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矿井开采
井下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井下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煤矿开采的总局势浅度的储存量偏少,而在1000m以下的深度总储量占得比较多,据资料调查,深度的储藏量约占总量的70%多。
而且,在我国东部,煤矿深度以快速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大部分的煤矿深度将延伸到1000m~1500m之间。
那么,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由于地表和岩层移动的问题相当复杂,随之新的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问题也出现了。
另外,在煤矿深部开采中,关于在河流下、建筑物下和铁路下遇到的问题以及矿压、保护煤柱留设、瓦斯、地热等多种技术难题也日趋渐多,严重影响着煤矿生产和矿井建设的发展。
1 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的现状煤矿深部开采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问题。
在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中,都领先进入深部开采,而且快速发展。
我国的主要国有煤矿中,采深大于800m的大约占总数的13%,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京、沈阳、徐州等东部地区,这些矿区的开采时间都比较长。
其中,在开采深度超过1000m以上的还有几个。
2 煤矿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2.1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问题在对矿区进行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设计所用的参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深度小于300m的观测站资料,如果按照比较严格的要求,这些参数资料都只适合在开采深度小于300m的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
那么,在《“三下采煤”和主要的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中给予的移动角,一般都是达到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实测值。
在同个矿区,给出的移动角值都是固定的。
但经过实践证明,在具备深度开采条件下,移动角值是否固定无法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在深部开采适合条件下采用实测求取岩层移动角的这种方法并不简单。
另外,很多重复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求取岩石移动角的方法因为所需要的时间相当长,很多都中途而废,导致大量浪费人力财力物力。
2.2 矿井的生产维护费用高在煤矿深度开采中,岩体塑性大和原岩应力大导致矿压明显强烈。
随着采深程度的延伸,覆石自重压力会越加增大,构造压力也会越来越增强,导致围岩会严重变形,巷道和采场失去平衡,顶板管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深矿井开拓的要求与巷道开采布置

深矿井开拓的要求与巷道开采布置董喜连(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诤j‘。
‘|77’?。
+j?。
“j”一一j27?j?。
j。
j?’j’|?1。
j,t。
…。
~?j;。
1l ?黼要】本支主要阐述了矿井开拓的内容缓要求、合理粕耄布置与开采布置、深矿井开拓和准备粕葺的支护等问题。
f鹾蓦枣i司深矿井;开拓;巷遗;支护矿井开拓是整个矿井和各水平开采总体性的工程布置、开采部署及其实施。
矿井开拓可划分为井田开拓与矿井开拓部署两部分内容。
井田开拓是布置和开掘由地表通达地下的井筒(平确)及为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开拓巷道)、通达煤层和采区的井巷布置和工程,矿井开拓部署是对井田内各煤层开采的方法和顺序做出总体性的安排并付诸实旋的总合。
矿井开拓要解决的是带全局性的生产建设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求得合理解决。
1矿井开拓的内容矿井开拓要对井田各部分煤层的开采做出原则性的安排,并对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的技术方式作出抉择,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井田内的再划分,正确划分开采水平、阶段、分区、采区,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高度、数目及所在位置的标高。
2)正确选择井筒(平铜酮口)和地面工业场地的位置。
3)合理确定井筒(平酮)的形式、数目、功能、装备、断面和深度(长度),以及主、副井和风井的配置关系。
4)合理布置和开掘井筒(开碉)、井底车场及嗣室、主要石门、运输大巷、采区石门、总回风道、总回风石门及风井等为全矿或开采水平服务的开拓巷道,建立全矿井开拓系统,对采用水砂充填的矿井,还要确定充填井巷的位置及主要参数。
5)合理确定矿井的提升方式、井下煤流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辅助运输方式和系统、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及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对采用水砂充填或水力采煤的矿井,还要确定‘充填系统或高压供水系统及其布置。
6)合理确定各煤层、各采区的配采方式与接替关系及开嗣啊-婷,处理好日常的采掘关系,及时做好工作面、采区和开采水平的开拓准备与接替。
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现状

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现状1 国内外深井开采现状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约占50%的煤炭埋深超过千米。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煤炭开采逐步转向深部,煤矿开采深度以8~12m/年的速度增加。
如何能够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开采深部煤炭资源,将其转换为经济建设有力的能源保障,成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亟需寻求突破的重大技术难题。
1.1 国外深井开采现状煤矿深部开采是世界上大多数主要采煤国家目前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在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中,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采矿业较为发达,原西德和前苏联较早进入深部开采。
在20世纪60年代初,原西德埃森北部煤田中的巴尔巴拉矿的开采深度就已经超过1000 m,达到1200m;从1960~1990年,原西德煤矿的平均开采深度从730m 增加到900m 以上,最大开采深度从1200m 增大到1500m,并且以每年约10m 的速度递增。
前苏联在解体前的20年中,煤矿的开采深度以每年10~12m左右的速度递增。
在俄罗斯,仅顿巴斯矿区就有30个矿井的开采深度达到1200~1350m,波兰的煤矿开采深度已达1200 m,日本和英国的煤矿开采深度曾分别达到1125 m 和1100m。
1.2 国内深井开采现状近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能源需求旺盛,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生产原煤36.5亿t。
矿井开采延深速度加快,一大批矿井快速进入深部开采阶段。
东北及中东部地区的多数矿区开采历史长,开采深度相对较大。
预计在未来20年,很多煤矿的开采深度将达1000~1500m。
如现在新汶矿区平均最大回采深度达到1032m。
图我国煤矿千米深井分布图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初步统计,我国已有平顶山、淮南和峰峰等43个矿区的300多座矿井开采深度超过600m,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的范畴,其中开滦、北票、新汶、沈阳、长广、鸡西、抚顺、阜新和徐州等近200处矿井开采深度超过800m,而开采深度超过1000m 的矿井全国有47处。
国家煤矿千米深井标准规范安

国家煤矿千米深井标准规范安
《煤矿安全规程》第86条规定,非突出煤层新建大中型矿井第
一水平采深不超过1000米,改扩建不超过1200米,小型矿井不超过600米。
第190条规定,突出煤层新建矿井深度不超过800米,生产延伸不超过1200米。
煤矿井开采深度不应超过1000m,改扩建大中型煤矿井开采深度不应超过1200m,新建、改扩建小型煤矿井开采深度不超过600m。
煤矿井同时生产水平不得超过2个(含2个)。
煤矿井上下水平交替时间,大中型矿井不宜超过3年,小型煤矿井不宜超过2年。
深井采矿技术,通常是指开采条件为800-1000米的矿井深度。
但是,由于各国地质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矿井深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英国与波兰等国家将此深度界定为750m。
由于我国的实
际情况,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我国的深井开采的深度可界定为:煤矿800-1500m,金属矿山l000-2000m。
深井采矿在技术上需要有更高的工程机械要求,以此创造适宜的开采条件,例如:高地应力卸荷、钢纤维混凝土支护等等。
但是随着开采条件的不断恶化,依靠传统的机械采矿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深部资源的经济开采需求,实现深井开采技术的优化是当前矿业界十分关注的发展问题。
同时,海洋资源开采在当前依旧难以有效实现,矿业开发行业更加重视当前的深井开采工作的开展,这也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硬岩深井开采的环境具有高应力、高温等状况,当前所用的开拓开挖、支护与采矿工艺,都难以适应当
前开采工作的实际要求。
只有加强深井研究计划的开展,不断实现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保证高效、安全、经济的开采,才是当前的重要发展方向。
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分析

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分析摘要:近几年,在各行各业发展中,针对有色金属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但是有色金属的开采量却表现出了逐年削减的现状,主要原因是处在矿山浅层的资源已被开采殆尽,稀少的资源数量无法满足社会较高的资源需要量。
而且,通过勘查有色金属资源布局状况发现,矿山深部有许多有色金属,但挖掘难度很大,常规技术不能够直接开挖资源。
对于这个问题,要求矿产技术人员着重探究深井资源开采方法,根据开采难点研制最好的有色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方法,进一步提高这种矿山开采效果及效率,基于开采获得的许多资源迎合市场需求,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充填开采1深井采矿概述深井采矿方法主要指针对深度大于800米的矿山展开开采活动的方法,相较于浅井与中深井,深井开采方法面临着许多问题,像技术问题、经济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
相较于浅井开采方法,深井开采于采矿方式上基本一样,也有充填法、空场法以及崩落法三种,但是在开采过程,针对结构参数、回采步骤与回采方法等,均要根据深井矿山特征进行合理调节。
当前,考量深井矿山的独特性,充填开采法使用最为普遍。
深井采矿存在几个比较的特征:①地压很大,原岩应力高,矿山压力的呈现比较强烈,岩体塑性大;②地温大,一般情况下,地温和深度是线性关系,它的增高率能够通过温度梯度代表(℃/hm,hm=100m),当地质环境不一样时,地温梯度也将不同,通常情况下式4℃/hm。
③瓦斯浓度高,有些含瓦斯矿山,深部开采过程,瓦斯绝对涌出量将随着开挖深度的加大而增多,瓦斯突出频度高,吐出量也比较大2有色金属矿体深部开采技术2.1盘区房柱法盘区房柱法是目前一种先进科技,在使用时应当在操作场地建立一个矿房,在其中进行回采工作。
修建矿房时,要根据矿山深井的方向进行合理划分,促使该位置能够形成矿柱、矿房。
采矿阶段要保证不能处置采矿区,然后对作业范围顶板、下板面的矿层展开检查,通过检查如果矿石具有一定的稳定效果,顶板和下板质地较硬,并且顶板位置形成了厚岩层时才能够开始采矿工作。
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煤矿行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煤矿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先进设备的开发,以及对先进开采技术的研究,有效提高煤矿开采效率。
在将来发展中,支护技术将侧重于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此提升材料的堵水性能,为煤矿掘进设备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与质量,但煤矿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多种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1煤矿掘进技术分析1.1深矿井开采技术煤炭资源大都分布在地层深处,要想开采煤矿就要运用深矿井开采技术,深矿井开采是指埋藏在距地表800-1200米之间的煤炭。
由于其结构复杂,原岩应力大,岩体塑性大、矿山压力剧烈、地温高和矿井瓦斯大五个方面造成煤矿的开采难度大。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对深矿井开采技术水平要求就非常高,要应用到矿压控制、瓦斯和热害治理、围岩控制、巷道布置、冲击地压防治、深井通风等多种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深矿井煤炭开采安全、高效的进行。
1.2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煤炭开采在进行掘进时,要优化配套设备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悬臂式掘进机的掘进性能直接影响着煤矿掘进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煤巷综合机械掘进新技术,具体表现如下:(1)前期工作,开始进入工作面后要先启动掘进机,从底部切割巷道,让截割头左右摆动,由下到上进行切割,完成之后自动装运,再将掘进机推出并切断电源,实施敲帮问顶、铺网、上钢带等,确保工作能安全顺利的进行,最后把顶锚杆安装好。
(2)测控技术的现代化应用。
测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矿掘进机的自控力,对掘进机的方向、切割断面与切割点击功率展开监控;监控煤矿掘进机工作状况从而判断是不是存在故障和电机负荷问题。
(3)截割工艺,在掘进掘割时,要参照巷道围岩的实际情况,根据断面的大小来使用掘进机,使其截割头产生左右摆动或升降运动。
深部开采的国内外现状

深部开采的国内外现状深部开采的国内外现状1 基本概念金属矿床深部开采的定义,各国不尽相同,我国采矿手册规定,开采深度600~900m 为深部开采,深度大于2000m 为超深开采;而美国则认为,所谓深部开采通常解释为5000 英尺以上, 即相当于1524m; 南非深部金矿开采, 是指平均作业深度1600m。
2 国内深部开采现状及技术2.1 国内深部开采现状我国除1969 年闭矿的石嘴子铜矿外,近年已有一批金属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即垂直开采深度超过600m 以上。
例如红透山铜矿目前开采已进入900~1100m 深度;冬瓜山铜矿矿体埋深达1000m ,现建成2 条超1000m 竖井正进行深部开采;弓长岭铁矿设计开拓深度- 750m ,距地表达1000m;夹皮沟金矿已有2 个坑口工作深度超过600m ,其中二道沟坑口工业矿体延深至1050m ,湘西金矿开拓38 个中段,垂深超过850m。
此外,还有寿王坟铜矿、凡口铅锌矿、金川镍矿、乳山金矿等许多矿山,已经或将进行深部开采。
2.2 国内深部开采技术石嘴子铜矿是国内深部开采矿山之一,共22 个阶段,最深达950m。
曾使用各种不同结构的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度1~35m ,平均613m ,平均倾角82°的矽卡岩型铜矿床,后期由于地压大,上下盘岩石收敛,顶板管理复杂,以大量矿石损失与贫化而结束回采作业。
可以说是一座不成功的深部开采矿山。
红透山铜矿使用胶结与尾砂充填采矿法,垂直矿体走向连续分Ⅰ、Ⅱ两期矿房回采,第一步采Ⅰ期矿房浅孔留矿法,嗣后尾砂、废石、水泥胶结充填;第一步采Ⅱ期矿房小分段中深孔留矿法,嗣后尾砂充填。
二步矿房用分段回采嗣后尾砂充填,效果较好。
夹皮沟与湘西金矿用干式充填或削壁充填法。
3 国外深部开采现状及技术3.1 国外深部开采现状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开采超千米深的矿山有80 多座,其中最多为南非。
南非绝大多数含金、铀变质砾岩矿床,埋藏深度大都在1000m 以下。
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灾害防治分析

2、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矿井内复杂的采掘条件进行模拟预 测,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新型通风技术:开发和应用新型通风技术,如横向通风、多元通风等, 改善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通风效果,降低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4、充填开采技术:采用充填开采技术,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加固,防止顶板 垮落和地面沉降等问题,降低水灾和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1、瓦斯灾害: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有害气体。 瓦斯灾害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窒息、燃烧和爆炸。防治瓦斯灾害的重点包括加 强通风管理、瓦斯监测与预警、瓦斯抽放等措施。
2、水灾:矿井水灾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涌入矿井,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等危害。水灾的防治重点包括完善防水设施、加强排水设备维护、水文地质监测 等措施。
目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灾害防治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灾害防治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深部开采条件下灾害发生的 复杂条件和特点,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2、部分矿井的灾害防治措施仍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3、职工安全意识仍需加强,部分员工对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 违规操作等现象。
3、火灾:煤矿火灾主要是由于煤炭自燃、电气设备故障、违规使用明火等 原因引起。火灾的防治重点包括加强火源管理、建立防火墙、使用阻燃材料等措 施。
பைடு நூலகம்
4、煤尘灾害:煤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主要成分为煤炭。 煤尘灾害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窒息、尘肺病等。防治煤尘灾害的重点包括加强 通风除尘、湿式作业、佩戴防尘口罩等措施。
5、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利用先进的瓦斯抽放技术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降 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和压力,减少瓦斯灾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矿井开采技术一、绪论1、国内外煤矿深井开采的现状煤炭资源从浅部开始开采,随着煤炭采出,开采煤层的埋藏深度必然要增加,开采规模扩大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生产矿井向深部发展。
煤矿深井开采是世界上大多数主要采煤国家目前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矿井延深速度快,一些国有煤矿已开始转向或即将进入深部开采。
由于不同的产煤国家在煤层赋存的自然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和开采技术上的差异、以及在深部开采中出现问题的程度不同。
因此国际上尚无统一和公认的根据采深划分深井的定量标准。
根据本国国情以及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
一些采煤国家的学者对深井的界定提出的一些见解和论述。
苏联的一部分学者将采深超过600m的矿井归于深井,而另一部分学者把采深800m 作为统计深井的标准。
德国学者把采深800~1200m定为深部开采,把1200m以下称为超深开采。
英国与波兰把煤矿深部开采的起点定为750m,日本定为600m。
我国对深井的界定无明确规定,中国煤矿开拓系统一书提出按开采深度将矿井划分为4类,各类的深度范围如表1。
在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中,德国、英国、波兰、俄罗斯、日本等都有深部开采矿井。
英国煤矿的平均采深为700m,最深的达1000m。
德国煤矿矿井的平均采深为947m,最深的达1713m。
波兰煤矿的平均采深为690m,最深的达1300m。
俄罗斯已经有许多矿井采深达到1200~1400m。
我国国有煤矿生产矿井中,采深大于700m的有50处,占总数的8.35%,采深已超过800m的矿井有25处,分布在开滦、北京、鸡西、沈阳、抚顺、新汶和徐州等开采历史较长的老矿区,特别是东部矿区。
在采深超过1000m的矿井中,有沈阳彩屯矿(1199m)、开滦赵各庄矿(1160m)、新汶孙村矿(1055m)、北票冠山矿(1059m)和北京门头沟矿(1008m)。
开滦唐山矿、马家沟矿和林西矿、北票台吉矿、新汶华丰矿和阜新王家营矿等矿井的开采深度接近1000m。
预计10~20年后,开采深度大于700m的矿井将不断增加。
由此可见,深部矿井的开采技术既是当前一些矿井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煤炭工业长远发展需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2、煤矿深井开采的主要特征深矿井开采就是指埋藏在距地表一定深度(一般大于800m)的煤炭,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地压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岩应力大。
原岩应力包括自重应力、构造应力以及赋存在岩体中的水和瓦斯对岩体的压力等。
自重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构造应力实际上是构造残余应力,当开采深度大时,构造应力由于释放困难,残余构造应力大。
地下水和瓦斯赋存在岩体中,一般情况下,其赋存量和压力随赋存深度增大而增大。
因而,在深矿井开采中原岩应力大。
(2)岩体塑性大。
岩石的变形特性与受力状态有关:当侧向压力由零(单向受力)逐渐增加时,岩石的塑性会逐渐增加。
在深矿井开采中,由于原岩应力大,主要是侧向应力的增加使岩体的塑性增大。
当开采到一定深度时,岩体会进入完全塑性状态,此时,原岩应力为三向等压,即所谓的静水压力状态。
(3)矿山压力显现剧烈。
矿山压力显现剧烈是深矿井开采中原岩应力大和岩体塑性大的主要表现。
矿山压力显现剧烈表现为:①围岩移动量大,移动速度快。
巷道围岩移近量,巷道顶底板移近率随采深增大而增大,尤其底臌量所占比重随采深增大而增大,甚至有些巷道在掘出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无法使用。
②冲击地压发生频度高,冲击能量大。
冲击地压是发生在巷道或采场围岩中的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以围岩的突然破坏为特征,当岩石受力达到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将出现破坏,对于脆性大的岩石,其破坏伴随着弹性能的突然释放,而这种弹性能的突然释放,又会加速岩石的破坏,形成煤(岩)炮或煤(岩)抛出或片帮。
这就是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和冲击地压显现。
在深矿井开采中岩体受力大,在脆性大的岩层,就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2)地温高地温是指井下岩层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增高率用温度梯度(℃/hm,hm=100m)表示。
地温决定着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即矿井温度。
在深矿井开采中,矿井温度一般都比较高,会影响人体健康,有时甚至会远高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3)矿井瓦斯大(1)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大。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大,其原因是:①一般情况下,煤层埋藏深,煤层瓦斯含量大。
②煤炭开采强度随采深增加而增大。
(2)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频度大,突出的量大。
影响瓦斯突出的因素有:瓦斯赋存量和压力;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所受地压;地质条件等。
这些因素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大。
因此,一般情况下,瓦斯突出的频度和突出物量也随采深增加而增大。
3、煤矿深井开采存在的问题1)、矿压显现加剧,巷道维护困难随着矿井采深的不断增加,矿井逐渐出现矿压显现强烈,巷道维护困难,地温升高和勘探困难,开采条件恶化,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一方面,巷道断面必需加大,据对开滦矿区统计,近10年间采深平均增加100m,岩石巷道断面平均增加8.1%,煤、半煤岩巷平均增加32%;另一方面,地压增大,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生变形破坏更为严重。
在调查的超过700m的深井中,巷道矿压问题普遍严重,底臌成为常见的地压现象,特别在采准巷道中尤其严重。
失修和严重失修巷道比例增加,井深1000m时巷道失修率约是同条件下500~600m埋深巷道失修率的3~15倍,部分矿井巷道失修和严重失修率达20%以上。
深井巷道维护问题已成为整个矿井生产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
2)、煤岩破坏过程强化,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加我国发生冲击地压的深度在200~1000m,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岩体应力升高,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数量增加,有冲击地压的矿井逐渐增多。
发生冲击地压矿井50年代为7个,60年代为22个,目前已增加到33个。
经调查发现,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强度和危害程度随深度的增加日趋严重。
3)、瓦斯压力增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1986年,已发生突出的矿井200多个,突出次数约为12000次,约占世界发生总突出次数的1/3。
从国内外开采实践上看,矿井深部开采时瓦斯涌出量一般比较大,煤与瓦斯突出的问题已成为深部开采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经研究表明,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有随采深增加而瓦斯压力增高,瓦斯涌出量增大的趋势。
4)、深热矿井增加,气候条件恶化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许多国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热害问题。
德国、俄罗斯掘进工作面温高达50℃,部分高达60℃。
矿井气温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造成事故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甚至被迫停产。
我国深井热害问题相当严重,而我国热害的治理工作由于缺乏技术、资金等问题,大部分矿井热害治理仅靠通风降温、洒水降温,部分矿井采用机械制冷降温方法。
总的现状是技术落后、效果较差,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5)、矿井生产费用升高,经济效益下降随着采深的增加,勘探强度加大,地压、地温升高,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增大,相应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设备,加强支护等。
同时,井下需要维修的巷道长度增加,到工作地点的距离和时间增加,提升高度大、时间长,主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环节增多,通风系统趋于复杂。
这些都导致煤炭生产成本增加,吨煤成本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迅速下降。
4、煤矿深井开采的发展前景煤矿深井开采技术是当今世界主要深井开采国家(如德国、俄罗斯、波兰等)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德国的开采深度最大,波兰、俄罗斯、英国等次之。
这些国家同时也是对深矿井开采研究较早、较多的国家。
它们在深矿井开采的地压控制、制冷降温以及瓦斯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据煤炭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研究指出,在我国预测总储量中73.2%埋深在1000m以下,浅部储量较少。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深部开采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必然过程。
深部开采中遇到的矿压、地热、瓦斯等主要技术问题日益增多,对当前的煤矿生产和今后矿井建设的影响日趋严重。
因此,如何面对深部开采的复杂地质条件,及时解决深部开采所涉及的技术性问题,从长远看,它将对安全、经济、合理地开发深部煤炭资源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深矿井开采的支护技术(一)、煤矿深井开采矿压显现规律与控制1、煤矿深井开采矿压显现的基本特点开采深度的增加是矿井生产的自然规律,随之而产生岩石温度增加,地压增大,岩石破坏过程强化,巷道围岩变形剧烈,冲击地压强度增大和频度增加等自然现象。
它将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深部煤层开采复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矿山压力,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生变形和破坏也更为严重,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巷道周边变形范围大;巷道对支架的工作特性要求高,初撑力、工作阻力和可缩量均大,即使开掘在底板岩石中的巷道,用拱形金属支架和各种结构封闭式支护的巷道有时也遭巨大变形。
巷道从使用期间维护困难已发展到掘进期间维护困难,掘出后废弃的巷道增多,巷道掘好后不久将失稳,围岩收缩变形较大,其巷道稳定性随深度增加而逐渐恶化,使深部巷道的维护费用剧增。
2、煤矿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特点1)、巷道变形量大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巷道开挖就产生大的收敛变形量。
这一特点是由深井巷道围岩处于破裂状态和深井巷道围岩有较大的破裂范围决定的。
苏联的研究表明,随开采深度加大,巷道变形量呈近似线性关系增大,从600m开始,开采深度每增加100m,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平均增加10%~11%,如图1所示。
理论分析表明,深部开采的巷道变形量随开采深度增大呈近似直线关系增大,如图2所示,开采深度每增加100m的巷道变形增量与岩体强度有关。
国内外深部开采的实践表明,开采深度为800~1000m时,巷道变形量可达1000~1500mm甚至更大,与开采深度和岩石力学性质(破裂区厚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深井巷道变形量大,若支护不合理(如采用刚性支架或支架的可缩量不足)时,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因此,深井巷道的维修工作量大,维护费用高。
实践表明,深部开采的巷道翻修率(损坏率)可达40%~80%(部分是由于支护不当造成的),甚至高达100%,与开采深度、岩石力学性质、支护方式、支架力学性能与参数,特别是可缩量等有关。
图2 巷道变形量随采深变化的理论曲线*2)、掘巷初期变形速度大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巷道刚掘出时的变形速度很大。
根据现场观测表明,深井巷道刚开挖时的变形速度可达50mm/d以上。
观测巷道为赵各庄矿13水平东翼阶段运输巷(现场称为电车道),埋深1159m,围岩为煤至半煤岩,锚喷网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