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食物供应的需求持续增加,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其可持续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挑战1. 环境污染:水产养殖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和底泥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暴发和缺氧事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 遗传资源流失: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可能导致野生鱼类遗传资源的流失。
人工选育和频繁的人工繁殖会导致养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从而使得鱼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3. 水资源消耗:水是水产养殖的必备资源,而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如果不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可能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解决水产养殖可持续性问题的途径1. 推行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鼓励使用生物除污技术和加强对底泥的处理也是重要的措施。
2.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水产养殖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水质和饲料残留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管理,设置科学的养殖密度和合理的养殖周期,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过度压力。
3. 促进可持续养殖品种的繁育:通过加强对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行可持续育种和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同时,注重保护和提高野生鱼类遗传多样性,促进其与养殖品种的交流,以增加养殖种群的健康与适应力。
4. 倡导节约用水意识:推广水产养殖的节水技术和农业灌溉的节水措施,如滴灌、雨水收集等。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采取措施防止水体污染。
三、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优势1. 提供食物安全:水产养殖能够增加水产品供应,满足人们对鱼类等水产品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多的高质量、营养丰富的食品。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水产养殖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
随后分析了水产养殖对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了其对环境的危害。
接着提出了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
还探讨了水产养殖环境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最后总结了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提醒人们关注水产养殖的环境问题,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水质、生态系统、环境管理、对策、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
1. 引言1.1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对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排放的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化学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则表现在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周围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和影响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改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环境管理水平等。
还需要加强水产养殖环境管理方法的研究,优化养殖方式和技术,降低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2. 正文2.1 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水产养殖的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大量的水、饲料和能源被用于养殖,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
养殖池塘的排污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各种水生动植物进行养殖和繁殖,以满足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水产养殖成为了满足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水产养殖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本文将会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药物和污水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残留会导致水质污染,给水生生物甚至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大量的饲料残渣和动物排泄物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栖息地破坏:为了满足养殖需求,人们往往会开垦湿地,在河湖中修建养殖场,这些行为会破坏水生物的栖息地,并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产养殖所需的种苗往往需要捕捞或者人工培育,这些行为会影响原有水生动植物的种群结构,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规模进行水产养殖,但在养殖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长期来看,反而限制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水产养殖对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水产养殖也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点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对养殖场的排污口、潜水排放等进行监测和管控,防止因养殖污染水体,影响水质。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采用循环水系统、水产- 农业联合养殖、沼气、生物规模投喂和各种全面利用技术,减少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其合理使用养殖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标准: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同时引导和监督水产养殖实现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技术研发,推广绿色、高效的养殖技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水产养殖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体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产养殖对水体环境造成了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投放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会释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过度生长。
藻类过度生长不仅消耗水中氧气,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还可能产生毒素,对水生生态造成危害。
养殖过程中可能使用抗生素、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未经妥善处理,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过度的水产养殖却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养殖网箱和养殖池塘的建设破坏了海底环境,损害了自然的栖息地。
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过量投放等都使得饲料浪费增加,养殖废弃物堆积如山也污染了海洋环境。
这些问题加剧了海洋生物的疾病风险,造成了养殖物种的大规模死亡。
尽管水产养殖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但通过采用合适的养殖模式和环保措施,可以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推广循环系统养殖技术,例如利用装备有生物过滤装置的养殖池塘,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可以采用混养和复种技术,减少养殖密度,保持底栖生物栖息地,降低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
鼓励农药和抗生素的替代品的使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建立监管和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养殖业的规模和区域布局。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对养殖废水排放、养殖区域的格局、养殖场的规模等进行严格监管。
加强养殖业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鼓励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养殖业的水平和效益。
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不断改进养殖系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效优质品种,提高养殖的产出和效益,减少资源消耗。
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都需积极参与。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饲养水生动物的生产方式。
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水产养殖可能对水质造成污染。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养殖动物的粪便会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进入水体中。
这些营养物质过量地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中藻类猛增,形成蓝藻水华或赤潮现象,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产养殖对海洋和沿岸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饲养动物的废弃物和饵料残渣可能沉积在海底,改变海底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和生物组成。
养殖网箱和养殖笼具等设施也可能对海洋底栖动物和植物造成机械伤害。
这些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环境影响的水产养殖也面临着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饲料资源。
养殖一公斤虾需要用水1-2吨。
水产养殖的过度开发还会导致水中生物资源的过度捕捞,对野生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可以加强水体环境监测和管理。
加强对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可以推广循环农业和生态养殖技术。
通过循环利用养殖废弃物和饲料残渣,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如稻鱼共生和多种养殖,提高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还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养殖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确保养殖行为符合环境要求。
可以推广水产养殖与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水体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养殖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养殖和生态恢复的共赢。
水产养殖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益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只有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才能确保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水产养殖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养殖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国民的温饱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水体污染、生态损害等问题。
如何应对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和养殖药品,这些饲料和药品中的化学物质会随废水排放入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
特别是养殖场的粪便和残渣也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到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水资源利用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一些地区甚至因此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养殖场为了满足养殖的需要,经常要大量地抽取地下水或者河湖水,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水质的下降。
3. 生态系统破坏水产养殖场的大量排泄物和饲料残渣进入水体后,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水藻过度生长、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水中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
二、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1. 提高养殖技术引导水产养殖场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包括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改善养殖环境等,从而减少废水排放和水资源消耗。
2. 加强监管管理加大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养殖场的排污监测和处罚。
鼓励养殖场积极主动地采取环保措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3.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水产养殖业向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养殖等方式,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水产养殖行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养殖场主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行业的整体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已经意识到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开始积极采取举措加以解决。
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标准,强化了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环保管理,推动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水域进行各种水生动物(如鱼类、虾类、蟹类等)的培育、繁殖和养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水产养殖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来看看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料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特别是饲料残渣、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会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和密集化也会导致养殖区域的生态系统破坏,包括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针对水产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水产养殖的行为。
通过强制性的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和密度,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应该推广水产养殖的科学技术,包括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
通过提高养殖水产物种的选择性、增加水产养殖废弃物的处理率和降解率,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也需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环保投入。
企业应当注重自主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水产养殖向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型发展。
社会应当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公众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局面。
针对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积极提出解决方案。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了“蓝色革命”的概念,提倡养殖水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框架下,FAO通过技术合作、信息共享和政策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水产养殖的生产方式,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摘要】水产养殖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然而其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和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推广生态友好型养殖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等措施。
在强调了加强立法监管的重要性,促进水产养殖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水产养殖行业,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水体污染,海岸生态系统,生态友好型养殖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立法监管,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 引言1.1 水产养殖行业的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全球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品需求量持续增加,推动了水产养殖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产量和品种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鱼类养殖为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每年的产量占据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相当大比例。
水产养殖行业在提供丰富的水产品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等对水体质量造成影响,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是海岸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产养殖用地扩张和养殖种类的改变会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着挑战,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生态友好型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正处在转变中,希望未来水产养殖行业在发展的也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水产养殖行业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增刊):319-323Journal of A gro-Environm ent Science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苗卫卫,江 敏(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分别论述池塘、湖库、海水等不同养殖系统对自身养殖水体及周围水域的影响,探讨了环境友好的工厂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结合生态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发展有机健康养殖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理论研究及法律法规支持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影响;生态养殖;工厂化养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07)增刊-0319-05Env i ronm en t a l I m pacts and Sust a i n able D evelop m en t of Aquaculture i n Ch i n aM I A O W ei-wei,J I A NG M in(College of Aqua-life Science and Technol ogy,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Shanghai200090,China)Abstract:The rap id devel opment of aquaculture in recent decades has been ar oused increasing concerns on its envir on mental i m pacts in China.Severe polluti on and damage of aquatic ecosyste m fr om vari ous aquaculture syste m s(ponds,lakes,reservoirs and marine)was discussed.I n successi on,the status and the p r os pects of industrial and ecol ogical aquaculture,t w o types of en2 vir on mentally friendly aquaculture,was revie wed,res pectively.Penulti m ately,the s pecific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was recom2 mended t o devel op organic healthy aquaculture,which will integrate cl osed circulating system and ecol ogical aquaculture p rinci2 p le,and app ly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 ol point(HACCP)syste m t o supervise the whole p r ocess of p r oducti on in the p resent paper.Finally,it was concluded that s ome further research works more are still needed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in China.Keywords:aquaculture;envir on mental i m pacts;ecol ogical aquaculture;industrial aquaculture;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水产养殖即水产生物(如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植物)的养殖,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1]。
历史上,我国渔业以捕捞为主,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
2004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65%,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2]。
同时,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通过讨论不同养殖系统(池塘、湖库、海水)中水产养收稿日期:2006-09-07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理科一般项目资助(04K B09);上海水产大学校长基金项目资助(科04-91);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Y1101)作者简介:苗卫卫(1982—),女,河北景县人,硕士,专业方向为渔业环境及调控。
通讯作者:江 敏 副教授,博士。
E-mail:m jiang@ 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环境友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潜力,提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所需技术和法律支持。
1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规划总体无序,养殖者不顾环境容量,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放养密度,任意排放养殖废水,造成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水产养殖中产生废物质和量的差异依赖于水产养殖系统类型和养殖种类[3]。
我国养殖系统包括池塘、湖库、海水和工厂化养殖系统,前3种养殖面积占我国养殖总面积92.7%,产量占91.1%[2]。
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如表1所示[4、5]。
2004年淡水养殖中鱼类产量占淡水养殖产量的90.96%,池塘养殖产量占表1我国主要养殖品种Table1L ist of maj or s pecies of aquaculture in China 分类品种淡水种类食鱼性鱼鳜鱼食浮游生物鱼鲢、鳙、罗非鱼草食性鱼草、鳊、鲂食底栖动物、腐屑鱼青鱼、鲤、鲫、罗非鱼其他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河蟹)、鳗、中华鳖、黄鳝、泥鳅海水种类贝类贻贝、扇贝(彬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等)、蛏、蛤、蚶、牡蛎、鲍甲壳类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青蟹、梭子蟹鱼类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鲷科、石斑鱼属、牙鲆、大菱鲆、军曹鱼藻类海带、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裙带菜、江蓠其他海参、海胆、海马70.36%,海水养殖中贝藻产量最高[6]。
1.1池塘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2004年,我国池塘养殖产量占淡水养殖的70.36%,面积占淡水养殖的42.9%[2]。
方耀林[7]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水体中总有效氮也会增加。
池塘养殖污染主要来自残饵、排泄物、粪便等,及大量养殖废水排放对池塘水体及池塘养殖周围水域造成严重破坏。
周劲风等[8]利用珠江三角洲基塘生态系统研究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营养物质平衡计算得出池塘中营养物质氮的输入饲料占90%~98%,氮的输出鱼类仅占总输出的20%~27%,沉积的氮占54%~77%。
营养物质磷的输入饲料占97%~98%,鱼类磷仅占总输出的8%~24%,沉积的磷占72%~89%。
说明饲料中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生长外,大部分沉积于池底,造成浪费和污染。
丁疆华等[9]通过试验证明引入底栖鱼类与无鱼的系统相比,总磷增加了3倍。
所以放养底栖鱼类加速了氮、磷循环,易引起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产生水华现象。
池塘养殖过程中,必须定期频繁大量换水来控制水质。
因为静水池塘中当鱼类达到一定密度后,种群代谢产物的积累将成为抑制生长和限制单产的主导因素[4],要想提高单产,必须定期冲换新水。
池塘梭子蟹日换水量不低于20%[10]。
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周边水域。
如于桥水库库周某鱼塘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大量饵料、肥料等,鱼池水中氮磷、有机物和藻类含量明显高于水库,池水中磷含量为0.25~1.34mg・L-1,是水库磷浓度的8.06~43.2倍。
在夏秋季节和捕鱼时,富含氮、磷、有机物和藻类的鱼塘废水被直接或间接排入水库,在水库周边水域形成明显的污染带[11]。
其次是化学药品。
池塘养殖中养殖技术的关键是疾病的防治。
养殖过程中水质调节、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等使用大量化学药品[3],添加在饲料中或直接泼洒使用,其中一些如红霉素、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为禁用渔药,但有些养殖者还在使用。
这些有毒物质残留在水体中,影响野生种类免疫力,还造成生物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1.2湖库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湖南省湖泊养殖水域面积从1986年的320.67×103h m2,减少到2002年的59.95×103hm2,而湖泊单产从1986年到上个世纪末,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1999年以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了稳定的优势[12]。
这主要是因为大水面渔业开发稳步发展,特别是网箱、网围、围栏养鱼和小水库直接投饵施肥技术迅速推广。
其中未食饲料、粪便和排泄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氮、磷、有机物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影响严重。
由于颗粒饲料质量差,网箱设置不当,加之规模过大,盲目加大鱼种投放量等,导致网箱区和网箱外大范围水质恶化。
不论养殖的对象怎样,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网箱区、网围区的总磷、氮、碳一般均高于对照区,透明度和溶氧低于对照区[13],并且对附近较大水域(>250m)的水质产生影响[14]。
如试验发现大水面网围精养的养鱼区T N、NH4+-N 分别比网外高22.8%、37%,比未围养区高219%、300%;TP、P O3-4-P分别比对照高162%、150%; COD、BOD5分别比对照点高30%、31%[15]。
而沉积物污染程度还与水体交换率有关,水体交换率大的水库5a中网箱下方的沉积物厚度相对增加22c m;无河流注水,主要靠雨季集雨区集水的水库,网箱下方沉积物厚度相对增加40c m[16]。
总之,投饵养鱼模式,是造成湖泊、水库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1.3海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包括滩涂红树林虾池、贝类养殖,浅海筏式贝藻养殖,浅海网箱鱼类养殖等养殖模式。
滩涂虾池单一品种养殖大量废水的排放对近海水域环境的污染严重。
2001年广东省对虾池塘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508.5和994.2 t,其中通过养殖废水排入临近海域水环境的COD、无机氮、无机磷和悬浮物排放量分别为4887.5、136.8、023 苗卫卫等: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2007年3月64.0和17689.5t[17]。
而虾池养殖破坏最严重的是滩涂红树林,加之历史悠久的大规模滩涂贝类养殖,滩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种类失去自然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降低,且造成海岸侵蚀。