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美学风格共52页
电影美学-精选

他们使电影成为真正的现代艺术
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创 造了电影特技,是创造电 影艺术的“电影之父”。 他创作了一大批戏剧化 电影,如《女婿学校》、 《醉汉的梦》等。
•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大英百科全书·电 影史部分》都有阐述:“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 戏与幻灯”。
•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创造电影艺术的灵感。相传公 元142年,汉武帝曾把他最宠爱的李夫人用灯影照 在帘上欣赏,这可算作是较早的对电影艺术的构思。 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都含有类似电影的艺 术效果。
•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
CinematographeInside
mutoscope
Cinematographe
1.2电影的诞生——技术基础
• 照相术的发展
–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 “银版摄影法”
–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 摄实验。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 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
卓 别 林 的 签 名
(二)有声电影
由于录音设备的完善,1927年,美国华纳 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 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他却 标志着电影进入一个新时代,标志着电影由 单一的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综合艺术,音乐、 音响、语言都成为电影的创作元素,大大丰 富了电影的表现力。
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
金像奖创建于1927年,哈佛大学艺术与 科学学院成立的晚宴上,奥斯卡是后来根 据一个图书室员工的叔叔命名的。
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

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1、电影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的审美个性都具有真实这一特征,真实是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
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
它包括有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
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
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
内容的真实,对于每个门类艺术来说,都是一样,都要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
而形式的真实就不一样,因每个门类艺术的个性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每门艺术的真实表现特征就会大不相同。
就以电影和戏剧相比较,同是表现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中国的戏曲可以用四个龙套一跑园场,两军将领用刀枪把子按规定动作对打一阵子就交待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可以通过若干演员模拟表演,通过导具的运用和声响效果的配合再现出来。
电影战场的再现就与上面大不相同,必须真实地再现,像摄影机拍摄到的真实战场一样,让人亲临其境。
在电影里虽然也是在表演,也有导具类代用品,典型环境中也可能有布景之类,但显露出的画面是不易看破的,让人感到真实,逼真。
艺术美学上的“似”的理论,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
在艺术的感觉中,观众自有公论。
在电影艺术表现里,凡是给观众所能感知到的,都必须是生活的真实,即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一样。
人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语言都是在生活的逻辑中进行的,违反了生活逻辑就会不正常或是闹笑话。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就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不按生活逻辑进行表演,如《三岔口》的表演就可以是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表现黑夜中的行为,而在电影艺术中就不可以这样,黑夜的行为必须发生在黑夜的典型环境中。
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的电影导演过于死板,在黑夜发生的情节戏里,过于黑暗,乃至看不见,不能形成艺术知觉,也是错误的。
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体现在我们的艺术感知上,它与生活的感知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一点与其它的艺术感知是很不一样的。
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影视美学课件

运动,甚至无生命事物的运动,例如小溪中水的流动或微风 中树叶的摆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这些幻觉的形成:
视觉滞留 更高级的心理活动 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是、都不是确定的
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品,它们存在,但不在事 物之中。我们给予了它们这种印象。 它的深度和运动与其说是我们看到的,还不如说是我们想象 出来的,我们通过心理功能创造出了这种深度和运动。
人们一般不会以另一种结构来看它我们倾向于看见一些有内在的连续性或者方向的线条我们可以强迫自己看到两个弯曲的有尖顶的图形即ab和cd可是我们倾向于看到的东西是更为自然的格式塔形态即两条相交的曲线ac和bd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图9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
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 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 它
我们倾向于把它看作一颗星,而不是五个构成此图的V形
图9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 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 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这种完整 倾向说明知觉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 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
图10所示。观察者总会将此视作猫头鹰图形,而不会视作其他分别独立 的线条或圆圈。
当相似和不相 似的物体放在 一起时,我们 会把相似的物 体看作一组
第二章电影的基本美学形态讲解

(2)以写事件为主的影片
这类影片更着重叙述重大战争、战役或军 事行动的发生发展过程,阐明它们的政治 性质或军事特点,形象化的讲述其中体现 出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及其重要的历史 意义。
(3)反战片
此类影片也描写战争,但其用意却不是让 观众欣赏其中血淋淋的场面,而是让观众 从中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以便引起对战争 的反思、反感和厌恶。
2、类型:狭义上,它又被称之为探险片或冒险片, 通常讲述主人公进入蛮荒领地,同严酷的自然环境 或野蛮部落相遭遇的故事。
广义上除冒险片探险片外,还包括间谍片、侦探 片、恐怖片、灾难片、悬念片、西部片推理片等等。
3、美学特征
(1)以逻辑悬念推动整个情节发展。 悬念是事关重大结局,在银幕上处于未
二特点:
1、以绘画或剪纸木偶折纸等方式来给人物和环境空 间造型。
2、高度的假定性。
三、类型
1、动画片: 又称卡通片,它以绘画为表现手段,运用逐格拍摄的
方法,把绘制的人物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 映而形成的活动影像。
2、木偶片 先根据剧本设计出各种木偶造型,然后制成不同的木
偶,可以分为关节木偶、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
第二章 电影的基本美学形态
电影美学形态的分类:
1、根据电影使用工具、材料、技术工艺不同, 将电影分为无声片、有声片、黑白片、彩色片、 普通银幕、宽银幕、遮幅、环幕、立体、全息 电影等。
2、根据某种艺术因素在电影中占据的比重,将 其分为美术电影、音乐电影、歌舞电影、戏曲 电影等类别。
3、鉴于观赏对象的区别,分为儿童和成人电影 4、根据电影的流通方式和发行渠道不同,将其
3、剪纸片 是在民间剪纸艺术和皮影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
以平面雕镂给人物动物造型,用绘制的纸天片及贴在 玻璃板上的前后景构成环境空间,拍摄时将纸偶放在 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动作逐一拍摄下 来。
电影艺术表现美学特征

电影艺术表现美学特征从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看,电影艺术的表述情态可以分为再现的表述逻辑和表现的表述逻辑。
前者追求的是写实的美学效果,后者试图达到的是造梦的艺术目的;前者似一位朴实无华的村姑,不事装扮,时时呈现出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之美,后者像一位时髦迷人的都市女郎,喜涂脂抹粉,爱披金戴银,处处呈现出精心妆扮的人工之美;前者近似于物的‚单纯显现‛,后者近似于物的‚出庭受审‛(波德莱尔语);前者营造的是王国维所谓的‚写境‛,后者营造的是王国维所谓的‚造境‛;前者体现了黑格尔式的正命题,后者体现了黑格尔式的反命题,这一正一反,恰好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完整表述逻辑。
一、再现的表述逻辑1911年,法国导演路易•费雅德为高蒙公司拍摄了一套巨片,总称《真实的生活》。
他在广告上称,这些影片‚绝不允许带有丝毫空想,它们所反映的乃是人和事物确系如此的情况,而不是应该怎样的情况。
‛①路易•费雅德的观点恰好反映了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述逻辑:可以像镜子一样再现‚真实的生活‛。
其实,早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电影艺术再现的表述逻辑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此后,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影片中,再现的表述逻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诗学特征电影艺术再现的表述逻辑最基本的诗学特征是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电影艺术要立足于现实,忠实于现实,而不能绕开现实,到主观的天地中进行随意的神游。
法国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是对电影艺术客观性的一种有力诠释。
其理论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电影影像的本体论。
巴赞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照片作为‘自然’现象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它犹如兰卉,宛若雪花,而鲜花与冰雪的美离不开植物与大地的本源。
‛‚它完全满足了我们把人排除在外的、单靠机械的复制来制造幻像的欲望。
‛②也就是说,影像与被摄物具有同一性,所以,电影能再现物体的原貌。
影像本体论是巴赞电影美学理论的基础。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对手 语义方阵:或称符号学矩阵。
24
4.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顺序:叙事本文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
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可能不一致。 时间:叙事本文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
的时间。 视角:叙事本文中的叙述方法,尤其表现在谁是
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上。
25
二.电影叙事学
; 六、根据直线叙事组合段中陈述是否中断切分(场景和段
落); 七、根据中断镜头是否有组织性切分(插曲式和普通)。
16
八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表现完整情节的镜头段落或被称做组合段 的插入镜头。
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不同画面之间的时间关系并非 真实的时间。
非时序性的括入组合段:几个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 一般和回忆相关。
就是“某种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
”,例如照片、地图、肖像画。“指示符号”是“某种根据自己和对
象之间事实的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符号
和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并不类似,只有某种经验上的因果联系。例如
敲门声意味着客人到来。“象征符号”是指标志者与被标志者之间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电影的美学风格

11、辛德勒名单
主演:利亚姆· 尼森 本· 金斯
1993
拉尔夫· 法因斯
导演: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 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12、达· 芬奇密码 导演:朗· 霍华德
2006
主演:汤姆· 汉克斯、奥黛丽· 塔图 让· 雷诺
四、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
新好莱坞-后现代电影:反传统、反文化、滑稽模仿、叙 述游戏、颠覆和解构、开放的结尾、自相矛盾、“摇滚化” 1、美国:从对好莱坞的反叛开始 《邦妮与克莱德》《飞越疯人院》《不准掉头U形拐弯》 《天生杀人狂》《低俗小说》《楚门的世界》《骇客帝国》 2、英国:从绅士文化到嬉皮士文化 《相见恨晚》《红菱艳》《桂河大桥》==(库布里克) 《发条橘子》《闪灵》==《滑动门》《迷墙》《猜火车》 3、其他: 《误打盲撞》(《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罗拉快 跑》、《暴雨将至》、《碰撞》
撞击,它至少说明中国电影理论正在提出自己的
美学体系构想。不仅对中国电影理论,而且对世 界电影界在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规范性都提出了挑 战。遗憾的是探讨、争鸣之余,尚未来得及对 “电影美学”作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西方
当代电影已经开始大量涌进我们那被封闭得太久
的国门。
与此同时,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和批评方法也不 断被引进国内。这种积极参与文化批判,并迅速改 变传统“政治――道德”一体化的开放局面,对中 国影视业的反思、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电影界在对“电影美 学”理念尚未理清头绪之际,又一次受到了西方电 影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客观上在 影视研究视域中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更不规范。
然而,80年代中后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文 化队伍中的各路豪杰重又纷纷登场亮相,充分显 示出新一代知识精英的不甘寂寞,中国电影界第 五代导演的崛起,更使一位“从小心理和性格就 压抑、扭曲”,却又“由衷地欣赏和赞美那生命 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情感在艺术中加以 抒发”的电影奇才张艺谋,凭着自己的天赋、自 信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 一位杰出的文化英雄。
万萍电影美学完整ppt课件

2、由于这种对未经改动的现实的偏爱,照相倾向于
强调偶见的事物;
3、照相倾向于暗示人生之无涯;这是它强调偶然性
.
第四章:《电影的本性》
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 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
物质现实的再现:
用的是戏剧
追赶:“最后一分钟营救”起决定作
运动
内核还是电影性?
.
.
第二章 蒙太奇美学
蒙太奇的时间与空间 造型艺术具有捕捉空间和时间运动的趋向,以克服自身二
维平面空间和一瞬时间的局限。 蒙太奇首先就是把造型艺术“运动”的驱动力释放出来。 蒙太奇由运动来体现—— 1、电影画面是二维空间,在时间维度内形成运动的(超越
二维空间)的幻觉。 2、空间选择的自由
.
第二章 蒙太奇美学
摄影祛除对客观世界的“习见与偏见以及掩盖直觉的 所有精神污垢” 通过摄影人能摆脱艺术的自负感,发现神秘和变化无 穷的世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