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经济地理学内容整理

经济地理学内容整理一、研究对象二、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看,包括第一产业(或初级产业),包括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供水、气、电等;第三产业,包括各种商业与贸易、旅行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社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产业,包括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什么缘故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和谐进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淌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进展关系紧密。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连续进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二、学科体系依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如下分支学科(图1.2)。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样原理。
如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阻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进展的一样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进展趋势,等等。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
经济地理学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研究对象(1 )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 或初级产业) ,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等。
(2 )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 场所) 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 场所) 发生。
(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3、简述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通论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区域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等。
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公司(企业)地理学: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4、20世纪经济地理发展特点a、研究区域尺度的变b、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c、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5、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
1.条件:指对全国和各个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主要 条件,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 基础、技术条件、其它社会经济条件等。
2.结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本身就是一定区域内的经 济产业结构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和各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
(一)人地关系协调论;
1.人地关系协调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根本目的。 人地关系三段论(翟宝辉(1999),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P218):战胜自然、人为中心、和谐相处。
人自身研究: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观念、取向、需求、偏好等 历史、政治研究:经济史、环境史、生态史、外交史、经济人物研究等 专项研究:人口、环境、资源、产业等 方法论和政策研究:优化研究、协调手段等 2.人地关系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 皮书》。 结合中国经济地理,我们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集 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对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要求、WTO原则对产业发展 的影响、我国特别问题研究,包括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二元结构、城 市贫困、赤贫问题等。
(一)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
(二)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 研究的有关方法论;
(三)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 济地理的基本功;
(四)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 与重点。
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
区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成的人地相关的地域系统、客观存在
经济地理学

三、简答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而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只是重点不同。
2 .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性: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三层涵义,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3归纳法是一种从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材料入手,深入分析个别事物的特性、运动发展过程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进而概括某类事物的普遍特性和规律性的方法,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的概念、假设(公理)、定律出发,推论个别事物的特性、运动规律,再以事实作检验的方法,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
4. 地理八股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位置、自然条件及其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历史地理概述;居民地理;国家经济地理一般特征描述;主要生产部门地理;交通线和运输地理;对外经济联系地理;经济区划。
5、纵向比较法是一种对比同一研究客体在不同时期空间分布的异同点,进而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运动过程和规律性,为科学预测提供依据的方法。
横向比较法是一种在同一时期对不同研究客体进行比较,切取事物的断截面的方法。
6、(1)立题(2)确定目标(3)收集整理资料(4)确定约束条件(5)建立数学模型(6)计算机仿真运行(7)方案择优(8)提供决策7、实地考察的主要方式有全面考察与重点考察、典型考察、抽样考察三种。
8、首先,通过经济地理的综合分析,并充分考虑有关单位对该项布局的要求,提出各种初始布局方案;从感性上剔除那些经济上明显不合理,或是在其他方面有明显缺陷的布局方案。
经济地理学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第一,政府是一个消费者。
第二,政府通过规划与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三,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
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三)环境保护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2、按加工过程原材料重量向产品的转化情况,原材料分为纯原料与减重原料。从节约运费的角度考虑,使用减重原料的企业区位应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地。使用纯原料的企业区位选择在原料地或是主要市场地,运费的差别不大,应根据其他因素来确定企业的区位。
3、不同种类的原料,运输难易程度不同。有些原料易变质、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不便运输。使用这类原料的企业,其区位应接近原料地。原料容易运输,产品不易运输的情况下,企业的区位则应接近主要市场区。
区位条件是区位(某一场所)所持有的属性与资质。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别:区位条件指的是在不同的场所生产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区位因子指的是对于生产者而言,在区位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的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如一个区域劳动力丰富廉价,这是这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如一个企业布局在该区域,企业在劳动力费用上的节约则是影响该企业的区位因子。
四、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用地。二是作业经济活动的场所与空间,如工业、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前者土地的自然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非常突出,后者土地的区位影响非常突出。
2、由于地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部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
4、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产品的节能性能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1、后者研究供求关系规律
研究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 分配生产各种 商品等
2、前者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规律,
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2)国内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 区域规划 (3)国内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 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 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
二、学科体系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3、交通运输地理学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的企业区
位与环境,中观尺度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1、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 系的一般原理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 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
4、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科体系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1、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的条件、因素、特 点和发展预测 2、全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新 开发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 3、已开发地区的综合发展问题, 4、骨干工业项目或综合体方案的论证
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作用
3、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整理[1]
![经济地理学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d281cad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8.png)
掌握: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是什么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瞧瞧,包括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四次产业。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什么缘故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第2章工业经济区位论1.掌握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全然概念与三种区位指向;A区位因子:是指碍事区位主体分布的缘故。
B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不因子。
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不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C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韦伯分三个时期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No1: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全然工业区位格局〔运费最小的区位〕。
No2:劳动费指向,能够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全然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当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最低点,转向劳动费最低点〕。
No3:集聚指向,能够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全然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
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
帕兰德和胡佛对运输因子的革新〔本钞票学派〕帕兰德:以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提出远距离运费衰减理论。
认为企业应当布局在生产的所有费用总和最小的区位胡佛:他将运费分为场站作业和线路运输费两个局部,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而不是直线。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二、经济地理学的特性 三、作用与任务 四、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与相
邻学科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一、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一)对研究对象的争议
1. 欧美学者的看法 2. 前苏联学者的看法
① 区域学派 ② 部门统计学派
① 3. 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END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 (2)技术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4)经济地理特点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二、经济地理学特性
➢ 区域性 ➢ 综合性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1.区域性
1.1 区域性是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 1.2 区域性是地理学存在的基础,也是经济地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2.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1)世界人口问题 (2)世界资源问题 (3)世界环境问题 (4)贫富差距问题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一)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1)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 综合性
2.1 经济地理学边缘学科性质决定 2.2 经济地理学区域性特点决定 2.3 经济地理性的历史性与发展性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三、作用与任务
(一)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一)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1)生产的空间布局理论 (2)增长极理论
① 相关争议:配置、分布、布局争议;生产配置 与生产力配置争议
② 主要观点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二)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理解 1. 经济活动内容 2. 经济活动区位 3. 经济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间组织 4.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1.经济活动内容
(1)生产 (2)产业
经济发展的需要 理论分析 (3)经济活动
理学存在的基础 1.3 区域性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与其他
地理学科结合成地理科学体系的纽带 1.4 区域性是经济地理学与技术学科、经济学
科区别的主要标志
E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1.1区域性的概念
➢可度量性 ➢系统性:区域类型系统性、区域层次
系统性、区域内部要素系统性 ➢不重复性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四、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与 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1. 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 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 地理学、地生态学)、古地理学等 2. 社会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村落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 学(语言、民族、宗教、民俗)、人种地理学、疾病地理 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名学、历史地理学等 3.地理技术学科:计算机科学、大地测量学及地图学、统 计数学及数量地理学、工程学及遥感等
国强、李贵才译,陕西人民出版社。 • 10.《经济学》(第12版),[美]保罗.A.萨缪尔森,中国发展出版社 • 11.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王缉慈,北京大学出版社 • 12.相关杂志:《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资源
科学》、《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 • ……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二)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1. 传播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 2. 有助于提高人民对国情的认识 3. 传播世界经济地理知识,正确借鉴国外经
验 2. 参加经济建设任务 3. 综合考察、经济区划、区域规划与国土规
划、农业区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土地分等定级……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2020/12/1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 学好经济地理学需要的相关知识:
– 自然地理学 – 经济学:还涉及部门经济学、政治地理学等 – 技术学科:植物栽培学、工程学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
相关的参考书
• 1.《现代地理学》吴传钧、刘建一等,江苏教育出版社。 • 2.《经济地理学导论》胡兆量等,商务印书馆。 • 3.《经济地理学导论》刘甲金、肖志斌,新疆人民出版社 • 4.《经济地理学导论》张维邦编 • 5.《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主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6.《经济地理学基础》陈才主编 • 7.《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陆大道 • 8.《区位论原理》杨吾杨主编 • 9.《行为地理学导论》,[美]D.J.沃姆斯利、G.J刘易斯著,王兴中、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