在诗句相邻韵脚的押韵处使用了声母与韵母完全相同而字不同的韵字。

比如平水韵里面的“缘、渊”“联、连、涟”等。

凑韵:又叫挂脚韵,指的是为了押韵,随意选用韵部中某个与诗句毫无关联的字凑成韵脚,结果不仅读感怪怪的,而且还伤害了诗意。

僻韵:僻韵:就是指押韵所使用的韵字为不常见的、生僻的,平时基本上见不着的,这样押韵,就属于僻韵。

哑韵:旧体诗中称声韵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韵部。

借韵: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

例如:'中’,《广韵》属'东’韵;'浓’,属'钟’韵);'人’,《广韵》属'真’韵;'君’,属'文’韵)。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格律诗是一种严格押韵的诗歌形式,其韵律规则可以追溯到古代。

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格律诗的规则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格律诗押韵规则。

1.音节和节律:格律诗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音节和节律的规定。

在许多格律诗中,每行的音节数是固定的,这就要求诗人在写作时严格控制每个单词的音节数。

节奏也是格律诗中重要的要素,不仅是每个线的音节数量必须一致,而且每行中重音音节的位置也要符合规定。

2.押韵方案:格律诗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押韵。

在一般情况下,格律诗要求每行的最后一个或几个音节押韵。

押韵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案:-单韵押韵:指每行末尾的一个音节都押韵。

例如,AABB、ABAB等。

-双韵押韵:指每行末尾的两个音节都押韵。

例如,AABBCC、ABABCC 等。

-交叉押韵:指每行交替押韵。

例如,ABAB、CDCD等。

-串联押韵:指每行的押韵从上一行延续到下一行。

例如,ABBA、CDCDCD等。

-等距押韵:指每个音节位置相对固定的押韵方式。

例如,ABCABC等。

3.韵律大小:在一些格律诗中,不仅要求押韵,还要求每行的音节数必须一致。

这样做可以使诗歌更加整齐和有规律。

常见的韵律大小有:-四音节:每行有四个音节。

例如,AAAB、AABB、ABAB等。

-五音节:每行有五个音节。

例如,AAAAB、AABBA、ABABA等。

-六音节:每行有六个音节。

例如,AAAAAB、AABBCC、ABABAB等。

-八音节:每行有八个音节。

例如,AAAAAABB、AABBCCDD、ABABABAB 等。

4. 其他要素:除了音节和押韵,格律诗中还有其他一些要素,如行数、句子结构等。

例如,十四行抒情诗(sonnet)由四个四行和一个两行组成,其中四行通常是ABAB或CDCD的押韵格式,而两行则是GG的押韵格式。

总之,格律诗的押韵规则是一种严格而复杂的艺术形式,要求诗人在选词和构成诗句时具有高度的技巧和创造力。

这些押韵规则能够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也是促进文学发展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说说格律诗的押韵

说说格律诗的押韵

说说格律诗的押韵
你看到一首诗,哪几句的末尾字读音相近或相同,八成是韵脚了。

“韵脚”就是押韵的字。

要说明的有三点:
一、平声和平声押韵,仄声和仄声押韵。

(重点)
二、韵脚相隔的句数不一定。

三、韵脚在同一韵部。

如: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且看这首诗,很明显,押韵的是“归、谁、累(累累,多的意思,今天读第二声)、飞、葵……”等字,它们都是跨一句押韵一次。

但是跨下去,是“羹”字,不押韵,没事,把“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当做四句押韵一次。

做饭做羹,饭羹熟了也不知给谁吃,脉络很清晰的嘛。

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押韵的规则如下:
1、押韵的位置,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

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
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

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押平声韵。

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不逐渐抛弃了仄声韵,只押平声韵,而且不分阴平阳
平。

一韵到底,律诗是不能中途换韵的,一首律诗只能押一个韵。

不能使用同一个字押韵。

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3、不可撞韵,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规定是不能押韵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这三句也押了韵,叫撞韵,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4、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平仄相对一般要求的是偶数位置的字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就是一
联中出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对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这也是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最新整理)格律诗的押韵(定)

(最新整理)格律诗的押韵(定)

韵母:jian、an、uan 删、霰韵
3
押韵的作用:
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
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

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

诵 起来,令人觉得铿锵耳。
的 作
二:为便于成记忆,诗之有韵, 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

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4
押韵的要求:
一、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

上平,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

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尘陈春津秦频苹 颦银垠筠巾民珉缗贫淳醇纯唇伦纶轮沦匀
十 五
旬巡驯钧均臻榛姻寅彬鹑皴遵循振甄岷谆
椿询恂峋莘堙屯呻粼磷辚濒闽豳逡填狺泯 洵溱夤荀竣娠纫鄞抡畛嶙斌氤

上平,十二文,文闻纹云氛分纷芬焚坟群裙 君军勤斤筋勋薰曛熏荤耘芸汾氲员欣芹殷
下平,十三覃,覃潭谭参骖南男谙庵 含涵函岚蚕探贪耽龛堪戡谈甘三酣

篮柑惭蓝郯婪庵颔褴澹

下平,十四盐,盐檐廉帘嫌严占髯谦

奁纤签瞻蟾炎添兼缣尖潜阎镰粘淹 箝甜恬拈暹詹渐歼黔沾苫占崦阉砭
下平,十五咸,咸缄谗衔岩帆衫杉监 凡馋芟喃嵌掺搀严
16
何谓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
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
路上行人欲断魂。(十三元)
借问酒家何处有,
衬 韵
牧童遥指杏花村。(十三元)
18
李咸用﹒题王处士山居
衬 韵
云木沈沈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无多别业供王税,大半生涯在钓船。 蜀魄叫回芳草色,鹭鸶飞破夕阳烟。

干戈猬起能高卧,只个逍遥是谪仙。



其中‘寒’属十四寒,‘年、船、烟、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律诗,又称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规则非常严格。

下面是律诗的格律规则的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韵律规则:- 律诗的韵脚要求是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

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

- 平声韵包括a、o、e、i、u、ü等,仄声韵包括ā、ō、ē、ī、ū、ǖ等。

- 律诗的韵脚不可错用,不可重复使用。

2. 字数规则:- 律诗的每句为四字,共四句,总共十六字。

- 字数限制不是非常严格,有时可以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但要遵循整体平仄要求。

3. 长短句规则:- 律诗的各句是由长短句交错而成,分为两个长句和两个短句。

- 长句为五个字,短句为七个字。

4. 平仄要求:- 律诗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间,遵循“短长平仄,长长平平”或“短短平仄,长长长平”。

- 短句的第一字为平声时,后面两个字要求相对仄声;第一字为仄声时,后面两个字要求相对平声。

- 长句也要求平仄相间,其中短长短分别为平仄平。

5. 词语要求:- 律诗要求用字精炼,直指主题,不可有多余、累赘的修饰。

- 词语要求确切用字,字句之间要求紧凑有力、平仄和韵律一致。

- 古代律诗常以意象、对仗和比喻形式表现。

6. 多样的律体:- 律诗有多种体例,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 不同的律体有不同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但整体格律规则相似。

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严谨,要求文人在有限的字数内,准确表达出主题,同时保持平仄押韵的和谐。

以古代文人杜甫的《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通过以上参考内容,可以看出律诗格律规则的重要性,它限制了诗人的创作空间,却也使得律诗富有规律感和音韵美。

对于喜欢写律诗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重要,只有熟稔了格律规则,才能写出优美、符合规律的律诗作品。

押韵的六种格式和押韵十忌

押韵的六种格式和押韵十忌

【押韵六种格式】用韵规则共有六种格式,除第一种正格和第二种“孤雁入群格”为常用的正格外,其余四格均是特殊形式的变格。

一般不予提倡习用。

兹分述于下:(一)、正格。

近体诗押韵之规则,原则上律诗、绝句等近体诗,无论平韵、仄韵皆可押,押仄韵者称古绝或古律。

押韵之位置,皆位于偶数句之句末,至于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

大体上五言诗以不押居多,而七言诗则相反。

(二)、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不在同一韵部之内的,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

这种格以用邻韵为多见。

所谓邻韵,指的是韵部排列相邻,而语音又相近的韵。

如东冬,支微齐、鱼虞、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庚青蒸、覃盐咸、江阳、佳麻、蒸侵。

这些韵现在可以通押,韵放宽是可以的,但平仄,对粘还是要严的,不能放宽。

如果不是邻韵则必须以古韵能通转者为限。

现举数首为例:伊州歌金昌绪(一作盖嘉运作)(飞雁入群格)打起黄莺儿,(支韵)莫教枝上啼(齐韵)。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齐韵)。

枫桥孙靓(飞雁入群格)白发重来一梦中,(东韵)青山不改旧时容(冬韵);鸟啼霜落寒山寺,攲枕犹听半夜钟(冬韵)。

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江韵)骚人阁笔费评章(阳韵)。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阳韵)。

雪作曾几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

(蒸韵)此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庚”韵字为韵脚。

清沈德潜《说诗晬话》云“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有用别韵者,然必于通韵中,方可借入,若庚、青韵诗,起句入真、文、寒、删韵;先韵诗,起句入覃、盬、咸韵,则杂然不可为训。

”汪师韩于《诗学纂闻》亦云:“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韵字,盖此韵原不在四韵之数,谓之‘孤雁入群’。

然不可通者,亦不可用也。

”而谢榛《四溟诗话》则曰:“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按:当作孤雁入群格)宋人多有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押韵规则
一、每首诗必须一韵到底,排律同样如此。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押平声韵的是正格,押仄声韵的是变格。

举例:
中秋月·其二(五言绝句)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空”、“同”、“风”,押上平声一东韵,正格。

江雪(五言绝句)
柳宗元
注:这是一首名诗,清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将其列为五言绝句,但严格地说,此诗失粘不合格律要求,应是古绝或拗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押入声九屑韵,变格。

桃花溪(七言绝句)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烟”、“船”、“边”,押下平声一先韵,正格。

寒闺怨(七言绝句)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静”、“影”、“冷”,押上声二十三梗韵,变格。

夜宿七盘岭(五言律诗)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西”、“低”、“啼”、“鸡”,押上平声八齐韵,正格。

望蓟门(七言律诗)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惊”、“营”、“旌”、“城”、“缨”,押下平声八庚韵,正格。

二、首句可以借用邻韵来押韵。

由于五言古体诗首句不存在押韵的传统,故五言律诗首句多不入韵;而七言柏梁体因句句押韵,七言律诗受传统影响首句多入韵。

所以,在正格与变格的区别上,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恰好相反。

但是不论首句是否入韵,要求却相对宽松,入韵的也不计在韵数之内,故五律、七律皆有“四韵诗”之称。

因此,首句入韵的允许借用邻韵来押韵,这种情况盛唐前较少,中唐后增多,到了晚唐渐趋普遍,到宋则成风气了。

(▲表示借押邻韵)
举例:
马诗二十二三首·其十(五言绝句)
李贺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江”,上平声三江韵;“风”、“雄”,上平声一东韵,
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江”韵来押韵。

越上闻子规(五言绝句)
范仲淹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啼”,上平声八齐韵;“飞”、“归”,上平声五微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齐”韵来押韵。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五言律诗)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中”,上平声一东韵;“浓”、“钟”、“峰”、“松”,上平声二冬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东”韵来押韵。

读渡江诸将传(五言律诗)
王迈
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

中原岂天下,尺土不能归。

“传”,下平声一先韵;“衣”、“机”、“希”、“归”,上平声五微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先”韵来押韵。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七言绝句)
杜甫
幕下郎官安稳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
“无”,上平声七虞韵;“书”、“疏”,上平声六鱼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虞”韵来押韵。

清明(七言绝句)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纷”,上平声十二文韵;“魂”、“村”,上平声十三元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文”韵来押韵。

望湖楼醉书(七言绝句)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山”,上平声十五删韵;“船”、“天”,下平声一先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删”韵来押韵。

题岱宗无字碑(七言绝句)
李昉
巨石来从十八盘,离宫复道满千山。

不因封禅穷民力,汉祖何缘便入关。

“盘”,上平声十四寒韵;“山”、“关”,上平声十五删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寒”韵来押韵。

牡丹(七言律诗)
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人”,上平声十一真韵;“君”、“裙”、“熏”、“云”,上平声十二文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真”韵来押韵。

送宫人入道归山(七言律诗)
于鹄
十五吹箫入汉宫,看修水殿种芙蓉。

自伤白发辞金屋,许著黄衣向玉峰。

解语老猿开晓户,学飞雏鹤落高松。

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

“宫”,上平声一东韵;“蓉”、“峰”、“松”、“钟”,上平声二冬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东”韵来押韵。

西塞山泊渔家(七言律诗)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丝”,上平声四支韵;“矶”、“归”、“肥”、“依”,上平声五微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支”韵来押韵。

山园小梅·其一(七言律诗)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妍”,下平声一先韵;“园”、“昏”、“魂”、“樽”,
上平声十三元韵,这首诗首句借用邻韵“先”韵来押韵。

必须指出,正格与变格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视概念。

(1)就句型的组合而言,首句不入韵的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属正格;首句入韵的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属变格。

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属正格;首句不入韵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属变格。

(2)就句尾押韵而言,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凡押平声韵的,属正格;押仄声韵的,属变格。

以上不论哪一种,律诗多为正格,变格是少数的,不常见。

所谓“邻韵”,具有两个主要特征:前后排列相邻的韵部;虽不相邻,但语音接近之韵。

按照平水韵,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九类:(1)东、冬;(2)江、阳;(3)支、微、齐;(4)鱼、虞;(5)佳、灰;(6)真、文、元、寒、删、先;(7)萧、肴、豪;(8)庚、青、蒸;(9)覃、盐、咸。

首句借押邻韵,古人称之“孤雁出群”,生动形象。

三、除首句可借用邻韵外,其他偶句的韵脚不得出韵,出韵也叫违韵。

违韵即为不合格的落韵诗,这是格律诗之大忌。

四、不得转韵。

古体诗可以在若干句转一次韵,以致一首诗出现两个以上的韵,格律诗则不允许。

而“江”韵可转入“东”、“冬”韵;“鱼”、“虞”韵可转入“尤”韵,这种情况在首句转韵有过。

比如上面列举的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江”,属
上平声三江韵;“风”、“雄”,属上平声一东韵,“江”韵转入“东”韵。

五、不得重韵。

在一首诗的韵脚,同一个韵字不准重复出现。

古体诗对重韵并不回避,格律诗却不允许。

比如,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

……”韵脚“梁”字重复出现,这是一首长达三十六句的古诗,当然不能与格律诗相提并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