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赏什么

诗歌鉴赏赏什么

诗歌鉴赏赏什么
诗歌鉴赏涉及到对诗歌作品的欣赏、解读和评价。

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赏析,下面将从主题、意境、语言艺术、节奏韵律等方面来阐述诗歌鉴赏的内容。

诗歌的主题是进行鉴赏的重要方面之一。

主题是诗歌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核心,是诗人通过诗歌作品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内容。

诗歌可以以抒情、咏史、写景等形式展现出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内涵。

读者可以通过理解诗歌的主题来体验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对诗歌作品进行鉴赏。

诗歌的意境是进行鉴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意境是诗歌通过意象和形象所构建的艺术氛围和意境感受。

诗歌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情感和思维的冲击。

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可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美感,增强对诗歌作品的品味和赏析能力。

节奏韵律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面之一。

节奏韵律是诗歌通过音韵和韵脚等技巧所表现出的声音美感。

诗歌通过合理运用音乐节奏和押韵技巧,使诗歌朗读时具有特殊的韵律感受。

读者可以通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提高对诗歌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诗歌鉴赏:欣赏名家诗歌及鉴赏技巧分享

诗歌鉴赏:欣赏名家诗歌及鉴赏技巧分享

诗歌鉴赏:欣赏名家诗歌及鉴赏技巧分享引言诗歌是一门深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诗歌能够触动人心,唤醒内心深处的共鸣。

欣赏名家诗歌是提高自身审美水平的好方法,而学习诗歌鉴赏技巧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并分享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方法与诗歌结下更深的缘分。

名家诗歌欣赏杜甫: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杜甫是中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着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怀与忧虑。

他的诗歌表达深沉、富有力量,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杜甫的名篇《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登高的过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自己的志向。

诗中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冰始凝,凝则不流,壅于其内;浊而不清,动于其外。

舍短取长,各为其道。

况乎行船于穷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隐喻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境遇的关切之情。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杜甫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

苏轼:情感充沛的诗人苏轼是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境。

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历史和社会的真切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名篇,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和自我反省的思考,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首诗从感情和意境上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轼丰富的情感和他对人生变幻无常的领悟。

辛弃疾:热血豪情的诗人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擅长写激昂豪情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与热爱。

他的诗歌以语言精炼、情感直接而著称,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辛弃疾的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名篇,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忠诚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和英雄的敬意。

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尽管近现代诗歌的形式和主题多种多样,但是在其中,一些名家的作品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深受读者欣赏。

本文将对几位近现代诗歌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展示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表达方式。

1. 余光中《乡愁》:展现家乡之美与遗憾余光中是台湾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了世人。

《乡愁》这首诗,以家乡为主题,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之情。

诗中使用了大量具象的描写,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给读者带来清新舒适的感受。

同时,通过对家乡的回忆,诗中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2. 北岛《波光粼粼的晚上》:诗意与现实交织北岛是中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现代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常常以诗意和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其中,诗集《波光粼粼的晚上》中的同名诗作更是一部经典之作。

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北岛将自然景观与人类内心的情感相结合,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的意象描写极其细腻,比如“波浪如此美丽,闪着银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波光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哈尔·康乃尔《我爱这土地》:诗性与社会关怀并存哈尔·康乃尔是美国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常常以社会关怀为主题,表现出对人民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其中,《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更是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哈尔·康乃尔展现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土地的美景和人们的劳作,以此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注社会问题。

这首诗既具有诗性的美感,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期待和呼唤。

4. 西川《蚂蚁》:微观视角中的宏观思考西川是中国大陆现代诗坛上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用微观的小事揭示宏观的人生哲理。

《蚂蚁》这首诗,正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诗中作者以蚂蚁为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通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篇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语文诗歌鉴赏篇2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如果你还在烦恼不知道如何答题?对诗人的情感琢磨不透?不如看看这篇文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供大家参考。

唐诗解读鉴赏1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注解】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译文】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古诗及鉴赏摘抄

古诗及鉴赏摘抄

古诗及鉴赏摘抄《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鉴赏及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际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

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

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

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生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来相照。

鉴赏及赏析:这首诗词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仅发出长长的啸声。

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明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现代诗歌的出现与发展,是文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进步。

当代名家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称赞的优秀作品。

本文将对当代名家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与赏析。

一、作品欣赏1.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中国当代诗歌的瑰宝,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浪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欣赏大海美丽壮阔景色的同时,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理想。

该诗在形式上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2. 芒克的《香港喜马拉雅高山氧气系列》芒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当代名家,他的作品跨越了文学、艺术和摄影等多个领域。

《香港喜马拉雅高山氧气系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高山景色的细致描摹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芒克的诗歌作品展现出了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人文关怀。

3. 斯坦因的《生命的午茶》斯坦因是西方当代诗坛的重量级人物,其作品以抒情为主题,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生命的午茶》通过对一杯茶的描绘,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与人们对生命的珍视相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二、作品赏析当代名家的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形式上他们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

与传统的格律诗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度和韵律的变化。

其次,在内容上,他们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感受自然的美丽,思考人类的存在,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子以饱满的情感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壮美的海洋画面。

通过描绘大海的浩渺和无垠,他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情怀,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芒克的作品则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人文的关怀。

他通过对喜马拉雅高山景色的描摹和对登山者心理的触动,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诗歌赏析:钱素琴诗作选析
戴佳鸿
钱素琴写的诗,我是爱读的。

原因何在?或许,一句话便能概括,那就是欣赏她的诗,
心头总有一种美的感动在荡漾。

若说得具体点,她诗中的女性意识十分強烈,始终以女人
的视角,用女人的细腻﹑直觉﹑感性﹑甚至狂放,抒写女人的情怀,倾诉女人的心声,充满了女人味,标标准准女人的诗,让人在柔润﹑温馨的语境里,体验着诗意的爱抚。

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些诗,就题材和手法而言,属于为数不多﹑另一类型的诗作,不仅很有特点,而且对写诗的人很有启示作用。

在这里,我暂选三首,与大家共同赏析。

先读第一首:
国家
这两个字
正着读了三年
反着读了三年
从左到右读了三年
从右到左读了三年
站着读
坐着读
+躺着读
陆陆续续
读了又读
刚读到一点感觉
你这一摇摆
我又犯糊涂了
很多写诗的作者,怕写大题材的诗。

我就是其中一个,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那种驾驭能力,担心写成概念化﹑大而空的东西,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问题不在写与不写,关
键是如何写?这里牵涉到对诗的理解,以及诗的表现手法等问题。

钱素琴《国家》这首大题
材的诗,她是如何写的呢?如果,你从大的层面上去构思落笔,是很难写好的。

钱素琴的聪
明之处,在于她抓住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就是读“国家”这个词:“正着读了三年/反着读了三年/从左到右读了三年/从右到左读了三年/……”。

显然,诗中“我”的这样读
法,是作者的一种夸张极致的笔墨。

尽管有可能会引起非议,如不严肃呀﹑虚假呀等等。


我认为,不能用现实生活里的常态来制约诗人,“悖论”在诗中,不仅允许,而且受到鼓励,
“反常为趣”嘛,做人要老实,写诗要滑头,就是要弄虚作假。

这首诗的前面部分,是渲染﹑铺垫﹑造势,最精彩的地方,是结尾的三行“刚读到一点感觉/你这一摇摆/我又犯糊涂了”,因为它们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什么造成国家摇摆的呢?难道仅仅是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吗?绝对不
是!我们国家遭受的折腾太多了,“政治地震”接连不断,弄不清真相,“我”只能“又犯糊涂了”。

关于如何写大题材诗的问题,我想起了老诗人韩瀚写的一首诗《重量》。

这首诗的写作
背景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张志新冤案得到平反,社会反响极大,此时,这个题材的诗
大量涌现,韩瀚的诗被一致认为写得最深刻﹑最有份量﹑最有特点的诗。

诗很短,大概五
行左右吧,具体记不清了,意思说,一架天秤上,这边放着张志新的头颅,那边放着国家,
重量一样的。

当时,读这样的诗,我们的心能不受震撼吗!
现在,是否可以这样说,写大题材的诗,作者要善于聚焦,要先化“大”为“小”,
角度要小,着力点要小,以小写大,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包罗万象,也不
要摆开架势,写
得完完整整,艺术是不需要完整的。

再读第二首:
三爷
三爷老了。

一杯酒还沒到嘴边
就已经洒了一半。

三爷歉意地嘿嘿笑了两声
干巴巴的笑,拧不出一滴水
三爷的一生比这笑声,还要干
做过许多次伴郎,自己却不曾拥有过花烛洞房
贫穷是一只破铁锅,牢牢拴住三爷的胃口
面对面坐着,三爷花白的头发还是二八开
一双眯眼似乎更细了。

我唤一声“三爷”
三爷笑一下,皱巴巴的脸更加皱了
三爷,伸过手来
我们解绷绷,我们石头﹑剪子﹑布
三爷呵,来,让这银铃般的笑声在你的皱褶里飞旋
我们知道,现代诗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以“叙事”和“口语”为主的。

这两点几乎成了某些报刊编辑,选择诗歌稿件的优先条件。

《诗刊》前资深编辑﹑著名诗人林莽在谈及“叙事”这个问题时指出“若诗服从叙事,会失去诗;而让叙事服从诗,则丰富了诗。

”“应略去背景和过程,仅选几个细节,这便是让叙事服从于诗的写法”。

著名诗人于坚在谈到“口语”的时候说:“一首诗,如果沒有找到某种语气,是写不下去的,”他还说,应多用舒缓﹑低声调的陈述句,再加入一些幽默﹑谐趣﹑反讽等,就更妙。

钱素琴的不少诗作,已初步显露出了这两方面的功力。

《三爷》这首诗,就很有代表性,全诗仅选择了三爷神态﹑举止的几个细节,就把他年老﹑憨厚﹑本份,而又贫穷的特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词语的背后,充满了诗人对三爷的怜悯之情。

诗里,既没有写背景,也没有写什么过程,只强调诗的在场感,陈述中不乏幽默﹑诙谐,读了很受感动。

虽然,我很喜欢现代诗,并积极主动汲取其艺术营养,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属于传统新诗的作者,依然习惯用书面语言写诗。

起初,也曾把现代诗的叙事性和它的口语,视为散文化倾向,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惯性思维”所造成的偏见。

著名诗人韩作荣公开亮出过他的观点,说:“真正的新诗,应该是用散文的语言写诗,看似白话,却有着内在的诗性意义”,随意松弛地娓娓道来,其本质是一种智性的语言。

下面读第三首:
别等月光瘦了,狼烟又起
纵然陷阱星罗棋布
妹妹,你只需手持那枝梅
替我看一眼个园的紫竹
然后离开广陵
一路向南
扬子江上风平浪静
掌舵的是我的黑皮兄弟
妹妹,上了船
别忘记吹三声竹笛
二月梅就会铺向江边
你只转换一下呼吸
便已驶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金戈铁马的金陵,我早已弃去战袍
妹妹,那个手持诗卷的人
从唐朝到今天
已经为你积蓄了一坛子月光
快来吧,妹妹
别等月光痩了
狼烟又起
传统新诗的作者,习惯于线型思维,纵向的,追求诗的四平八稳,不像现代诗人的那种
发散型思维,横向的;他们诗里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转换得快,常常出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的现象,让人先是莫名其妙,再想想,又觉得诗味倍增。

钱素琴的《别等月光瘦了,狼烟又起》这首诗,可能正是因为有这一种特点,才会受到大家的赞赏。

我读了此诗之后,最想说的是,她
在这首诗的艺术处理上,是用方位的不断转换来诗意地说事,成了最令人拍案叫好的亮点。

一开始,“妹妺,你只需手持那枝梅/替我看一眼个园的紫竹/然后离开广陵/一路向南”;到了扬子冮时,忽然出现了掌舵的黑皮兄弟;接着,“你只转换一下呼吸/便已驶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再接着,诗中的“我”闪亮登场,并自我交待:“金戈铁马的金陵,我早已弃去战袍/妹妹,那个手持诗卷的人”,不就是我前世的李白吗,“已经为你积蓄了一坛子月光/快来吧,妹妹”。

如此不断地转变地点﹑转变时序,使诗句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从而,打乱了时空界限,意象动态化了,视线的运动感大大增强,令人眩目,灵气弥漫,在扑朔迷离中,使人有一种唯美的感觉。

还要说的是,起句的“纵然陷阱星罗棋布”,该如何解读?是战争时的“陷阱”,还是人生道路上的“陷阱”?我看都行;而结尾的“别等月光瘦了/狼烟又起”,既可理解为敌人常在月黑风高的夜
晩偷袭,又可理解为小人常在暗处挑起是非。

这样解读,就能看出,开头和结尾是有内在联系的,前后呼应。

这一首,以及前两首,我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女诗人钱素琴诗歌作品中,三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读了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2013.4月于仪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